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书籍购买中央编译出版社
⑴ 叶舒宪的主要论着
(一)主要着作:
1.《神话-原型批评》(译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2010年
2.《结构主义神话学》(译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2010年
3.《探索非理性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4.《符号:语言与艺术》(合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台湾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
5.《神鬼世界与人类思维》(合着)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
6.《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原型重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中国神话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997年 ,第三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8.《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原型》(合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9.《<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老子>的文化解读》(合着)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中国古代神秘数字》(合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998年,第三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中国神秘数字》 日文译本,铃木博译,青土社,东京,2000年
13. 《〈庄子〉的文化解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韩文译本, 青林社,汉城,2002年
14. 《文学人类学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阉割与狂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16.《两种旅行的足迹》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7.《亥日人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第二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18.《文化与文本》(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9.《文学与治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0.《性别诗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1.《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翻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22.《耶鲁笔记》,鹭江出版社2002年
23.《原型与跨文化阐释》,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千面女神》,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25. 《激情》(远近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26.《LA PASSION》法文,巴黎,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3年
27.《文学与人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8.《圣经比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29. 《人类学关键词》(合着)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30.《<山海经>文化寻踪》(合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1.《老子与神话》,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32.《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年
33.《神话意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4.《中国神话学国际研讨会文集》(主编), 大象出版社2008年
35.《活着的女神》(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6.《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37.《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38.《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二)主要论文:
1.《原始思维发生学研究导论》,《哲学研究》1988.2.
2.《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型模式》,《民间文学论坛》1988.2.
3.《日出扶桑:中国上古英雄史诗发掘报告》,《陕西师大学报》1988.1.
4.《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中国比较文学》1992.1
5.《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中国比较文学》1993.1.
6.《破译与重构:原型批评的发展趋向》,《上海文论》1992.1.
7.《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幻梦原型》,《文艺争鸣》1992.5.
8.《老子哲学的人类学解读》,《陕西师大学报》1993.2.
9.《穷而后幻:<聊斋>神话解读》,《人文杂志》1993.4.
10.《诗可以兴--孔子诗学的人类学阐释》,《中国文化》第八期,1993.
11.《诗言寺辨---中国阉割文化索源》,《文艺研究》1994,2.
12.《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文史哲》1994,3.
13.《爱神的东方家园-- 兼论爱与死主题的神话发生》,《东方丛刊》第9辑,1994.
14.《人类学三重证据法 与考据学的更新》,《书城杂志》1994,1;
15.《原型与汉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5,2.
16.《西方文学人类学研究述评》,《文艺研究》1995,3-4期连载.
17.《“孝”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分析》,《文艺研究》1996,1.
18.《庄子与神话》,《中国神话与传说研讨会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
19.《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学报》1996,3.
20.《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研究展望》,《新东方》1995,2.
21.《风、雷、雨、露的隐喻通释》,《新东方》1997.1.
22.《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社会科学战线》1997.1.
23.《归根情结说》,《天崖》1997.1.
24.《文学人类学:文本与田野之间》,《文艺研究》1997.1.
25.《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寻根》1998.1.
26.《山海经与文化他者神话》,《海南大学学报》1998.2.
27.《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中外文化与文论》1998.2.
28.《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7.1.3.
29.《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民族艺术》1997.3.
30.《文学人类学的世纪性潮流》,《广西民院学报》1998.4.
31.《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海南师院学报》1998.2.
32.《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及其文化类型》,《东方丛刊》1998.2.
33.《苏美尔神话原型》,《民间文学论坛》1998.4.
34.《跨文化阐释的有效性》,《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5.《斯芬克斯谜语解读》,《中国雅俗文学》1999创刊号.
36.《<山海经>方位模式及得名由来》,《中国文字学》1999.创刊号.
37.《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
38.《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古典文学”及其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39.《人类学与文学》,《文学评论》2002年4期.
40.《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活:〈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文艺研究》2002年3期
41.《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2期
42.《文化寻根的学术意义与思想意义》,《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6期
43.《人类学质疑发展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4.《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韩国汉城 东亚神话学大会宣读2004年5月,《学术交流》2005年1期
45.《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上海,首届中国学论坛2004年8月,《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6《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3期
47.《反现代性与艺术的复魅》,《文艺研究》2005年3期
48.《新启蒙:文化寻根与20世纪思想转向》,《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4期
49.《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5期
50.《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文学理论前沿》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05年
51.《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读书》2005年<, /SPAN>1期
52.《符号经济时代的文学增值术》,《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3.《猪龙与熊龙》,《文艺研究》2006年4期
54.《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文学评论》2006年5期
55.《“学而时习之”新释》,《文艺争鸣》2006年2期
56.《再论新神话主义》,《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4期
57.《<春秋>与中国想象》,《博览群书》2007年8期
58.《大禹熊旗解谜》,《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
59.《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文化学刊》2008年7月第四期
60.《二里头铜牌饰与夏代神话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4期
61.《文学治疗的民族志》,《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62.《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63.《新原道:从考古新材料看道教思想的神话起源》,《诸子学刊》创刊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4.《鲧禹启化熊神话通释——四重证据的立体释古方法》,台湾“兴大中文学报第二十三期增刊”《文学与神话特刊》,台中,2008年11月。
65.《中国的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1期。
66.《神圣言说: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3期
67.《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角》,《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6期
68.《中华文明探源的人类学视角》,《文艺研究》2009年7期
69.《玄鸟神话的图像学探源》,《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
70.《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
71.《玉的叙事与夏代神话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号,2009年7月1日
72.《中国文化的构成与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73.《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应改称“鸮形玉牌”说——玄鸟原型的图像学探源续篇》,《民族艺术》2009年第4期
74.《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其展望》,《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
75.《色与美:<金瓶梅>性主题的复调变奏》,《原学》1995年第三辑
⑵ 熊春锦出没出过太极内功养生一书
熊春锦 男,字厚金,号空净,当代着名道学研究与实践者。1948年3月生,湖北省麻城县人。教授。出身于传统文化、中医研究世家,于六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市协和医院从事西医外科中医骨科临床治疗工作。七十年代中期,先后任武汉协和医院长丰医院副院长院长职务。中医主任医师职称。曾多次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卫生先进工作者,并几次获得医疗科研专项奖。熊先生博才多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气功,易经都有很深的研究造诣,集传统中医、易学、武术、特异功能,现代医方技术于一身。以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和传统中医理论科学研究大胆尝度,研制出全息性康复治疗仪,荣获国家专利。十几年来治愈了数万名疑难病患者。一九九三年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华传统康复医学院业务院长,教授职称,专业从事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学,易经人体生命科学的探索研究教学工作,数年来培育出传统医疗康复优秀高中级人才数万余名,为中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疗科学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
欧洲中华道学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熊春锦 德国洪堡大学客座教授
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
南洋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熊春锦1948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受祖上传统道学思想的熏陶,加之始于幼稚之年的刻苦实践,对传统道家文化的哲学精髓和方法论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1970年,熊先生毕业于南京医学高等学府,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医院供职多年,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等职,医术超群,医德有口皆碑,有“圣医”之美誉。1987年至1992年,连续被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市级劳模,并获得多项医学科技发明奖。长年被《湖北中医》杂志社聘为编委。
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熊先生深感人类心灵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至关影响和作用。1994年经湖北省卫生厅和教委批准,成立了中华传统康复医学培训学院,系统阐释、传授传统道医学的部分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运用现代语言,对伏羲黄老道德文化,进行了诠释和解析。
(二)熊先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传播道德的活动。
2001年,熊先生应邀前往欧洲参加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他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深厚的国学造诣,获得了广泛赞誉。德国前卫生部长惠布娜(Hübner)女士,特别挽留熊先生参加九月份在柏林举办的亚太文化周,柏林市政府办公厅也破例延长了他的访问签证。
在欧洲访问的短短几个月中,许多西方人士通过熊先生的诊疗和演讲,亲身感受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神奇和魅力,在他们的要求下,2001年9月,熊先生在德国柏林创立了欧洲康复养生院。同月,相继在德国着名的医学学府——洪堡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德国国家歌剧院举办了两期大型道家文化养生讲习班,德国TVB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作了相关报道。
2002年,熊先生被聘为德国《欧洲中医药》杂志特约撰稿人。论着《道医学》在该杂志上连载,引起了欧洲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熊先生创立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并开通了道德知音网上电台(http://www.de.biz/)和道德求真网上课堂,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广泛传播道德文化,还主编并出版了《生命与健康》季刊杂志。
2004年3月,熊先生发起成立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被选为第一主席。同年主持召开首届国际《德道经》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的报告,海内外多家媒体纷纷翻译并转载。
2004年12月,熊先生主持勘校的古版《老子?德道经》正式出版。随后,熊先生又三次修订,并倾多年之积蓄再版印刷40,000余册,全部免费赠送给世界各地的哲学、老子研究机构,以及国家、省市、大学、中学的图书馆等。随后,熊先生撰着的《现代金丹实证录》和《道德内功养生术》也先后出版。
2005年11月10日,熊先生参加了在鹿邑举办的“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誉。河南电视台、中国人龙网等记者对熊先生进行了专访。(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和给人龙网题词的照片)。会后,熊先生应邀向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专家作了《传统文化救中医》的专题报告。熊先生对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特有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透彻阐释,大大激发了在座专家振兴中医的信心,很多观点和建议被纳入该课题组上报中央的综合报告之中。(慧天处有讲学的dvd)同年11月下旬,熊先生应邀赶往塞北大漠地带,先后在延安大学等地举办了七场大型道德教育报告会,掀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培圣育贤、道德兴国实践的新篇章!(慧天处有几场讲学场面的dvd,水清处有榆林电视台拍的vcd)。
2006年3月,熊先生应甘肃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的邀请,在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讲学活动,参加听讲的听众总计超过二万人,其中张掖二中一场报告听讲的师生超过五千人,遍及甘州区9所中小学,是张掖市近年来在初级教育界档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讲学活动。(甘肃活动慧天处有电视访谈节目、兰州大学、交通大学、九三学社座谈的光盘,还有照片,配合画面的解说词还可以从《喜迎国学气象新道德春雨洒甘霖》中选取)。
2006年8月,熊先生作为海外特邀学者,参加了第二届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作了《“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是和谐发展之道》的简短演讲。演讲后接受了成都电台记者毛毛和吴燕子女士的专题采访。(四川其它活动参见《巴蜀道地话黄老》进行部分补充,慧天处有照片和DVD)。
九月中旬,熊先生应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邀请在大连分别进行了《传统医德与现代医德》、《国学与道德文化》的演讲,并举办了《复兴道德,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参考《金秋生门宣道德》,慧天处有vcd)。
十一月,熊先生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政协甘肃省委员会联合邀请,参加了首届甘肃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并作了《老子研究在海外》的大会主题发言,受到了媒体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慧天处有照片和一个电视短片《今日聚焦》)论坛期间先生还应兰州商学院邀请和该院部分专家学者举行了《中华文化是修之身文化》的座谈研讨会。论坛结束后,应陇西县政府的邀请,熊先生在陇西一中进行演讲并看望了陇西树芝幼儿园的500多名小朋友和幼教人员。熊先生还应青海省政协邀请,在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大学,宁夏医学院举行了演讲。(近期甘肃活动慧天处有照片,录像正在制做和邮寄中,相关文字参见《老子精神遍寰宇道德弘扬乘劲风》)
国家的希望看教育,熊先生遵循《老子?德道经》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黄帝内经》阐释的人体生命原理,运用易学一元四素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与中华传统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并在中国大陆、东南亚、欧洲等地同步进行推广实践。
2006年2月,熊先生创立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将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的推广进一步系统化、规模化。4月,中华德慧智教育系列出版物第一辑——《老子?德道经》拼音诵读本正式出版。(有几个图片可以发选)7月,熊先生编写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和《中华国学道德根》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八月中旬,熊先生依托榆林老子协会,正式成立网上老子学院,以“德慧智”和“德真道”教育为品牌,将道德文化的普及工作纳入系统化、正规化的轨道。
(三)熊先生的思想体系和三本着作简介
熊先生学贯古今,内外兼修,他的系列着作从大系统的角度,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文化的主脉,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和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
“易道文化”的主流,是以易学方法阐述大道和自然万物。代表作是《易经》。 “法道文化”则强调心身法于大道而修身平天下。轩辕黄帝通过修之身而得道,以证道、得道之身而治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道德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和方法的先河,代表作为《黄帝四经》等。而春秋时期的老子,留下五千言《德道经》,居于道○而用德一,继承和升华了易道与法道思想,建立起囊括易道与法道思想精华的德道思想,构成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统论。
为了让道德文化的繁茂大树能够再现于中华沃土,熊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对中华道德文化的代表作--《易经》,《黄帝四经》和《老子德道经》等进行了长期的校订工作。其中《老子德道经》修真版已经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其他两部也将出版。同时,熊先生还撰写了《中华国学道德根》,《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两本着作,对于《老子德道经》的道德哲学体系以及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
东方文化中,《老子德道经》堪称万经之王。熊先生校堪的《老子德道经》基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在编排上,《德经》在前而《道经》在后,包含着由德而道之理。经书揭示出“道”是大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宇宙万物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而“仁义礼智信”五德即是道的五种能量元素,充满着宇宙太空和万物内外。一切生命和物质,都是“道德”的充分体现,人类只有主动地修养道德,“淳德合道”才能符合自然的本质,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老子通大道,慧智出文章,磅礴五千言,造就千万圣。”熊先生指出,《老子德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巨着,而且是一部修真学的专着,是灵修慧性思维和智性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四素的特殊物质。诵读《德道经》可以转愚为智,转智为慧,再造我们的生命和精神。对于处在道德底线的人类社会来说,修德合道,返朴归真,是每个人回归自然的必经之途。
在《中华国学道德根》一书当中,熊先生广涉中西,系统论述了老子《德道经》的哲学思想。书中善巧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事例,对基本哲学命题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阐发。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时时可见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相遇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
在书中熊先生指出:老子道德哲学是大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统归在道和德的物质性上。现代哲学“物质第一性”原理同样适用于有相物质世界和无相精神世界。这与老子五千言灵文中对于“有和无”的阐述不谋而合。
面对西方世界“唯物”和“唯心”的千年之争,熊先生给出了“唯德辩证法”这一剂良方。认为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二元论,不能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生生不息的内在机理,而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才能揭示万物演化的辩证机理。哲学中“唯物”和“唯心”、精神与物质的异相互动状态,都是围绕着“德”在运动。“德一”是贯穿一切事物的总线,也是复兴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治世的妙方。
在书中,熊先生从2500年前的老子德道经出发,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从莱布尼茨,康德到黑格尔的精神之旅。我们看见老子的“道零德一”思想使微积分从混沌中萌芽,“负阴抱阳”的观念在辩证法里成长壮大,“三生万物”理论在大小逻辑当中盛开怒放,怎么能不感叹道德文化才是中国真正的根文化呢?
《中华国学道德根》一书高屋建瓴,而熊先生的《国学道德经典导读》则是慈祥可亲。这是一本指导孩子进行经典诵读的作品。这部着作里,熊先生系统地阐释了我国汉文字所具有的天人合一性、全息性、载德性、喻意性、慧智性、诵读性等特性,以此论证古代传统经典诵读理论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证了大量古今中外成功的育才例证,以老子《德道经》为主脉,以《周易》中的象数理气为方法,并以“唯德辩证法”“中气以为和”等理论为根基,以“一元四素”科学方法论为用,提出了以经典诵读为主的“德慧智”教育理念模式和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