数据库勾连
1. 有什么数据库学习的好方法
是不是学习的好办法?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关联词提示法 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6.辞格勾连法 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7.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8.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9.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10.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如《扁鹊见蔡恒公》便可设计如下图表帮助背诵:
11.辅助背诵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屈原的《涉江》诗,可利用“涉”的路线,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12.整体背诵 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13.整分背诵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14.尝试背诵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15.“三步记忆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16.“五次反复法” 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有的教师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 2:读书是智慧的钥匙---犹太人的精神财富 3: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成功。 4空杯心态:举例:小孩子心态,即保持一种好奇心。 5学习的一种方法只要复制他人的行为就可以.绝对重要,复制学习好的人的好习惯,名人成功的总结.虽然一个人一种方法,但也可以借鉴一下。
17.“色彩记忆法” 第一步先把每篇课文的生字涂上色彩,色彩能够让你较好的记忆,最好用多种颜色。
2. 蛋白组学原始数据上传不能包含多RAW
蛋白组学原始数据上传能包含多RAW。
下载提交工具PXSubmissiontool,软件运行基于Java开发环境,请确保电脑已经安装Java。首先要注册账号并登陆,没有账号点击ResgisterNewUser或在PRIDE数据库官网进行注册,之后在该工具登陆。登陆成功后,首先需要选择上传模式,一般选择PartialSubmission模式。点击NEXT,弹出界面中选择“是”。之后界面中会显示上传所需信息,这一步只是提醒要准备的数据,点击NEXT。之后需要填写蛋白组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发表文章的标题、关键词、项目描述、样品准备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质谱实验类型,可将文章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和材料与方法填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之后选择提交的文件类型,下列为蛋白组学所要上传的文件类型。上传search文件+原始数据raw文件。点击AddFiles添加本地文件。加载进所有文件之后,系统需要校验,等待完成。此处需要添加search文件和raw之间的关联,点击Relation后勾选添加(勾连search文件与所有的raw文件)。之后填入一些必要的样品和仪器信息,比如物种、组织类型、所用质谱仪型号等。填写负责人的姓名、邮箱和单位地址。确认信息,要勾选最下方的license,点击提交,会自动弹出submission.px,为所填写的上传信息,保存以方便修改和追踪。
3. 怎么用sql语句循环添加数据
怎么用sql语句向数据库表中添加循环数据
可以使用循环语句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
@i<30
begin
insert
into
test
(userid)
values(@i)
set
@i=@i+1
end
4. 重庆武警总队医院皮肤科看的怎么样
重`庆`朝`天`门`医`院`0`2`3灬6`3`6灬6`2`8灬7`7
.
.
.
.
.
.
.
.
.
.
.
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体育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深化。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
体育教育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中学的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
(二)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此外,还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现象。
(三)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落后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是这门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
(四)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活跃体育课堂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此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体育重视度,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应将体育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完善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使之成为趋于适应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学术集体,同时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制定激励和竞争机制,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的各种待遇制,加速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群体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使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的一些最新技术。着重介绍了小型教育网站中用到的硬件服务器及供开发使用的工作站的配置;分析了搭建教育网站Web服务器及后台数据库常用到的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的特点以及Web应用程序开发语言ASP及其开发工具Visual InterDev的特点和应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探讨了基于“Server
– Browser”架构的小型教育网站的设计开发模式。
【关键词】远程教学,Internet, Web, 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Internet的行列。Web是访问Internet的一种最容易、最流行的方式,利用Web作为工具访问Internet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因此,Web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力,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发展Web下的远程教育网站已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远程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一、教育网站的特点
1.采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
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得到更佳的效果。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传输与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为了可能。各种多媒体素材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Web创作工具轻易地嵌入到Web页面中,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进行学习。如运用双向的语音传输可能进行师生间的远程讨论交流;运用流式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影视教学节目的实时点播等等。
2.交互性
网络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媒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交互性。在教学活动中交互性的活动是很常见的;教师需要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需要教师解答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电视、广播这种单向的教学媒体就无能为力了,而网络教学媒体则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各种远程教育的课程;通过远程交流系统(BBS)学生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解答学习难点;Flash技术还可以制作出具有交互能力的动画。
3.开放性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
首先,远程教学所使用的载体——浏览器(Browser)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浏览器是一个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对于远程教学来说,浏览器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有专门的客户端平台,只要他们的电脑能上网,使用这个公共的客房端平台(浏览器),就可获取各种服务器端的学习资料。浏览器中可供选择的网址有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浏览器这种统一的学习端软件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开放性。
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课件加入到库中;所有的学生只要登录到网络上,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课件等,一切都是自由的。
4.灵活性
因为远程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链接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把单独的教学页面做好了,修改一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就可以了。这样就使教学站点内容的维护更新变得很简单,不象使用CD-ROM作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那样难以修改、更新。
二、教育网站所实现的功能模块
1.远程教学系统
远程教学系统是指基于Internet上的实时的虚拟的集成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是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室,教师根据教学所需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用网页的形式放在网上,为尽可能多的学习者提供服务。学生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以语音、图像等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的,就如同在同一教室中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远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多、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基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生动,使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也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远程教学系统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
2.智能答疑系统
学习者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解答。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中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解答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学网络,我们可以把“答案”这一工作交给智能答疑系统完成。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相同学习内容的学习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远程教学智能答疑系统就是根据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相似性这一原理进行设计开发的。
智能答疑系统其实是具有智能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普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典型问题和精心准备的答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当学习者提出问题时,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最适合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的问题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及时地知道教学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的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教师的出题、学生应答系统、批阅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
首先,它是一个基于大型关系式数据库上的应用软件,大量题库、试卷,用户信息等都是作为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使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更为方便,更容易地实现从数据库中随机自动产生一份试卷。
其次,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可以极为简单,使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线考试系统的优势在于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
就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实时的考试,考完后可以马上得到考试结果,及时进行知识修补。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考试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
4.教学资料库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及使用CAI课件越来越多,各种CAI课件成为教师节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料。但是CAI课件的制作有很高的技巧性,一个高质的课件往往是教师的心血之作。然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只要我们把大量的优秀的课件作品收集起来,放在Internet上,供有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就是我们在教学网站中建立教学资料库的目的。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的教学资料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包含了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优秀课件都包含其中。资料库由上海各区的教育信息中心分科负责开发及维护,各区根据自己学科师资力量各自负责所专长科目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件开发的效率和课件的质量。
教学资源库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避免了课件重复开发,同时又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课件精品的创作,另一方面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课件资源仓库,便于教学,也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5.远程交流系统
远程交流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异地进行交流的场所。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电子公告板(BBS)的信息交流讨论系统。在远程教学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随时在远程交流系统中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心得等在远程交流系统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公开讨论或私下的交流。
目前先进的远程交流系统还包括实时语音的交谈。登录到系统的用户(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语音交谈。在一个教室中的任何学生可以申请发言,教师有权赋予特定学生发言的权力。在得到教师的授权后,学生可以用语音发表见解。在这个教室中的所有其他学生和教师,实时地听到该学生的发言。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过由于受目前网络带宽的限制,语音交流还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障碍。
6.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
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题材的视频、音频教学节目的远程点播。它就像教育电台、电视台,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但它比电台、电视台有更大的覆盖面(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收它的全部节目),而且是实时点播的,没有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且在节目中还可以加入各种交互的控制,以达到互动播出的效果。
目前的远程视频点播是通过一种叫“流式媒体”的技术实现的。所谓流式媒体传输,就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媒体信息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这种媒体信息可以是动画、声音,也可以是视频。当用户观看其中的内容时,不必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当媒体文件在客户机内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就会在后台同时从服务器内循环下载。从而充分利用的网络带宽,实现了实时视音频播放。
7.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
现实中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有自己可
目前的远程视频点播是通过一种叫“流式媒体”的技术实现的。所谓流式媒体传输,就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媒体信息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这种媒体信息可以是动画、声音,也可以是视频。当用户观看其中的内容时,不必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当媒体文件在客户机内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就会在后台同时从服务器内循环下载。从而充分利用的网络带宽,实现了实时视音频播放。
7.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
5. 用access建数据库,一个订单会有多个产品,怎么建,给个思路即可
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张表就是在一张表中来保存订单号和产品信息,以订单号和产品的编号为键字,这样便于对信息的处理,但冗余数据会比较多;另一种是两张表一张是订单号为键字的订单号的表,另一张是产品信息的表,相互间可以以订单号进行勾连,如果处理稍有难点,但冗余数据会少很多。
6. 被断卡了怎么解决
被断卡了可以这样解决:
1. 联系银行,知道卡被哪个公安部门机构冻结,问清楚办案人员的联系方式。
2. 和冻卡单位取得联系,和对方说清楚具体情况,问对方是哪笔资金出了问题,涉及到什么案件,涉及的金额有多大等等。
3. 准备好相关资料,如实配合调查,一般需要的资料包括:(1)银行卡交易流水一份;(2)银行卡复印件一份;(3)身份件复印件一份;(4)otc交易流水一份;(5)本人涉案自述一份。
4. 把相关资料提交给警方后,耐心等待案件处理好,被冻结的资金就会自行解冻。如果被冻结的资金很多,实际上涉案的资金却较少,可以和公安协商,只扣押涉案金额等值的资金,然后要求将卡里剩余的部分进行解冻。
拓展资料:
1.断卡行动,就是对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整治,坚决斩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断卡”行动中的“两卡”指广义上的两卡,包括--手机卡、物联网卡等;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指(以手机卡为例)--开卡团伙:系在各地运营商营业厅开办电话卡的人员。带队团伙:系在各类QQ群、微信群等发布收购手机卡信息,与开卡团伙交易,支付费用后收取手机卡,交给收卡团伙的人员。收卡团伙:系发布信息招募(同城)带队团伙,接收各带队团伙的手机卡后,送交贩卡团伙的人员。贩卡团伙:系发布信息寻找收卡团伙,接收全国各地收卡团伙的手机卡,层层贩卖赚取差价的人员。
2.银行卡开卡、带队、收卡、贩卡团伙。重点打击3类人员:长期专门从事“两卡”收购贩卖人员;与东南亚和缅北诈骗团伙等境外团伙直接勾连人员;将“两卡”邮寄至境外的物流公司和中转站人员。重点关注--工信部、人民银行负责对违反相关规定开办“两卡”的机构和营业网点,按照有关规定取消销售、代理等业务办理资格,实施暂停新开户业务6个月的处罚措施,禁止从事相关行业。对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措施。同时,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至个人征信。
7. 大数据让互联网+体育的轮廓不再模糊
大数据让互联网+体育的轮廓不再模糊
10月11日,在2015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德约科维奇以2∶0击败纳达尔,第6度加冕冠军。CFP供图
“德约科维奇的支持者‘谦虚、低调、爱热闹’,纳达尔的球迷‘有脾气,喜欢处于主导地位’。”在西班牙姑娘穆古拉扎今天下午夺得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女单决赛冠军后,男单名将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今晚再次站到了北京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的中央,而这两幅来自“森博士”通过大数据描绘的“球迷画像”,早在社交媒体上为这对“宿敌”的决战凝聚了各自的拥趸。
红白相间的机器人、眼睛射出蓝绿色的光,这个由IBM中国研究院专门为中网研发的“森博士”实则是一个实体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在本届中网比赛中承担了不少与球员、观众互动的责任。此前,在跟德约科维奇互动时,森博士甚至表示,“你在最近的6届中网比赛中拿下了5个冠军,在钻石球场拥有丰富经验,你夺冠的几率最大。”即便这样的预言容易“得罪”其他选手及其粉丝,但为其鼓掌的球迷仍占多数,因为从中网的社交舆情分析可知,德约科维奇在社交媒体上的支持率接近90%,而这样的数据也力促主办方频邀塞尔维亚人现身中网,对其他赛事承办者、广告商及媒体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这只是中网被互联网技术变得有趣的一个细节,从2013年起,观众的购票验票、比赛现场数据追踪、能“让菜鸟秒懂”的球员关键制胜因素分析、天气预测等服务便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社交、认知计算等多方面的领先科技开启了中网“互联网+体育”的模式,而观众也是在推陈出新的服务中,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正是“模式”的一部分。
这种意识被唤醒,与去年10月下旬国务院颁布的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密切相关,在文件中,到2025年“中国体育运动人口达5亿,体育产业产值5万亿”的目标,令现在产业规模约3136亿元的体育产业成为众多投资者和创业人眼中的“蓝海”,但在春风乍起时,仍不乏举棋不定者。
“其中的机会与增长空间相当可观。”今年3月,“亮中国”创客孵化平台进驻国家体育场(鸟巢),创始人于洋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项目评估的角度而言,不同于TMT、互联网、制造业等行业已经建立了标准化,体育产业不够成熟,还无法明确划分出体系,体育融资还是有待探索的课题。”当时,于洋站在鸟巢四楼,看着像体育产业前景一般恢宏的三面看台,他很清楚,现实和蓝图还隔着一扇落地玻璃窗。
可变化还是来了。从2011年开始推出体育场馆在线预订平台动网的联合创始人吕涛表示,今年是其创业以来离“惊喜”二字最近的时刻——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巴巴体育集团,正式进军体育产业;PPTV体育从PPTV独立分拆,手握西甲、荷甲、俄超全媒体版权;腾讯豪掷5亿美元买下未来5年NBA版权;乐视获得香港英超3个赛季独家转播权益,将令其进入全球首个互联网公司主导的“无线英超”时代……互联网巨头资本不断入场的新闻,令吕涛感叹:“没想到‘互联网+体育’能火热到这个程度。”在他看来,这样的现象验证了自己当初的眼光,也聚集了投资人的目光,“从2011年到2014年,我们合作的场馆不到1000家,而截至今年的数据是18个城市3000家。翻倍式的增长,也是融资成功的结果。”
“互联网+体育越来越多地获得资本青睐,尤其类似票务预订等领域。”新浪体育高级副总裁魏江雷在某体育产业论坛上表示,这些项目即便难以迅速盈利,但因其在互联网上能快速获得用户信息数据,因此广被看好,“消费者只要买一次票,姓名、身份证、信用卡号都绑定了,尤其今天的体育产业中,用户的信息及行为数据比现在能挣多少钱更加重要。”由此可见,投资者信心的转变与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变化密不可分。
魏江雷以当下热门的马拉松赛事为例解释,“如果北京马拉松没有报名系统,不把三万多人的姓名、身份证、体检资料绑定的话,北马会缺少很大价值。而如何用好这个数据则更重要,不是收在数据库里,而是要通过资料分析后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进行推送,以求让参赛者能在未来12个月重复访问、参与你信息的分享与消费。”
魏江雷的观点被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着名体育学者易剑东进一步解读,在他看来,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通过大数据确实能证明某人对某项运动有依赖,就能说明其是很强烈的消费人口,从而可以根据大数据制定项目的发展及推广办法,“这种方式的数据水分少,对于精确满足消费者需求及指导项目发展有很大作用。”但互联网的特性也决定其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线上关注与线下实践活动有很大距离,“如果没做好线上线下勾连,很可能造成战略上的失误,线上有十万人,但线下的活动只有几个人。毕竟,很多项目喜欢看和评论的人不一定爱参与,而另一些项目爱好者不常参与互联网,其参与的运动在网上鲜有体现。”
这种线上与线下的差异令一起走机构网络健步走公开赛创始人周琨找到创业的机遇,“体育还是体育,运动更多还是线下行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和连接,把运动变得更容易介入,更容易量化,更容易坚持。”周琨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活动,通常要求特定人群,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参加,这种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众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持久性,因此,她的创业模式是,参与者只需将现实生活中不同时间段、地点产生的诸如步行、游泳、骑车、球类等各项运动数据上传、转换并统计汇总,从而实现体育社交、全民健身的目的。
但周琨也意识到,任何商业模式只要触网了,就免不了在免费模式中找到商机,“健身O2O很火,但运动毕竟不是请客吃饭,运动其实是在和人们的懒惰和不良生活习惯做斗争,所以和目前生活服务类O2O‘滴滴出行’‘饿了吗’等没有太多可比性,离钱比较近的有约教练、约场馆和陪跑等,但消费者体量、客单价和消费频次都不在一个层面。”即便是盛行一时的智能运动设备,也不像表面那样风光,“只是‘潮’的代名词,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商家,相对于国外几个大牌,谁又敢说自己赚了几桶金呢?”只不过,“既然风来了,还是要跟的,否则可能就错过了呢?只是不能盲目跟风。”
周琨眼中的现实,吕涛看得相对乐观,“2011年,虽然消费者经历过团购模式的洗礼,但在体育领域用户还没接受这种消费方式,商户端信息化的程度也非常低,场馆大部分还在用纸质的记录和统计方式。但伴随互联网支付方式的普及,用户端普遍开始接受,而商户端也在因技术的改良而见到效益,因此,只要从业者用心经营两端,互联网+体育的可能性仍值得期待。”吕涛以电商在互联网历史上的发轫为例,“一开始商户端和客户端都不认可,不敢在线交易,但如果当时人们都一味害怕风险,很可能就没有现在的阿里巴巴和京东了。”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让互联网+体育的轮廓不再模糊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8.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变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变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与思维产生变革性影响,深刻改变着商业王国及公共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面貌,“大数据”日渐成为各行业创新的助推器。当前中国网络舆情环境复杂,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社会热点舆情事件和涉官涉政舆情事件不断涌现,造成社会民主生活和政治稳定间的不平衡等诸多影响。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网络舆情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如何抓住大数据时代为网络舆情管理变革带来的机遇,以“大数据观”变革传统网络舆情管理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变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实现网络舆情管理在思维、模式以及技术上的创新,对于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必然要求网络舆情管理变革
“大数据”概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2011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其研究成果《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使这个概念得以大范围推广。2012年3月29日,奥巴马宣布将投入2亿多美元启动“大数据发展和研究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两年,大数据备受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强有力的前沿词汇。大数据又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必须通过深度挖掘、计算、分析才能创造价值的海量信息。大数据在体量、复杂性、产生速度及价值密度四个方面都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形态,具有4V特征:大量(Volume)、多样(Variety)、高速(Velocity)、价值(Value)。数量庞大的网民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方便快捷地发表言论观点,网络舆情的规模和复杂性急速上升,体量巨大而价值密度低,其内在特征的变化必然要求实现网络舆情管理的变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向”上。
(一)从监测转向预测。大数据的核心和目标就是预测。复杂网络的研究专家巴拉巴西认为,“93%的人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当我们将生活数字化、公式化以及模型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家都非常相似。生活如此抵触随机运动,渴望朝更安全、更规则的方向发展,人类行为看上去很随意、很偶然,却极其容易被预测”[1]。例如,亚马逊可以推荐我们想要的图书,淘宝知道我们的喜好,而人人网可以猜出我们认识谁。传统网络舆情管理把监测已经产生的舆情信息作为起点,这种明显的滞后性使其在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中处于消极被动的位置。而目前留给突发事件的处理时间越来越少,从传统的“黄金24小时”变为“黄金4小时”,如此短的时间使舆情分析和决策尚未来得及参与进来,整个事件就已经造成了爆炸性的效果。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挖掘数据相关性,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进行分析,在敏感消息进行网络传播的初期就提前开始监测,然后建立模型,模拟仿真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使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倾向性变得可以预测。
(二)从节点转向网络。由监测舆情转向预测舆情的目标实现,最关键的大数据技术就是挖掘数据的相关性。在小数据时代,由于受到数据库和计算分析能力的限制,无论是对于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的追寻,都耗资耗时,并且易受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隐含的固有偏见的影响,无法保证舆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只注重舆情内容的监测,通过分析单个数据节点,如网民“说什么”来抓住比较浅层的社会语义表达。大数据则在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同时,记录了网民“为什么这么说”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网。按照大数据思维,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个节点,可无限次地与其他关联数据形成舆情链上的乘法效应——类似微博裂变传播路径,数据裂变式的关联状态蕴含着无限可能性[2]。通过对海量信息的解构与重构,充分整合政府和企业的数据资产,利用一系列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工具,描绘、测量、计算各节点之间的关系,深度挖掘数据的相关性,以此排除偏见和视觉盲点,掌握易被忽略的社会动态,预测舆情的发展趋势。因此大数据时代必然要求网络舆情管理变革其监测系统,由节点转向网络,把握相关性,进而分析舆情背后的社会互动,乃至网络族群之间的界限和相互勾连。
(三)从定性转向定量。舆情分析师或解读者从自身经验和视角出发,在传统网络舆情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定性分析时,必然使其分析结果带有个人价值与理念的主观印记,甚至不同的舆情机构对同一舆情事件会得出相悖的结论。在大数据时代,所有元数据都可通过量化关联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并实现多次利用,每一次利用都是一种创新,大数据成为网络舆情定量管理的力量源泉。尽管数据的相关性决定了某些数据价值的潜藏性,但新技术、新软件的出现使得通过数学分析实现数据的价值转化变为可能。而多维解读舆情和新的深刻洞见的揭示,使舆情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大大超越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但数据的量化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数字化”,而是数据的可计算化,舍恩伯格将其称之为“数据化”,是指一种把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3]。“数据化”使态度和情绪转变为一种可以分析的形式,网络舆情的相关信息得以进行深入分析,一些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QQ、微博、微信等坐拥大型数据的宝藏,一旦实现对其自身数据库的深度利用,就能轻易获得社会各个领域和所有用户的几乎全部动态信息。
(四)从样本转向全体。在传统的网络舆情工作模式中,所采集的舆情关联数据仅为样本信息,构建的数据库结构单一、数据量有限。其数据源一般是基于抽样或者针对重点网络站点进行的数据抓取,仅能对小规模、有结构或类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不一,难以在不同领域中通用。同时,样本分析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即使分析方法和操作没有问题,但采样过程的任何偏误都将使舆情分析结果与事实相去甚远。大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至PB乃至ZB级别,完整记录了社情民意,成为人类生存痕迹和心理变化的记录仪。采样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数据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但大数据是建立在掌握所有数据,至少是海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在数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变革传统舆情管理思维与方法,改变采样的惯性行动成为必要。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舆情自动分析系统,全天候自动搜索并采集与目标舆情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具有内在关联的信息,在抓取和收集页面之后,对信息自动分类、自动获取关键词、自动内容分析和自动报警等。样本扩大至几乎全体,舆情分析的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变革的效应前瞻
抓住大数据时代变革网络舆情管理的新机遇,迎接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新挑战,顺应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新要求,变革与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将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效应,实现新时期网络舆情管理的升级转型。
(一)实现“防火”式管理。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因为无法把握数据相关性,不能准确预测舆情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采用的是“灭火”式管理模式。政府通常在舆情产生或者已形成舆情危机的情况下才开始采取措施,如发布信息、引导舆情、满足诉求等,以此达到“灭火”效果。在此种模式下,政府经常被动陷入网络舆情漩涡,由此形成视网络舆情为“敌情”的偏见。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政府总是试图“控制”、“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去支配、主宰网民及其舆情表达的方式。然而,若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网络舆情就会失去其“减压阀”的功能,网络舆情问题将会是治标不治本。大数据时代,政府转变网络舆情管理思路,变革网络舆情管理模式,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关联分析、级别划分、聚类分析和倾向性分析,将实现“灭火”式管理到“防火”式管理的转变。通过寻找“导火索”与“减压阀”之间的平衡点,在发挥网络“民间舆论场”作用的同时,将网络舆情危机扼杀在摇篮里。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抓取海量数据来追踪恐怖分子和监控社会情绪,在“阿拉伯之春”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多少人和哪些人的立场从温和变为激进,并“算出”谁有可能会采取有害行为。
(二)打捞“沉没的声音”。大数据源于互联网的分享、开放,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信息穷人”与网络隔绝。尽管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一部分人的比例越来越低,但发展不均衡性的扩大意味着现在和将来仍然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将无法提供任何数据。即使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人群,也有可能因为在某种情境下成为舆论中的弱势群体,或者因其在舆情主流中的异质思维而选择不在网络上发声。当然,这种选择既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的。正如美国哲学家埃里克·霍弗所言,“一个国家最不活跃的人群,为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他们是在城市工作和在乡间务农的正派老百姓,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受分据社会光谱两头的少数人——最优秀的人和最低劣的人所左右”[4]。显而易见的是,单凭技术体系构筑的大数据平台无法真正获取“全部数据”,通过改革网络舆情管理去打捞那些可能代表某一个群体或一定数量级的“沉没的声音”十分必要。因此,全面思考和理清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大舆情”观念的构建,变革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将有利于打捞“沉没的声音”。例如,将舆情服务与社会调查相结合,重视实地调研与第一手材料的采集,而不是把网络舆情管理捆绑在技术上,将避免得到不全面的舆情或做出误导性决策。
(三)识破“伪舆情”。当前备受关注的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依存于影星式的学者、影星式的记者、影星式的商人和影星式的政客为中心的“伪舆情”[5]。重大敏感事件发生后,部分网管和有影响力的舆情机构快速封堵其主观上认为的“有害信息”,选择性地编撰舆情报告,以片面、虚假的“伪舆情”影响决策层对形势的研判,使其做出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决策。有些利益集团则精心扶植和培育自己的网络发言人,引导网民思考的内容和方向。结果,这些舆论领袖对关键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并淹没其他异质言论,使群众对真相的认知产生巨大偏差。当舆情被各方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操纵时,它便丧失了独立性,一旦“伪舆情”被识破,舆情机构就可能失去其公信力。基于全网的完整、准确和极速的信息抓取有利于为舆情分析报告提供一手的材料、纯粹的事实,从而获得真实全面的舆情,使网民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对“是什么”的比较公正客观的认知,并以此助力网络舆情的引导。同时,通过变革网络舆情管理的体制机制,保持舆情管理的独立性将有力识破“伪舆情”,剔除“杂音”与“噪音”,使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真正成为现实世界的“镜像”。
(四)克服“盲人摸象”和“信息孤岛”。海量信息无限增长与网民关注、分析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数据爆炸”与“知识贫乏”的怪象,加剧了社会舆论的“盲人摸象”效应。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媒体促进了信息的开放和沟通的便捷,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分众传播、个性化传播的凸显以及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全面、深刻地关注和分析事件变得越来越困难。网民非理性、易激动的特点导致网络舆情的偏激和情绪化,网络的“群体极化”被放大。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是建立在传统人工和软件无法进行的全网舆情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样本扩大到全体。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舆情自动分析系统,避免因数据源不全面而造成的重要信息监测缺失,将有利于消弭“盲人摸象”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和企业不同的部门之间都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个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阻碍了数据的互通互联[6]。变革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模式,统一舆情行业的技术标准,共享数据,建立网络舆情服务联盟,统筹政府、企业、媒体及社会力量,实现网络舆情的多元共治将有利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变革路径
当大数据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影响时,全世界都没做好迎接这场产业革命的准备。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像是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前夜。而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决定了中国大数据的规模为全球最大,为中国抓住时代的脉搏进行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种大背景下,大数据对传统舆情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使网络舆情管理变革产生应有的预期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须从思维观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技术保障、人才建设等路径着手。
(一)树立大舆情观念。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变革,首要在于树立大舆情观念。这里的大舆情,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强调“大数据观”,即充分实现网络数据平台的开放共享。按照“一切皆可量化”的大数据逻辑,一个新增的相关性数据的产生,通常会带来一个新的分析结果。因此只有形成“大数据观”,实现数据的动态分享,才能有效防止信息“碎片化”,最大限度地消除“盲人摸象”和“信息孤岛”现象。第二,强调网上和网下数据的整合。网络舆情与社会调查结合不足,可能降低舆情的真实性,误导决策。例如,对于假期调整方案的选择,各舆情机构组织的网络投票的结果各不相同,其做出的舆情分析报告也和真实民意相左。因此只有真正掌握“大舆情”,打捞“沉没的声音”,才能正确决策,打造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社会。树立大舆情观念,首先,必须实现数据分析的动态化,打破数据垄断,统一标准,共享数据,预防孤立的舆情机构闭门造车,制定片面或错误的舆情分析报告。其次,应把网上网下各方面数据整合起来,挖掘网络舆情与社会动态背后的深层次关系,实现网络舆情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紧密联动、同步推进[7]。最后,完善和创新包括舆情抓取、预警、研判到决策、评估等在内的网络舆情管理的各个环节,使舆情管理功能不仅仅限于危机处理,更能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
(二)变革网络舆情的引导战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应把握好时、度、效。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对如何进行网络舆情的引导仍然缺乏正确认识,于“时”不能把握好“黄金4小时”,于“度”不能掌握火候,拿捏分寸,于“效”不能保证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质量。大数据由于自身具有的特点,使其利于变革网络舆情的引导战略,变“封改删”、“鸵鸟战术”为“网上引导,网下落地”,使“伪舆情”失去生存的土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来提高舆情引导工作的能力。其一,利用大数据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预见性和目的性。通过数据抓取和相关性分析,构建网民意见倾向分析模型,了解网民的偏好和特点,建设和完善政府网站、官方微博,扶植和借助意见领袖,做到“善说话、说对话、接地气、办实事”。其二,通过数据的价值转化,实现网络舆情的价值引导。在充分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图表等数据可视化技术揭示事件的前因后果,让数据“发声”,使网民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全方位360度无死角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消除“盲人摸象”现象。其三,提升舆情引导的公信力。一方面加强新老媒体间的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与公众沟通,破解谣言和流言,达到时效性和权威性的双重保障;另一方面要避免舆情分析师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受经验偏好的影响,并防止大数据沦为某些机构和个人更便捷地操纵舆论的手段。
(三)健全大数据舆情管理体制机制。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很多地区尚不具备系统规范的舆情应对与处理的管理体系。舆情分析和预测手段落后,危机应对系统缺失,舆情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不稳定,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非常普遍。健全大数据舆情管理的体制机制,对于从源头上解决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标本兼治,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使网络舆情管理取得实效,提升网络舆情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大数据舆情管理的体制机制。首先,建立网络舆情多元管理的互动机制,由国家出台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产学研相结合,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的力量,形成合力,实现共治。其次,变革网络舆情管理的机构设置,改变以往通过临时组建领导小组或临时办公室等机构,或者以宣传部门为“消防队”等方式被动应对舆情危机的模式,通过常态化机构的设置和专业人员的配备,使网络舆情管理专门化、精细化。再次,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机制,通过加快数据立法进程明确各级各部门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媒体、人民团体等的权利义务;通过建立由网信部门牵头的大数据舆情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并设立政府首席信息官责任制度等。最后,健全大数据网络舆情管理的资源保障机制,大数据时代变革网络舆情管理面临初期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需要加大资金、技术、物资、人力等资源的投入。
(四)创新大数据网络舆情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网络舆情管理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对各种相关软件的大量应用以及对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的依托。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监测采集软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TRS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控系统、北大方正智思舆情监控系统、军犬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等。此外,还应完善和创新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的五大基石——数据监测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安全技术,使大数据为网络舆情管理服务的同时又不超出我们的控制。同时,我们也不能陷入“技术是万能的”误区而盲目迷信和依赖技术,更不能因相信大数据强大的预测功能而导致“数据独裁”,变成数据的奴隶。因此,网络舆情管理还需要依靠其他方法和手段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法律因其具备最大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成为最有效的管理控制的手段。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在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虚拟空间里,教育和自律被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例如,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都通过倡导用户自律和自我管理来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自我把关能力。此外,还可以效仿韩国、新加坡等运用行政手段,要求网络用户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访问政府严格控制的信息等。
(五)培育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人才。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将会形成多向度的研究,例如对社会话语表达、社会心理描绘、社会关系呈现、社会诉求预测等的分析研究。网络舆情将真正成为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社会显学,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很高。中国教育的学科划分和培养体系,客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跨界。换句话说,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是很高的。正因如此,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数据科学家的培养,如美国在大学专门开设研究大数据技术的课程,通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2013年9月,我国人社部联合人民网启动“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计划”,“网络舆情分析师”成为一项被正式认可的职业。但是我国现有舆情工作人员的水平仍然严重滞后,很多舆情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并没有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团队和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为突破大数据时代变革网络舆情管理的人才瓶颈,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招考、录用等方式引进数据挖掘、分析人才,通过委托培养、网络培训等方式强化已有专业人才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短期租赁大数据舆情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从长远看,则要系统梳理网络舆情管理所需人才目录,培养和壮大既精通数据挖掘、数学建模,又拥有较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水平,横跨统计学、社会学、计算机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大数据网络舆情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变革探讨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9. 中央二台财经电视频道里的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推出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 2009-08-24 17:27 月2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正式更名为财经频道,金黄色的“财富金”确定为频道主色调,充分体现财经特色,频道面貌焕然一新。据悉,8月24日当天首推的节目包括全新的《环球财经连线》(午间版),改版后的《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三个栏目。接下来,财经频道所有新栏目将陆续展现在观众眼前,10月1日前全部节目推出完毕,以全新的频道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推出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地变化,同时又是CCTV-2多年在经济特色、专业化发展上的必然要求,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崛起赋予中央电视台的伟大使命。建设权威的中国财经频道势在必行经济全球化时代,作为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为世界所瞩目。世界关注中国,更多的是关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中国财经媒体成为国际一流媒体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经济现象错综复杂,而大众对经济现象的判断和认知,对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强大的互动效应。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财经媒体为广大受众深入分析经济形势,解读经济政策,宣传经济成就,做到“敢说话,早说话,说准话,会说话,说新话”,中央电视台有责任也有能力建设专业的财经频道,掌握经济宣传主导权,成为经济舆论引领者。从不断增加的股民、基民开户数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投资时代,党的十七大也适时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这一形势下,丰富、及时、权威、可靠的财经资讯和专业的分析、评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大众投资时代的中国百姓需要专业可靠的投资参谋,中央电视台创立专业的财经频道是应运而生。财经频道全新运作理念“全球视野、全球市场、全球资源、全球智慧”,财经频道将大量使用全球多点连线直播,让观众与全球市场同步。目前,在上海、深圳、香港、东京、新加坡、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主要资本市场,都建立起财经频道的标准直播点,采取“现场记者+市场分析师”的固定配置,与全球市场同步,与经济运行同步。财经频道的制作队伍将是一支复合型的专业化团队。与原来比较单一的采编播队伍相比,财经频道的制作队伍还将包括财经评论员、市场分析师、理财顾问师、专家型的主持人、在线包装技术人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分析员等等专业工种,是“集团军作战”。还将签约聘请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专业高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使用全球智力资源。这些大脑及其所具有的智慧,是财经频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财经频道的节目的“三度化”生产。“速度,深度,粘度”是财经频道节目竞争力的最重要体现。传统的新闻资讯强调的是速度,但财经频道不是简单的财经资讯频道,它还强调深度的分析和评论,强调通过即时互动答疑等方式增强节目的“粘度”,也就是节目吸附观众的能力。以专业内容服务大众。财经频道要成为“财经政策的窗口、投资理财的指南,经济生活的帮手”。财经频道不盲目追求“高端”,不片面为少数专业投资人服务,而是要面向最广泛的大众,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提供专业的财经服务。内容上,增强实用性,用多样化、多层次的节目介入百姓经济生活,真诚为提高百姓经济生活品质服务;形态上,加强数据和图表的使用,并通过卡通、电脑动画等手段让节目变得鲜活、生动、现代。三档栏目全新亮相《环球财经连线》(午间版) 周一至周日 11:50-12:35《环球财经连线》每天从北京出发,穿越五大洲,横跨十二时区,纵贯南北半球,带你一起环球旅行。节目以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地域划分为框架,选取各洲最有份量,最有意思的财经资讯,通过五大洲版块的轮换,凸显环球财经旅行的特色。连线作为节目的重要形态,《环球财经连线》力求“让每一次连接都有价值”。阳光、新锐、国际化、实力派主持人芮成钢将成为节目主持人,也是全球资源的总调度。节目充分利用财经频道全球直播站点,连线新闻当事人、媒体记者、市场分析师、财经评论员,对新闻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点评、分析。在每一次连接中,节目的视角将得以拓展,节目的深度将得以挖掘,节目嘉宾、主持人、观众的思想将得以碰撞和交流。“让每一次连接都有价值”,这是《环球财经连线》最高追求。栏目主题歌《连接》由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曲作者和原唱、《中国年》编曲和参与演唱者的常石磊(石头)创作和演唱,优美的歌词和旋律,每天伴随节目结束。《第一时间》 周一至周日 7:00-9:00“非常新闻”、“清晨读博”、“美股连线”是这次《第一时间》改版后的新推小版块。非常新闻:对重要民生经济新闻的另类解读,对公共新闻的独特表达。重点是最新的财经政策、热点事件、重要言论。本质是新闻述评,述是主体,评是灵魂。有专门的版式和语态,语言活泼而不失大气,标题另类而一针见血。如:非常身价·刘翔“跳水”;非常故宫·天价面条;非常力拓·谍战6年等。清晨读博:马斌读报版块里增加的一个内容。主要是选取、定制知名博主,选读精彩观点,分享头脑智慧。美股连线:连线驻站记者、市场分析师的连线,对美股做简要的点评和分析,让观众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改造后的《第一时间》传承节目民生定位、民生视角,富有亲和力的早间语态。在创新节目包装、新闻的处理方式和表达上,打造中国人的民生资讯早餐。《经济信息联播》 周一至周日 20:30-21:20定位于“中国经济政策发布平台、全球重要经济资讯总汇”的《经济信息联播》本次改版时长由40分钟扩展至50分钟,首次采用双主持形式,强化交流、评论和连线,节目内容将更加丰富、实用、权威。新版《经济信息联播》由联播头条、联播动态、联播调查、联播人物、资本市场扫描等五大板块构成。联播头条:最快解读 最快分析解读当天发生的,最受关注和最重要的经济新闻,突出时效性、重要性、关注度。联播动态:更多信息 更多选择其它重要国内国际经济资讯,以组合、打包的形式进行报道,讲求报道的内涵外延,国内国际的勾连,背景、链接、数据、图表的运用。联播调查:深入现场 深入人心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消费新闻的深度报道,消费领域新现象的解析,对侵害公众利益现象的舆论监督。联播人物:商海沉浮 人生起伏深度挖掘公众关注的、处在经济潮头的国内国际财经新闻人物,设立“CEO行踪”模块,追踪报道国内国际着名企业CEO和着名企业家的行踪和言论。
10. 百科指的是什么
百:全部;科:学科,科目;
网络,是指天文、地理、自然、人文、宗教、信仰等全部学科的科学知识的总称。
对于《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它是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类书”之一(类书,是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以便寻检、征引)。自魏文帝曹丕编撰《皇览》开始,历代不少统治者都会组织编写类书。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想编纂一部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以彰显大明王朝无与伦比的文化气魄。
1408年,这部囊括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各种网络文献的《永乐大典》横空出世。比《大英网络全书》的问世还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
但这部旷世奇书的编修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永乐大典》背后的男人--解缙
明朝建国第二年(1369年),解家出生一男童。家中长辈取意为“做官者”的“缙”字为他命名。他们不会料到,解缙的官场生涯却是道阻且艰,历经三朝,起落浮沉,最终醉卧雪中殒命。
解缙画像
解缙的传奇人生与《永乐大典》密不可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向朱元璋呈奏疏《大庖西封事》,其中提出了修大型类书作为朝纲执政精要的建议,这一想法当时却并未被采纳。
解缙石像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便任命当时人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编纂一部类书,并召集147人加入编纂队伍。全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完成,朱棣赐名《文献大成》。
朱棣仔细翻检后,发现该书采摘不广、尚多未备。于是让解缙、姚广孝等人将编纂队伍扩大到2196人,在原书的基础上重修,还派人到民间大量购书。永乐六年(1408年),中国有史以来最浩大的文化工程终于竣工,朱棣用年号将这本巨着命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卷帙浩繁、包罗万象。它还首创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分类方法:韵以“洪武正韵”为主,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收录该字的音韵、训释和字体,再依次将有关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号令文章等内容随字收录,方便查找。
全新的检索方式让文字变“立体”
虽然成书于600多年前,《永乐大典》运用的检索方式放在今天非但不过时,还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的灵感就来自《永乐大典》。学者们将一篇篇中国古典文献逐字逐句录入计算机,从而将其转化为可供研究者查阅的电子数据库。
工作人员正在录入古典文献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各库中的数据可以相互勾连,在检索时能自由跳转,形成立体检索效果,使人们易查易检易利用。
小贴士: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采取了“以人名为中心的编目原则”,同时又辅以“地名”“日历”“作品”,形成四大专业库以支持基本数据库。此外,还开发了“五附加库”:工具库、图片库、地图库、类书收藏库、数据汇编库。其中,每个库又都有各自延伸的内容和范围。
网络的蓬勃发展
让人们得以览尽古今
文字正以前所未有的立体姿态
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探索·发现
《永乐大典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