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开发数据库流程

开发数据库流程

发布时间: 2022-05-27 13:56:33

⑴ 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具体的流程是什么

一: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 二: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 三: 表中记录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用一个ID号来 唯一的标识行记录,而不要通过名字、编号等字段来对纪录进行区分。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ID列,任何两个记录都不可以共享同一个ID值。另外,这个ID值最 好有数据库来进行自动管理,而不要把这个任务给前台应用程序。否则的话,很容易产生ID值不统一的情况。 另外,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最好还能 够加入行号。如在销售订单管理中,ID号是用户不能够维护的。但是,行号用户就可以维护。如在销售订单的行中,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行号的大小来对订单行进行 排序。通常情况下,ID列是以1为单位递进的。但是,行号就要以10为单位累进。如此,正常情况下,行号就以10、20、30依次扩展下去。若此时用户需 要把行号为30的纪录调到第一行显示。此时,用户在不能够更改ID列的情况下,可以更改行号来实现。如可以把行号改为1,在排序时就可以按行号来进行排 序。如此的话,原来行号为30的纪录现在行号变为了1,就可以在第一行中显示。这是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对ID列的一个有效补充。这个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没 有的。需要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才会掌握到这个技巧。 四:数据库对象要有统一的前缀名 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其对应的数据库表往往以千计。若让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对象名就了解这个数据库对象所起的作用,恐怕会比较困难。而且在数据库对象引用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也会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对象而头疼。 为此,笔者建立,在开发数据库之前,最好能够花一定的时间,去制定一个数据库对象的前缀命名规范。如笔者在数据库设计时,喜欢跟前台应用程序协商,确定 合理的命名规范。笔者最常用的是根据前台应用程序的模块来定义后台数据库对象前缀名。如跟物料管理模块相关的表可以用M为前缀;而以订单管理相关的,则可 以利用C作为前缀。具体采用什么前缀可以以用户的爱好而定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命名规范应该在数据库管理员与前台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达成共识,并 且严格按照这个命名规范来定义对象名。 其次,表、视图、函数等最好也有统一的前缀。如视图可以用V为前缀,而函数则可以利用F为前缀。如此数据库管理员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对象引用的时候,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象。 五:尽量只存储单一实体类型的数据 这里将的实体类型跟数据类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区分。这里讲的实体类型 是指所需要描述对象的本身。笔者举一个例子,估计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了。如现在有一个图书馆里系统,有图书基本信息、作者信息两个实体对象。若用户 要把这两个实体对象信息放在同一张表中也是可以的。如可以把表设计成图书名字、图书作者等等。可是如此设计的话,会给后续的维护带来不少的麻烦。 如当后续有图书出版时,则需要为每次出版的图书增加作者信息,这无疑会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也会增加记录的长度。而且若作者的情况有所改变,如住址改变 了以后,则还需要去更改每本书的记录。若这个作者的图书从数据库中全部删除之后,这个作者的信息也就荡然无存了。很明显,这不符合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需 求。 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建议可以把上面这张表分解成三种独立的表,分别为图书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图书与作者对应表等等。如此设计以后,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就都引刃而解了。

⑵ .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六个阶段:

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拓展资料: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⑶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要经过那些步骤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详细参照:
http://tech.ccidnet.com/art/11217/20070919/1217275_1.html
---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⑷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和处理),它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集成、归纳和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现阶段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和主机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写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仓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试运行后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调整和修改。

注:在设计过程中,将数据库的设计与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在每个阶段同时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抽象、设计和实现,相互借鉴和补充,从而完善这两个方面的设计。

(4)开发数据库流程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技术

1、清晰的用户需求: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基础,数据库设计直接反映了用户的需求。数据库必须与用户紧密沟通,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在定义了用户开发需求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反映具体的业务关系和流程。

2、注意数据维护:设计面积过大、数据过于复杂是数据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设计人员应注意数据维护。

3、增加命名规范化:命名数据库程序和文件非常重要,不仅要避免重复的名称,还要确保数据处于平衡状态。为了降低检索信息和资源的复杂度和难度,设计人员应了解数据库程序与文件之间的关系,并灵活使用大小写字母命名。

4、充分考虑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考虑到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设计人员需要对不同表的存储数据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还应该使用最少的表和最弱的关系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

5、不断调整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简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设计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而为维护数据之间的平衡和提高数据读取效率提供保障。

6、合理使用索引:数据库索引通常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这样可以提高数据搜索的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据库设计

⑸ 数据开发是什么

和软件开发类似,两者都要互相用到,彼此交叉。比如银行的自动取款机系统,就是数据库开发的典型例子。你会觉得这个应该是软件开发的写代码啊,但是事实上写代码只是取款机系统实现的一步而已。数据库开发分六步: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写代码只是数据库实施中的一部分,这样讲应该能明白吧。还有像超市的收银系统,学校的教务系统都是数据库的例子,光会写代码是编不出来的。我目前已经考了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这学期准备考个软件设计师。两者的区别是数据库的语言主要是SQL,软件设计师则是写代码,C、C++ 、Java等
大数据作为时下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开发、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开发也应运而生。
大数据开发其实分两种,第一类是编写一些Hadoop、Spark的应用程序,第二类是对大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开发。第一类工作感觉更适用于data analyst这种职位吧,而且现在Hive Spark-SQL这种系统也提供SQL的接口。第二类工作的话通常才大公司里才有,一般他们都会搞自己的系统或者再对开源的做些二次开发。这种工作的话对理论和实践要求的都更深一些,也更有技术含量。

⑹ 数据库的开发流程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议这位网友去看看有关软件工程的书籍。当然,看书是一件非常烦闷的事情,在这,尽管试试将我的经验写一点吧。
首先,要明确你要做一个什么系统。想达到什么目的。想怎样去使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便要开始计划整个数据库系统该怎样去做。
第二,是选择数据库后台。数据库是保存数据的工具,可以理解为保存数据的一个大仓库,它把你所需要的数据全部保存起来。但要怎样使用这些数据,使之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显示出来,那就不是数据库的责任了,这就需要程序来实现了。不同的数据库后台各有优点缺点,不可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差,要看系统实际来斟酌。即是说,确定目标后就需要选择数据库。
第三,确定后台数据库的内容,即确定数据结构。既然整个数据库等于一个大仓库,此时就要把仓库划分成一个个区域,用于保存不同类别的东西。这就是确定数据表及每个表的字段及各字段的数据类型。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你需要把有可能使用到的内容都设计到你的数据表中,以便以后可以保存及调用数据。还要想到表与表的关系,字段与字段的关系。好的数据结构会使到整个程序设计方便、科学、全面。这些内容,必须去查看相关书籍,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了。
第四,选择合适的前台开发工具。对于后台数据库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前台开发工具基本都可以与之相连并对之操作,但是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各自的长处。选择哪一种语言并不太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是否愿意一心一意钻研下去。对于初学者,什么语言都是一样的,就如小孩子学语言,学中英意日其实都一样容易,也一样难。
第五,当清楚数据库后台和开发前台的特性与功能后,就可以开始规划系统的流程了。一般可以根据系统功能先将其划分为几大功能模块,然后再细分为各个细功能模块,然后对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一般流程可以是这样的:
1、设计流程图。把整个功能用流程的方式显示出来,让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记录在流程图上,这样可以轻易地模拟模块的运算过程,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2、编写程序。确定流程合理无误后,便可以开发进行程序的编写。由于现时硬件的强大,对语句的要求已经不再强调。只要可以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第六,试运行程序。完成一个功能后,可以试运行,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不断修改,最后达到完全无误。
第七,测试。完成程序后,就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一般来说,自己是找不到自己的错误的。明知是错就不会写进去,所以我喜欢找别人来为我测试。让别人去用,而且是让别人随便地用,不一定按自己所说的操作方法去用。这样最容易找到程序中的错误。
第八,不断地修改。不断修改程序,使其所有的漏洞都改正过来。
第九,编译。程序确认无误后,就可以进行编译。
第十,投入使用。

其实我所写的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去学习一下软件工程。不看书总是不行的。希望可以为你带来一点点帮助吧。

⑺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在什么阶段对系统进行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1.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 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 拟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 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 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 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 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4.1是一个简单的dfd 示例。 数据字典(dd, data dictionary)详细描述系统中的全部数据。 数据字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项:是数据的原子单位。 数据组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数据流:表示某一数据加工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 数据存储:是处理过程中要存取的数据。 数据加工过程 数据加工过程的描述包括:数据加工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工作摘要、加工处理频度、加工处理的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 数据流图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主要成果。 (3) 需求信息的评审.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评审,确认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聘请项目外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保证评审的质量和客观性。 评审可能导致开发过程回溯,甚至会反复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预期目标都达到才能让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一份既切合实际又具有预见的需求说明书,并且附以一整套详尽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3.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他是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 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常常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 er方法是设计概念模型时常用的方法。用设计好的er图再附以相应的说明书可作为阶段成果 概念模型设计可分三步完成。 (1) 设计局部概念模型 ① 确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围 ② 定义实体 ③ 定义联系 ④ 确定属性 ⑤ 逐一画出所有的局部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 (2) 设计全局概念模型 建立全局er图的步骤如下: ① 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② 合并局部er图 ③ 消除不一致因素 ④ 优化全局er图 ⑤ 画出全局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 (3) 概念模型的评审 概念模型的评审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用户评审。 第二部分是开发人员评审。 4.逻辑设计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计算机上dbms所支持的结构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户需求、约束条件、选用的dbms的特性。 逻辑设计的输出信息包括:dbms可处理的模式和子模式、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 (1) 设计模式与子模式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可分四步完成。 ① 建立初始关系模式 ② 规范化处理 ③ 模式评价 ④ 修正模式 经过多次的模式评价和模式修正,确定最终的模式和子模式。 写出逻辑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2) 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应用程序的草图,指定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 编写出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3) 编写物理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设计阶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文档。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各个关系(文件)的数据容量、应用处理频率、操作顺序、响应速度、各个应用的lra和tv、程序访问路径建议,等等。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 编写出物理设计指南。 5.物理设计物理设计是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配置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设计指南、硬件特性、os和dbms的约束、运行要求等。 物理设计的输出信息主要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其内容包括物理数据库结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配及访问方法等。 物理设计的步骤如下: (1) 存储记录结构 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 (2) 存储空间分配 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 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 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 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 (3) 访问方法的设计 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 (4) 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 ① 查询响应时间 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 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 ⊙ 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 ⊙ 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 ⊙ 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 ② 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 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 ③ 开销与效率 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 ⊙ 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操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 ⊙ 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 ⊙ 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 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 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操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 6.程序编制及调试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 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建立数据库结构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2) 调试运行 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运行应用程序,测试 (3) 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 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 (2) 制定故障恢复规范 (3) 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 7.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 (2) 监察系统的性能。 运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 (3) 扩充系统的功能 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⑻ 设计一个数据库经过什么流程,需要用到哪些软件,需要哪些知识,请大虾们详细介绍一下,希望不吝赐教!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议这位网友去看看有关软件工程的书籍。当然,看书是一件非常烦闷的事情,在这,尽管试试将我的经验写一点吧。
首先,要明确你要做一个什么系统。想达到什么目的。想怎样去使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便要开始计划整个数据库系统该怎样去做。
第二,是选择数据库后台。数据库是保存数据的工具,可以理解为保存数据的一个大仓库,它把你所需要的数据全部保存起来。但要怎样使用这些数据,使之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显示出来,那就不是数据库的责任了,这就需要程序来实现了。不同的数据库后台各有优点缺点,不可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差,要看系统实际来斟酌。即是说,确定目标后就需要选择数据库。
第三,确定后台数据库的内容,即确定数据结构。既然整个数据库等于一个大仓库,此时就要把仓库划分成一个个区域,用于保存不同类别的东西。这就是确定数据表及每个表的字段及各字段的数据类型。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你需要把有可能使用到的内容都设计到你的数据表中,以便以后可以保存及调用数据。还要想到表与表的关系,字段与字段的关系。好的数据结构会使到整个程序设计方便、科学、全面。这些内容,必须去查看相关书籍,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了。
第四,选择合适的前台开发工具。对于后台数据库的操作,目前常用的前台开发工具基本都可以与之相连并对之操作,但是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各自的长处。选择哪一种语言并不太重要,最重要是看你是否愿意一心一意钻研下去。对于初学者,什么语言都是一样的,就如小孩子学语言,学中英意日其实都一样容易,也一样难。
第五,当清楚数据库后台和开发前台的特性与功能后,就可以开始规划系统的流程了。一般可以根据系统功能先将其划分为几大功能模块,然后再细分为各个细功能模块,然后对于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一般流程可以是这样的:
1、设计流程图。把整个功能用流程的方式显示出来,让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记录在流程图上,这样可以轻易地模拟模块的运算过程,查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2、编写程序。确定流程合理无误后,便可以开发进行程序的编写。由于现时硬件的强大,对语句的要求已经不再强调。只要可以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第六,试运行程序。完成一个功能后,可以试运行,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不断修改,最后达到完全无误。
第七,测试。完成程序后,就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一般来说,自己是找不到自己的错误的。明知是错就不会写进去,所以我喜欢找别人来为我测试。让别人去用,而且是让别人随便地用,不一定按自己所说的操作方法去用。这样最容易找到程序中的错误。
第八,不断地修改。不断修改程序,使其所有的漏洞都改正过来。
第九,编译。程序确认无误后,就可以进行编译。
第十,投入使用。

其实我所写的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去学习一下软件工程。不看书总是不行的。希望可以为你带来一点点帮助吧。

⑼ 使用AD0.NET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一般流程主要分为哪几个步骤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1.规划

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

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

拟 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 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

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

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

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

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4.1是一个简单的DFD 示例。

数据字典(DD, data dictionary)详细描述系统中的全部数据。

数据字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数据项:是数据的原子单位。

· 数据组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流:表示某一数据加工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

· 数据存储:是处理过程中要存取的数据。

· 数据加工过程 数据加工过程的描述包括:数据加工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工作摘要、加工处理频度、加工处理的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

数据流图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主要成果。

(3) 需求信息的评审.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评审,确认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聘请项目外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保证评审的质量和客观性。

评审可能导致开发过程回溯,甚至会反复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预期目标都达到才能让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一份既切合实际又具有预见的需求说明书,并且附以一整套详尽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3.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他是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

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常常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

ER方法是设计概念模型时常用的方法。用设计好的ER图再附以相应的说明书可作为阶段成果

概念模型设计可分三步完成。

(1) 设计局部概念模型

① 确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围

② 定义实体

③ 定义联系

④ 确定属性

⑤ 逐一画出所有的局部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

(2) 设计全局概念模型

建立全局ER图的步骤如下:

① 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② 合并局部ER图

③ 消除不一致因素

④ 优化全局ER图

⑤ 画出全局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

(3) 概念模型的评审

概念模型的评审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用户评审。

第二部分是开发人员评审。

4.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计算机上DBMS所支持的结构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户需求、约束条件、选用的DBMS的特性。

逻辑设计的输出信息包括:DBMS可处理的模式和子模式、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

(1) 设计模式与子模式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可分四步完成。

① 建立初始关系模式

② 规范化处理

③ 模式评价

④ 修正模式

经过多次的模式评价和模式修正,确定最终的模式和子模式。

写出逻辑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2) 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应用程序的草图,指定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

编写出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3) 编写物理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设计阶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文档。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各个关系(文件)的数据容量、应用处理频率、操作顺序、响应速度、各个应用的LRA和TV、程序访问路径建议,等等。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

编写出物理设计指南。

5.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配置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设计指南、硬件特性、OS和DBMS的约束、运行要求等。

物理设计的输出信息主要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其内容包括物理数据库结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配及访问方法等。

物理设计的步骤如下:

(1) 存储记录结构

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

(2) 存储空间分配

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

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

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

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

(3) 访问方法的设计

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

(4) 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

① 查询响应时间

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

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

⊙ 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

⊙ 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

⊙ 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

② 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

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

③ 开销与效率

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

⊙ 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操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

⊙ 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

⊙ 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

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

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操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

6.程序编制及调试

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

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建立数据库结构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2) 调试运行

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运行应用程序,测试

(3) 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

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

(2) 制定故障恢复规范

(3) 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

7.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

(2) 监察系统的性能。

运 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 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

(3) 扩充系统的功能

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⑽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热点内容
qq怎么上传相册图片 发布:2024-10-27 22:53:21 浏览:814
差额及算法 发布:2024-10-27 22:36:44 浏览:290
解压番茄球有毒吗 发布:2024-10-27 22:36:43 浏览:861
动态密码在哪里获得 发布:2024-10-27 22:36:42 浏览:183
ios9照片加密 发布:2024-10-27 22:18:29 浏览:49
pythonyaml安装 发布:2024-10-27 22:06:32 浏览:585
php5升级到php7 发布:2024-10-27 21:46:06 浏览:737
安卓机都在哪里下载游戏 发布:2024-10-27 21:23:57 浏览:647
服务器里的视频怎么做成链接 发布:2024-10-27 21:23:19 浏览:383
数据库还原出错 发布:2024-10-27 21:23:14 浏览: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