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编译指定busybox
1.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_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流程和要点
第一步、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没有交叉开发经验的读者,可能一时很难接受这个概念。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般我们工作的机器,称为开发机、主机;我们制作好的系统将要放到某台机器,如手机或另一台PC机,这台机我们称为目标主机。
我们一般开发机上已经有一套开发工具,我们称之为原生开发套件,我们一般就是用它们来写程序,那么,那什么又是交叉编译环境呢?其实一点也不神秘,也就是在开发岩困机上再安装一套开发工具,这套开发工具编译出来的程序,如内核、系统工作或者我们自己的程序,是放在目标主机上运行的。
那么或许有初学者会问,直接用原生开发工具为目标主机编译程序不就完了?至少我当初是这么想的。此枣绝一般来说,我们的开发机都是X86平台,原生开发套件开发的工具,也针对X86平台,而我们的目标主机可能是PowerPC、IXP、MIPS所以,我们的交叉编译环境是针对某一类具体平台的。
一般来讲,交叉开发环境需要二进制工具程序、编译器、C链接库,嵌入式开发常用的
这三类软件是:BinutilsGuClibc
当然,GNU包含的工具套件不仅于此,你还要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第二步、编译内核
开发工具是针对某一类硬件平台,内核同样也是。这一步,我们需要用第一步中建立的工具,对内核进行编译,对于有内核编译经验的人来说,这是非常简单的;
第三步、建立根文件系统
也就是建立我们平常看到的bin、dev、proc这一大堆目录,以及一些必备的文件;
另外,我们还需要为我们的目标系统安装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如ls、ifconfig当然,一个办法是找到这些工具的源代码,用第一步建立的交叉编译工具来编译,但是这些软件一是森姿数量多,二是某些体积较大,不适合嵌入式系统,这一步,我们一般都是用busybox来完成的,包括系统引导软件init;
最后,我们为系统还需要建立初始化的引导文件,如inittab
2. 三、内核&文件系统编译
一、编译官方提供的内核源码
1、解压官方提供的内核源码包
2、根据官方提供的配置文件对内核进行配置,方式如下
make ARCH=arm xxxxx_defult_config
cp arch/arm/xxxxx_config .config
3、打开图形界面对内核进行配置,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删除模块和其他内容
4、对内核进行编译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hisiv300-linux-uclibcgnueabi- uImage -j6
或者编辑Makefile文件,对其中的ARCH变量和CROSS_COMPILE变量进行修改,然后执行make uImage
5、在编译编译的时候回出现mkimage命令缺失,这个命令是UBootr提供的,在编译的UBoot路径下面找到这个命令,即可直接使用
6、编译的时候各个方面需要一致性,
1、编译的内核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如果支持硬件浮点数运算那么在配置内核的时候也需要添加硬件浮点数的支持
Kernel Features --->
[*] Use the ARM EABI to compile the kernel
2、在编译的内核的时候注意保持不要做太多的修改,否则会出问题
7、编译内核模块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hisiv300-linux-uclibcgnueabi- moles -j6
8、安装内核模块到指定的目录中去
make moles_install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hisiv300-linux-uclibcgnueabi- INSTALL_MOD_PATH=/home/fu/hisi/kernel/build
9、不要采用内核模块安装的命令来安装内核,因为内核不需要安装,在arch/arm/boot/uImage就是所需要的内核文件
二、编译官方提供的busybox来构建根文件系统
1、解压需要编译的busybox源码
2、进入源码中对busybox进行配置,主要是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
Busybox Settings --->Build Options ---> 下面有关于busybox是否配置为采用共享库的模式,还有添加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前缀
3、配置需要的文件和命令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4、然后执行命令make -jn && make install
5、创建根文件系统需要的其他的文件和目录,在一个空白的目录中首先拷贝busybox/_install下面的bin、sbin、usr目录到空白目录中,在空白目录中创建其余的所需要的目录文件 bin dev etc home lib linuxrc mnt opt proc sbin sys tmp usr var等以上目录
6、接下来在lib目录中复制内核模块,在编译内核的时候模块安装在了指定的地方,直接拷贝过来就行。
6、创建文件系统所需要的其他文件,配置文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复制busybox文件下面的example文件夹里面的东西)
1、/etc/inittab 填写或者 一下是最基本的,还有其他的需要填写
# /etc/inittab
::sysinit:/etc/init.d/rcS //指定初始化脚本
::askfirst:-/bin/sh //指定第一次输入回车后打开的shell
::ctrlaltdel:/sbin/reboot //指定这三个按键按下后的反应
::shutdown:/bin/umount -a -r //指定关机是进行的操作
2、/etc/init.d/rcS //这个就没有详细额硬性规定了,写入需要初始化的东西即可
#!/bin/sh
mount -a
3、/etc/fstab //写入mount -a是要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 device mount-point type options mp fsck order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 0 0
7、拷贝需要用到的库文件,在交叉编译工具链下面存放
arm-linux-xxxxxx-gcc/lib
海思的开发板是在和tahet/lib下面,切记。
3. 如何使用busybox编译和生成最简lin
在ubuntu系统下创建一个rootfs目录,用于存放busybox生成的根文件系统,也可设置为nfs的挂载目录,直接通过网络文件系统进行挂载,便于开发。我自己就将该目录创建在/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fs处。并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些必备的子目录:
leon@Ubuntu:/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fs$ mkdir bin dev etc proc sbin sys tmp usr leon@Ubuntu:/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fs$ ls bin dev etc proc sbin sys tmp usr
1、修改Makefile配置
进入busybox目录,修改Makefile文件,在文件头处加入内容如下: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2、修改配置文件
make menuconfig
选择Busybox Settings—>
1、Build Options—>,选择[*]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 2、Installtion Options,在busybox instantlltionprefix一栏中,输入你想要创建rootfs的目录。比如我的是/opt/FriendlyARM/mini2440/rootfs。
保存,退出。
3、编译源码
输入make,进行编译;这其中估计会遇到一些错误,可参见我的另外一篇博客(linux(ubuntu)编译busybox遇到的问题处理办法)。编译成功后,会给出以下提示:
LINK busybox_unstripped Static linking against glibc, can't use --gc-sections Trying libraries: crypt m Library crypt is not needed, excluding it Library m is needed, can't exclude it (yet) Final link with: m DOC busybox.pod DOC BusyBox.txt DOC busybox.1 DOC BusyBox.html
编译通过之后,输入make 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busybox会自动将rootfs根文件系统安装到之前设置的目录下。
4. 真心请教几个关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问题(满意回答将会追加悬赏,分数虽然没什么意义,略表感谢之情而已)
1.这个内核路径按理说应该是目标系统(编译完成之后的Linux系统)的内核头文件的路径,是这样么?
不对。编译驱动需要的是内核的导出符号表。导出符号表通常在编译好的linux源码根目录下。
那么怎么取得这个内核头文件路径呢?
下载目标板的内核源码,然后进行编译,通过后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导出符号表。
在交叉编译的时候需不需要添加额外的选项,告诉交叉编译工具要生成内核头文件路径呢?
不需要,这都是Linux内核的Makefile自动完成的。
2.默认添加的文件系统是只读的
Linux启动时候的操作不会受这个只读属性影响,没有写属性并不代表不能写。况且,你得的这个结论不准确。
数据丢失可能是因为数据没有同步到flash或者其他的外存设备。
3.一般来说,是不是交叉编译系统完成之后,需要交叉编译busybox(需要指定内核路径)来获取一系列的utilities呢?
通常不需要,busybox中只有少数与内核结构体相关的命令需要Linux内核源码的目录,大多数的都不需要,这个需要查看编译的输出结果进行确定。如果是只使用基本的命令,不需要Linux内核。
4、最后,想请教下,在移植好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上能否像PC机上的Linux一样来做开发(除了硬件资源有限,其他的开发思路应该一致)呢?
应用软件可以像pc机一样开发,硬件相关的和内核相关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底层和硬件驱动
sys_path没用过
arm-linux-的前缀是有意义的。busybox通常使用gcc,ar,ld等编译连接工具,为了和宿主机的工具区分开,需要使用前缀进行区别。仅此而已。
5. linux内核编译和根文件系统制作过程
内核编译:
make
menuconfig配置相应的平台,然后保存退出直接make命令就可以编译了。
文件系统制作:
一般都用busybox开源软件来做,下载,解压,然后make
menuconfig配置你想要的属性,然后保存退出,make就可以了,然后make
install就会在目录下看到__install的目录就是你要的根文件系统目录了。
6. 编译移植busybox出错,arm-linux-gcc版本4.3.3 busybox版本1.16.0 错误代码如下:
找不到链接库,不这些都是数学库,加参数 -lm 应该就能解决。
但编译过程这个东西应该是自己加。
busybox 一般都是静态的,编译静态程序,很多时候需要他以来的函数库也是静态的。你这个问题应该是编译环境不匹配。你编译了 uclibc 并且正确安装了没?
不过话说,不过是个编译,人家本来就支持 arm ,“移植”这两个字应该是不需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