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编程式事务
① Spring的事务管理有几种方式
Spring框架中的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声明式事务和编程式事务两种方式。声明式事务通常通过注解或XML配置来实现,而编程式事务则需要在代码中直接嵌入。
事务的隔离级别定义了不同事务之间的并发控制程度。常见的隔离级别包括Serializable、Repeatable Read、Read Committed以及Read Uncommitted。
Serializable是隔离级别中最严格的,它保证了事务串行执行,资源消耗最大。而Repeatable Read则确保了一个事务不会修改由另一个事务读取但未提交的数据,避免了“脏读取”和“不可重复读取”的情况,但会带来更多的性能损失。
Read Committed是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的默认事务级别,它保证了一个事务不会读到另一个并行事务已修改但未提交的数据,避免了“脏读取”。这种级别适用于大多数系统。
Read Uncommitted是最宽松的隔离级别,它保证了读取过程中不会读取到非法数据,但可能会导致“脏读取”。
事务的隔离级别与数据库硬件相关,处理多事务的并发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
② 什么是spring的编程式事务处理,声明式事务处理
spring支持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两种方式。
编程式事务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或者直接使用底层的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对于编程式事务管理,spring推荐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
声明式事务是建立在AOP之上的。其本质是对方法前后进行拦截,然后在目标方法开始之前创建或者加入一个事务,在执行完目标方法之后根据执行情况提交或者回滚事务。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这样就不需要在业务逻辑代码中掺杂事务管理的代码,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
显然声明式事务管理要优于编程式事务管理,这正是spring倡导的非侵入式的开发方式。声明式事务管理使业务代码不受污染,一个普通的POJO对象,只要加上注解就可以获得完全的事务支持。和编程式事务相比,声明式事务唯一不足地方是,它的最细粒度只能作用到方法级别,无法做到像编程式事务那样可以作用到代码块级别。但是即便有这样的需求,也存在很多变通的方法,比如,可以将需要进行事务管理的代码块独立为方法等等。
声明式事务管理也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种是基于tx和aop名字空间的xml配置文件,另一种就是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显然基于注解的方式更简单易用,更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