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服务器 » 张小龙当年怎么弄服务器

张小龙当年怎么弄服务器

发布时间: 2022-05-28 14:08:49

⑴ 微信是谁创建的人

微信创始人为张小龙。据悉微信诞生于2010年,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的张小龙在看到一款名为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100万用户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发邮件并建议腾讯研发该类型APP,后广州研发部承担该项目的开发,并最终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于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测试版。以下是详细介绍:

1、微信的创始人是张小龙(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最开始创立Foxmail,该工具后被腾讯收购,其本人也因此加入腾讯;

3、微信的诞生源自2010年时,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看到一款名为Kik的App因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引起关注,随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最后以广州研发部来承担这个项目的开发,并最终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于iPhone推出第一版的微信测试版。

⑵ QQ和微信的创始人是一个人吗

不是同一个人,QQ创始人是马化腾,微信创始人张小龙。QQ和微信都是腾讯公司的产品。1997年,马化腾首次接触ICQ,便被其独特魅力吸引,注册使用一阶段后,便发现因为ICQ对中国用户有两个致使的弱点:一为英文界面,对于推广中文用户不易;二因使用操作技术要求上有相当难度,使得ICQ在中国虽稍广,但始终不普及,大多局限于"网虫"级的高手。所以,当他在1998年考虑创业的时候,便和伙伴们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腾讯公司,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

⑶ 微信之父张小龙:小程序与APP,H5区别就在这里

小程序的优势:
1、 轻应用,可媲美 APP,只有 1M,即用即走; 2、 体验感好 3、 成本低,周期短 4、 入口多(搜索、发现、扫一扫、附近的小程序) 5、 共享微信 9 亿流量大红利。
小程序与APP,H5主要区别:
1、H5 页面由于无法被单独沉淀用户(无法直接关注),一般都是配合公众号或者APP(html5打包APP)的产品形态
2、某些平台制作生成的小程序,功能体验、开发速度等介于原生、Html5 和小程序之间,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并且免除了服务器以及运维人员的成本,非常适合非技术人员的产品首选。
3. 在留存和唤醒上,APP可以常驻内存、通过其他方式唤醒(网页/其他 APP)、全屏带图片的通知提醒、弹窗等等多种手段,故更容易提高留存,也更容易唤醒用户。

⑷ 张小龙 foxmail 用什么开发的

楼主你好邮箱邮件;提高收发Hotmail、MSN电子邮件速度 支持名片(vCard)、以嵌入方式显示附件图片、增强本地邮箱邮件搜索功能等等。 Foxmail最近更新 Foxmail6.5Beta2 版对 Beta1 版的主要改进 支持IMAP4邮箱连接协议; 可添加便捷高效的搜索文件夹; 优化邮件收取的速度; 写邮件时可以从快捷地址簿中选择; 写邮件时自动保存; 阅读邮件时将鼠标放到联系人的位置上,可显示完整的邮件地址; 优化邮件列表排序的体验; 修复了网页右键添加超长Rss字符串时,导致浏览器崩溃的漏洞; 优化了地址簿的加载速度; 优化若干细节和体验; 修正若干BUG。 Foxmail功能特色优点: 1、速度快 2、使用方便 3、免费、稳定 缺点: 1、安全性能不佳,密码很容易被破解 2、最近的更新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小提示,Foxmail 6.0已经默认订阅了一些内容,您也可以自行订阅您喜欢的内容。RSS订阅功能操作便捷,无需提供Email地址及任何个人信息即可完成,如果您看到网页上有类似这样的标识: 、、、,就意味着这些网站可以被订阅。 小提示:您可以在主界面最下方的状态栏找到4个代表不同布局的小图标,通过点击相应图标可以方便地切换到相应的布局。 记得采纳啊

⑸ 关于Foxmail6.5的使用

1.Foxmail 简介
Foxmail 是一个中文版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支持全部的 Internet 电子邮件功能。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一般都比WebMail系统(网页邮件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的功能。使用客户端软件收发邮件,登陆时不用下载网站页面内容,速度更快;使用客户端软收到的和曾经发送过的邮件都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不用上网就可以对旧邮件进行阅读和管理。正是由于电子邮件客户端软的种种优点,它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上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Foxmail因其设计优秀、体贴用户、使用方便,提供全面而强大的邮件处理功能,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Foxmail是近几年来最着名、最成功的国产软件之一,赢得了最具权威的ZDNET的五星级评价,2001年3月,在全国优秀共享软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国内十大优秀共享软件之一。

2.Foxmail 的作者
张小龙先生从1996年起开发Foxmail,历经了多次版本升级,到1999年发布了Foxmail3.0 Beta2。2000年4月,张小龙和他的Foxmail一起加盟博大互联网公司,并开始领导博大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多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包括Foxmail的几个新版本和分别基于Windows和Linx的邮件服务器系统——Foxmail Server等。

3.系统需求
●操作系统:
Foxmail适合于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 的各个版本下,包括Windows95/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2000、Windows XP等平台下。

●网络:
WinsockSpecification1.1兼容的网络环境。
您可以使用Windows95/98/NT带的"拨号网络"来上网,或在局域网或专线连接下使用Foxmail收发邮件。
Foxmail启动时需要wsock32.dll,如果在Windows目录及搜索路径找不到此文件,Foxmail将不能启动。如果您已经安装了TCP/IP的网络软件,wsock32.dll就已经有了。
●为了通过Internet/Intranet收发电子邮件,您还必须具有邮件服务器(SMTP,POP3)的用户帐户。
●如果您要通过Proxy(代理服务器)收发邮件,需根据代理服务器的类型设置。

4.安装新的 Foxmail
对于安装版,运行安装程序开始安装,在“选择目标文件夹”一步选择一个新的文件夹,在“选择附加任务”一步,通过选中复选框,可以指定在桌面、开始菜单、快捷工具栏添加Foxmail的图标。
对于解压版,首先用Winzip或者其他压缩工具,把压缩包中的所有文件解压到一个新的目下,如 d:\Foxmail,然后运行。为了方便调用,用户可以手工或者使用Foxmail“工具”菜单下的“建立快捷方式”为Foxmail建立快捷方式。
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FTP下载:区局2号务器/息中心/用软件/foxmail/fm40chb2.exe
建立一个账户

在Foxmail安装完毕后,第一次运行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向导程序,引导用户添加第一个邮件账户 。弹出的第一个窗口显示提示信息,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建立新的用户帐户"设置”窗口,如图3-1所示,

在"用户名"输入栏中可输入用户姓名或代号信息,用于区别使用同一台机器上的Foxmail收发邮件的其他用户。但是如果您有多个邮箱,并且准备建立多个账户管理多个邮箱,建议您在"用户名"栏输入与对应邮箱相关的信息,例如把为163邮箱建立的账户命名为"Tiger_163"
窗口中"邮箱路径"这一栏则是用来设置改账户邮件的存储路径。一般选择默认路径,这样该账户的邮件将会存储在Foxmail所在目录的mail文件夹下,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中。如果您要将邮件存储在自己认为适合的位置,则可以点击"选择"按钮,在弹出的目录树窗口中选择某个目录。接着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邮件身份标记"窗口,如图3-2所示。

它要求用户输入“发送者姓名”与“邮件地址”信息。“发送者姓名”用来在发送邮件时追加用户姓名,以便于E-mail的接收者识别邮件到底是由哪个用户发送过来的。“邮件地址”信息则是在发送的邮件中显示发送者的E-mail地址,以便于接收者给您回信。
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了"指定邮件服务器"设置窗口,如图3-3所示。

这一步填写“POP3服务器”、“POP3帐户名”、“密码”及“SMTP服务器”。
对于一些流行的免费邮箱,如:163、新浪等,Foxmail会自动填写正确的POP3和SMTP服务器地址。如果服务器地址填写不正确,就不能正常收/发邮件。
要知道免费邮箱正确的服务器地址,一般可以通过登陆免费邮箱页面,在帮助中会告诉您POP3和SMTP的填写方法的。
因特网pop3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地址:mail.c-tax.net 或 202.102.158.185
局域网pop3服务器和 smtp服务器 地址:76.48.16.93
POP3和SMTP服务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smtp.xxxx.xxx pop.xxxx.xxx
2) xxxx.xxx xxxx.xxx
3) smtp.xxxx.xxx pop3.xxxx.xxx
POP3帐户名就是您的邮箱名称,即E-mail地址中“@”号前面的字符串。
密码就是邮箱的密码,可以不填写,但是这样在每次收邮件的时候就要输入密码,如果是使用了ESMTP的邮箱,在发邮件时也要输入密码。建议在这里填写密码。
点击“下一步”按钮,屏幕将显示“帐户建立完成”窗口。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帐户建立。
在第一次运行Foxmail时,会弹出信息窗口,询问是否把Foxmail设为默认邮件程序,如果选择是,则系统遇到mailto:这样的URL,或者用鼠标单击一个E-mail地址时,自动打开Foxmail进行处理。建议选择"是"。

5.邮件的接收和阅读
如果在建立账户过程中填写的信息无误,接收邮件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选中某个账户,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收取"按钮。如果没有填写密码,系统会提示您输入邮箱密码。接收过程中会显示进度条和邮件信息提示。
如果不能收取,请参考账户属性设置。
用鼠标点击邮件列表框中的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就会显示在邮件预览框。用鼠标拖动两个框之间的边界,可以调整它们的大小。
双击邮件标题,将以邮件阅读窗口显示邮件。

6.撰写邮件和发送
单击工具栏上的“撰写”按钮,打开邮件编辑器,如图3-5所示。

在“收件人”一栏填写收信人的E-mail地址。“主题”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目,可以让收信人大致了解邮件可能的内容,也可以方便收信人管理邮件,不一定要填写。
写好信后,单击工具栏的"发送"按钮,即可立即发送邮件。

⑹ 微信软件是属于腾讯旗下的,也是张小龙弄出来的,我的问题是,腾讯是马化腾比张小龙大还是

马化腾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小龙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⑺ 腾讯张小龙群控都得死是真的还是假的

1、群控系统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微信的用户体验,因此,腾讯封杀群控系统势在必行。

2、张小龙,腾讯高级副总裁,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和负责人,对于自己打造的微信这个神级产品,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提升用户体验,对于以群控系统为代表的弄虚作假行为,一定会不间断地进行打击。

3、由于微信拥有海量用户,在利益的驱动下,必定会有一部分人继续寻找微信的漏洞,更新群控技术。

因此,群控系统必然会消亡,但是这个消亡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一个过程。

⑻ 2017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讲了哪些内容

2017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讲了哪些内容?

张小龙首次全面阐述小程序,定档1月9日上线(内附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张小龙。

非常感谢大家一大早来到广州参加微信公开课。去年公开课是我第一次露面,并且在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时候宣布了我们的小程序要启动并且准备投入到公众号之外新的一种服务的形态里面去。

今年,我的同事问我说要不要今年继续来参加公开课,给大家做一些对于去年说的小程序的一些新的进展介绍,我其实也想了很久,最后我觉得作为对去年的一个回应,我内心里是非常的激动,可能很多朋友知道微信的历史,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我们很少会把一个还没有做的一个功能或者说一种产品形态预先对外界来透露,我们一般都是先做好了一个东西,然后去发布,给用户带来惊喜。去年的小程序,也就是现在的小程序是这里面比较特别的一次,我们提前就对外界来透露了。

1、一张照片,回顾小程序的一年发展历程

这几天我在准备这一次讲话的内容的时候,我还专门翻看了一下相册,找到了一张特别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大约一年前的时候拍的,是我跟我一些同事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大家讨论小程序,当时叫应用号。


照片上写了几个字,“应用号,2016年1月9日”,底下还有几个字,“启动日”,今天离当时的启动日只有几天的时间,这个照片上的人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陌生,但对我来说很熟悉,并且特别亲切。我特别感谢照片上的这些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这一天我们定下启动日到现在,头一次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先对外做了一个报告,然后在一年以后来报告我们一年努力的结果。当时我们在讨论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关系,其实我们很早就在想微信应该有一种新的形态,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订阅号或者公众号,不应该只是提供一种订阅能力,一种推送能力,而是应该提供更多新的能力,这种新的能力更加像一种应用程序的能力。当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开发的小伙子拿了他开发了一些接口DEMO,说我们在开发上有这样一些基础的接口可以做,其实那是一个很好的灵感,既然我们能在这样的接口上做出来,那么我们也能做出一些复杂的接口,通过更加复杂的接口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这个思路一想,我们就不再纠结于怎么样扩充公众号,去把它变成个有更强大功能的公众号,而是完全可以跳开公开号,去做一种新的应用形态,这就是待会要跟大家介绍的小程序。

2、从小程序看微信的产品理念



  • 再次解释用完即走



在小程序之前我很愿意用这个时间解释一下去年的这个时候,当时也是在公开课,当时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后来我也发现很多的人说,看了以后觉得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我在这花几分钟重新来解释一下这个理念。


我当时说,一个好的软件,一个好的工具应该让用户用完即走的,后来发现很多朋友,包括一些业内人士都会来笑话我们,说因为微信有足够多的用户,有足够强大的用户黏性,所以你们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其他的产品来说,大家会觉得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不要离开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想,这里可能对于用完即走有一个很大的不理解,或者说误解。


在我看来,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这个逻辑可以推理出这样一个结果,我认为,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什么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它的任务,它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停留在产品里面,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


  • 微信是工具还是平台?



在我们对公司的一次培训里面,有个同事问我微信的战略是什么?我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我说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想如何做好这个工具。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微信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大家认为微信是一个平台。但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并不认为一个工具是一个很低层面的东西,事实上人类从原始人进化智能人类的过程,就是因为人会制造工具,我们所用的绝大部分的产品本质上来说都是工具,但是工具有好坏之分,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 做产品是克制还是自我压制?



这个理念其实贯穿在我们的产品的每一个点里,举一个例子。我们前不久开了一次内部会议,腾讯创始人之一Tony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来做事情。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行为?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决定时我们要自我压制,或者说自己切割掉我们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 合理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反的,我们在做很多很多决定的时候,反而要去判断什么样的东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这里面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会舍弃掉很多很多本来想要做,后来发现做不好的东西,这种舍弃并不是因为说我们很克制,所以我们少做一点,而是说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说有很多决定它一开头是错的,或者说很多的想法,最后验证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们如果硬要去做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们会把它舍弃掉,而不是说我们要克制。


微信里面有很多这样类似的点,我们遵从基础产品体验的理念来帮助我们做决定。就像上一次在公开课里面讲的一样,公众平台甚至没有一个入口给用户推荐你应该订阅什么样的东西,我们的产品有无数这样的地方,也许少量的用户会觉得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做很多的取舍,而我们希望更多遵从我们自己的产品理念来做这样的取舍。


3、第一次完整阐述小程序


刚才花几分钟回顾了用完即走这样一个产品的理念,现在切入到我们的主题,其实我今天过来是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刚才大家看照片的时候,其实这是团队在小程序启动那一天大家当时的状态,在当时来说还没有想好名字叫小程序,也没有把小程序作为一个非常完整的定义,大家只是认为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提供一种新的服务的形态,当时愿意把它公布出来对我来说是有一点点其他的想法,因为我希望我们把它宣布出来以后给团队更大的一个压力感,既然我们都已经宣布了,那我们一定要去努力做好这个事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又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慢慢的找到了它的定位,找到了它自己的形态,但是因为之前我们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内测,从来没有对外界解释过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怎么样的使用,所以今天我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完整的阐述一下我们是怎么样来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别兴奋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讲述小程序的故事,因为对我经历比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其实之前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写程序,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程序员,所以我一直认为做程序员的那段时间特别宝贵,因为当你做一个程序的时候可以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你用一个程序的语言在虚拟世界里构造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产品出来。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梦想,我们除了自己去写一个程序,我们能不能再去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来说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那对一个程序员来说他会觉得非常的自豪和兴奋,我今天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


说小程序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PC发展的历程。我经历了最早的PC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我最早用的是PC是80、86这样的机器,那时候还不能联网,但那时候的应用程序是需要你用一个软盘和光盘安装好,它只能自己跑,跟外界是没有交互的,因为没有网络,那时候的应用程序叫做单机程序,就像单机游戏一样。


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的范围里,在互联网里我们发现应用程序的定义有了某一种变化,但本质上来说它还是跟单机时代是一样的,它是以一种程序,一种代码的载体形式展现出来,只不过每一个程序它有了可以访问网络的能力,但是互联网我觉得有一个特别伟大的发明,就是www.web协议的出现,使互联网出现了非常大量的网站,而这些网站是可以在网络上被任何人可以访问得到,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情况,我们可以去写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站去提供服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PC互联网时代的这段历史,因为几乎我们用的最多的工具是浏览器,我们访问大部分的服务其实是来自于浏览器里的各个网站所提供的服务。


4、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唾手可得


几年前我们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对于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场景又发生了变化。在PC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人,特别是上一代的人因为输入法这样一个障碍是没有办法使用电脑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使得整个互联网的用户量比以前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智能手机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厉害、伟大的创新,因为其实它的功能比当时的PC机要更强,但是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使用,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去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时候人们访问网络服务的方式其实更多的从一个PC端的应用程序过渡到一种网页的形态。beerbox酒匣子


在这里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就是大家再使用网络会使用什么样的设备去使用网络,或者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访问网络的服务?我想这个可能非常难想,我个人会从脑袋里面浮现一些场景出来,就是智能手机之后,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眼镜这样的设备,成为主流。当眼镜变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时候,可能整个PC或者电脑的系统会藏在一个眼镜里面,它的屏幕可能比我们现在手机的屏幕还要大,甚至比PC的屏幕还要大,可能是十年以后了,十年以后的技术可能可以做到把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屏幕投入到视网膜里面,我们通过眼镜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完整屏幕,日常我们就戴着这样一个眼镜到处跑,大家想一下这样一个眼镜是什么样的系统在运行?当我想到十年以后的场景,我会想那个时候眼镜背后的系统它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式应该跟现在不太一样了,我对它的期望是什么呢?我更加希望的是眼镜里面不要再给我一些安装应用程序这样的过程,因为那个是很不自然、很不方便的,我更加希望我的眼镜看到哪里,相关的应用程序就到哪里。举个例子,假如我看到房间里面的一盏灯,我想让这个灯关掉或者打开,当我透过这样一个很智能的眼镜看到这盏灯的时候,我会希望在那个灯的上方会出现一个虚拟的开关,我甚至可以用眼镜去控制这样一个开关,那个开关是什么东西?它其实是出现在真实物体上面的一个应用程序。当我看到这盏灯的时候,它的开关应用程序就自动出现了,同样的你可以想象非常非常多的场景。当你走到一个公园的门口的时候,可能公园门口会出现公园门票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任何一个眼睛能看到的实物的时候,这个实物背后的信息和应用程序都会自动浮现出现,你通过眼镜或者别的方法控制这样一个应用程序,去启动它,去运行它。


这样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我们想象在这样一个虚拟未来的智能眼镜里面,你会发现应用程序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形态,跟现在手机里面的应用形态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的形态,我说的所见即所得不同于在PC时代,我们在画图或者UI上面的所见即所得,而是说我们看到的任何具体的一些事物,它就包含了它的信息,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在里面。


这是我对于未来应用程序的形态的希望吧。我认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但是又可以随时访问的一种状态,所以小程序在内测的时候,我写了一段文字,说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也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我刚才说了一个十年以后的场景,这里其实体现了智能眼镜时代和手机时代的一个不同,当然未来是不是智能眼镜时代我也不确定,我只是暂时幻想出来的一个产品,但这种不同会带来应用程序形式的不同,就像智能手机相对于PC时代来说,它其实带来一个很大的形式的不同,这个形式并不只是体现在手机是一个更加浓缩的、可以移动的电脑。形式上来看是这样一个区别,但是本质上来看,就像好多年前我写了一句话,手机是人的肢体的延伸,PC其实不是,PC是固定的。就像我只有两只手,手机是我的第三只手,或者说是我手的延伸,因为它可以帮助我触达一个更大的世界。PC也可以帮我们进入到一个更大的虚拟世界,但是手机是跟着你的手走的,所以它变成了你的加长的手,它和PC的区别是,我们对于手周边可以触达的东西能够感应到,这也是为什么手机里面的应用会有很多比PC里面的应用更丰富的形态,就像在微信里大家可以摇一摇,但你在PC时代不能把电脑摇一摇,在手机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感应周边,在PC时代你也不可能用PC扫一个二维码,这是真正的含义,就是手机不同于PC的真正含义。


我认为在将来智能眼镜时代同样会有这种区别,眼镜会让我们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你看到的东西就可以得到它背后的东西,这比我们现在用手触摸一个东西得到它背后的信息是更加高级的一种方式。

5、小程序的特性: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从这个定义里面可以看出来小程序是什么样的东西:


第一个,小程序是无须安装的,我认为这个对现有的应用程序一个很大的突破。用过windows的人都知道,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应用,叫做程序管理这样的东西,大家要花很多的精力到里面去看哪些程序占了多大空间,哪些程序应该卸载掉了,哪些程序可能会出问题等等。在智能手机,大家对这个的管理变得更加轻量化,更加轻松,所以很多对电脑不太熟悉的人都可以用手机,但是还是存在一个过程,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你下载它,安装它,然后你才能使用它,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小程序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免去了下载的过程,可以直接使用它,所以无须安装是小程序最基础的一个特性。


第二个,在这个定义里面有一个词叫触手可及。这个词让我想到很早以前看过一本书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叫《信息唾手可得》,其实我挺佩服比尔盖茨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就写了一本这样的书。他当时认为互联网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唾手可得。每当我想到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特别自豪,因为我们在很多年后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信息唾手可得。我这里说的触手可及的意思的是,当我们拿着智能手机接触周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获得信息,就是周边的信息,我们获得的方式可能没有未来的眼镜时代那么智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对于周边一些基本的传感器,比如说它的扫描能力去和周边产生互动。


所以这里的触手可及的意思是,我们看到一盏灯,我们想要去控制它,可能我们只需要用智能手机对着它扫一下,然后控制这盏灯的应用程序就已经启动起来了,在我的手机里,我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在类似博物馆这样的场景里,用户可以在一些不同的内容前面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获知当前物体的背后的信息,这都是触手可及。


第三点是用完即走,我开始花了很大篇幅解释什么是用完即走,对于周边要完成的任务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用完即走,比如我们到一个餐馆,我们可能想排队或者说点一下菜,我们并不需要去下载这个餐馆的应用程序,我们只需要在餐馆扫一下它的二维码,然后就启动了这个餐馆的小程序,我们可以立即在小程序里排队或者点餐。当我做完这些事情,吃完饭并不需要卸载这个应用程序,我们当它不存在就可以了,是一种真正用完即走的状态。


小程序的第四点就是无须卸载,你访问过它的服务,并不需要这里还有一个程序管理器去管理它,我们不需要卸载的过程。


通过这四个点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小程序看起来是程序,但是它以完全不同于过去APP的形状出现,它有更灵活的应用组织形态。


大家现在能够明白一个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了小程序是一种比我们现有的所有的APP更加灵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种形态。

6、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


大家可能会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这样的东西?我们在做小程序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说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下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我们肯定是要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说我们只想变化一下APP存在的方式。


这个需求是什么呢?我们刚才回顾了PC这些年的变化,在没有互联网的个人PC时代,其实企业是很难通过不联网的PC去提供服务的,当时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企业做了一个PC机里面的程序,那是最早的一个表格的软件,但是这样的软件非常的少,因为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能力去把他们的服务做成一个PC时代的软件提供出来。直到有了互联网,才改变了这个局面,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所有的企业都能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把自己的服务放到网上,让任何可以上网的人能访问得到,所以在PC互联网的时代里面,改变这个世界的并不是有更多的应用程序出现,而是有更多的网站出现了,并且在这个背景底下诞生了非常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很快,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以前通过网站提供服务的企业开始选择通过手机端的APP去提供服务,确实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做了这样的尝试,大家去做手机端的APP,然后推荐用户去下载他们的APP。但是现状并不是像这些企业所想象的那样子,在手机时代用户获得了更便利的使用方式,也是更懒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多的只愿意每天只使用那么几个APP,而不愿意去下载或者使用很多很多APP,这一点跟在PC互联网时代很不一样,PC时代你打开电脑以后,要访问一个网页是很快捷的,你可以从一个网页跳到另外一个网页,大家每天在PC前面花更多的时间是在浏览器上,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包括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打开浏览器的频率会越来越低。可能有一天你要访问20个网站,现在你不会在手机里面每天要打开20个APP,或者为了访问一个企业的服务去下载这个企业的APP,大家不会这样去做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会发现他们在智能手机时代反而不如像PC的时代那样子更方便的通过一个网站来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一个网站把所有的服务放到线上去,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号出来的时候,很多的企业发现公众号可能是一个比他们做APP,做网站更好的方式,通过智能手机把服务提供给用户。


所以公众号的出现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即使在PC互联网时代这些餐馆他们也没有办法把他们的服务放到网上去,让别人可以访问到。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众号的缺陷所在,公众号是基于订阅和推送的关系,对一个餐馆来说它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样能够收集到更多顾客的名单,它的驱动力在于它怎么样才能够给每天来餐馆的人推送消息,去发送它的一些促销的信息下去。公众号在这这里就变成了客户关系管理或者说是一个消息推送器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与PC时代通过一个网站提供服务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网站并不能给用户推送消息,所以它并不会骚扰到用户,但是它又希望获得服务的人能很方便的访问到,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反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他们缺少了一种有效的载体,甚至还不如PC互联网时代那么方便,通过网站可以很方便把他们的服务线上化。

7、小程序的定位:体验比网站好,比下载APP更便捷


这样一种载体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有着很强的需求,并且是市场里面空白的一个地方,所以在我们构思小程序的时候其实一直在想小程序它存在的位置在哪里?如果对于这么多的企业来说要把服务线上化,如果发现自己在不停的尝试不同的道路,又去做APP,又去做网站,又去做公众号,但是没有一条很彻底的话,这说明这里面有机会存在。我记得上一次去深圳机场的时候,注意看了一下深圳机场两边的广告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人注意到,深圳机场的广告牌,它的每一面广告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大部分,80%的广告牌吧,这个二维码是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这个很有意思,因为我们回顾一下在PC互联网时代,那个时候的广告牌其实一般会印一个自己的网站地址在上面,它是一个标配。上次我在深圳机场看到的情况,我自己也很高兴,因为公众号的二维码变成了广告牌的标配,取代了以前的网址。但是让我稍微不太高兴的地方在于,我看到这一面广告,想了解它的服务的时候,却需要去订阅这个公众号,成为它的“订户“,收到它的推送消息。以前的广告牌会贴一个自己的网址进去,让用户自己去它的网站看一下它有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认为一个广告牌不应该在下面贴上用来订阅的号,它应该贴的是可以立即展现服务的链接,这个展现服务的链接应该就是类似于小程序的形态,因为看到这个广告的人并不是说我要订阅你的公众号,收到你的推送,而是说我想体验你的服务,或者我想立即了解这个广告背后的信息,我认为这样一个使命是应该小程序去实现的,就是每一个信息背后,包括广告牌背后包含的是应该是我去扫一下,立即就获得它的信息,或者立即启动了一个小程序,就像以前我们访问一个网站一样的,只不过我们通过一个扫二维码的方式取代了输入网址的方式。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样一种方式才是用户所需要的。我特别想解释一下小程序对于过去的PC互联网时代,其实它非常的接近于PC互联网的一种网站的服务,网站的服务其实很不同于公众号这样一种订阅形式的,它是一种真正的直接的服务。大家去想一下,把小程序想象成是PC时代的一个网站的话,我相信会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小程序。


2012年5月23日,当时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当时是公众号还没有发布,我们只是在构思公众号这样一种东西,这个其实反映了PC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很大的区别。PC时代我们通过网站来获取服务,确实,我们要先找到这个网站,所以搜索框在当时特别重要,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要获取服务的话,更多的是跟线下有关,跟线下有关的服务其实就目前手机技术的实现来说,可能通过扫二维码是最简易的一种方式,跟周边产生联系,并且获取服务。所以二维码在微信里的重要性一直都很高,从添加好友到订阅公众号等等,它都是微信里的一个基础入口,扫一扫也是微信里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功能,扫一扫甚至变成了微信去触达周边的一个最基本的方式。


刚才我们通过从PC到互联网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回顾,以及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的一个回顾,看到小程序对应过去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只不过它在智能手机里我们希望不是像过去的网站那样原始的体验,我们希望它以一种更好的体验出现,所以我们定义了小程序这样一个东西出来。本质上来说,我们更希望在智能手机里用户可以更快捷的获取服务,但是他的体验又比网站要好很多很多,同时他的麻烦程度又比他去下载一个APP要好很多很多,它不像下载一个APP那么麻烦,这个就是小程序的定位。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⑼ 微信谁发明的

微信的创始人是张小龙。

对于不少人来说,主要社交工具都变成了微信。不过在运用微信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恼人的问题,比如换个手机聊天记录就全没了,比如给好友点个赞,一堆人点赞或评论好友的朋友圈都会提示。

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9)张小龙当年怎么弄服务器扩展阅读:

2011年1月17日北京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微信商标,腾讯的微信商标于2011年1月24日申请注册,仅仅迟了一星期。

微信推荐使用手机号注册,并支持100余个国家的手机号。微信不可以通过QQ号直接登录注册或者通过邮箱帐号注册。第一次使用QQ号登陆时,是登陆不了的,只能用手机注册绑定QQ号才能登陆,微信会要求设置微信号和昵称。

微信号是用户在微信中的唯一识别号,必须大于或等于六位,注册成功后允许修改一次。昵称是微信号的别名,允许多次更改。

⑽ 腾讯称霸,都"牺牲"了哪些创始人

腾讯称霸“牺牲”了这些创始人:

1、张志东CTO(首席技术官):

张志东是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于腾讯。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逾八年经验。

(10)张小龙当年怎么弄服务器扩展阅读:

腾讯公司的运营:

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成立10多年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为亿级海量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各类服务,始终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

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是腾讯的使命。腾讯把“连接一切”作为战略目标,提供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项核心服务。通过即时通信工具QQ、移动社交和通信服务微信和WeChat、门户网站腾讯网(QQ.com)、腾讯游戏、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等中国领先的网络平台,满足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金融等方面的需求。腾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并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面向未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是腾讯的长远发展规划。腾讯5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拥有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在存储技术、数据挖掘、多媒体、中文处理、分布式网络、无线技术六大方向都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位居前列。

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是腾讯的远景目标。腾讯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努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网络文明。2006年,腾讯成立了中国互联网首家慈善公益基金会——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并建立了腾讯公益网。秉承“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倡导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宗旨,腾讯的每一项产品与业务都拥抱公益,开放互联,并倡导所有企业一起行动,通过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传播优势,缔造“人人可公益,民众齐参与”的互联网公益新生态。

热点内容
安卓手机如何打开7x文件 发布:2025-02-12 09:43:02 浏览:485
c语言等号 发布:2025-02-12 09:39:02 浏览:169
ug编程培训要多少钱 发布:2025-02-12 09:38:27 浏览:620
小黄车的密码怎么打开 发布:2025-02-12 09:38:26 浏览:70
存储时4k 发布:2025-02-12 09:33:31 浏览:87
stn数据库 发布:2025-02-12 09:32:31 浏览:602
iossocket编程 发布:2025-02-12 09:32:20 浏览:899
sql语句相等 发布:2025-02-12 09:32:19 浏览:351
278源码 发布:2025-02-12 09:22:40 浏览:248
13人牛牛源码 发布:2025-02-12 09:22:40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