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解释型语言吗
先说结论,python 是解释性语言。
何为编译?
1、生成目标文件。
2、且目标文件是针对特定的 CPU 体系的,为ARM生成的目标文件,不能被用于MIPS的CPU,也不能用于x86的CPU。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这段代码在生成目标文件的过错中就已经被翻译成了目标CPU指令,所以如果这个程序需要在另外一种CPU上面运行,这个代码就必须重新翻译。
而上述这个翻译过程叫做编译。
何为解释?
对于各种非编译型语言(例如python/java)来说,可能不存在某种翻译成中间文件的过错,可能存在某种编译成中间文件的过程
如果存在翻译过错,那么他们翻译生成的通常是一种‘平台无关’的中间代码,这种代码一般不是针对特定的CPU平台,他们是在运行过程中才被翻译成目标CPU指令的,因而在ARM CPU上能执行,换到MIPS也能执行,换到x86也能执行,不需要重新对源代码进行翻译。
而由于这些中间代码并不是能在CPU上直接运行,所以需要某种中介(叫做虚拟机)在执行时负责把代码翻译成CPU能执行的指令。
⑵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一、编译型
编译型语言:编译型语言在执行之前要先经过编译过程,编译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因为翻译只做一遍,以后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执行效率高。
编译型语言的典型代表:c语言,C++。
编译型语言的优缺点:执行效率高,缺点是跨平台能力弱,不便调试。
二、解释型
解释型语言: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执行时才翻译执行。程序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遍。
代表语言:python,JavaScript。
优缺点:跨平台能力强,易于调,执行速度慢。
编译型与解释型,两者各有利弊
前者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要求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语言。
而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⑶ 关于“编译型语言”和“解释性语言”的区别
1、程序控制权不同:
对于解释性语言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jre,.net)而不再用于程序。编译型语言对于编译器而言,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2、运行速度不同:
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以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编译语言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型语言。
3、移植性不同:
解释型语言,例如Java语言,Java程序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则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VM)进行解释。如果运行在Linux平台上,则通过Linux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进行解释执行。
所以说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须要有相匹配的Java虚拟机。如果没有Java虚拟机,则不能进行跨平台。
编译型语言,例如C语言,用C语言开发程序后,需要通过编译器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识别的二进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语言程序进行移植后,需要重新编译(如Windows编译成ext文件,Linux编译成erp文件)。
⑷ JAVA是解释型语言还是编译型语言
有些答案对JAVA的理解还停留在上古时代或者教科书里。其实,现在用编译型、解释型来分类编程语言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当然目标文件是BYTECODE。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1. 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解释执行,2. 运行时,部分代码可能由JIT翻译为目标机器指令(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翻译了)直接执行;3. 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代码(典型的就是IBM WEBSHPERE REAL TIME)。有的时候,可能是以上三种方式同时在使用。至少,1和2是同时使用的,3需要程序员手工指定。所以讨论语言得更细化一点了,强类型的、弱类型的,静态的、动态的,GC-based的、手工管理内存的,有没有VM...
⑸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编译型语言
优点:运行速度快,代码效率高,编译后的程序不可修改,保密性较好。
缺点:代码需要经过编译方可运行,可移植性差,只能在兼容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
二、解释型语言
优点:可移植性较好,只要有解释环境,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缺点:运行需要解释环境,运行起来比编译的要慢,占用资源也要多一些,代码效率低,代码修改后就可运行,不需要编译过程。
(5)编译解释型语言吗扩展阅读:
编译型语言:程序在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 为机器语言的文件,运行时不需要重新翻译,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程序执行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等。而相对的,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在发布程序时,看起来省了道编译工序。但是在运行程序的时候,解释性语言必须先解释再运行。
⑹ 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分别有哪些
楼上说的对。 做一点补充:其实没那么明确,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解释和编译是程序运行的两种方式。 不能用来区分语言
⑺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
首先,我们编程都是用的高级语言(写汇编和机器语言的大牛们除外),计算机不能直接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理解和运行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运行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
说到翻译,其实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
用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通过编译系统(不仅仅只是通过编译器,编译器只是编译系统的一部分)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具体翻译过程可以参看下图),把源高级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文件,比如windows下的exe文件。以后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不需要编译了,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部分解释型语言的解释器通过在运行时动态优化代码,甚至能够使解释型语言的性能超过编译型语言。
⑻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1.编译型语言在程序执行之前,有一个单独的编译过程,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以后执行这个程序的时候,就不用再进行翻译了。
2.解释型语言,是在运行的时候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所以运行速度相对于编译型语言要慢。
3.C/C++ 等都是编译型语言,而Java,C#等都是解释型语言。
4.虽然Java程序在运行之前也有一个编译过程,但是并不是将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而是将它编译成字节码(可以理解为一个中间语言)。
在运行的时候,由JVM将字节码再翻译成机器语言。
5.脚本语言一般都有相应的脚本引擎来解释执行。 他们一般需要解释器才能运行。JAVASCRIPT,ASP,PHP,PERL,Nuva都是脚本语言。C/C++编译、链接后,可形成独立执行的exe文件。
⑼ c语言是解释型语言吗
编程语言分为两大类:1-编译型语言;2-解释型语言。之前我们讲解过编译型语言。现在就来讲讲解释型语言
同学们可以继续与翻译进行类别,来理解“解释型语言”。之前说过,编译型语言是雇一个翻译,将你写的中文信全篇翻译成英文,然后交给美国总统阅读。而解释型语言则不同,更像是“同声传译”。
也就是说,解释型语言使用一个翻译站在你身边,你写出一句中文,它就直接翻译成英文给对方阅读。实际上,这个“翻译”是一种虚拟机。所谓虚拟机,也是一种程序,它帮你随时将编写的源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机器语言,让计算机执行命令。而不需要产生中间的机器码文件。比如,“BASIC”语言就是一种解释型语言。
比如,你使用BASIC语言,想在屏幕上显示文本“Hello”。那么你可以先编写源代码文件,比如叫“hello.bas”,然后你可以直接将hello.bas文件送入虚拟机程序。然后虚拟机会直接帮你运行hello.bas(直接逐行解释你的源代码文件)。
解释型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创建中间文件。
解释型语言的优点
对于不同的系统适应性较好,同样的源代码,可以直接运行在不同的系统(当然,前提是在不同系统上安装好相应的虚拟机)。
解释型语言的缺点
逐行解释会导致程序运行速度不如编译型语言快。可以想象下,你讲中文时,说一句中文翻译翻译一句(解释型语言)的速度,显然比先把演讲稿翻译成全英文稿(编译型语言)要慢很多。
解释型语言举例
属于解释型语言的有如下几种:
Perl
JavaScript
VBScript
AppleScript
⑽ java是编译型语言还是解释型语言
概念:
编译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全部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的可运行程序。然后,可直接运行这个程序。
解释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翻译一句,然后执行一句,直至结束!
区别:
编译型语言,执行速度快、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 Pascal,Fortran。
解释型语言,执行速度慢、效率低;依赖解释器、跨平台性好。如Java、Basic.
通俗的讲,编译语言是在编译后可以直接运行,而解释语言的执行需要一个解释环境。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
JIT:
首先采用编译形式生成某种中介代码(Java bytecode/MSIL),然后在运行时将其(通常以函数或Block为单位)最终转换成机器码,然后执行,转化的机器码可以被cache,以提高重复执行的效率
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当然目标文件是BYTECODE。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
1. 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解释执行,
2. 运行时,部分代码可能由JIT翻译为目标机器指令(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翻译了)直接执行;
3. 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代码(典型的就是IBM WEBSHPERE REAL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