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服务器要放在海里
㈠ 大型科技公司会把服务器放在海底,为何要这么操作有什么科学依据
㈡ 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在海里
因为把服务器放到海里能实现自然降温,冷却服务器,不会让服务器过热,产生爆炸等危险。
要知道,腾讯支持着全国各种业务、软件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服务器可想而知有多少,为了使这么多服务器可以尽量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冷却,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微软开始着手将服务器放置于水下的计划,同年开始在海里做投放实验,他们将300台电脑的服务器,放置进一个重约十七吨的密封舱内,该密封舱是全钢制的。而且密封舱内同时还装载着100多个传感器。岸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感知到水压和温度,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一切就绪后微软的团队将这个密封舱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区。第一次试验结束后,为证明海底数据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软又进行了第二次海底数据试验,这次的实验规模更大,装载的电脑服务器更多,一共有864台电脑服务器,相比较第一次的钢制密封罐。
这次试用的密封设备更像一艘小型潜艇,它的长度超过十米。而这次的实验周期为期五年。同样将服务器放在水里的还有阿里巴巴,阿里将自家服务器藏在了千岛湖里面,去过旅游的游客应该有听导游介绍过吧。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气,此时必须做好散热,不然可能会有烧坏的风险。
㈢ 微软将服务器埋入海底,华为却放置深山之中,有何区别
没有区别,都是为了让服务器散热性能更好,这些地方都可以很快的把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㈣ 为啥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深山,微软却沉在海底呢
因为各个公司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不一致,华为放在深山里是有助于进行操作,而微软放在海底是主要为了服务的降温
㈤ 微软把数据放海里,阿里把数据放湖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大数据是我们每天畅游的信息海洋-来自我们的计算机,移动设备和机器传感器的海量数据。 组织使用此数据来驱动决策,改进流程和策略以及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大数据之所以被定义为“大数据”,不仅是因为其数量庞大,还因为其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常,它超出了传统数据库捕获,管理和处理它的能力。 而且,大数据可以来自我们能够进行数字监控的任何地方或世界上任何地方。 气象卫星,物联网(IoT)设备,交通摄像头,社交媒体趋势–这些只是正在挖掘和分析的少数数据源,以使业务更具弹性和竞争力。
早在2018年,微软就将整个数据中心沉没在苏格兰海底,使864台服务器和27.6 PB的存储设备坠入了117英尺深的海洋。今天,该公司报告说其最新实验是成功的,揭示了发现,这些发现表明水下数据中心的想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该公司已经探索水下服务器的想法已有一段时间了;早在2015年,它就在加州沿海的一个数据中心内灌了几个月的水,作为概念验证,以查看这些计算机是否能在旅途中幸存下来。但是,此轮试验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目的是证明该公司可以在实际规模上完成该任务,并可以为实际使用而制造和生产。
㈥ 为啥华为把服务器放在深山中,微软却沉在海底
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通过外部环境减少制冷费用。
微软建设的工程比较大,且海洋非常广阔,稍胜一筹。
华为选择深山,为了方便维修。
㈦ 为什么微软把服务器沉入海底,而华为却把服务器埋在深山eimkt
微软的服务器沉到海底是为了更好的散热,减少运营成本,以利于设备的维护,华为把服务器放到深山当中,也是为了散热热和避免这些问题
㈧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数据中心制冷有多花钱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耗大户”。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近亿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量为1608.89亿度电,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度)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
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行业推动者和践行者,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