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编译器的作用
Ⅰ 交叉编译器的分类
编译器可以生成用来在与编译器本身所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平台)相同的环境下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本地”编译器。另外,编译器也可以生成用来在其它平台上运行的目标代码,这种编译器又叫做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器在生成新的硬件平台时非常有用。“源码到源码编译器”是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输出也是高阶语言的编译器。例如: 自动并行化编译器经常采用一种高阶语言作为输入,转换其中的代码,并用并行代码注释对它进行注释(如OpenMP)或者用语言构造进行注释(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作用是通过代入预定义等程序段将源程序补充完整。
编译器前端(frontend)
前端主要负责解析(parse)输入的源代码,由语法分析器和语意分析器协同工作。语法分析器负责把源代码中的‘单词’(Token)找出来,语意分析器把这些分散的单词按预先定义好的语法组装成有意义的表达式,语句 ,函数等等。 例如“a = b + c;”前端语法分析器看到的是“a, =, b , +, c;”,语意分析器按定义的语法,先把他们组装成表达式“b + c”,再组装成“a = b + c”的语句。 前端还负责语义(semantic checking)的检查,例如检测参与运算的变量是否是同一类型的,简单的错误处理。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一个抽象的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或 AST),这样后端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处理。
编译器后端(backend)
编译器后端主要负责分析,优化中间代码(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以及生成机器代码(Code Generation)。
一般说来所有的编译器分析,优化,变型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函数内(intraproceral)还是函数之间(interproceral)进行。很明显,函数间的分析,优化更准确,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Ⅱ Ubuntu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在一种计算机环境中运行的编译程序,能编译出在另外一种环境下运行的代码,我们就称这种编译器支持交叉编译,这个编译过程就叫交叉编译。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而这种工具就是交叉编译器(cross compiler)。
安装前的絮叨,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所谓的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即安装、配置交银丛知叉编译工具链。在该环境下编译出嵌入式linux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然后再上传到目标机上。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为了编译、链接、处理和调试跨平台体系结构的程序代码。对于交叉开发的工具链来说,在文件名称上加了一个前缀,用来区别本地的工具链。例如,arm-linux-表示是对arm的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编译器。除了体系结构相关的编译选项以外,其使用方法与Linux主机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编程技术对于嵌入式同样适用。不过,并不是任何一个版本拿来都能用,各种软件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问题。例如,编译内核时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则会导致编译失败。 那么gcc和arm-linux-gcc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本地执行,而arm-linux-gcc用来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目标机(如ARM平台)上执行,嵌入式开发应使用嵌入式交叉编译工具链。
将压缩包arm-linux-gcc-4.4.3.tar.gz存放在一个目录下,这个目录就是你等会解压缩的目录,以后这个目录就不能随便删掉了,我的存放路径是 /home/song/software,如下图,记住这个路径,等会还会用到。
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将software文件夹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压缩安装到当前目录下如下图
通过下图可以看锋消到解压成功了,并且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了/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文件夹下,如下图所示,这个存放路径可得记住,如下图
接下来配置系统环境变量,把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这样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使用这些工具。记下上一步中的安装路径,使用命令:vim /etc/profile 编辑profile文件,添加环境变量。
在profile中最后一行添加:export PATH=$PATH:/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这个路径就是那个bin目录所在的路径,可能你的不一样,按照你实际的目录填就可以了,如下图32行, 编写完退出并保存
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 使环境变量生效
在终端上输入命令arm-linux再按Tab键,可以看到下图,说明环境变量设置成功了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 会出现下面的错误提示:/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linux-gcc: 15: exec: /home/song/software/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arm-none-linux-gnueabi-gcc: not found
意思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由于Ubuntu12.04用的是64位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 装一些32位的库。
待安装完32位的库之后,再使郑镇用命令:arm-linux-gcc -v,这一次就成功了,如下图
验证,编译一个hello.c文件
使用命令:arm-linux-gcc hello.c -o hello 看是否编译成功 可见成功生成了二进制文件。
总结:其实在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一般就是库文件安装不完整,大家可以把错误信息直接复制,到网上搜索一下,一般都能解决,这里希望大家在学习Linux时多一点耐心。
Ⅲ 交叉编译器工作原理
编译器的核心原理是将源代码,通常源自高级编程语言,转换成计算机或虚拟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低级代码,即目标代码。然而,这种转换过程并非单向,也有反向的编译器,它们能将低级语言代码重新转换回高级语言代码,这种逆向的编译器被称为反编译器。此外,编译器还可以在不同层次间工作,将一种高级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种高级语言,或者生成中间代码,这种过程被称为级联编译。
标准的编译器输出包括一个包含入口点名称和地址的机器代码部分,以及对外部函数调用的处理,这些函数调用指向编译目标文件以外的函数。一组目标文件,即使它们来自不同的编译器,只要它们的输出格式一致,就可以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最终的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供用户运行。
(3)交叉编译器的作用扩展阅读
编译器就是将“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 (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汇编程序 (assemb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链接器 (Linker) → 可执行程序 (execut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