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不同交叉编译工具生成程序

不同交叉编译工具生成程序

发布时间: 2024-06-07 14:27:54

1. 如何进行Qt应用程序的交叉编译

1.设置环境变量: PATH=添加为交叉环境下编译后生成的qmake路径,通常和主机的系统是一种架构,同时需要确保交叉gcc编译器在在PATH定义 QMAKESOEC=交叉编译的对象的的平台描述文件,例如makespec/qws/linux-arm-g++ QTDIR=Qt的安装文件,存放这库和头文件 LD_LIBRARY_PATH=存放的是Qt的交叉编译后的库,准备为目标编译链接的库 2。执行环境变量 通常我们都会将以上的设置放置在一个bash脚本中,需要的时候就执行一下。开始编译 1.使用qmake -project来生成项目文件****.pro 2使用qmake来生成Makefile文件 3使用make来编译移植:使用readeif工具来分析目标系统的以来库,然后相关的库到目标文件系统内。通常我们也是采取脚本的方式来完成。 一般而言,凡是有规律的或者重复性的工作,我们都可以采取脚本的方式来解决。

2. 如何使用CMake进行交叉编译

cmake交叉编译配置

很多时候,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是面对嵌入式平台,因此由于资源的限制需要用到相关的交叉编译。即在你host宿主机上要生成target目标机的程序。里面牵扯到相关头文件的切换和编译器的选择以及环境变量的改变等,我今天仅仅简单介绍下相关CMake在面对交叉编译的时候,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CMake给交叉编译预留了一个很好的变量CMAKE_TOOLCHAIN_FILE,它定义了一个文件的路径,这个文件即toolChain,里面set了一系列你需要改变的变量和属性,包括C_COMPILER,CXX_COMPILER,如果用Qt的话需要更改QT_QMAKE_EXECUTABLE以及如果用BOOST的话需要更改的BOOST_ROOT(具体查看相关Findxxx.cmake里面指定的路径)。CMake为了不让用户每次交叉编译都要重新输入这些命令,因此它带来toolChain机制,简而言之就是一个cmake脚本,内嵌了你需要改变以及需要set的所有交叉环境的设置。

toolChain脚本中设置的几个重要变量

1.CMAKE_SYSTEM_NAME:

即你目标机target所在的操作系统名称,比如ARM或者Linux你就需要写"Linux",如果Windows平台你就写"Windows",如果你的嵌入式平台没有相关OS你即需要写成"Generic",只有当CMAKE_SYSTEM_NAME这个变量被设置了,CMake才认为此时正在交叉编译,它会额外设置一个变量CMAKE_CROSSCOMPILING为TRUE.

2. CMAKE_C_COMPILER:

顾名思义,即C语言编译器,这里可以将变量设置成完整路径或者文件名,设置成完整路径有一个好处就是CMake会去这个路径下去寻找编译相关的其他工具比如linker,binutils等,如果你写的文件名带有arm-elf等等前缀,CMake会识别到并且去寻找相关的交叉编译器。

3. CMAKE_CXX_COMPILER:

同上,此时代表的是C++编译器。

4. CMAKE_FIND_ROOT_PATH:

指定了一个或者多个优先于其他搜索路径的搜索路径。比如你设置了/opt/arm/,所有的Find_xxx.cmake都会优先根据这个路径下的/usr/lib,/lib等进行查找,然后才会去你自己的/usr/lib和/lib进行查找,如果你有一些库是不被包含在/opt/arm里面的,你也可以显示指定多个值给CMAKE_FIND_ROOT_PATH,比如

set(CMAKE_FIND_ROOT_PATH /opt/arm /opt/inst)

该变量能够有效地重新定位在给定位置下进行搜索的根路径。该变量默认为空。当使用交叉编译时,该变量十分有用:用该变量指向目标环境的根目录,然后CMake将会在那里查找。

5. 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PROGRAM:

对FIND_PROGRAM()起作用,有三种取值,NEVER,ONLY,BOTH,第一个表示不在你CMAKE_FIND_ROOT_PATH下进行查找,第二个表示只在这个路径下查找,第三个表示先查找这个路径,再查找全局路径,对于这个变量来说,一般都是调用宿主机的程序,所以一般都设置成NEVER

6. 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LIBRARY:

对FIND_LIBRARY()起作用,表示在链接的时候的库的相关选项,因此这里需要设置成ONLY来保证我们的库是在交叉环境中找的.

7. 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INCLUDE:

对FIND_PATH()和FIND_FILE()起作用,一般来说也是ONLY,如果你想改变,一般也是在相关的FIND命令中增加option来改变局部设置,有NO_CMAKE_FIND_ROOT_PATH,ONLY_CMAKE_FIND_ROOT_PATH,BOTH_CMAKE_FIND_ROOT_PATH

8. BOOST_ROOT:

对于需要boost库的用户来说,相关的boost库路径配置也需要设置,因此这里的路径即ARM下的boost路径,里面有include和lib。

9. QT_QMAKE_EXECUTABLE:

对于Qt用户来说,需要更改相关的qmake命令切换成嵌入式版本,因此这里需要指定成相应的qmake路径(指定到qmake本身)

toolChain demo

# this is required
SET(CMAKE_SYSTEM_NAME Linux)

# specify the cross compiler
SET(CMAKE_C_COMPILER /opt/arm/usr/bin/ppc_74xx-gcc)
SET(CMAKE_CXX_COMPILER /opt/arm/usr/bin/ppc_74xx-g++)

# where is the target environment
SET(CMAKE_FIND_ROOT_PATH /opt/arm/ppc_74xx /home/rickk/arm_inst)

# search for programs in the build host directories (not necessary)
SET(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PROGRAM NEVER)
# for libraries and headers in the target directories
SET(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LIBRARY ONLY)
SET(CMAKE_FIND_ROOT_PATH_MODE_INCLUDE ONLY)

# configure Boost and Qt
SET(QT_QMAKE_EXECUTABLE /opt/qt-embedded/qmake)
SET(BOOST_ROOT /opt/boost_arm)

这样就完成了相关toolChain的编写,之后,你可以灵活的选择到底采用宿主机版本还是开发机版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条-DCMAKE_TOOLCHAIN_FILE=./toolChain.cmake,更爽的是,如果你有很多程序需要做转移,但目标平台是同一个,你仅仅需要写一份toolChain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给所有工程使用。

3. 如何制作arm-linux-gcc编译工具

一、下载源文件
源代码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于我在编译出错的过程中,根据出错的信息修改了相关的C代码,故而没有下载相应的补丁)
一般一个完整的交叉编译器涉及到多个软件,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是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户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数库。

二、建立工作目录
编译所用主机型号 fc14.i686,虚拟机选的是VM7.0,Linux发行版选的是Fedora9,
第一次编译时用的是root用户(第二次用一般用户yyz), 所有的工作目录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录下建立cross目录,然后进入工作目录,查看当前目录。命令如下:

创建工具链文件夹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夹下建立如下几个目录:
setup-dir:存放下载的压缩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压之后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内核文件,对内核的配置和编译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编译src-dir下面的源文件,这是GNU推荐的源文件目录与编译目录分离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位;
program:存放编写程序;
doc:说明文档和脚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录,并拷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贝源文件:
这里我们采用直接拷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应该修改setup-dir的权限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后直接拷贝/home/yyz目录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录中,如下图:

建立编译目录: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输出环境变量
输出如下的环境变量方便我们编译。
为简化操作过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脚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编辑器vi编辑环境变量脚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图如下:
执行如下语句使环境变量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进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将分步介绍安装binutils-2.19.1的过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创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录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后执行make,make install,此过程比较缓慢,大约需要一个15分钟左右。完成后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们的新的binutil。
输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4. 交叉编译器是能够编译两种不同语言的编译器,比如C和c 加加

交叉编译器是指可以在一种平台上直接编译出能在另一种平台下运行的程序的编译器,例如VS的Linux C++开发使用的VC++ Linux编译器,它可以在Windows平台下编译出Linux C++程序。

5. 如何在windows上用ndk交叉编译其他平台程序

目标 :编译arm64的.so库

编译方法:理论上应该有两种交叉编译方法,法一,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交叉工具链,直接用交叉工具链进行编译链接;法二,使用ndk完成交叉编译,因为

ndk已经安装好交叉编译工具链,以及相关的系统库和系统头文件了。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linux服务器上的编译使用的makefile和ndk使用的.mk
文件显然不同。原因是ndk作为一个集成编译环境,制定了一套特定的规则用于生成最终的编译脚本。

这里简单总结下,如何在windows用ndk进行交叉编译arm64目标平台的.so库:

step1:找到ndk开发工具包,官网之类的都可以下载,Android-ndk64-r10-windows-x86_64.rar文件

step2:解压上述ndk工具包,将包含程序源文件和头文件的文件夹testProject都放入android-ndk-r10下的samples目录下。

放在其他地方当然也可以,但是后续相对路径之类的不太好加,既然其他例子都放这,把代码放这编译是最保险的了。

step3:在testProject中增加一个jni的文件夹,必须要添加!!!!!!

step4:在jni文件夹中,添加一个Android.mk的文件,必须要添加!!!!!

step5:在jni文件夹中,添加一个Application.mk的文件与Android.mk并列,必须要添加!!!!!

step6:Android.mk和Application.mk合起来就类似于linux环境下的makefile编译文件。

如何写Android.mk,可以参考例子helllo-jni中jni文件夹下的Android.mk。

LOCAL_PATH:=$(call my-dir) #必须要写的

include $(CLEAR_VARS) #必须要写的

LOCAL_MODULE:=hello-jni #编译出来的模块名称

LOCAL_SRC_FILES:=hello-jni.c #制定编译的源文件名称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放在最后

除了上述变量之外,还有其他的指定的变量,

LOCAL_CFLAGS,用于指定编译选项,这个和makefile中是完全一样的,可以指定编译选项-g,也可以指定编译宏及宏值

LOCAL_LDLIBS,用于指定链接的依赖库,这个可以makefile也是完全一样的,可以指定链接库用-l库名,以及指定库搜索路径用_L路径名

LOCAL_STATIC_LIBRARIES,指定链接的静态库名,makefile中没有

LOCAL_C_INCLUDES,用于指定编译头文件的路径,和makefile中不同,路径前不需要加-I,直接写路径即可,可以是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多个路径之间用空格隔开。

编写上述Android.mk碰到的问题有,

(1)使用默认的系统自动加载stl库头文件总是出错,只好手动在LOCAL_STATIC_LIBRARIES指定sources/cxx-stl/stlport/stlport来完成对#include<string>这种c++形式的头文件加载

(2)使用$(SYSROOT)/usr/include来完成对系统库头文件的加载,结果找不到sem_t符号,只好指定platforms/android-L/arch-arm64/usr/include

step7:Application.mk编写

APP_STL指定使用的stl移植库,动态或者静态都行

APP_CPPFLAGS,指定app编译的编译选项

APP_ABI指定abi规范类型,例如arm64-v8a,也可以写成ALL就是把所有的类型全部编一编

APP_PLATFORM指定编译的platform名称,这里可以写成android-L或者不指定全编。

step8:编译完成后,运行。

启动cmd,使用cd /D进行到testProject的jni目录下

step9:将android-ndk-r10下的ndk-build.cmd直接拖拽到cmd中,此时直接敲回车,就可以编译了。当然也可以加一个 clean,清除编译中间文件。

step10:检查下编译结果,编译成功后在testProject中多了两个文件夹与jni并列的,libs和obj。
编译链接后的结果就在libs中!

6. 交叉编译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区别

一. 什么是ABI和EABI
1) ABI: 二进制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计算机中,应用二进制接口描述了应用程序(或者其他类型)和操作系统之间或其他应用程序的低级接口.
ABI涵盖了各种细节,如:
数据类型的大小、布局和对齐;
调用约定(控制着函数的参数如何传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参数都通过栈传递,还是部分参数通过寄存器传递;哪个寄存器用于哪个函数参数;通过栈传递的第一个函数参数是最先push到栈上还是最后;
系统调用的编码和一个应用如何向操作系统进行系统调用;
以及在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ABI中,目标文件的二进制格式、程序库等等。
一个完整的ABI,像Intel二进制兼容标准 (iBCS) ,允许支持它的操作系统上的程序不经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体统上运行。
ABI不同于应用程序接口(API),API定义了源代码和库之间的接口,因此同样的代码可以在支持这个API的任何系统中编译,ABI允许编译好的目标代码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统中无需改动就能运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应用二进制接口指定了文件格式、数据类型、寄存器使用、堆积组织优化和在一个嵌入式软件中的参数的标准约定。
开发者使用自己的汇编语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为与兼容的编译器生成的汇编语言的接口。
支持EABI的编译器创建的目标文件可以和使用类似编译器产生的代码兼容,这样允许开发者链接一个由不同编译器产生的库。
EABI与关于通用计算机的ABI的主要区别是应用程序代码中允许使用特权指令,不需要动态链接(有时是禁止的),和更紧凑的堆栈帧组织用来节省内存。广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关的两个交叉编译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这两个交叉编译器的定义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见这两个交叉编译器适用于armel和armhf两个不同的架构, armel和armhf这两种架构在对待浮点运算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这两种浮点运算策略)
其实这两个交叉编译器只不过是gcc的选项-mfloat-abi的默认值不同. gcc的选项-mfloat-abi有三种值soft,softfp,hard(其中后两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点运算单元,soft与后两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两种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进行浮点计算,即使有fpu浮点运算单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软件模式。
softfp : armel架构(对应的编译器为gcc-arm-linux-gnueabi)采用的默认值,用fpu计算,但是传参数用普通寄存器传,这样中断的时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断负荷小,但是参数需要转换成浮点的再计算。
hard : armhf架构(对应的编译器gcc-arm-linux-gnueabihf)采用的默认值,用fpu计算,传参数也用fpu中的浮点寄存器传,省去了转换, 性能最好,但是中断负荷高。
把以下测试使用的c文件内容保存成mfloa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a,b,c;
a = 23.543;
b = 323.234;
c = b/a;
printf(“the 13/2 = %f\n”, c);
printf(“hello world !\n”);
return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使用arm-linux-gnueabihf-gcc编译,使用“-v”选项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 arm-linux-gnueabihf-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hard’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hard
1
2
3
1
2
3
可看出使用hard硬件浮点模式。
2)使用arm-linux-gnueabi-gcc编译:
# arm-linux-gnueabi-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softfp’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softfp
1
2
3
1
2
3
可看出使用softfp模式。
三. 拓展阅读
下文阐述了ARM代码编译时的软浮点(soft-float)和硬浮点(hard-float)的编译以及链接实现时的不同。从VFP浮点单元的引入到软浮点(soft-float)和硬浮点(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从ARMv5开始,就有可选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块,当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带VFP的模式供芯片厂商选择。
VFP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个浮点寄存器,默认为32个)和VFPv3+NEON (如大多数的Cortex-A8芯片) 。对于包含NEON的ARM芯片,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点Hard-float
编译器将代码直接编译成发射给硬件浮点协处理器(浮点运算单元FPU)去执行。FPU通常有一套额外的寄存器来完成浮点参数传递和运算。
使用实际的硬件浮点运算单元FPU当然会带来性能的提升。因为往往一个浮点的函数调用需要几个或者几十个时钟周期。
软浮点 Soft-float
编译器把浮点运算转换成浮点运算的函数调用和库函数调用,没有FPU的指令调用,也没有浮点寄存器的参数传递。浮点参数的传递也是通过ARM寄存器或者堆栈完成。
现在的Linux系统默认编译选择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统没有任何浮点处理器单元,这就会产生非法指令和异常。因而一般的系统镜像都采用软浮点以兼容没有VFP的处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关于浮点数计算的约定有三种。以gcc为例,对应的-mfloat-abi参数值有三个: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点运算全部在软件层实现,效率当然不高,会存在不必要的浮点到整数、整数到浮点的转换,只适合于早期没有浮点计算单元的ARM处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认设置,它将浮点计算交给FPU处理,但函数参数的传递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则使用FPU浮点寄存器将函数参数传递给FPU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与后两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两种模式不兼容。
默认情况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将hard模式的armel单独作为一个abi,称之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点相关函数调用时,平均能节省20个CPU周期。对ARM这样每个周期都很重要的体系结构来说,这样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变源码和配置的情况下,在一些应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对一些严重依赖于浮点运算的程序,更是可以达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编译选项
在CodeSourcery gcc的编译参数上,使用-mfloat-abi=name来指定浮点运算处理方式。-mfpu=name来指定浮点协处理的类型。
可选类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价于-mhard-float) -mfpu=vfp来选择编译成硬浮点。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带VFP的硬件以及soft-float的软件实现,运行时的连接器ld.so会在执行浮点运算时对于运算单元的选择,
是直接的硬件调用还是库函数调用,是执行/lib还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价于-msoft-float)直接调用软浮点实现库。
在ARM RVCT工具链下,定义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义浮点运算类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单精度float和双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标准一致,具体的模式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实现的IEEE标准,不带不精确的异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实现的IEEE标准,不带异常;
–fpmode std :非规格数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实现的IEEE标准,不带异常;
–fpmode fast : 更积极的优化,可能会有一点精度损失。
Remember don’t at a loss and let the brain to calm down when comes questions, so can solve them faster!

7. arm-linux-gcc交叉编译器的制作,以及版本选择问题。

,需要必须有足够动经验来支持。
另外,用 RH9 的都是高手,我想你的知识不需要来提问了吧?

1、在 PC 上编译 arm 的程序当然需要较差编译器,这个需要自己安装,或者着现成的交叉编译器环境,一般是一个特殊参数编译出来的 gcc + binutils + glibc + linux-header。这个每个人动环境不同,一般都需要自己编译一个,当然没有特殊需求,也可以找现成的。不过很难找,因为这套环境还要和你动系统搭配,不然环境不匹配,连这个环境都不能运行,那就更谈不上编译东西了。
有关自己编译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可以看看一个特殊的 Linux 发行版 LFS 的分支: CLFS 。

2、移植分很多意思,移植有可能就意味着这套源代码不能在目标系统上面编译,需要你根据相应的知识去修改源代码来让这套代码适应目标编译器的要求,比如源代码有 SSE4 的优化,这套程序在非 SSE4 CPU 上无法编译运行,但目标机器连 SSE1 都不支持。那么就需要移植。
或者移植仅仅是根据新的环境进行编译,不需要进行源代码修改,只需要进行一下编译就能运行的程序,也可以称为移植,就是从一个环境、架构 -》另一个环境、架构。都可以称为移植,但真正的移植意味着修改程序源代码来适应新环境。你说的这种移植是最简单的移植。

3、决定目标硬件环境 -》搭建目标编译器 -》制作目标环境(内核,基础软件库)-》进行应用移植(移植需要的软件、主应用程序)-》搭建系统文件系统 -》导入目标系统-》启动目标系统&应用。说起来很简单,因为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条件下。
至于超级终端。那是用来控制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有可能不能插键盘鼠标显示器,这就需要一个远程网络链接来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远程链接来发送数据。这都需要终端的支持。

虚拟机下面进行开发,不能发挥你的计算机的性能。而且因为隔着 VMware 的软件模拟层,可能还不会很方便的让你链接目标设备。

至于用 socket ,我还没见到你的目标需要这个东西,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源代码。不需要你从 0 开始写,当然你想自己写一个系统内核,或者服务器程序,或者全套的系统+应用,我绝对不拦你,但希望你写完这套东西,能把源代码发布出来。
ads 可以认为是一个支持环境,他本身不是一个系统的开发 SDK 。
-------------------------------------
ads 没用过,印象里他还有模拟器,调试器什么的程序。功能上要比 Linux 开发环境,WinCE 环境下面的东西更多更偏向于硬件方面,毕竟 ads 是 arm 出品的,不太可能偏向于软件部分设计。Linux 和 WinCE 都是系统而不是硬件工具。

你可以认为交叉编译器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输出器。把源代码输出为 arm 的代码,这个应用程序的输出,是靠他自己的环境,而不是当前系统的环境的。
当前系统的各个软件的版本,不能影响交叉编译器输出的环境(理论上,现实有的时候总是从别的地方给你打击……),交叉编译器一般至少有 gcc 、binutils 、glibc 库、linux kernel 头文件。

在软件需求上。
头文件谁都不依赖,glibc 只需要内核头文件,其他程序全都依赖于 glibc 。也就是所有程序都不依赖内核,仅仅是依赖于内核头文件。

gcc 和 binutils 是把程序源代码根据上面各个环节的需提供的功能来输出为上面环节里面的二进制程序。依赖你当前环境的,只有 gcc 和 binutils 两个程序的执行、控制环节。只有他们两个依赖的,而不是你的交叉编译后的程序。

至于编译器版本的选择,新版本功能更好,旧版本兼容更好。
这个要看你的实际需要了。应用程序源代码也调编译器的,同时也依赖于软件库的功能。

arm 开发建议稳定、兼容优先。当然也可以尝试最新的编译环境,来获取更好的优化(前提是还有什么代码优化的话)。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热点内容
网络设置里没有服务器是什么 发布:2025-01-18 09:52:19 浏览:343
阿里云esc服务器系统 发布:2025-01-18 09:49:16 浏览:790
你们家的无线网密码是多少 发布:2025-01-18 09:47:50 浏览:730
renderscriptandroid 发布:2025-01-18 09:32:18 浏览:993
安卓手机如何拍游戏素材 发布:2025-01-18 09:30:59 浏览:348
广州日立压缩机有限公司 发布:2025-01-18 09:15:08 浏览:624
服务器两条宽带如何叠加网速 发布:2025-01-18 08:52:17 浏览:731
oracle存储过程集合 发布:2025-01-18 08:42:39 浏览:885
洋葱数学缓存 发布:2025-01-18 08:38:36 浏览:919
电影的文件夹都是 发布:2025-01-18 08:21:49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