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驱动编译
⑴ 如何把新驱动编译进内核 ubuntu
工具/原料
Ubuntu12.04操作系统和测试驱动程序(beep_arv.c)
方法/步骤
在介绍2种方法前,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关联文件Makefile:
Makefile:分布在linux内核源代码中的Makefile用于定义Linux内核的编译规则;
2.管理文件Kconfig:
给用户提供配置选择的功能;
配置工具:
1)包括配置命令解析器;
2)配置用户界面;menuconfig || xconfig;
3)通过脚本语言编写的;
3.
---tristate 代表三种状态:1.[ ]不选择,2.[*]选择直接编译进内核,加载驱动到内核里,3.[m]动态加载驱动;
---bool 代表两种状态,1.[ ]不选择,2.[*]选择;
---"Mini2440 mole sample"这个是在make menuconfig时刷出的提示字符;
---depends on MACH_MINI2440 这个配置选项出现在make menuconfig菜单栏下,在内核配置中必须选中、MACH_MINI2440;
---default m if MACH_MINI2440 这个如果选中了MACH_MINI2440,默认是手
动加载这个驱动;
help:提示帮助信息;
在了解了基本的知识点,便开始进行第一种添加驱动的方法,本次交流是以beep_arv.c蜂鸣驱动程序为基础的
方法一:
1)进入内核的驱动目录;
#cp beep_arv.c /XXX/.../linux-XXXl/drivers/char
2)进入Kconfig添加驱动信息;
#cd /XXX/linux-XXX/.../drivers/char
#vim Kconfig
添加基本信息:
config BEEP_MINI2440
tristate "---HAH--- BEEP"
default
help
this is test makefile!
3)进入Makefile添加驱动编译信息;
#vim Makefile
添加基本信息:
obj-$(CONFIG-BEEP_MINI2440) +=beep_drv.o
方法一结果:
在--Character devices下就能看到配置信息了;
方法二:
1)进入驱动目录,创建BEED目录;
#cd /XXX/.../linux-XXX/drivers/char
#mkdir beep
2)将beep_arv.c驱动程序复制到新建目录下;
#cp beep_arv.c /XXX/.../linux-XXXl/drivers/char/beep
3)创建Makefile和Kconfig文件
#cd char/beep
#mkdir Makefile Kconfig
#chmod 755 Makefile
#chmod 755 Kconfig
4)进入Kconfig添加驱动信息;
#vim Kconfig
添加基本信息:
config BEEP_MINI2440
tristate "---HAH--- BEEP"
default
help
this is test makefile!
5)进入Makefile添加驱动编译信息;
#vim Makefile
添加基本信息:
obj-$(CONFIG_BEEP_MINI2440) +=beep_drv.o
6)并且要到上一级目录的Makefile和Kconfig添加驱动信息;
#cd ../
#vim Makefile
#vim Kconfig
⑵ linux怎么编译进驱动进内核
一、 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的步骤
在 linux 内核中增加程序需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 将编写的源代码复制到 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相应目录;
2. 在目录的 Kconfig 文件中增加新源代码对应项目的编译配置选项;
3. 在目录的 Makefile 文件中增加对新源代码的编译条目。
bq27501驱动编译到内核中具体步骤如下:
1. 先将驱动代码bq27501文件夹复制到 ti-davinci/drivers/ 目录下。
确定bq27501驱动模块应在内核源代码树中处于何处。
设备驱动程序存放在内核源码树根目录 drivers/ 的子目录下,在其内部,设备驱动文件进一步按照类别,类型等有序地组织起来。
a. 字符设备存在于 drivers/char/ 目录下
b. 块设备存放在 drivers/block/ 目录下
c. USB 设备则存放在 drivers/usb/ 目录下。
注意:
(1) 此处的文件组织规则并非绝对不变,例如: USB 设备也属于字符设备,也可以存放在 drivers/usb/ 目录下。
(2) 在 drivers/char/ 目录下,在该目录下同时存在大量的 C 源代码文件和许多其他目录。所有对于仅仅只有一两个源文件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直接存放在该目录下,但如果驱动程序包含许多源文件和其他辅助文件,那么可以创建一个新子目录。
(3) bq27501的驱动是属于字符设备驱动类别,虽然驱动相关的文件只有两个,但是为了方面查看,将相关文件放在了bq27501的文件夹中。在drivers/char/目录下增加新的设备过程比较简单,但是在drivers/下直接添加新的设备稍微复杂点。所以下面首先给出在drivers/下添加bq27501驱动的过程,然后再简单说明在drivers/char/目录下添加的过程。
2. 在/bq27501下面新建一个Makefile文件。向里面添加代码:
obj-$(CONFIG_BQ27501)+=bq27501.o
此时,构建系统运行就将会进入 bq27501/ 目录下,并且将bq27501.c 编译为 bq27501.o
3. 在/bq27501下面新建Kconfig文件。添加代码:
menu "bq27501 driver"
config BQ27501
tristate"BQ27501"
default y
---help---
Say 'Y' here, it will be compiled into thekernel; If you choose 'M', it will be compiled into a mole named asbq27501.ko.
endmenu
注意:help中的文字不能加回车符,否则make menuconfig编译的时候会报错。
4. 修改/drivers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在endmenu之前添加一条语句‘source drivers/bq27501/Kconfig’ 对于驱动程序,Kconfig 通常和源代码处于同一目录。 若建立了一个新的目录,而且也希望 Kconfig 文件存在于该目录中的话,那么就必须在一个已存在的 Kconfig 文件中将它引入,需要用上面的语句将其挂接在 drivers 目录中的Kconfig 中。
5. 修改/drivers目下Makefile文件,添加‘obj-$(CONFIG_BQ27501) +=bq27501/’。这行编译指令告诉模块构建系统在编译模块时需要进入 bq27501/ 子目录中。此时的驱动程序的编译取决于一个特殊配置 CONFIG_BQ27501 配置选项。
6. 修改arch/arm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在menu "Device Drivers……endmenu"直接添加语句
source "drivers/bq27501/Kconfig"
⑶ 怎么用Visual Studio编译内核驱动
在Win8以前开发内核驱动,准备编译环境是个较繁琐的事情。程序员需要手动下载WDK并安装(注1),开发环境就在安装好的WDK中。WDK是Windows Driver Kit缩写,即Windows驱搏陵告动开发包。它提供的开发环境简陋得很,它不是一个便于开发的IDE环境,而仅仅是一些散装的编译工具包。
安装好WDK后,WDK的编译环境链接就显示在开始菜单中了,要小心不能将它们删掉,否则会麻烦,因为手动生成链接是麻烦事,后文会讲。
编译环境是分类的。首先根据目标系统分类,也就是要编译生成运行在什么OS上的目标文件。微软大部分的产品都保持了向后兼容的习惯,这条规律也适用于此处:使用Win7子系统环境编译出来的驱动文件,一般都能运行在Vista和XP系统上,反之就不会成立(注2)。
其次根据硬件平台分类,现在Windows系统能够运行的平台有四个:X86,X64,IA64和ARM。其中ARM是Win8才开始的故事,这里还轮不到它出场,这样就只有前面三个硬件平台(注3)。
最后又要根据编译版本来分,即Checked(也可认做Debug)和Free(也可认作Release)这两种。这样来看,每个OS组别下面,就一汪滚定有6个编译环境链接。
在这本书里面,如果用旧版本WDK编译驱动,就默认使用Win7目标系统的编译环境,生成Checked版本,目标平台是X86或X64。所以就只会选两种:X86 Checked Build Environment和X64 Checked Build Environment.
编译环境打开来其实就是个控制台。它当然不同于直接从cmd.exe运行起来的控制台环境,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已经知道,上图的这些黑色的编译环境图标,其实都是快捷方式。不妨就看看它的快捷方式的Target内容,或许就知道端倪了。以X64 Checked Build Environment这个环境为例,打开来看到如下内容:
C:\Windows\System32\cmd.exe /k C:\WinDDK\7600.16385.1\bin\setenv.bat C:\WinDDK\7600.16385.1\ chk x64 WIN7
这一行内容仔细一看就很简单了。原来所谓的编译环境,就是一个运行cmd.exe的控制台进程,只不过它执行了用于初始化的/k参数。在Cmd.exe命令的帮助中,/k参数是这样描述的:Carries out the command specified by string but remains(执行一个命令,执行完之后不退出程序)。也就是说,启动控制台进程并执行命令,执行完后,控制台程序留给用户继续使用。
那么/k之后的所有内容,都是一条初始化的命令:
C:\WinDDK\7600.16385.1\bin\setenv.bat C:\WinDDK\7600.16385.1\ chk x64 WIN7
它却又可拆成几个部分来分析。第一个setenv.bat是初始化编译环境的批文件。后面的是它的参数:第一个参数,是WDK的路径,通过它可以找到编译器程序;第二个参数是指明要编译生成checked版本目标文件;第三个指明硬件平台是x64;第三个指明目标系统是Win7。
位于WDK中的Setenv.bat文件是负责编译环境配置的总厨,你把什么参数递给它,它就给你配出什么类型的编译环境来(菜也)。
怎么在这个控制台里面编译驱动呢?我们统一用使用以下步骤:
通过CD命令,定位到含有source文件的那个驱动目录;
输入build或bld(build –cz的简写)命令进行编译;
如果编译成功,将生成驱动文件,否则会有错误或警告信息显示出来;也可通过查看目录文件夹下面的相关log文件查看详细的错误或警告信息。
走到这里,基明编译的事情算弄明白了。可能还会有朋友问我,我用什么东西写代码呢?不好意思,关于这个问题,此时还没有康庄大道供大家驷马高车,不过千万条小路却是现成的。您可以用notepad记事本或者任何文本编辑器来编辑代码,如果不嫌麻烦,用Visual Studio写代码也可以,只不过仅作代码编辑而已。
⑷ 如何把自己的驱动编译进内核或模块
我们知道若要给Linux内核添加模块(驱动)有如下两种方式:
(1)动态方式:采用insmod命令来给运行中的linux加载模块。
(2)静态方式:修改linux的配置菜单,添加模块相关文件到源码对应目录,然后把模块直接编译进内核。
对于动态方式,比较简单,下面我们介绍如何采用静态的方式把模块添加到内核。
最终到达的效果是:在内核的配置菜单中可以配置我们添加的模块,并可以对我们添加的模块进行编译。
一. 内核的配置系统组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Linux 2.6内核的配置系统的原理,比如我们在源码下运行“make menuconfig ”为神马会出现一个图形配置菜单,配置了这个菜单后又是如何改变了内核的编译策略滴。
内核的配置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Makefile:分布在Linux内核源代码中的Makefile,定义Linux内核的编译规则。
(2)配置文件(Kconfig):给用户提供配置选项,修改该文件来改变配置菜单选项。
(3)配置工具:包括配置命令解释器(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配置用户界面(提供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这些配置工具都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的,如Tcl/TK、Perl等。
其原理可以简述如下:这里有两条主线,一条为配置线索,一条为编译线索。配置工具根据kconfig配置脚本产生配置菜单,然后根据配置菜单的配置情况生成顶层目录下的.config,在.config里定义了配置选择的配置宏定义,如下所示:
如上所示,这里定义的这些配置宏变量会在Makefile里出现,如下所示:
然后make 工具根据Makefile里这些宏的赋值情况来指导编译。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直接修改.config和Makefile来添加模块,但这样很麻烦,也容易出错,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实际上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很容易的实现。
二. 如何添加模块到内核
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可简述如下:
(1)将编写的模块或驱动源代码(比如是XXOO)复制到Linux内核源代码的相应目录。
(2)在该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中依葫芦画瓢的添加XXOO配置选项。
(3)在该目录的Makefile文件中依葫芦画瓢的添加XXOO编译选项。
可以看到,我们奉行的原则是“依葫芦画瓢”,主要是添加。
一般的按照上面方式又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为给XXOO驱动添加我们自己的目录,一种是不添加目录。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有点儿不一样哦。
三. 不加自己目录的情况
(1)把我们的驱动源文件(xxoo.c)放到对应目录下,具体放到哪里需要根据驱动的类型和特点。这里假设我们放到./driver/char下。
(2)然后我们修改./driver/char下的Kconfig文件,依葫芦添加即可,如下所示:
注意这里的LT_XXOO这个名字可以随便写,但需要保持这个格式,他并不需要跟驱动源文件保持一致,但最好保持一致,等下我们在修改Makefile时会用到这个名字,他将会变成CONFIG_LT_XXOO,那个名字必须与这个名字对应。如上所示,tristate定义了这个配置选项的可选项有几个,help定义了这个配置选项的帮助信息,具体更多的规则这里不讲了。
(3)然后我们修改./driver/char下的Makefile文件,如下所示: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面Kconfig里出现的LT_XXOO,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使用到CONFIG_XXOO,实际上逻辑是酱汁滴:在Kconfig里定义了LT_XXOO,然后配置完成后,在顶层的.config里会产生CONFIG_XXOO,然后这里我们使用这个变量。
到这里第一种情况下的添加方式就完成了。
四. 添加自己目录的情况
(1)在源码的对应目录下建立自己的目录(xxoo),这里假设为/drivers/char/xxoo 。
(2) 把驱动源码放到新建的xxoo目录下,并在此目录下新建Kconfig和Makefile文件。然后给新建的Kconfig和Makefile添加内容。
Kconfig下添加的内容如下:
这个格式跟之前在Kconfig里添加选项类似。
Makefile里写入的内容就更少了:
添加这一句就可以了。
(3)第三也不复杂,还是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我们在/drivers/char目录下添加了xxoo目录,我们总得在这个配置系统里进行登记吧,哈哈,不然配置系统怎么找到们呢。由于整个配置系统是递归调用滴,所以我们需要在xxoo的父目录也即char目录的Kconfig和Makefile文件里进行登记。具体如下:
a). 在drivers/char/Kconfig中加入:source “drivers/char/xxoo/Kconfig”
b). 在drivers/char/Makefile中加入:obj-$(CONFIG_LT_XXOO) += xxoo/
添加过程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灰常滴简单。
⑸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一、编译环境
ubuntu 5.10,要编译的内核源码版本2.6.12 二、下载并解压源代码 首先从linux内核的官网www.kernel.org把源代码下载下来。为了和后面实验要求符合,我们要下载使用O(1)调度器的源码。因此这里下载了2.6.12版本源码。下载 下linux-2.6.12.tar.bz2,将下载源码放入/usr/src/目录下。如下图所示: 解压该源码: 三、构建编译环境 现在我们得到的只是源代码,只是许许多多的文本文件,要想使这些文件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需要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以及链接。编译器有很多,但在里linux下一般都使用gnu的开源编译器套件,这里包括gcc等,现在我们安装基本的编译器套件,如图所示: 四、安装ncurses库 这里使用Ubuntu系统,因为系统自带的ncurses库在支持make menuconfig的时候会出错,所以,依然要安装ncurses库,这里我们从源码安装。首先去ncurses官网http://ftp.gnu.org/pub/gnu/ncurses/ 上下载源码。这里我们下载5.9版本,并通过简单的安装方式.configure 和make、make install方式安装。如下图所示: 五、配置内核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现在我们就可以配置内核了,这里我们使用make menuconfig方式。如下图: 在使用make menuconfig这个命令后,会出现如下的字符界面,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界面上对内核进行配置。但是如果这不是你第一次配置这个内核,那么请先运行:make mrproper来清除以前的配置,回到默认配置,然后再运行:make menuconfig.
在这里,我们以对cpu支持的配置为例,其余的选项就不一一详述,首先查看本机的cpu类型,如下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的电脑的cpu是AMD Athlon的,因此我们在cpu选项里面选用AMD,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A、 cpu的设置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不是必需的,即使保持默认的386选项(我们刚才把它改成了AMD),内核也能正常运行,只不过运行慢一些而已。
B、 一般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于Device Driver的设置。我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在内核编译完,通过grub引导系统过程中报 “ALERT! /dev/sda1 does not exist . Dropping to a shell!”的错误。这是因为硬盘驱动没有配置好而造成的。运行lspci命令,查看到下面这行:
由此确定,需要配置SCSI、PCI-X、Fusion-MPT驱动,需要在响应的驱动选项里将[M]设置为[*],因为硬盘驱动是在系统开机的时候加载,所以不能以模块形式加载。
把这几个驱动内部的选项全部改为[*]:
六、编译内核
对内核的配置完成之后,现在就可以开始编译内核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make命令即可,之后我们就只能慢慢等,直到编译完成,在我的电脑上,大概用了25分钟。下图是运行make后的部分输出。
七、安装内核
编译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安装内核,主要分为如下几步:
1)、安装模块
安装模块,对于内核来说,每一个内核版本有自己的模块目录,默认在/lib/moles/内核版本号这个目录下,make moles_install会创建对应的目录,并把对应的模块文件拷贝过去。注意,这一步必须要在编译过内核再做。
2)、拷贝bzImage文件
bzImage文件是内核映像文件,是启动内核所必需的,我们应当把它拷贝到/boot目录下。在这里,我为自己新建了一个目录,我们把它拷贝过去,并且按照一般内核映像文件的命名方式为它改名为vmlinuz-2.6.12。
3)、制作initrd文件
initrd文件命名为initrd.img-2.6.12
4)、修改grub启动项
要能引导起我们的新系统,需要更改grub配置,增加启动选项。ubuntu 5.10的grub版本比较低,配置文件为/boot/grub/menu.lst,高版本的grub可能在/boot/grub/grub.cfg里。在原有启动项基础上,添加我们自己的启动项,并把它设为默认启动项,配置如下:
5)重启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内核已经正常加载了,运行uname -a,会发现,内核版本已经是2.6.12了。
⑹ 如何编译linux内核
编译linux内核步骤:
1、安装内核
如果内核已经安装(/usr/src/目录有linux子目录),跳过。如果没有安装,在光驱中放入linux安装光盘,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数字,表示内核的版本号),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录是/RedHat/RPMS/目录,然后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装内核。如果没有安装盘,可以去各linux厂家站点或者www.kernel.org下载。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在图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符界面下,make menuconfig。在内核配置菜单中正确设置个内核选项,保存退出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make dep
5、编译内核
对于大内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对于小内核,make zImage
6、编译模块
make moles
7、安装模块
make moles_install
8、使用新内核
把/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录内新生成的内核文件bzImage/zImage拷贝到/boot目录,然后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个启动选项,使用新内核bzImage/zImage启动。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诉lilo缺省使用新内核启动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旧有的启动选项可以保证新内核不能引导的情况,还可以进入linux进行其他操作。保存退出后,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运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9、重新生成ram磁盘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没有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略过。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使用mkinitrd initrd-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号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盘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
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后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盘能使系统性能尽可能的优化,具体参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0、重新启动,OK!
⑺ 配置Linux内核的时候,驱动的静态编译和动态编译有什么区别
驱动的动态编译会生成.ko文件,系统启动后需要加载该驱动后才能使用相应设备。
而静态编译则直接编译进内核,系统启动的时候会自动加载该驱动。
静态编译太多驱动至内核,会导致内核体积过大,启动时间较长。而动态编译则比较自由灵活,需要用的时候即加载,不需要的时候即卸载。我以前在EasyARM-iMX280的学习手册里看到写得很清楚,你可以去看看的。
⑻ 为什么linux 需要把驱动编译到内核
因为linux的驱动是内核的一部分,内核启动时会检测硬件需要按需加载相应的驱动,如果在编译内核时没有为你的选择的硬件编译相应的模块,内核是无法加载相应的驱动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动手编译驱动模块了。
⑼ 如何编译加载linux驱动和内核模块
linux下编译运行驱动
嵌入式linux下设备驱动的运行和linux x86 pc下运行设备驱动是类似的,由于手头没有嵌入式linux设备,先在vmware上的linux上学习驱动开发。
按照如下方法就可以成功编译出hello world模块驱动。
1、首先确定本机linux版本
怎么查看Linux的内核kernel版本?
'uname'是Linux/unix系统中用来查看系统信息的命令,适用于所有Linux发行版。配合使用'uname'参数可以查看当前服务器内核运行的各个状态。
#uname -a
Linux whh 3.5.0-19-generic #30-Ubuntu SMPTue Nov 13 17:49:53 UTC 2012 i686 i686 i686 GNU/Linux
只打印内核版本,以及主要和次要版本:
#uname -r
3.5.0-19-generic
要打印系统的体系架构类型,即的机器是32位还是64位,使用:
#uname -p
i686
/proc/version 文件也包含系统内核信息:
# cat /proc/version
Linux version 3.5.0-19-generic(buildd@aatxe) (gcc version 4.7.2 (Ubuntu/Linaro 4.7.2-2ubuntu1) ) #30-UbuntuSMP Tue Nov 13 17:49:53 UTC 2012
发现自己的机器linux版本是:3.5.0-19-generic
2、下载机器内核对应linux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