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图书编译局

图书编译局

发布时间: 2022-01-08 20:57:31

‘壹’ 吴小鸥的个人成果

(一)着作
1、专着(1部)
[1]吴小鸥.教学场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合着(1套2部)
[1]石鸥、吴小鸥.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897-194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石鸥、吴小鸥.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949-200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参着(2部)
[1]许云昭、石鸥.超越差距——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比较[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石鸥.中国基础教育60年[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二)论文
1、CSSCI期刊
[1]吴小鸥、石鸥.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2]吴小鸥.《格致须知》与中国早期新式教科书[J]. 教育学报,2011(3)
[3]吴小鸥.课堂:人与知识相遇的教学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4]吴小鸥.大学与大爱[J]. 江苏高教,2011(1)
[5]吴小鸥.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6]吴小鸥、石鸥.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科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
[7]吴小鸥.教学场的形态演进[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8]吴小鸥.教学场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9]吴小鸥.论教学场的自组织[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10]吴小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11]吴小鸥.试析教科书依赖及其改变[J].教育科学研究,2007(1).
[12]吴小鸥.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高教探索,2005(6).
[13]吴小鸥.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J].教育科学研究,2005(3).
[14]吴小鸥.构建创新性学习的生态环境[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
[15]吴小鸥.潘孝富.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2).
[16]吴小鸥.论教育反思的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17]吴小鸥、潘孝富.论研究性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18]吴小鸥.问诊大学课堂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4(1).
[19]吴小鸥.课堂“关怀型”情感场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4(4).
[20]石鸥、吴小鸥.从有限渗入到广泛传播——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民主政治启蒙之意义[J].教育学报,2010(1).
[21]石鸥、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J].伦理学研究,2010(5).
[22]石鸥、吴小鸥.浸润在湖湘文化中的乡土教科书——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廖湘阳、吴小鸥.论创新性学习机制的建立[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24]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25]吴小鸥.大学课堂中创新性学习预期目标偏离及原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6(6).
[26]吴小鸥.大学课堂中创新性学习的偏离及矫正[J].高教探索,2006(6).
2、CSSCI扩展版期刊
[27]吴小鸥.中国教科书审定制之嚆矢——试析晚清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28]吴小鸥.健康身体:文明之起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启蒙[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29]吴小鸥、方成智.大学生道德学习中情感关怀偏离及其原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0]吴小鸥、雷熙.新中国语文教科书60年[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31]吴小鸥、石玉.经典的理念与启蒙的思路——以中小学教科书中鲁迅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
[32]吴小鸥、周英杰.琅琅书声中的百年记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
[33]吴小鸥、曾艳华.国家基础 在少年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34]吴小鸥、向黎.艰难的规整——解放初期教科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
[35]吴小鸥、艾琼.张之洞与新式教科书的编撰——以《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为例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
[36]吴小鸥.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
[37]吴小鸥.近年来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研究综述[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38]吴小鸥.非线性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
3、其他期刊
[39]吴小鸥.新一轮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才创新与不足[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5)
[40]吴小鸥.“战士思想”如何传承[J].国学,2010(12)
[41]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 中国教育报,2010-09-02(5).
[42]吴小鸥.穿越百年的琅琅书声[N]. 中国教育报,2010-06-03(8).
[43]吴小鸥、杨洪波. 试论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政治动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44]吴小鸥、文芳.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文化语境构建[J].教育史研究,2010(2).
[45]吴小鸥、葛越.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革命根据地教科书发展概览[J].湘南学院学报,2010(6).
[46]吴小鸥、许玲.新中国第一套大范围使用的教科书[J].湘南学院学报,2010(1).
[47]吴小鸥.课外作业的依赖现象及其改变[J].湖南教育,2010(5).
[48]吴小鸥、曾艳华.课堂本是一个“场”[J].湖南教育,2010(3).
[49]吴小鸥、文芳.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兼议清末民初新式教
科书的研究价值[J].湘南学院学报,2009(1).
[50]吴小鸥.文化人格: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目标[J].湖南教育,2008(2).
[51]吴小鸥.形成“教科书依赖”现象的外在因素[J].人民教育,2007(6).
[52]吴小鸥.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科学学报,2007(5).
[53]吴小鸥.让大学课堂充满人性光辉[J].中国德育,2006(2).
[54]吴小鸥.心灵生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根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55]吴小鸥.道德这样学习[J].湖南教育,2006(7).
[56]吴小鸥.论关怀型课堂[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57]吴小鸥.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J].教学与管理,2005(5).
[58]吴小鸥.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5).
[59]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60]吴小鸥、吴鹃.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1]吴小鸥.教师情绪智力初探[J].郴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
[62]吴小鸥.课堂:人与知识相遇的教学场[N].湘南学院报,2010-04-30.
[63]吴小鸥.大学与大爱[N].湘南学院报,2010-09-15.
[64]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一:中国现代教科书之萌芽——南洋公学的《(新订)蒙学课本》[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
[65]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二:最早的学校自编语文教科书——澄衷学堂及其《字课图说》[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2).
[66]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三:最具现代意义的学校自编语文教科书——无锡三等公学堂的《蒙学读本全书》[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3).
[67]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四:最早的白话教科书——彪蒙书局《蒙学实在易》系列[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4).
[68]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五:中国第一国家统编教科书——学部图书编译局《国文教科书》分析[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5).
[69]石鸥、吴小鸥.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 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11..
[70]吴鹃、吴小鸥.我国法学教育的检视及展望[J].湖湘论坛,2009(5).
[71]吴鹃、吴小鸥.民族贫困地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1).
[72]邓艳辉、吴小鸥.关于教师人格建设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贰’ 何锡麟的中共中央编译局原顾问

1915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军粮城,曾先后在南京金陵中学和北平汇文中学读书。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34年春,在苏州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1935年6月,参与组织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后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联,任执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北平社联书记、北平文总执委兼党团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文委会委员、北平学委会干事会主席。
1937年11月,到长沙临时大学学习。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学员班学习。同年5月,调入延安马列学院编译部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后兼任延安女子大学教员。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经济研究小组组长。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党报社论撰写、教材编写及翻译工作。
1944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教导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组从事翻译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东北局社会部调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传部部长,吉林大学教育长兼文法学院院长、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团团长,军调第33执行小组支部书记兼翻译,吉林省民主学院教育长。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学教育长。同年6月,任东北大学(曾改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长。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6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78年,任中央编译局顾问。
1987年12月离休。
2002年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13年8月15日,何锡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何锡麟同志的学生和生前友好分别致电或致函,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敬献花圈。
何锡麟同志病逝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到何锡麟同志家中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中央编译局领导贾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学东、陈和平、杨金海,原局领导宋书声、韦建桦、顾锦屏等同志以各种方式对何锡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锡麟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并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和干部职工,以及何锡麟同志的亲友、同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何锡麟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何锡麟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纪30年代,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何锡麟主编了进步刊物《丧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3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何锡麟同志曾在延安从事马列经典着作翻译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传部工作,从事马列着作、特别是列宁选集的翻译工作,也为中央领导翻译其他资料。1944年冬,调入中共中央外事组。在此期间,何锡麟从国外刊物中摘录资料,译成中文,编成《供您参考》,送中央主要领导参阅,受到肯定和表扬。延安时期,何锡麟同志主要翻译的作品有:《马恩丛书》中的《资本论提纲》和《政治经济学论丛》,以及《列宁选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为党的思想理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何锡麟同志服从党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对用马列主义指导教育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期间,何锡麟大力提倡用马列主义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成立教职工马列主义业余大学,同时开办马列主义、共运史、教育学等研究班为全国各个大学,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力量。何锡麟为全校作了题为《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报告,并邀请党和国家各条战线的领导同志以及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到学校作报告。在何锡麟的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于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确为中学培养政治课教师。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成为现今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锡麟同志在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期间,身体力行,亲自给学生授课,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党的三大作风教育。何锡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南开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严谨治学,积极推动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动向的研究,为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宝贵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何锡麟同志受到冲击,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坚信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上来。
何锡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编译局顾问期间,十分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的编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加学术研讨会。离休后,仍然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在90多岁高龄时,何锡麟每天都坚持看电视新闻,读书学习,为编译局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积极协助编译局筹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览,接受采访并撰写回忆录。何锡麟十分关心编译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经常给青年同志讲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鼓励青年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具有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何锡麟同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近些年来,在历次为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活动中,何锡麟都率先垂范,积极响应。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先后交纳特殊党费和捐款共计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几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贵图书捐献给编译局图书馆。何锡麟还捐款5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培养。中央编译局用此捐款设立了“何锡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锡麟青年人才奖”。何锡麟用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何锡麟同志忠诚于党和人民,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和教育战线上无私奉献,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何锡麟同志的逝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何锡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叁’ 王国维生前有何事迹可供作文

1892年,王国维入州学,名在第六十余名,同年赴杭应府试未取。1893年,又赴杭应科试不第,1894年赴杭州考入崇文书院。他自从考入州学后,并未用主要精力准备应试,而是从博览群书中产生了对史学、校勘、考据之学及新学的兴趣。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科学向中国输入,王国维接触到新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追求新学的强烈愿望。虽然因为家贫而不能以资供其外出游学,他仍关心时事,研读外洋政书和《盛世危言》、《时务报》、《格致汇编》等等,至1897年,他在同邑陈枚肃家任塾师时,很不安心在家乡为人作家庭教师,由其父为之请人推荐留洋学堂,向往出国留学。[2]
1895年11月,王国维与莫氏成婚。
1897年年底,王国维与同乡张英甫等谋创海宁师范学堂,并上呈筹款缘由,未果。
1898年正月,王国维由父亲王乃誉亲自陪送,踏上了赴上海求学的航程,由水路抵沪,入《时务报》馆。二月,入罗振玉所办东文学社。其时在《时务报》社师事维新派人士欧榘甲,在东文学社从师日本教师藤田八丰、四岗佐代治,学习日文之余,兼学英文及数理等。这一年戊戍变法,六君子遇害,王国维深感不平,“颇有扼腕槌胸、搔首问天之慨”(据王乃誉《日记》)。
1900年春,王国维为参加出洋考试及安排赴日留学事奔波,在罗振玉的资助及藤田、田岗两位日本教师的帮助下,于1900年12月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因病于次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由东京返国抵沪,五月返家养病。八月后,赴武昌农学校任译授。王国维的编译工作,始自王氏在东文学社时期,日本留学后,他又在罗振玉办的《教育世界》发表了大量译作,继而成为该刊的主笔和代主编,通过编译,并加以自己的论述,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的先进思想。他从1898年到上海(时年二十二岁),至1906年三十岁其间,除在东文学社、东渡日本留学,还曾任教于南通师范学校、江苏师范学堂等。此时他以攻哲学为主,研究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哲学,兼英法诸家,结合先秦诸子及宋代理学,又攻西方伦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教育学,所译心理学、逻辑学名着有开拓之功。他自称这一时期为“兼通世界之学术”之“独学”时期。代表作有《红楼梦评论》及《静庵诗稿》、《人间词》。此外王国维曾担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三十岁以后,转治文学。他第一次全面地向国人介绍了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并对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等进行介绍和比较,介绍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着及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等人。同时,王国维还对美学、词学进行研究,写出了着名的《人间词话》,对中国戏曲史进行研究,撰有《曲录》等多部着作,为《宋元戏曲考》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1908年1、2月间,王国维太夫人病故,奔丧返里。3月,与继室潘夫人完婚。4月,携眷北上返京,赁屋于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5]

‘肆’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1925年生于中爪哇的小市镇布洛拉,幼年深受家庭民族意识的影响和艰苦生活的磨炼。日本占领时期曾在新闻机构工作。他积极投身于八月革命的热潮之中,任新闻军官,开始了创作生涯。

1947年,他任印度尼西亚自由之声出版社编辑。不久即被荷兰殖民军逮捕入狱,直到1949年才获释。狱中两年多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1959年被选为人民文化协会中央理事会理事、文化协会副理事长以及《东星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务。1965年“九·三零事件”后被捕至1979年才获释,过了14年禁锢生活。

他是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个已有40多年创作历史的多产作家。前期作品大多以八月革命为题材,作品表现了对被压迫、被奴役、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40年代末一度受“普遍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八月革命时期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游击队之家》(1950),以荷兰发动的第二次殖民战争为背景,描写游击队员萨阿曼的家庭在1949年初的三天三夜中遭到破灭的故事。普通的家庭,在抗击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所做出的重大牺牲。八月革命失败后,一度陷于苦闷,对“移交主权”后的现实感到失望和不满,写了不少暴露社会黑暗的小说。中篇小说《贪污》(1954)和短篇小说集《雅加达的故事》(1957)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后者获全国文化协商机构1960年小说创作奖。50年代中期起,思想有很大的转变,认为悲观失望减轻不了自己的重负,文学应为绝大多数人民去斗争。1964年获耶明基金会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南万丹发生的故事》(1958)已越出暴露文学的局限,正面描写贫苦农民反抗恶霸地主的斗争,宣扬了农民的胜利。《铁锤大叔》(1965)则以满腔的热情描写了1926年印度尼西亚民族的大起义。这些作品就是他新的文学观点的体现。

他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革命随笔》(1950)、《黎明》(1950)和《布洛拉的故事》(1952)获全国文化协商机构1953年小说创作奖,中篇小说《追捕》(1950,获图书编译局的最佳小说奖)、《不是夜市》(1953)、《镶金牙的美女米达》(1953)和《雅加达的搏斗》(1953),长篇小说《被摧残的人们》(1951)和《勿加泗河畔》(1957)等。

普拉姆迪亚获释后于1980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人世间》,它是作家最突出的代表作,在印尼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不仅震惊印尼文坛,而且还被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伍’ 玉国维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王国维墓地

餐后至书房小坐。王国维到达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但是发觉试卷、文章未带来,命研究院的听差从家中取来。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相谈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王国维吸完一根烟,11时左右,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却给了后人无数的猜测。

清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què]诚实,谨慎;厚道,朴实;恭谨)。

1927年6月3日,王国维入殓,停灵于成府街之刚秉庙,7日,罗振玉来京为其经营丧事,16日举办悼祭。

1927年8月14日,王国维被安葬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之原。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

‘陆’ 《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是怎样译成中文的

在中央编译局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中,可以查到《共产党宣言》的十几个中译本,其中正文第一句话至少有9种不同的译法:

1.1920年陈望道译本是:“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

作为国内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该译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多次重印,广为流传,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930年华岗译本是:“有一个怪物正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

该译本是由我党理论家华岗在陈望道译本的基础上,根据恩格斯亲自校订的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重新翻译的。

3.1938年成仿吾、徐冰合译本是:“一个巨影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巨影。”

由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这个译本,是我党在根据地翻译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抗战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传播,有些还流传到国统区甚至敌占区。

4.1943年博古校译本是:“一个幽灵在欧罗巴踯躅着——共产主义底(的)幽灵。”

博古在该译本中首先使用了“幽灵”这个词,为后人翻译《共产党宣言》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博古校译本当年被党中央列为干部必读的马列原着。

5.1949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百周年纪念版,其中正文第一句话是:“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着——共产主义的(底)怪影。”

6.1958年译本是:“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共产主义的怪影。”

该译本是在1949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译本的基础上修订的,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

7.1964年译本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该译本是根据1959年德文版并参考其他外文版本和各种中译本重新校订的,后收入1972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一版;1978年译本仍沿用了1964年译本对第一句话的译法,该译本最初为1978年中共中央党校编《马列着作毛泽东着作选读》(内部发行)所采用,199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8.成仿吾于1978年根据德文重新校译了《共产党宣言》。将第一句话的译文改为:“一个魔怪出现在欧洲——共产主义的魔怪。”

9.1995年译本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的译法,就成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着作引用《共产党宣言》时通用的正式译法。


(6)图书编译局扩展阅读: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同时还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地得以蓬勃发展。

‘柒’ 请问《杨树达文集》一共多少册每册所收录为何种着作

杨树达先生着述要目

专着

1、《中国语法纲要》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2、《古书疑义举例续补》1925年家刻本。后收入《古书疑义举例五种》,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又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四,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汉书补注补正》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北京师范大学丛书》。
4、《词诠》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1978年再版。又例为《杨树达文集》之二,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5、《老子古义》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1926年再版,1928年增订出版。又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十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6、《古书之句读》1928年文化学社出版。
7、《高等国文法》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大学丛书》,1935年改订出版,1955年重版。后收入《汉语语法丛书》,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版。
8、《周易古义》1930年中华书局出版。后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十三,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9、《马氏文通刊误》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33年再版。1958年科学出版社校订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现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四,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0、《积微居文录》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1、《中国修辞学》(《汉文文言修辞学》)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195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55年科学出版社再版时改名《汉文文言修辞学》。1969年台湾世界书局以《中国修辞学》之名出版。1980年中华书局以《汉文文言修辞学》一名出版。现列为《杨树达文集》之一,仍题《中国修辞学》,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2、《古声韵讨论集》1933年好望书店出版。
13、《汉代婚丧礼俗考》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4、《群书检目》1934年好望书店出版。
15、《论语古义》1934商务印书馆出版。
16、《古书句读释例》即《古书之句读》增订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校订出版。现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四,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7、《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科学出版社增订出版。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
18、《春秋大义述》1943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19、《积微居金文说》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增订本。
20、《淮南子证闻》1953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现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十一,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1、《积微居小学述林》1954年中国科学院出版。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
22、《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1954年中国科学院出版,后收入《杨树达文集》之五,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3、《耐林*甲文说·卜辞求义》1954年群联出版社出版。现收入《杨树达文集》之五,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4、《论语疏证》1943年石印本。195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5、《汉书窥管》195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现列为《杨树达文集》之十,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6、《盐铁论要释》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现收入《杨树达文集》之十一,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7、《积微居读书记》196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
28、《积微居回忆录·积微居诗文钞》现列为《杨树达文集》之十七,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9、《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现列为《杨树达文集》之九,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晚更号耐林翁,湖南长沙人,汉语语言文字学家。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入求实书院。1905年赴日留学,肄业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11年回国,曾任湖南图书编译局编译员,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20年起入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任辞典编辑兼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教育部主编审员,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历史系教授。1937年应聘任湖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九三学社。1947年被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毕生从事汉语语法和文字学研究和教学,长于金石、甲骨和古文字训诂、音韵及汉语语法、修辞等。30年代发现形声字声类有假借现象,并收集到声联义的例证数百条。着有《汉书补注补正》、《论语疏证》、《词诠》、《马氏文通刊误》、《中国修辞学》、《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等20余种;撰有《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说中国语文之分化》等论文百余篇。(转自“文津流觞”)

《古书句读释例》:虽名为古书句读之释,但所发明却不仅限以句读,也设计语法修辞、小学训诂、版本校勘等,对于古书的文例也有不少发明。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本书是杨树达有关小学、金石类部分文章的结集。该书特点在于以声训学贯穿全书。由于作者对语源学有深湛的研究,所以说字解经不乏精辟之见,多能探本溯源。再加上作者也精通西方的语言学说,所以和完全固守传统的学者治学也有所不同,能够重视语法修辞的作用就是一例。
《积微居金文说》:和《积微居金文余说》一起,是杨树达先生考释金文的巨着。在具体的文字考释上,作者将经验归纳为14条:一、据《说文》释字;二、据甲文释字;三、据甲文偏旁释字;四、据铭文释字;五、据形体释字;六、据文义释字;七、据古礼俗释字;八、义近形旁任作;九、音近声旁任作;十、古文形繁;十一、古文形简;十二、古问象形会意加声旁;十三、古文位置与篆文不同;十四、二字形近混用。
《积微居小学述林》:是继《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后关于小学、金石类文章的结集。他的治学方法,自述上承高邮王氏父子,同时受了欧洲文字语源学的影响,作者所治的声训学就是朝此一方向的努力。
《积微居甲文说》、《耐林庼甲文说》:杨树达先生研究甲骨文的大作。

杨树达先生学术年表

1885年 1岁 4月9日生于长沙北门正街宗伯司臣坊侧之赁居。
1890年 6岁 从其父杨孝秩(字翰仙)读书。
1897年 13岁 4月,入长沙北门外之湘水校经堂,学习算学、地理、英文等。10月考取陈宝箴、黄遵宪、谭嗣同等创办的时务学堂,梁启超任学堂中文总教习。
1898年 14岁 8月,戊戌政变,时务学堂 解散。
1900年 16岁 入求实书院学习经史及算学。
1902年 18岁 求实书院肄业。仿阮元《诗书古训》体例,始辑《周易古义》。
1903年 19岁 求实书院改为大学堂,先生去院家居,问经学于胡元仪。5月,应湖南省院试,名列第一。入校经堂肄业。
1905年 21岁 湖南巡抚端方派留学生赴日本,与伯兄杨树*同被录取。9月,入东京宏文学院大*分校普通第二班学习日语。
1907年 23岁 11月,宏文学院普通中学毕业。
1908年 24岁 入正则学校学习英语。3月,考取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
1909年 25岁 3月,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毕业。8月,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学习。
1911年 27岁 武昌起义,清廷官费停发,被迫退学回国,任湖南教育司图书科科长。
1912年 28岁 改任湖南图书编译局编译员,兼任楚怡工业学校英文教员及湖南高等师范学院教务长。
1913年 29岁 9月任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国文法教员。
1915年 31岁 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1916年 32岁 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1918年 34岁 3月辑《老子古义》。
1919年 35岁 始撰《马氏文通刊误》及《中国语法纲要》。
1920年 36岁 9月,至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任职,兼任北京师范学校国文法、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日文教员。撰写《国语辞典》之“编辑大例”、“采集方法大要”及有关辞条。10月,任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附属女子补习学校国文教员。12月,撰《韩诗内传未亡说》。
1921年 37岁 2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法教员。始撰《高等国文法》。3月,始撰《古书疑义举例续补》。
1922年 38岁 4月,始撰《词诠》。11月,始撰《长沙方言考》。《老子古义》出版。12月,任教育部编审员。
1923年 39岁 3月,任北京高等农业专门学校教员。6月,《国文法讲义》编讫。9月,教育部改为名誉审定员。
1924年 40岁 3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10月,取《荀子》“积微”二字名其居。
1925年 41岁 2月,任教育部编审处编审员。3月,《汉书补注补正》出版。6月,《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刻成。
1926年 42岁 9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2月,撰《孟子学说多本子思考》。
1928年 44岁 1月,草《古书校读法讲义》。10月,《词诠》出版。11月,《老子古义》增订本出版。
1929年 45岁 1月,梁启超在京病逝,次月以弟子礼执绋送葬,并撰《时务学堂弟子公祭任公师文》。10月,撰写《汉史探》。
1930年 46岁 1月,撰《国文中之倒装宾语》。《周易古义》出版。6月,日本学界以庚子赔款邀请,先后参观日本及朝鲜各大学和图书馆,并会见学界同人。7月,《高等国文法》出版。
1931年 47岁 2月,《马氏文通刊误》出版。3月,编次《长沙方言考》。6月,始草《汉俗考》。11月,撰《端方陶斋藏砖记跋》。
1932年 48岁 4月,撰《汉书所据史料考》。5月,增补《古书之句读》为《古书句读释例》。
1933年 49岁 4月,《中国修辞学》出版。11月,《汉代婚丧礼俗考》出版。12月,《古声韵讨论集》出版。
1934年 50岁 3月,《古书句读释例》出版。4月,《论语古义》出版。
1935年 51岁 6月,“大学丛书”本《高等国文法》出版。10月,始撰《长沙方言续考》。
1936年 52岁 6月,始写《汉书窥管》。章太炎病逝,撰挽词哀悼。
1937年 53岁 2月,《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出版。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举家返湘。8月,应邀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0月,随湖大疏散至湘西。
1939年 55岁 7月,始撰《春秋大义述》,阐述《春秋》“复仇”、“攘夷”大义。
1940年 56岁 11月与曾运乾、黄子通发起《文哲丛刊》杂志。
1941年 57岁 1月,《文哲丛刊》出版,首期载其《读<甲骨文编>记》。2月,整理《汉书窥管》。
1942年 58岁 4月,获教育部学术审议会着作二等奖。9月,为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3年 59岁 2月,始着《论语疏证》,至4月初稿撰讫。8月,校《文字学讲义》。11月,校补《文字学》。12月,《论语疏证》石印本出版。
1944年 60岁 1月,《春秋大义述》出版。11月,始写《甲文蠡测》。
1945年 61岁 2月,《甲骨文蠡测撷要》讲义本撰成。4月,兼职国立图书编译馆。
1947年 63岁 7月,教育部学术审议会议决部聘教授续聘。11月,湖南省文献会拟修省志,聘请撰写《艺文志》。
1948年 64岁 3月,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月教育部学术审议会决定杨树达古文字研究得二等奖。至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访问讲学。9月,赴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成立20周年纪念会及院士会议,会晤陈垣、傅斯年、余喜锡等旧友。11月,赴中山大学作短期讲学。
1949年 65岁 5月,自广州返抵长沙。8月,教授会推举先生等三人往见湖南省代主席陈明仁,促进和平。9月,人民政府接管湖南大学。应《民主报》之邀撰《实事求是》一文纪念全国首届政协会议召开。
1950年 66岁 2月,整理《金文说》粗讫。9月,始写《积微居回忆录》。10月,湖南省文物委员会聘为委员。中国科学院聘为语言文字组专门委员。
1951年 67岁 1月,《回忆录》写讫。9月,始重订补《文字形义学讲义》。当选新史学研究会理事。
1952年 68岁 3月,校《甲文说》。6月,《中国语文》杂志社聘为特约撰稿人。11月《积微居金文说》出版。12月,以人民代表身份出席湖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整理《积微居读书记》,补撰《汉书窥管》。
1953年 69岁 1月,任湖南省文史馆馆长。调至湖南师范学院任教。10月,校《卜辞琐记》及《小学述林》。11月,获《历史研究》编委提名。中国科学院拟调进京。12月,《淮南子证闻》出版。
1954年 70岁 2月,辞谢中国科学院进京之请。4月,《积微居小学述林》出版。6月,《积微居甲文说》出版。9月,校《高等国文法》。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京召开,被选为委员,因病未能出席。《耐林*甲文说》、《词诠》相继出版。
1955年 71岁 1月,《古书句读释例》出版。《中国修辞学》出版。2月,列席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当选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湖南省人大会议。3月,《论语疏证》出版。6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出席湖南省人大六次会议。7月,《汉书窥管》出版。8月,《中国修辞学》改名《汉文文言修辞学》再版。任高教出版社特约编审。10月,在京参加国庆观礼。参加中科院语言所举办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接受哲学所《盐铁论校注》、语言所《说文今语疏证》项目。11月,离京返湘。12月,笺释《盐铁论》。
1956年 72岁 1月,笺释《盐铁论》。2月《盐铁论笺释》初稿撰讫。14日,病逝。

‘捌’ 王国维的履历

王国维(1877—1927)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着名学者。他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 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一、家世渊源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传,远祖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以战功显赫,其中王圭、王禀及王荀死于国难,尤以王禀于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是一位勋绩卓着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遂定居于此,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海宁旧有安化王祠,始于明弘治年间,嘉靖壬子年毁于火,后又重建,移之邑治之东,今旧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王国维对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二、治学活动及主要经历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清光绪三年旧历丁丑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双仁巷,自1877年出生到1899年赴上海就读农学社及东文学社以前,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海宁故乡度过的。四岁时,母亲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读书生活,则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王乃誉,字与言,号莼斋,早年读书并习贾于茶漆肆,贸易之暇,攻书画、篆刻、诗古文辞,博涉多才,治学精进不穷,尤于书法、画理用力最勤,着有游目录八卷,古钱考一卷及其它文稿,题画诗、画粕等数卷。王国维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里,从小聪颖好学。1883年,他七岁起,先后入邻塾从师潘紫贵(绶昌)及陈寿田先生就读,接受过塾师的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

1892年,王国维入州学,名在第六十余名,同年赴杭应府试未取。1893年,又赴杭应科试不第,1894年赴杭州考人崇文书院。他自从考入州学后,并未用主要精力准备应试,而是从博览群书中产生了对史学、校勘、考据之学及新学的兴趣。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科学向中国输入,王国维接触到新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追求新学的强烈愿望。虽然因为家贫而不能以资供其外出游学,他仍关心时事,研读外洋政书和《盛世危言》、《时务报》、《格致汇编》等等,至1897年,他在同邑陈枚肃家任塾师时,很不安心在家乡为人作家庭教师,由其父为之请人推荐留洋学堂,向往出国留学。

1898年正月,王国维由父亲王乃誉亲自陪送,踏上了赴上海求学的航程,由水路抵沪,入《时务报》馆。二月,入罗振玉所办东文学社。其时在《时务报》社师事维新派人士欧榘甲,在东文学社从师日本教师藤田八丰、四岗佐代治,学习日文之余,兼学英文及数理等。是年戊戍变法,六君子遇害,王国维深感不平,“颇有扼腕槌胸、搔首问天之慨”(据王乃誉《日记》)。1900年春,王国维为参加出洋考试及安排赴日留学事奔波,在罗振玉的资助及藤田、田岗两位日本教师的帮助下,于1900年12月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因病于次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由东京返国抵沪,五月返家养病。八月后,赴武昌农学校任译授。王国维的编译工作,始自王氏在东文学社时期,日本留学后,他又在罗振玉办的《教育世界》发表了大量译作,继而成为该刊的主笔和代主编,通过编译,并加以自己的论述,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

‘玖’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有哪些作品

他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革命随笔》(1950)、《黎明》(1950)和《布洛拉的故事》(1952)获全国文化协商机构1953年小说创作奖,中篇小说《追捕》(1950,获图书编译局的最佳小说奖)、《不是夜市》(1953)、《镶金牙的美女米达》(1953)和《雅加达的搏斗》(1953),长篇小说《被摧残的人们》(1951)和《勿加泗河畔》(1957)等。

‘拾’ 如何评价王国维新材料新学问的观点

一、学术三变王国维学术研究有以下几个阶段的转折与变化,也可以说王一生有其"史学三变"的经历。以1907年为界,在此前主要是研究。而主要是对康德、叔本华与尼采的介绍与研究。他叙述自己致力于西洋哲学研究情况说:西洋哲学研究开始于1901年春天,读汗德(Kant)(即康德)《纯理批评》(即《纯粹理性批评》写于1871年是康德的代表作),苦其不可解。接着读的是叔本华的书,大好之。结果一直到1904年的春天,皆与叔本华为伴,自称"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他做《红楼梦评论》也全以叔本华观点为立脚点。后来他发现叔本华思想多阐发主观而少"客观的知识",又回到对康德的研究。显见他思想最早还是康德与叔本华的结晶。1903年至1906年是他哲学研究领域收获甚丰。1903年于通州师范学堂任教,时读叔本华与康德之书。是年撰有《哲学辨惑》、《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并译有《西方论史要》。1904年有《尼采之观》、《叔本华之遗传说》、《康德之哲学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至1906年,三十岁时撰有《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汗德之学及宗教论》。这时写《红楼梦评论》(1904年)所用观点大抵叔本华思想。需要说明的他这时将东研究做紧密结合。在研究叔本华、尼采与康德同时,还将很大精力倾注于儒学、诸子乃至清儒思想的研究。他在1904年28岁时着有《之美育主义》、《国朝汉学派戴阮两家之哲学说》。1905年撰有《周秦诸子之名学》、《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荀子之学说》、1906年三十岁时又有《墨子之学说》、《之学说》、《原命》、《孟子之伦理思想之一斑》、《列子之学说》等。至1907年又着有《孔子之学说》,另有《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他注意将与西洋哲学做比较研究,而获独到心得。在他看来,中国哲学有"实际的倾向",而此性质于中国北方之学派中尤见其显着。这是一种"生活主义"的哲学,是北方哲学的一大特点与宗旨。他强调理论哲学不适合中国人之个性,而中国人的个性"其彻头彻尾实际的也如是也"。也就是这样的原因,中国的哲学家"无不欲兼为家者"。1900年至1907是辛亥革命的思想与组织准备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处于动荡与变革中。一方面是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做反省与再思考。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大工程已经启动,直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爆发,达其高峰。对此王国维做出思想反应。这方面的文章有《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论近年之学术界》、《论新学语之输入》、《论哲学家及家之天职》、《论平凡之教育主义》、《教育小言十二则》、《奏定经学科大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还着有《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即席勒)传》、《去毒篇(雅〈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参考干春松、孟彦弘编《王国维学术经典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页,《王国维学术简谱》。王国维的第二个学术阶段由哲学转向文学的研究。1907年他经罗振玉介绍得到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禄的赏识,此后即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并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他在本年的6月发表《三十自序二》,论己学问已由哲学转向文学,兴趣所致,则主戏曲之研究。这个时期大体延续了4年左右。时间是1907年至1911年。不过这也是一个大致年代的推说,其实早在1906年他已有《屈原文学之精神》,表现了他的主义情怀。1906年他已集数年所填词(1904-1906年)61阙为《人间词甲稿》。1907年成《人间词乙稿》。《人间词话》是王重要研究成果。1908年他在《国粹学报》上刊出《人间词话》前21则。1909年中又于《国粹学报》第49期与第50期分别将《人间词话》刊完。直至1910年又将《人间词话》64则作修订,并加附记。王的文学研究直到1913年还余音犹在,并获得新的重要成果。这就是他在此年撰成功《宋元戏曲考》。1911年是王学术的最重要的分界线。此年为宣统三年,时35岁。他随罗振玉全家迁往日本,滞日5年之久。从此后他的学问发生了重大转折,学术历程转向第三变化期,将主要精力置于经史小学与研究。尤在用甲骨文考证古史方面作出里程碑式的贡献。1912年罗振玉藏书运到日本,存于京都大学,此为王国维研究创造了条件。1914年,与罗振玉合着《流沙坠简》,乃为现代西北古地理研究的重要着作。是年他为罗振玉撰《殷墟书契考释》作校写,作序与后序。1917年王国维于古史考证方面所获最丰。2月,王归国,开始撰写《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还酝酿写《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是年9月又撰成《殷周制度论》。9月8日,致罗振玉信云:"《殷周制度论》至今日始脱稿,约得二十纸。此文根据《尚书》、《礼经》与卜辞立说。惟近久不为名理之文,故尚嫌未能畅发,且存此以待后日修补耳"。1923年溥仪召王为"南书房行走"(五品)。1925年吴宓负责筹办清华研究院,聘王为导师,就任。此后他的研究转以西北地理及元史为主。是年他在清华研究院讲《古史新证》。以上是王国维的学术三变的大致路途。从他学术演变的过程将可以对他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作简单的叙述。而本编则主要叙述他的文化建设观点及在建立中国民族史学方面所做的贡献。二、"纯粹哲学"的吸纳,深层文化的忧思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两支基本队伍。一是旧文化的破坏派;一是新文化的建设派。不能说两派所主观点截然相反,在促进中国文化改组,推动中国文化复兴方面,他们目标大体一致。只是建设"工程"中所选择的"工种"不同。一为"破坏",将旧文化解体,将旧文化的"老房子"平为废墟;一是废墟上建立新屋,即适应时代的中国崭新的文化。旧建筑一旦毁坏,新建筑一旦开工,则又有一个建设新建筑的选择的问题。

热点内容
怎么看电脑真实配置 发布:2024-09-21 11:12:54 浏览:328
腾讯云轻量服务器需要搭建环境 发布:2024-09-21 11:12:53 浏览:673
json格式php 发布:2024-09-21 11:08:02 浏览:245
sql文件用什么打开文件 发布:2024-09-21 10:58:22 浏览:819
直接看脚本 发布:2024-09-21 10:55:30 浏览:511
c语言语句有 发布:2024-09-21 10:47:53 浏览:561
oracle存储过程定义变量 发布:2024-09-21 10:30:42 浏览:382
预编译的作用 发布:2024-09-21 10:24:48 浏览:590
网页的访问量 发布:2024-09-21 10:14:46 浏览:146
压缩机阻 发布:2024-09-21 10:12:00 浏览: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