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发布时间: 2024-03-31 12:26:05

1. 关于linux上的arm-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的问题:但是arm也有很多种啊! 这个工具是对所有的ARM都支持吗

由于交叉编译器中每个组件都有各自的版本,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版本的组件来制作交叉编译器。但是,组件之间会因版本不匹配的问题而产生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建议直接使用制作好的arm-linux交叉编译器。你优化arm9,应该是想升级内核吧,升级内核有相应的命令的。

2. 交叉编译工具链 arm-arago-linux-gnueabi-gcc 中的arago和gnueabi代表什么意思

arm-arago-linux-gnueabi-gcc
arm :CPU Architecture
arago: Hardware Platform or Vendor
linux:Operating System
gnueabi: C Library

arago 那个段落,表示的是供应商,对于 arm 这里也可以是 hardfloat 或者 softfloat ,也就是使用的是硬浮点还是软浮点。当然其实这个东西是在编译 gcc 时,通过 --with-float= 指定而不是通过这里进行识别芦州。但有的时候,一些编译脚本会识别这里来确定浮点运算器是软是硬。

gnueabi 是 C 函数库的使用,比如 gnu 是 GNU C Library ,也就是 glibc 。对应的还有 uclibc 。附加的 eabi 其实是说,使用的是新的 EABI 二进制接口 Embedded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这个嵌入式专用接口比老的更好用,效率更高而且支持新的一些硬件功能。码伍老的教 OABI 。当然,同 float 一样可以通过参数直接定义。

这一大堆联合起来,只是为了直观的表现并且区别使用用途和功能定义。没有必陪模蔽要太过于关注。

3. Linux嵌入式交叉编译工具链问题 浅谈

简介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一个由编译器、连接器和解释器组成的综合开发环境,交叉编译工具链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个部分组成。有时出于减小libc库大小的考虑,也可以用别的c库来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编译工具链主要包括针对目标系统的编译器gcc、目标系统的二进制工具binutils、目标系统的标准c库glibc和目标系统的Linux内核头文件。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平台。每个目标平台都有一个明确的格式,这些信息用于在构建过程中识别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确版本。因此,当在一个特定目标机下运行GCC时,GCC便在目录路径中查找包含该目标规范的应用程序路径。GNU的目标规范格式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于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链,目标平台名为arm-linux-gnu。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制作方法

  1. 分步编译和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所需要的库和源代码,最终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

  2. 通过Crosstool脚本工具来实现一次编译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

  3. 直接通过网上(ftp.arm.kernel.org.uk)下载已经制作好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方法1相对比较困难,适合想深入学习构建交叉工具链的读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链,建议使用方法2或方法3构建交叉工具链。方法3的优点不用多说,当然是简单省事,但与此同时该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为毕竟是别人构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没有灵活性,所以构建所用的库以及编译器的版本也许并不适合你要编译的程序,同时也许会在使用时出现许多莫名的错误,建议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1. 下载所需的源代码包

  2. 建立工作目录

  3. 建立环境变量

  4. 编译、安装Binutils

  5. 获取内核头文件

  6. 编译gcc的辅助编译器

  7. 编译生成glibc库

  8. 编译生成完整的gcc

由于在问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细述具体的步骤,兴趣的同学请自行阅读开源共创协议的《Linux from scratch》,网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构建交叉工具链(推荐)

Crosstool是一组脚本工具集,可构建和测试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于那些支持glibc的体系结构。它也是一个开源项目,下载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构建交叉工具链要比上述的分步编译容易得多,并且也方便许多,对于仅仅为了工作需要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的你,建议使用此方法。

运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见该命令,在解压texinfo-4.11.tar.bz2,进入texinfo-4.11目录,执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装

  • 准备文件:

下载所需资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后将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录下,最后在$HOME/目录下解压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 建立脚本文件

接着需要建立自己的编译脚本,起名为arm.sh,为了简化编写arm.sh,寻找一个最接近的脚本文件demo-arm.sh作为模板,然后将该脚本的内容复制到arm.sh,修改arm.sh脚本,具体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后的arm.sh脚本内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义工具链源码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义工具链的安装目录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义支持C,C++语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创建/opt/crosstool目录
mkdir-p$RESULT_TOP
#编译工具链,该过程需要数小时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 建立配置文件

在arm.sh脚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是作为Crosstool的编译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内容如下,主要用于定义配置文件、定义生成编译工具链的名称以及定义编译选项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内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编译生成的工具链名称
TARGET_CFLAGS="-O"#编译选项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内容如下,该文件主要定义编译过程中所需要的库以及它定义的版本,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发现有些库不存在时,Crosstool会自动在相关网站上下载,该工具在这点上相对比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GDB_DIR=gdb-6.5
  • 执行脚本

将Crosstool的脚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备好之后,开始执行arm.sh脚本来编译交叉编译工具。具体执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经过数小时的漫长编译之后,会在/opt/crosstool目录下生成新的交叉编译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 添加环境变量

然后将生成的编译工具链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统/etc/ bashrc文件的最后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已经完成,现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来生成试验箱上的程序了!












4. 一 . 树莓派A20 基本环境搭建 1

我的实验环境:

1.交叉编译工具链:gcc-linaro-arm-linux-gnueabihf-4.8-2014.04_linux(4.8.2).tar.xz
2.SDK文件:MarsBoard-A20-Linux-SDK-V1.1.tar.bz2

在安装gcc-arm-linux-gnueabi的时候,会自动安装上gcc-4.6-arm-linux-gnueabi,如下图所示:

第二个文件的安装很重要,尽管后面提示的编译错误,缺少的是arm-linux-...,但是安装这个文件还是挺好用的。

根据前面安装的一些安装包,其实本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可以不用操作。因为已经包含了本节所做的了。

我得先将vim改一下,否则按住上下左右,会出现A,B,C,D。

再/etc/profile最后一行添加内容:

然后:

这里做一些简要的说明,在网址: 链接 上有一些说明,从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用的sdk的架构。

pack文件夹

选择2,server版本。

之后:

能找到的livesuit_marsboard_a20_debian.img就是生成的镜像文件。如果要修改名字,可以:

这里面就包含了image.cfg,找到里面的一项:

修改为其他的名字即可。

选择2,server版本。

1.若出现如下报错:

可以:

如果出现:

但是其实这些文件都是有的,可以不妨:

再次编译,则问题如下:

仔细找编译的shell输出文件,发现是rootfs/下的gz文件找不到,这是因为我做前面的操作的时候,希望生成自己的rootfs_my.tar.gz文件。现在我重新将该文件放到rootfs/下,再次编译,我将最后的结果放在下面:

这样表示成功了。

下面列入生成的镜像:

livesuit_superpi3.img即是。

1.我在做上面的操作的时候,夹杂的使用了两个开发板,一个是marsboard出品的a20开发板,另外一个是风火轮出品的a20树莓派3卡片电脑,说实在的,看起来风火轮附带板子资料挺多,但是其真正写的资料可没用心做,实在不是一个榜样,在该开发板上做非核心开发,是可以的,但是做研发,还是需要做考量。

烧写成功后,打印的内容如下,作为日志信息,留作以后分析:

5. 怎样检查linux交叉工具链 安装成功

配置好PATH环境变量(加入你交叉编译工具链的目录),比如你arm交叉工具链,可能名字叫arm-linux-gcc。执行arm-linux-gcc -v,如果看到如上图所示提示版本信息,基本上就算安装成功了吧。GOOD LUCK~

6. arm-linux-gcc 和 arm-elf-gcc 的区别

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常常用到交叉编译的GCC工具链有两种:
arm-linux-*和 arm-elf-*,两者区别主要在于使用不同的C库文件。arm-linux-*使用
GNU的Glibc,而arm-elf-*一般使用 uClibc/uC-libc或者使用REDHAT专门为嵌入式系统
的开发的C库newlib.Glibc。uClibc/uC-libc以及 newlib都是C语言库文件,只是所应
用的领域不同而已,Glibc是针对PC开发的,uClibc/uC-libc是与Glibc API兼容的小型
化C语言库,实现了Glibc部分功能。

关于uClibc/uC-libc的说明,详见如下:

There are two libc libraries commonly used with uClinux. uC-libc and
uClibc. 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despite their similar names. Here is a
quick overview of how they are different.

uC-libc is the original library for uClinux. It was based on sources
from the Linux-8086 C library which was part of the ELKs project with m68000
support added by Jeff Dionne and Kenneth Albanowski. It is a fairly complete
libc implementation, however, some of the API's are a little non-standard
and quite a few common libc routines are not present. Currently it has
stable support for m68000, ColdFire and ARM (Non-MMU) architectures. It was
primary design goal is to be small and light weight. It does try to conform
to any standards, although its API tries to be compatible with most libcs,
it is not always exactly the same.

The uClinux distribution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that can compile using
either uC-libc or uClibc depending on your needs. For m68000 and Coldfire
platforms it is generally better to chose uC-libc as it supports shared
libraries and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ibc for these CPUs. uClibc also
works quite well with almost all platforms supported by the distribution.
Which libc you choose to use will be decided by your requirements

uClinux有两个经常使用的libc库:uC-libc和uClibc。虽然两者名字很相似,其实有差
别,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二者的不同之处。uC -libc是最早为uClinux开发的库,是
Jeff Dionne和Kenneth Albanowski为在EKLs项目中支持m68000在Linux-8086 C库源码
上移植的。uC-libc是一个完全的libc实现,但其中有一些api是非标准的,有些libc的
标准也没有实现。uC-libc稳定地支持 m68000,ColdFire和没有MMU的ARM。其主要设计
目标是“小”、"轻",并尽量与标准一致,虽然它的API和很多libc兼容,但是似乎并
不像它期望的那样和所有标准一致。

uClibc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uC-libc中发展出来的。它的所有API都是标准的(正确
的返回类型,参数等等),它弥补了uC-libc中没有实现的libc标准,现在已经被移植到
多种架构中。一般来讲,它尽量兼容glibc以便使应用程序用uClibc改写变的容易。
uClibc能够在标准的 VM linux和uClinux上面使用。为了应用程序的简洁,它甚至可以
在许多支持MMU的平台上被编译成共享库。Erik Anderson在uClibc背后做了很多的工
作。uClibc支持许多系列的处理器:m68000,Coldfire,ARM,MIPS,v850, x86,
i960,Sparc,SuperH,Alpha,PowerPC和Hitachi 8。不断增加的平台支持显示uClibc
能够很容易的适应新的架构。uClinux发行版提供了环境能够让你选择使用uC-libc或是
uClibc编译。对于m68000和Coldfire平台来说,选择uC-libc还是稍微好一点,因为它
支持共享库,而共享库是这些cpu经常使用的 libc.uClibc也几乎和所有的平台都能很
好的工作。选择哪种libc取决于你的需求。

newlib 是一个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放源代码的C语言程序库,由libc和libm两个库组
成,特点是轻量级,速度快,可移植到很多CPU结构上。newlib实现了许多复杂的功
能,包括字符串支持,浮点运算,内存分配(如malloc)和I/O流函数(printf,fprinf()
等等)。其中libc提供了c 语言库的实现,而libm提供了浮点运算支持。

在为ARM交叉编译gcc编译器时,对gcc指定不同的配置选项时,使用的C语言库就不同,
gcc编译器默认使用Glibc,也可以使用 uClibc/uC-libc(基本兼容Glibc API),当使用
--with-newlib时,gcc编译器不使用Glibc。当没有交叉编译Glibc时,可以使用
--with-newlib禁止连接Glibc而编译bootstrap gcc编译器。从gcc源目录下的
config/arm中的t-linux和t-arm-elf中可以看出,不同的--target也影响gcc连接C语言
库,t-linux(--target=arm-linux)默认使用Glibc,-arm-elf(--target=arm-elf)使用
- Dinhibit_libc禁止连接Glibc,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newlib等其他C语言库编译GCC工
具链。

虽然GCC工具链配置了不同的的C语言库,但由于这些C语言库都可以用来支持GCC,它们
对核心数据的处理上不存在较大出入。因而arm-linux-* 和 arm-elf-*区别主要表现在
C语言库的实现上,例如不同系统调用,不同的函数集实现,不同的ABI\启动代码以及
不同系统特性等微小的差别。

arm-linux-*和 arm-elf-*的使用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排除不同库实现的差异,gcc可
以编译任何系统。arm-linux-*和 arm-elf-*都可以用来编译裸机程序和操作系统,只
是在遵循下面的描述时系统程序显得更加协调:

arm-linux-*针对运行linux的ARM机器,其依赖于指定的C语言库Glibc,因为同样使用
Glibc的linux而使得arm-linux-*在运行linux的ARM机器上编译显得更加和谐。

arm-elf-*则是一个独立的编译体系,不依赖于指定的C语言库Glibc,可以使用newlib
等其他C语言库,不要求操作系统支持,当其使用为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一些轻巧的C语
言库时编译裸机程序(没有linux等大型操作系统的程序),如监控程序,bootloader等

能使得系统程序更加小巧快捷。

Linaro prebuilt toolchain does support both hard and soft floating
point. You can get it from https://launchpad.net/linaro-toolchain-binaries/+milestone/2012.08 try: ./arm-linux-gnueabihf-gcc -print-multi-lib

The default configure is --with-arch=armv7-a --with-tune=cortex-a9
--with-fpu=vfpv3-d16 --with-float=hard --with-mode=thumb

To use soft floating, you need options: -marm -march=armv4t -mfloat-abi=soft.

In your case, please try to change -march=armv5 to "-march=armv4t"

If you want to change to configure to cortex-a8 and armv5. You need
* Change cortex-a9 to cortex-a8 in
samples/linaro-arm-linux-gnueabihf/crosstool.config
* Change armv4t to armv5 in
contrib/linaro/patches/gcc/linaro-4.7-2012.08/multilib.patch,

Then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to rebuild the toolchain
(contrib/linaro/doc/README.txt)

BTW: crosstool-ng-linaro does not support multilib for eglibc. It uses
the prebuilt sysroot from Ubuntu Precise. If it does not work for you,
please use the latest crosstool-ng from http://crosstool-ng.org/.

7. 如何更改ubuntu中交叉编译工具链

1.下载arm-linux-gcc-3.4.1.tar.bz2到任意的目录下,我把它下载到了我的个人文件夹里 /home/wrq
2. 解压 arm-linux-gcc-3.4.1.tar.bz2

#tar -jxvf arm-linux-gcc-3.4.1.tar.bz2
解压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解压后的文件形成了 usr/local/ 文件夹,进入该文件夹,将arm文件夹拷贝到/usr/local/下
# cd usr/local/
#cp -rv arm /usr/local/
现在交叉编译程序集都在/usr/local/arm/3.4.1/bin下面了
3. 修改环境变量,把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到PATH。(有三种方法,强烈推荐使用方法一)
方法一:修改/etc/bash.bashrc文件
#vim /etc/bash.bashrc
在最后加上: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export PATH
方法二:修改/etc/profile文件:
# vim /etc/profile
增加路径设置,在末尾添加如下,保存/etc/profil文件: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4. 立即使新的环境变量生效,不用重启电脑:
对应方法一:#source /root/.bashrc
对应方法二:# source /etc/profile
5. 检查是否将路径加入到PATH:
# echo $PATH
显示的内容中有/usr/local/arm/bin,说明已经将交叉编译器的路径加入PATH。至此,交
叉编译环境安装完成。
6. 测试是否安装成功
# arm-linux-gcc -v
上面的命令会显示arm-linux-gcc信息和版本,显示的信息:
Reading specs from /usr/local/arm/3.4.1/lib/gcc/arm-linux/3.4.1/specs Configured with: /work/crosstool-0.27/build/arm-linux/gcc-3.4.1-glibc-2.3.2/gcc-
3.4.1/configure --target=arm-linux --host=i686-host_pc-linux-gnu
--prefix=/usr/local/arm/3.4.1 --with-headers=/usr/local/arm/3.4.1/arm
-linux/include --with-local-prefix=/usr/local/arm/3.4.1/arm-linux --disable
-nls --enable-threads=posix --enable-symvers=gnu --enable-__cxa_atexit --enable-
languages=c,c++ --enable-shared --enable-c99 --enable-long-long
Thread model: posix
gcc version 3.4.1
7.编译
Hello World程序,测试交叉工具链
写下下面的Hello World程序,保存为
hello.c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执行下面的命令:
# arm-linux-gcc -o hello hello.c
源程序有错误的话会有提示,没有任何提示的话,就是通过了,就可以下载到ARM目标板上运行了!接着可以输入file hello的命令,查看生成的hello文件的类型,要注意的是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只能在ARM体系下运行,不能在其于X86的PC机上运行。

8. 如何交叉编译开源库

所谓的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即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在该环境下编译出嵌入式Linux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然后再上传到目标机上。
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为了编译、链接、处理和调试跨平台体系结构的程序代码。对于交叉开发的工具链来说,在文件名称上加了一个前缀,用来区别本地的工具链。例如,arm-linux-表示是对arm的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表示是使用gcc的编译器。除了体系结构相关的编译选项以外,其使用方法与Linux主机上的gcc相同,所以Linux编程技术对于嵌入式同样适用。不过,并不是任何一个版本拿来都能用,各种软件包往往存在版本匹配问题。例如,编译内核时需要使用arm-linux-gcc-4.3.3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而使用arm-linux-gcc-3.4.1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则会导致编译失败。
那么gcc和arm-linux-gcc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是gcc是linux下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本地执行,而arm-linux-gcc用来在linux下跨平台的C语言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在目标机(如ARM平台)上执行,嵌入式开发应使用嵌入式交叉编译工具链。

工具/原料
电脑系统:win7系统。虚拟机系统:workstation6.5 。虚拟机安装的linux版本:fedora9.0。内核:linux2.6.25 。
方法/步骤
1
我使用的交叉编译工具链是arm-linux-gcc-4.4.3,把它放在linux系统的路径是图一

2
在linux系统的路径/home/song/share下放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4.3的压缩包,另一个版本的不用。有的人可能会问到怎么把这个压缩包弄到虚拟机的linux的系统的,我是通过samba服务从主机复制到虚拟机的,这里的share文件夹就是我samba服务器的工作目录,多了不说,这不是重点。
然后通过命令mkdir embedded 建立一个arm-linux-gcc的安装目录,如图二所示。当然安装路径和目录名称“embedded”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而定。
步骤阅读
然后通过命令将share文件夹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复制到这里的embedded文件夹下, 当然这里你也可以不进行这一步我这是为了方便以后管理,将arm-linux-gcc安装到embedded文件夹下,方便以后寻找。

然后使用tar命令:tar zxvf arm-gcc-4.4.3.tar.gz将embedded文件夹下的arm-linux-gcc-4.4.3.tar.gz解压缩安装到当前目录下

执行完解压缩命令,就已经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4.4.3安装到linux系统上了,这里默认安装到了图六所示的路径上。

接下来配置系统环境变量,把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这样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使用这些工具。 vi /etc/profile 编辑profile文件,添加环境变量。

在profile中的位置处,添加图八所示的红线标注的一行,路径就是图六中的红线标注的路径后面加上/4.4.3/bin。

图八中的路径一定是你自己的安装路径,可以使用pwd命令查找一下那个bin目录的路径。添加完路径后,保存退出。接下来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是修改后的profile文件生效,如图九所示。

然后,使用命令:arm-linux-gcc -v查看当前交叉编译链工具的版本信息,如图九中的红线标注第③行所示。很明显 可以看到,如果不执行第②步,则查看版本信息不成功。
然后验证交叉编译工具链是否安装成功并且可以使用,如图九所示,随便找一个目录编辑一个hello源代码。

编辑好hello.c文件后,保存退出。然后使用交叉编译器对hello.c进行编译,并生成可执行文件hello

这里生成的hello文件并不能像gcc编译出来的文件那样直接使用“./hello”命令执行并显示内容 因为它是一个二进制文件,只能下载到开发板上执行!

至此,搭建交叉编译环境步骤结束。

9. 如何制作arm-linux-gcc编译工具

一、下载源文件
源代码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于我在编译出错的过程中,根据出错的信息修改了相关的C代码,故而没有下载相应的补丁)
一般一个完整的交叉编译器涉及到多个软件,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是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户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数库。

二、建立工作目录
编译所用主机型号 fc14.i686,虚拟机选的是VM7.0,Linux发行版选的是Fedora9,
第一次编译时用的是root用户(第二次用一般用户yyz), 所有的工作目录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录下建立cross目录,然后进入工作目录,查看当前目录。命令如下:

创建工具链文件夹: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夹下建立如下几个目录:
setup-dir:存放下载的压缩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压之后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内核文件,对内核的配置和编译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编译src-dir下面的源文件,这是GNU推荐的源文件目录与编译目录分离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位;
program:存放编写程序;
doc:说明文档和脚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录,并拷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贝源文件:
这里我们采用直接拷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应该修改setup-dir的权限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后直接拷贝/home/yyz目录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录中,如下图:

建立编译目录: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输出环境变量
输出如下的环境变量方便我们编译。
为简化操作过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脚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编辑器vi编辑环境变量脚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图如下:
执行如下语句使环境变量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进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将分步介绍安装binutils-2.19.1的过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创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录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后执行make,make install,此过程比较缓慢,大约需要一个15分钟左右。完成后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们的新的binutil。
输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热点内容
联想如何将密码退出 发布:2025-01-20 10:51:41 浏览:971
ftp传输文件连接失败 发布:2025-01-20 10:49:39 浏览:722
xp共享访问不了 发布:2025-01-20 10:40:05 浏览:945
基恩士plc编程手册 发布:2025-01-20 10:11:30 浏览:909
如何破译小黄车密码 发布:2025-01-20 10:07:39 浏览:434
电脑用什么软件可以模拟安卓应用 发布:2025-01-20 10:07:39 浏览:610
电脑以太网连接服务器通信 发布:2025-01-20 10:00:18 浏览:736
哪里能看自然密码 发布:2025-01-20 09:58:50 浏览:853
股票Al算法 发布:2025-01-20 09:37:11 浏览:78
linuxrcu 发布:2025-01-20 09:30:50 浏览: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