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阵列搭建服务器
A. 在磁盘阵列上增加一个服务器,读取磁盘阵列上的信息,如何设置磁盘阵列
保证服务器和磁盘阵列都连入SAN交换机,然后磁盘阵列中指定的Storage Group中,通过wwn配对的方式(服务器HBA卡的wwn和磁盘阵列输出的光模块的wwn配对)注册链路即可。
B. 磁盘阵列柜如何与服务器连接起来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
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
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C. 服务器如何组建raid
制作磁盘阵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可以有以下操作: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容器),在这种阵列卡上创建容器的步骤如下(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第1步,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如(图1)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组合键。进入如(图2)所示的磁盘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界面。
图十
第10步,初始化完成后,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D. IBM服务器 如何搭建磁盘阵列
1,首先,你要清楚你要做RAID几?0是不损失容量,只追求速度。1是两块当一块,互为备份。还有5,需要3块,您就不要考虑了。
2,一般X系列服务器都有一个SERVER
GUIDE光盘,你把光盘放入光驱,从光盘引导就可以。引导起来后,记得先选择语言。其他的话,看清楚,一步步来点击鼠标就可以。这个东西会帮助你一起配置好RAID和做好系统的驱动,很傻瓜化。
注意:搞清楚你这个机器的RAID支持情况,如果不清楚可以QQ287014375
E. 服务器怎么做RAID
1、首先服务器开机,出现下图界面按F10。
组成部分:
RAID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磁盘阵列作为独立系统在主机外直连或通过网络与主机相连。磁盘阵列有多个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机或不同端口连接。一个主机连接阵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传输速度。
F. 磁盘阵列是什么意思呀还有怎么组建服务器呀提前谢谢了!
http://www.13333.cn/Technical/server/
各种服务器的组建教程
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简称RAID(),有”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p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p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磁盘阵列的由来:p
由美国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pofpCalifornia-Berkeley)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ApCasepforp”。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字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柏克莱大学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反应当时CPU快速的性能。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p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pdataprendancy),而产生了RAIDp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ce,许多独立的磁盘组。p
磁盘阵列,时事所趋:p
自有PC以来,硬盘是最常使用的储存装置。但在整个计算机系统架构中,跟CPU与RAM来比,硬盘的速度是PC中最弱的设备之一。所以,为了加速计算机整体的数据流量,增加储存的吞吐量,进阶改进硬盘数据的安全,磁盘阵列的设计因应而生。p
硬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其容量已达40GB以上,转速到了1万转,甚至15000转,而且价格实在是很便宜,再加现在企业流行,人力资源规画(EnterprisepResourcepPlanning:ERP)是每个公司建构网络的主要目标。所以,利用局域网络来传递数据,服务器所使用的硬盘显得非常重要,除了容量大、速度快之外,稳定更是基本要求。基于此因,磁盘阵列开始广泛的应用在个人计算机上。p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抽换(Hotp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另外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由于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p
由上述可知,现在IDE磁盘阵列大行其道的道理;IDE接口硬盘的稳定度与效能表现已有很大的提升,加上成本考量,所以采用IDE接口硬盘来作为磁盘阵列的决解方案,可说是最佳的方式
G. 磁盘阵列如何与服务器连接
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1、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连接方式
2、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后者经济实惠、扩展方便。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传输速率ISCSI < SAS < FC
(7)硬盘阵列搭建服务器扩展阅读:
磁盘阵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发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谈到了RAID这个词汇,而且定义了RAID的5层级。伯克利大学研究目的是反映当时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约成长30~50%,而硬磁机只能成长约7%。研究小组希望能找出一种新的技术,在短期内,立即提升效能来平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当时,柏克莱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与成本。
另外,研究小组也设计出容错(fault-tolerance),逻辑数据备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产生了RAID理论。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盘也是主要的重点,但后来发现,大量便宜磁盘组合并不能适用于现实的生产环境,后来Inexpensive被改为independent,许多独立的磁盘组。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余地)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资料来源:网络:磁盘阵列)
H. 怎么组建磁盘阵列
我们知道,SATA 1.0的数据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50MB/s,相比传统IDE接口硬盘要快一些,但如果你手上有两块SATA硬盘的话,那把它们组建成RAID 0系统,将使你的磁盘系统性能更上一层楼。什么是RAIDRAID全称为“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称磁盘阵列)。简单地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冗余的技术。所谓数据冗余是指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利用冗余信息可以使受损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就目前而言,PATA、SATA以及SCSI接口的硬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RAID控制芯片来组建RAID系统。在家用电脑上,我们一般只用到RAID 0、RAID 1这两种磁盘阵列方式。一、什么是RAID 0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字节(Byte)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数据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数据被写到磁盘2中,依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的下一分段,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数据写完为止。RAID 0方式的优点是采用数据分块、并行传送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数据读写速度,理论上数据写入速度可以达到单块硬盘速度的双倍,而数据读取的时间则是单块硬盘所用的一半。但是,RAID 0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部丢失。RAID 0非常适合于视频、图像的制作和编辑处理工作。二、什么是RAID 1RAID 1也被称为镜像,它把磁盘阵列中的硬盘分成相同的两组,互为镜像(图2)。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个磁盘上的同时,也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因此,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上的备份数据可以挽回损失。另外,RAID 1还可以实现双工──可以复制整个控制器,这样在磁盘故障或控制器故障发生时,用户的数据能够得到保护。镜像和双工的缺点是需要花费两倍数量的驱动器来复制数据,但系统的读写性能并不会由此而提高。如何组建RAID系统 如果你有两块硬盘,并且主板的南桥芯片支持RAID功能,或者主板集成了第三方的RAID控制芯片,那么就可以组建RAID系统了。一、支持RAID功能的芯片目前支持RAID功能的南桥芯片主要有Intel的ICH5R(常见于一些高端的i865PE、i875P主板上)、ICH6R和ICH6RW(用于i915和i925系列主板),以及VIA的VT8237。这些芯片均支持SATA RAID功能,即利用两块SATA硬盘来组建RAID 0或RAID 1系统,而且它们的设置方法也大致相同。除了上述支持RAID功能的南桥芯片之外,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3114、Sil3112,SiS公司的SiS180等芯片也支持SATA RAID功能。而VIA公司的VT6410芯片,ITE公司的IT8212F芯片则支持IDE RAID功能,即可以将两块PATA硬盘组成RAID系统。
注意:在构建RAID系统时,最好购买同容量、同品牌的同型号硬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避免资源浪费。下面,我们就以Intel的ICH5R芯片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两块硬盘来组建RAID 0或RAID 1系统。二、在BIOS中打开RAID功能? 安装好SATA硬盘之后,就要进入BIOS中打开南桥芯片的RAID功能。具体方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OnChip IDE Device”窗口,找到一个名为“SATA Mode”的选项,将它设置为“RAID”,然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三、组建RAID系统 在BIOS中启动了RAID功能后,ICH5R南桥芯片内置的“Intel RAID Option ROM”便开始启动,该软件是Intel RAID应用程序,提供BIOS和DOS服务。在系统启动POST(加电自检)时,屏幕上会有一些提示信息,按“Ctrl+I”键便可进入Intel RAID Configuration Utility窗口.在该窗口中,窗口上半部分是主菜单,下半部分显示的是已经安装好的两个硬盘的信息,例如硬盘型号、容量、是否已经组建RAID系统等。 将光标移动到主菜单的“1.Create RAID Volume”上,然后按回车键,此时便进入创建RAID系统的主界面,首先将光标移动到“Name”选项上,在此输入一个RAID卷的名称,一般用默认的名称即可;按“TAB”键,将光标停留在“RAID Level”选项上,在此按向上或向下的箭头按键,可以选择RAID的类型──RAID 0或者RAID 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RAID类型(如果要提高磁盘性能,则选择RAID 0;如果要更好的安全性,则选择RAID 1)后,按“TAB”键将光标移动到“Strip Size”选项上,选择串行值,一般选择“128KB”。完成上述设置后,按“TAB”键,使光标停留在“Create Volume”上.按下回车键,此时会出现一条提示信息,询问是否确认创建RAID系统.小提示:注意,如果是创建RAID 0这种类型的RAID系统,必须在创建前备份硬盘上的数据,否则一旦创建RAID 0系统,则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及分区都会被删除。按“Y”键确认创建RAID,此时会回到主界面,在窗口的下方会发现硬盘的信息已经发生改变,显示已经创建了一个RAID卷按“Esc”键,此时会出现确认是否退出的提示信息,按“Y”键退出RAID配置程序,此时系统重新启动。QQread.com推出游戏功略 http://www.qqread.com/netgame/game/index.html 魔兽世界 跑跑卡丁车 街头篮球 水浒Q传 龙与地下城OL 征服 轩辕剑5 FIFA07 热血江湖 大唐风云 梦幻西游 武林外传 四、硬盘分区及安装系统
如果创建的RAID系统是RAID 1,那么系统会自动将主盘上的数据备份到从盘上,此时如果主盘上已经安装了操作系统,则可以直接进入Windows,只要在进入Windows后安装Intel的ICH5R RAID驱动程序即可。 如果创建的是RAID 0,那么两块硬盘上的数据会全部被删除,此时要在DOS下对硬盘重新进行分区。分区的方法与常规的硬盘分区没的区别。分区完成后,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如果是安装windows 2000/XP等NT核心的系统,则必须在出现“Press F6 if you need to install a third party SCSI or RAID driver……”这样一段提示语的时候按“F6”键,然后插入ICH5R的RAID驱动程序软盘,按“S”键装载该驱动。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其他SATA控制芯片在安装Windows2000/XP时加载SATA控制器驱动时一样。
I. 服务器搭建RAID磁盘阵列时 需不需要用服务器自带的引导盘来搭建RAID磁盘阵列
一般不需要,服务器BIOS固化了raid设置程序,可以直接配置raid
J. 服务器如何搭建配置raid磁盘阵列
服务器如果购买时带了阵列卡的,都会随机附带一本阵列卡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丢失,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会告诉你如何操作,服务器是有电话技术支持的,且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