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顶软件服务器ip一般是多少
㈠ 怎样通过IP地址访问网站
1、以使用360安全浏览器软件为例,双击电脑桌面上的浏览器应用程序图标;
㈡ Web服务器配置方法教程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网络的灵魂。那么该如何配置Web服务器呢?如果你不知道,请看我整理的Web服务器配置方法详解吧!
2、单击窗口中的“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图标,弹出“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
3、选中“向导”中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复选框。单击“详细信息”按钮,弹出“应用程序服务器”对话框。
4、选择需要的组件,其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和“应用程序服务器控制台”是必须选中的。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后,再单击“详细信息”按钮,弹出“Internet信息服务(IIS)”对话框。
5、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和“万维网服务”。并且选中“万维网服务”后,再单击“详细信息”按钮,弹出“万维网服务”对话框。
6、其中的“万维网服务”必须选中。如果想要服务器支持ASP,还应该选中“Active Server Pages”。逐个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各对话框,直到返回图1的“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
7、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开始IIS的安装,这期间可能要求插入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盘,系统会自动进行安装工作。
8、安装完成后,弹出提示安装成功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就完成了IIS的安装。
友情提示:如果想要同时装入FTP服务器,在“Internet信息服务(IIS)”对话框中应该把“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的复选框也选中。
在IIS中创建Web网站
打开“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器”,在目录树的“网站”上单击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网站”,弹出“网站创建向导”:
网站描述就是网站的名字,它会显示在IIS窗口的目录树中,方便管理员识别各个站点。本例中起名为“枝叶的网站”。
网站IP地址:如果选择“全部未分配”,则服务器会将本机所有IP地址绑定在该网站上,这个选项适合于服务器中只有这一个网站的情况。也可以从 下拉式列表框中选择一个IP地址(下拉式列表框中列出的是本机已配置的IP地址,如果没有,应该先为本机配置IP地址,再选择。)
TCP端口:一般使用默认的端口号80,如果改为其它值,则用户在访问该站点时必须在地址中加入端口号。
主机头:如果该站点已经有域名,可以在主机头中输入域名。
主目录路径是网站根目录的位置,可以用“浏览”按钮选择一个文件夹作为网站的主目录。
网站访问权限是限定用户访问网站时的权限,“读取”是必需的,“运行脚本”可以让站点支持ASP,其它权限可根据需要设置。
单击“下一步”,弹出“完成向导”对话框,就完成了新网站的创建过程,在IIS中可以看到新建的网站。把做好的网页和相关文件复制到主目录中,通常就可以访问这个网站了。
访问网站的方法是:如果在本机上访问,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localhost/”;如果在网络中其它计算机上访问,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网站IP地址”。
说明:如果网站的TCP端口不是80,在地址中还需加上端口号。假设TCP端口设置为8080,则访问地址应写为“http://localhost:8080/”或“http://网站IP地址:8080”。
网站的基本配置
如果需要修改网站的参数,可以在“网站名字”上单击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可以打开“网站属性”对话框。
1、“网站”标签
“网站标识”:可以设置网站名字、IP地址、端口号。单击“高级”按钮可以设置主机头名。
2、“主目录”标签
在本地路径中可以设置主目录的路径名和访问权限。
3、“文档”标签
默认文档是指访问一个网站时想要打开的默认网页,这个网页通常是该网站的主页。如果没有启用默认文档或网站的主页文件名不在默认文档列表中,则访问这个网站时需要在地址中指明文件名。
默认文档列表中最初只有4个文件名:Default.htm、Default.asp、index.htm和Default.aspx。我用 “添加”按钮加入了一个index.asp,并用“上移”按钮把它移到了顶部。这主要是因为我的网站的主页名为“index.asp”,所以应该把它加入 列表,至于是否位于列表顶部倒是无关紧要的。
经过以上配置,一个Web网站就可以使用了。把制作好的网页复制到网站的主目录中,网站主页的文件名应该包含在默认文档中。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本机IP地址”,就可以打开网站的主页。其它页面可以用网页中的超链接打开。
虚拟目录
虚拟目录可以使一个网站不必把所有内容都放置在主目录内。虚拟目录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仍在主目录之内,但实际位置可以在计算机的其它位置,而且虚拟目录的名字也可以与真实目录不同。如:
图中用户看到的一个位于主目录下的文件夹“pic”,它的真实位置在服务器的“D:myimage”处,而主目录位于“C:mywww” 处。假设该网站的域名是“www.abc.com”,则用户访问“http://www.abc.com/pic/文件1”时,访问的实际位置是服务器的 “D:myimage文件1”,所以虚拟目录的真实名字和位置对用户是不可知的。
创建虚拟目录的方法 :
打开 Internet 信息服务窗口,在想要创建虚拟目录的 Web 站点上 单击右键,选择“新建”→“虚拟目录”。弹出虚拟目录创建向导:
别名是映射后的名字,即客户访问时的名字;
路径:服务器上的真实路径名,即虚拟目录的实际位置;
访问权限:指客户对该目录的访问权限。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完成对话框,虚拟目录就建立成功了。把相关文件复制到虚拟目录中,用户就可以按照虚拟的树形结构访问到指定文件了。
通常虚拟目录的访问权限、默认文档等都继承自主目录,如果需要修改,可在“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器”中的虚拟目录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修改虚拟目录的参数设置了。
补充:服务器介绍
服务器,也称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相关阅读:服务器常见问题有哪些
1.系统蓝屏、频繁死机、重启、反映速度迟钝
服务器的与我们平常电脑不论是硬件结构还是运行系统,都是极其类似的。因此,就如同我们的电脑一样,一样可能会感染病毒,同样会因为系统漏洞、软件冲突、硬件故障导致死机、蓝屏、重启等故障,同样会因为垃圾缓存信息过多而导致反应迟钝。
2.远程桌面连接超出最大连接数
由于服务器默认为允许连接数为2个,如果登陆后忘记注销,而是直接关闭远程桌面的话,服务器识别此次登陆还是留在服务器端的。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重启服务器,但是,如果是高峰期,重启服务器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此时,就可以利用mstsc/console指令进行强行登陆了。打开“运行”框,键入“mstsc/v:xxx.xxx.xxx.xxx(服务器IP)/console”,即可强行登陆到远程桌面了。
3.无法删除的文件该怎么清理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该文件还在运行中,可以重启删之,或者运行CMD,输入arrtib-a-s-h-r想要删除的文件夹名,最后输入del想要删除的文件夹名即可删除,运行该命令后无法恢复,请慎用。
4.系统端口隐患
对于服务器来说,首要保障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我们仅需保证服务器最基本的功能即可,就像声卡都是默认禁止的。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功能,也不需要太多的端口支持。像一些不必要,而且风险较高的端口大可封掉。而一些必要的,又有风险的端口,比如:3389、80等端口,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法将其设置不特殊的秘密端口,这样服务器端口的安全隐患就不复存在了。
㈢ 什么是本地ip地址,远端ip地址,ping ip地址有什么区别,DNS服务器指什么
哇太多了,不过不难!
本地连接是通过网卡与其它机器相连,一旦提示受限制那就无法访问其它机器了,可以点修复,或者把网线拔开重插,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IP是当前热门的技术。与此相关联的一批新名词,如IP网络、IP交换、IP电话、IP传真等等,也相继出现。那么,IP是什么呢?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报”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报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报”。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可达65535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
——现在电信网正在与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
想给内部网的服务器做本地的名称解析,方便访问内部服务器;
l 和我一样不幸在使用电信公司提供给的几个不太稳定的DNS服务器,并且维护着一个比较大的网络(终端遍布在N区N县),总不能在某个DNS宕掉后通知各用户挨个修改吧?(不要试图在Windows里设置多个DNS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试试就知道了)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个可以转发DNS查询请求的本地DNS,这样对内部用户来说,只要设置好DNS指向内部DNS地址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由管理员根据情况修改这个本地DNS把解析请求转发到最佳的公网DNS上。
在众多 Internet 服务器当中DNS服务是所有服务的基础,它最主要的职责之一是完成从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关系的查询。DNS系统管理域名采用一个树状结构,DNS树的最上面是一个无名的root域,用“.”来表示。这个域只用来定位,并不包含任何信息,它由NIC来管理控制。Root下是分层的domain组成树状结构,一个DNS域(domain)是DNS树状结构中的一个分枝,domain中包含很多被授权管理的区域(zone),它是每个授权单位所管理的主机和IP地址的集合,我们平时说的域,实际上就是zone。比如,把www.silly.com这个URL地址拆解开:
.com domain
.silly.com zone
www 则是.silly.com区域内的一台具体的主机
Linux上最常用的DNS服务器软件是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BIND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http://www.isc.org/procts/BIND/上可以获得它的最新源代码和文档。Red Hat Linux 7.3自带的是bind9.2。
㈣ 黑客是什么意思
提起黑客,总是那么神秘莫测。在人们眼中,黑客是一群聪明绝顶,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一门心思地破译各种密码,以便偷偷地、未经允许地打入政府、企业或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窥视他人的隐私。那么,什么是黑客呢?
黑客(hacker),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在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俚语中,“黑客”则有“恶作剧”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恶作剧。在日本《新黑客词典》中,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象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那样,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由这些定义中,我们还看不出太贬义的意味。他们通常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并有能力通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黑客”能使更多的网络趋于完善和安全,他们以保护网络为目的,而以不正当侵入为手段找出网络漏洞。
另一种入侵者是那些利用网络漏洞破坏网络的人。他们往往做一些重复的工作(如用暴力法破解口令),他们也具备广泛的电脑知识,但与黑客不同的是他们以破坏为目的。这些群体成为“骇客”。当然还有一种人兼于黑客与入侵者之间。
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60、70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用于指代那些独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智力超群,对电脑全身心投入,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些黑客,倡导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倡导了现行的计算机开放式体系结构,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开了个人计算机的先河,提出了“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观点,他们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现在黑客使用的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例如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走后门(backdoor),安放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从事黑客活动的经历,成为后来许多计算机业巨子简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还远未普及,还没有多少存储重要信息的数据库,也谈不上黑客对数据的非法拷贝等问题。到了80、90年代,计算机越来越重要,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同时,信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这样一场新时期的“圈地运动”引起了黑客们的极大反感。黑客认为,信息应共享而不应被少数人所垄断,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涉及各种机密的信息数据库上。而这时,电脑化空间已私有化,成为个人拥有的财产,社会不能再对黑客行为放任不管,而必须采取行动,利用法律等手段来进行控制。黑客活动受到了空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