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rg编译
㈠ 有谁知道如何安装配置安全的freeBSD还有php.ini怎么配置
我的FreeBSD5.3配置笔记(相同于5.4\6.0)
接触FreeBSD时间不长,我发现配置FreeBSD对于象我这样的新手还是很有些困难,经过几天的研究取得了一点进展,现在我的配置方法写出来希望新手能少走一些弯路。
1.安装完成配置xorg,命令如下:
#Xorg -configure
这时,当前目录下就多了一个xorg.conf.new的文件,把它cp到/etc/X11/下:
#cp xorg.conf.new /etc/X11/xorg.conf
然后,编辑xorgcfg -textmode,修改一下屏幕的分辨率.
2.启动gnome
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xinitrc文件,加入以下内容:
exec gnome-session
#startx 即进入gnome
3.启动KDE
方法1:
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xinitrc文件,加入以下内容:
exec startkde
方法2:
修改一下/usr/X11R6/1ib/X11/xinit/xinitrc文件
拉到文件最后...看到..twm了吗...从这里起..后最后前面都加#吧..
然后加上一句:
startkde
方法3:
直接输入
# echo "/usr/local/bin/startkde" >> ~/.xinitrc 就行了
4.打开声音
修改/boot/defaults/loader.conf
将下面两项的NO改为YES
sound_load="NO"
snd_driver_load="NO"
5.汉化图形界面
1.安装kde-i18n-zh_CN:
#cd /usr/ports/chinese/kde3-i18n-zh_CN
#make install clean
2.安装字体
在/usr/X11R6/lib/X11/fonts/下建立TrueType目录
将windows下的SIMSUN.TTC复制到TrueType目录
双击SIMSUN.TTC,字体就安装好了
3.更改语言环境为中国,简体中文
4.在KDE的控制中心》外观和主题》字体 中修改字体为SIMSUN
6.安装fcitx输入法
1.通过ports安装fcitx
#cd /usr/ports/chinese/fcitx
#make install
2.修改~/.xinitrc,添加:
export LANG=zh_CN.eucCN
export LC_CTYPE=zh_CN.eucCN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fcitx&
exec startkde
6.#qtconfig
然后选择-->Interface--->XIM Input Style 选Over the Spot(上面的复选框也选上)-->File--Save
7.挂载windows分区并支持中文文件名
1.建立挂载点,在/mnt/下建立文件夹C,D,E,F
2.修改/etc/fstab文件,加入windows分区,并把分区挂载到刚才建好的目录上,设置权限为读写,语言为中文并自动挂载
/dev/ad0s1 /mnt/C msdos rw,-L=zh_CN.eucCN,auto 0 0
/dev/ad0s5 /mnt/D msdos rw,-L=zh_CN.eucCN,auto 0 0
/dev/ad0s6 /mnt/E msdos rw,-L=zh_CN.eucCN,auto 0 0
/dev/ad0s7 /mnt/F msdos rw,-L=zh_CN.eucCN,auto 0 0
8.激活鼠标滚轮
修改/etc/xorg.conf
在"Mouse"中加入
Option "ZAxisMapping" "4 5"
保存推出,重启X。
9.调整屏幕偏移
开个终端窗口运行xvidtune,调整好之后现不要退出,点一下那个“Show”按钮,终端窗口中会显示几行类似于这样的信息:
hsync range 0: 31.50 - 48.50
vsync range 0: 40.00 - 70.00
"1024x768" 65.00 1024 1048 1184 1344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打开/etc/X11/XF86Config或者xorg.conf文件,找到Section "Monitor"段,在EndSection前面加入一行:
# 这里填入上面显示的第3行信息,前面加上ModeLine
ModeLine "1024x768" 65.00 1024 1048 1184 1344 768 771 777 806 -hsync -vsync
保存退出,重启X。
FreeBSD配置:
更新FreeBSD
完成了安装、配置,FreeBSD基本上就算装完了。不过,目前为止没有哪个通用操作系统能够保证“bug-free”,FreeBSD也一样。在重新启动之后,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并且,通过重新配置内核,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小、更快的操作系统。
第一步要做的是同步源代码。FreeBSD是一套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它的全部源代码都可以通过cvsup与中央cvsup服务器,或它的某个镜像同步。
cvsup是一个可选的package,同样的,它也可以从ports里面安装(/usr/ports/devel/cvsup和 /usr/ports/devel/cvsup-nogui)。考虑到许多应用程序都依赖X的库文件,在前面安装的部分我安装了它,并且直接安装了 cvsup的package。不过,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去一个一个地make需要的ports,那么先安装ports collection,然后make cvsup-nogui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尽管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创建一个用于cvsup(1)的supfile,命名为stable-supfile:
(default host中选定的cvsup服务器——ftp.bjpu.e.cn对访问的IP进行了限制,笔者只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内使用过,因此如果您无法连接这个服务器,请尝试www.cn.freebsd.org,或cvsup.freebsd.org)
*default host=ftp.bjpu.e.cn
*default base=/usr
*default prefix=/usr
*default release=cvs tag=RELENG_4
*default delete use-rel-suffix
src-all
ports-all tag=.
随后执行
cvsup -g -L 2 stable-supfile
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FreeBSD的几种版本。
FreeBSD包括3类分支:-RELEASE,-STABLE和-CURRENT。FreeBSD 3.x、4.x和5.0是目前受到维护的版本,如果你期待稳定运行,那么,可以选择的最新版本将是FreeBSD 4.6-STABLE(如果你是在4.6.2-RELEASE发行之后更新的,那么它实际上比4.6.2-RELEASE新,并且,它正式的CVS tag是RELENG_4,即FreeBSD 4-STABLE)。
那么,三类分支有什么区别呢?
FreeBSD的开发是非常活跃的。系统中可能会随时引入一些新的特性。最新的代码是在-CURRENT分支中引入的。-CURRENT的修改非常频繁,每天都可能有数百处修改。使用-CURRENT分支的FreeBSD需要耐心和勇气,因为你的系统随时可能崩溃(随着FreeBSD 5.0开发尾声的接近,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make world也可能空手而归(没有人保证-CURRENT分支能够正常编译),此外,这个分支的性能也不好(因为调试的原因,这个分支引入了大量的调试选项,这意味着运行速度不会太快)。当然,正像它的名字那样,-CURRENT分支的版本也是最新的5.0,而且,一切FreeBSD的错误和漏洞的修正都是首先在-CURRENT分支引入的。目前,-CURRENT分支硕果仅存的只有FreeBSD 5-CURRENT(指定cvs tag时写“.”),这个分支包括了FreeBSD 5.0开发的最新进展。
FreeBSD 5中将引入大量的新特性,包括核心级线程(目前FreeBSD中的线程支持仅限于用户级线程,这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性能不够好,当然,目前使用fork ()来支持的多进程线程模拟能够提供类似核心级线程的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知道如何使用fork)、完整的Soft Updates(这一变化将提供更好的文件系统性能,同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等等。如果你有快速的Internet连接,一台或一些空余的机器(当然,不是生产用的服务器),并且希望为FreeBSD的开发作贡献,或者你关心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那么,-CURRENT分支是最好的选择。此外,
由于-CURRENT分支性能不好、稳定性不够等这些缺点,对于生产的服务器来说,通常运行的应该是FreeBSD-STABLE。如同它的名字那样, FreeBSD-STABLE的目的是“稳定地运行”。-CURRENT分支中的代码,在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7到90天,但安全更新属于特例,通常会在几个小时)的验证之后,符合版本条件(有些新特性只能用于FreeBSD 5.0)的代码会被FreeBSD-STABLE吸收,这个操作称作MFC(Merge From -CURRENT,不是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P)。
由于FreeBSD 5.0的第一个RELEASE至今仍然没有发布,因此,目前还没有5.0-STABLE。目前,FreeBSD-STABLE有两个版本,FreeBSD 3-STABLE和FreeBSD 4-STABLE,分别对应3.x和4.x的最新稳定版代码(对应的cvs tag分别是RELENG_3和RELENG_4)。由于版本的更新换代,其中3.x的-STABLE正在逐渐消亡。FreeBSD-STABLE每天平均会修改10个左右的文件。
每隔一段时间,FreeBSD的发行工程组(Release Engineering Team)会对FreeBSD-STABLE的源代码树进行锁定。这段时间(目前的规定是30天,之前还有30天准备)内,所有的MFC操作都需要发行工程组的批准,因此,FreeBSD-STABLE在这个阶段基本不会引入任何新的特性。经过这段时间之后,发行工程组会在最后锁定ports树,并 build一份所有的package,之后,这份锁定的-STABLE,可能经过若干RC(Release Candidate),被命名为RELEASE,并制作光盘发行。
顾名思义,-RELEASE的设计目标是“发行”。一个版本一旦RELEASE,那么他的功能就不会再增加了。此后的所有维护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对稳定。如果你和-RELEASE分支同步,那么绝不会出现make无法通过的情况,而且,通常这也可以保证你的系统“绝对”稳定,因为它不会引入任何新功能(例如,4.6就是4.6,如果你想要4.6.2的功能,必须明确地指定4.6.2)。
目前,FreeBSD有很多RELEASE版本,它们的cvs tag如下。我个人建议使用最新的4.6.2-RELEASE。
对于多数人来说,-RELEASE是一个比较极端的选择。无论何时出现版本升级,如果你想跟进,那都必须修改supfile,如果你选择不跟进,那么就可能造成ports工作异常。如果经常更新,-RELEASE可以保证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但同其他分支一样,如果ports出了问题,那么也得一块 make,而既然这样,还不如使用-STABLE。
如果你符合下面的条件,那么RELEASE分支可能比-STABLE分支更适合你
* 你使用的软件对于操作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比如,它只能FreeBSD 4.5,而无法在4.6上运行;同时,你不打算采用它的更新版本,或者它的作者拒绝更新
* 操作系统的更新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打算把FreeBSD当作一个相对固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来使用,例如,作为防火墙的一部分
* 更新会对你造成困扰,操作系统的绝大多数新特性对于你来说除了增加烦恼之外,不能带来任何其他东西。
-并且,符合以下的全部条件-
* 你每天察看FreeBSD,以及使用的全部软件的安全公告
* 你的Internet连接比较通畅
目前我本人维护的所有主机,除了作为防火墙的那台之外,使用的都是FreeBSD-STABLE。
一旦同步完源代码,就应该对整个系统进行更新。如果你没有每天察看安全公告的习惯,那就应该关心一下cvsup到底更新了哪些代码。nectar是目前 FreeBSD的Security Officer。如果你发现他一下子更新了许多代码,那么对你来说立即make world和kernel很可能是必需的。
为了更新整个系统,在/usr/src中执行
make world
以及
make kernel KERNCONF=内核配置文件名
当然,也可以连起来执行:
make world kernel KERNCONF=内核配置文件名
如果你的计算机运行速度较慢,那么,对于基本系统的更新(相当于不包括库的一次world),可以用
make most
替代make world,但make world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它能够保证对C运行环境的改变应用到所有的程序中,如果修正的不是动态连接的C函数库,那么make world可以保证代码的一致性。
make kernel是一个需要重新启动的操作。如果你的make world修改了系统的关键服务,那么最好也重新启动一下。我很少有耐心看完make world和kernel的执行,根据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同,这需要一个小时到一天的时间,而且,不是所有的SSH客户端都能够长时间正确的执行,例如, SecureCRT的多个版本都有内存泄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下面的命令来完成更新:
make world kernel KERNCONF=内核配置文件名 clean > /var/log/world,out && reboot &
这个命令能够记录更新的全过程,如果在什么地方编译失败,你可以很快地找到原因。对于多数人来说,由于后面的&&,只需要察看uptime就能知道便以是否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FreeBSD的make world并不总能成功。有时需要修改一些环境变量才能成功完成make。为了保证make成功,在/usr/src中执行任何make操作之前,建议你看一眼UPDATING中是否有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在FreeBSD Release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时候他会在某个CURRENT中引入,然后随着MFC进入-STABLE分支),并且,在进行大的版本升级之前(跨 RELEASE,甚至主版本号),首先执行下面的命令
mergemaster -p
并在make world之后执行
mergemaster -i
运行mergemaster脚本需要一定的Unix配置知识,不过,由于配置文件中包含很多帮助信息,因此,只要master.passwd、group 这样的文件不出大问题(如果cvsup更新了master.passwd,那么就需要留神,因为master.passwd标准配置是root口令为空,这时需要用m来合并,而不是使用i安装),mergemaster并不会引入什么新的问题。
前一条命令是更新make的配置(/etc/defaults/make.conf和/etc/make.conf)。对于多数人来说,除非进行跨版本升级,否则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这样做的。后一条命令是同步全部配置,并安装以前不存在的配置文件,而不进行提示。
笔者曾经遇到过FreeBSD因为系统日期不正确而无法make的情况,因此,再次特别提醒大家,如果你的系统日期不正确,最好是用date命令修改一下,或者干脆用ntpdate或ntpd来同步时间。关于如何使用ntp,将在以后说明。
以后我们将讲解FreeBSD内核的配置,以及如何配置make.conf来优化FreeBSD的编译结果。
“简单的东西不容易出问题。”
至理名言!事实上,削减操作系统中那些对你没用的功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更小的操作系统,占用更少的磁盘空间(现在的硬盘少说也有几十GB,几兆的空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而且意味着你被攻击的可能性也更低——简而言之,你不需要担心操作系统中没有安装的模块存在问题会对你造成影响。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对FreeBSD-i386的内核进行优化配置。这篇文章是针对FreeBSD4.7-STABLE写的,并且,FreeBSD 4.x的配置不会和这篇文章有太大出入。如果你要优化FreeBSD 5或FreeBSD 2/3的内核的话,则需要仔细参考它们的LINT文件了(后面将会提到)。
[注意:FreeBSD 5.0预定将于2002年11月20日发布。FreeBSD的开发组非常重视发行版本的质量,并认为这比发行版本的计划还重要,但由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往往会发现FreeBSD实际发行的版本比预定计划晚一些,通常在半个月之内。FreeBSD 5.0作为FreeBSD近期最为重要的发行版本,很可能也会延后发表,但笔者个人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是可以看到最终的发行版本的。 FreeBSD 5.0对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这一系列的文章将在FreeBSD 5.0发布当天发表针对5.0的修订版本,而现有版本将保留,但进入维护阶段,不再引入新的内容。]
FreeBSD的源代码可以直接从中央cvsup服务器同步,也可以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在安装的时候一兵装上。前面已经说过如何同步源代码,在此不再赘述。 FreeBSD的源代码(通常在/usr/src)包含建造基本系统的全部代码,而在/usr/src/sys中则有若干个目录,对应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4.x只支持i386和alpha)。i386是一个泛指的名字,包含了与Intel 80386兼容的所有机器,并不是特指80386。
简单介绍一下FreeBSD的内核文件。在4.x系统中,/kernel这个文件是默认的内核,通常正常启动使用的就是它。 /kernel.GENERIC这个文件是兼容性较强的内核,如果/kernel无法引导系统,就得靠这个文件来引导。/kernel.old是本次make kernel之前的内核,通常如果你的kernel坏掉,也可以考虑使用/kernel.old来引导系统。
/moles/是内核的模块,而/moles.old/是对应/kernel.old的模块。这些文件在每次替换kernel的时候都会同时替换。
在5.0中,内核以及内核的模块都被保存在/boot/kernel中。
在/usr/src/sys/i386/conf中有两个配置文件,GENERIC和LINT。其中GENERIC是make kernel的默认配置文件,直接make kernel生成的是GENERIC内核,但安装时命名为/kernel。系统在安装时会安装一个kernel.GENERIC,以后,这个文件不会跟随系统的make kernel更新,因此,如果你认为这个文件有必要更新的话,需要手工make kernel,并把/kernel改名为kernel.GENERIC。当然,通常并不需要这样做。
LINT是包括几乎所有内核编译配置详细信息的文件。这个配置并不是用来真正建立kernel的,他的主要用途是向用户展示可用的内核编译配置。在修改内核编译配置时,最好先参考这个文件。
为了配置自己的内核,应将GENERIC复制为一个另外的文件。习惯上这个文件和主机名相同。例如,我把自己的这台Web机器命名为apache.intranet.frontfree.net,就把配置文件命名为APACHE:
cd /usr/src/sys/i386/conf
cp GENERIC APACHE
随后,用ee APACHE编辑它。我们拿一个实际的GENERIC文件来说明。
为了节省篇幅,这个文件头上的注释被删掉了一部分。
machine i386 # 体系模型为i386
cpu I386_CPU # 支持80386
cpu I486_CPU # 支持80486
cpu I586_CPU # 支持Pentium
cpu I686_CPU # 支持Pentium Pro以及更高
ident GENERIC # 内核文件的名字
maxusers 0 # 自动检测同时允许的最大用户数
#makeoptions DEBUG=-g # 包含调试符号。通常只有current版本打开
options MATH_EMULATE #支持协处理器模拟
options INET #支持互联网
options INET6 #IPv6通讯协议
options FFS #伯克利快速文件系统
options FFS_ROOT #FFS作为根设备[必须保留]
options SOFTUPDATES #打开FFS soft updates支持
options UFS_DIRHASH #提高大型目录的支持
options MFS #内存文件系统
options MD_ROOT #MD作为根设备
options NFS #Network Filesystem
options NFS_ROOT #NFS作为根设备(需要NFS)
options MSDOSFS #MSDOS文件系统
options CD9660 #ISO 9660文件系统(光盘)
options CD9660_ROOT #CD-ROM作为根设备(需要CD9660)
options PROCFS #进程文件系统
options COMPAT_43 #兼容4.3BSD[必须保留]
options SCSI_DELAY=15000 #检测SCSI设备前的延时(ms)
options UCONSOLE #用户可以夺取控制台
options USERCONFIG #boot -c编辑器 editor
options VISUAL_USERCONFIG #菜单式boot -c编辑器
options KTRACE #ktrace(1)支持
options SYSVSHM #SYSV-风格的共享内存
options SYSVMSG #SYSV-风格的消息队列
options SYSVSEM #SYSV-风格的信号量(semaphores)
options P1003_1B #Posix P1003_1B实时扩展
options _KPOSIX_PRIORITY_SCHEDULING
options ICMP_BANDLIM #对恶意ICMP请求进行限制
options KBD_INSTALL_CDEV # 在/dev安装一个CDEV设备
# 下面两项在制作对称多处理器(SMP)内核时需要
#options SMP #对称多处理器内核
#options APIC_IO #对称(APIC) I/O
device isa
device eisa
device pci
# 软驱
device fdc0 at isa? port IO_FD1 irq 6 drq 2
device fd0 at fdc0 drive 0
device fd1 at fdc0 drive 1
#
# 如果使用东芝Libretto以及他的Y-E Y-E Data PCMCIA软驱
# 不要使用上面的fdc0,而应使用
#device fdc0
# ATA以及ATAPI设备
device ata0 at isa? port IO_WD1 irq 14
device ata1 at isa? port IO_WD2 irq 15
device ata
device atadisk # ATA 磁盘驱动器(IDE硬盘)
device atapicd # ATAPI 光驱
device atapifd # ATAPI 软驱
device atapist # ATAPI 磁带机
options ATA_STATIC_ID #静态设备编号
# SCSI控制器
device ahb # EISA AHA1742 family
device ahc # AHA2940 板载AIC7xxx设备
device amd # AMD 53C974 (Tekram DC-390(T))
device isp # Qlogic family
device ncr # NCR/Symbios Logic
device sym # NCR/Symbios Logic (较新的芯片组)
options SYM_SETUP_LP_PROBE_MAP=0x40
# 使用ncr可以在配置了sym和ncr的情况下挂接旧的NCR设备
device adv0 at isa?
device adw
device bt0 at isa?
device aha0 at isa?
device aic0 at isa?
device ncv # NCR 53C500
device nsp # Workbit Ninja SCSI-3
device stg # TMC 18C30/18C50
# SCSI 外设
device scbus # SCSI 总线(如果使用SCSI设备,必须有)
device da # Direct Access (硬盘)
device sa # Sequential Access (磁带,等等)
device cd # CD
device pass # Passthrough device (直接 SCSI 访问)
# 通过SCSI子系统接口的RAID控制器
device asr # DPT SmartRAID V, VI and Adaptec SCSI RAID
device dpt # DPT Smartcache - See LINT for options!
device iir # Intel Integrated RAID
device mly # Mylex AcceleRAID/eXtremeRAID
device ciss # Compaq SmartRAID 5* series
# RAID控制器
device aac # Adaptec FSA RAID, Dell PERC2/PERC3
device aacp # SCSI passthrough for aac (requires CAM)
device ida # Compaq Smart RAID
device amr # AMI MegaRAID
device mlx # Mylex DAC960 family
device twe # 3ware Escalade
# atkbdc0 控制键盘和PS/2鼠标
device atkbdc0 at isa? port IO_KBD
device atkbd0 at atkbdc? irq 1 flags 0x1
device psm0 at atkbdc? irq 12
device vga0 at isa?
# 启动画面和屏幕保护程序
pseudo-device splash
# syscons 是默认的控制台驱动,类似SCO控制台
device sc0 at isa? flags 0x100
# 对于pcvt vt220控制台,启用这个和PCVT_FREEBSD
#device vt0 at isa?
#options XSERVER # 在vt控制台支持X服务器
#options FAT_CURSOR # 使用大光标
# 如果你是用ThinkPad,将下面的一行和其他PCVT相关设备的注释去掉
#options PCVT_SCANSET=2 # IBM使用非标准键盘
# 浮点运算支持 - 请勿禁用
device npx0 at nexus? port IO_NPX irq 13
# 电源管理支持
device apm0 at nexus? disable flags 0x20 #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 PCCARD (PCMCIA) 支持
device card
device pcic0 at isa? irq 0 port 0x3e0 iomem 0xd0000
device pcic1 at isa? irq 0 port 0x3e2 iomem 0xd4000 disable
# 串口(COM)
device sio0 at isa? port IO_COM1 flags 0x10 irq 4
device sio1 at isa? port IO_COM2 irq 3
device sio2 at isa? disable port IO_COM3 irq 5
device sio3 at isa? disable port IO_COM4 irq 9
# 并口
device ppc0 at isa? irq 7
device ppbus # 并口总线 (所有并口设备都需要)
device lpt # 打印机
device plip # 并口TCP/IP
device ppi # 并口接口设备
#device vpo # 需要scbus和da
# PCI 以太网适配器
device de # DEC/Intel DC21x4x (``Tulip'')
device em # Intel PRO/1000 adapter Gigabit Ethernet Card (``Wiseman'')
device txp # 3Com 3cR990 (``Typhoon'')
device vx # 3Com 3c590, 3c595 (``Vortex'')
# 使用公共的MII总线控制器代码的PCI以太网适配器
# 注意:一定要保留'device miibus'以确保可用
device miibus # MII总线支持
device dc # DEC/Intel 21143 and various workalikes
device fxp # Intel EtherExpress PRO/100B (82557, 82558)
device pcn # AMD Am79C97x PCI 10/100 NICs
device rl # RealTek 8129/8139
device sf # Adaptec AIC-6915 (``Starfire'')
device sis #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SiS 900/SiS 7016
device ste # Sundance ST201 (D-Link DFE-550TX)
device tl # Texas Instruments ThunderLAN
device tx # SMC EtherPower II (83c170 ``EPIC'')
device vr # VIA Rhine, Rhine II
device wb # Winbond W89C840F
device xl # 3Com 3c90x (``Boomerang'', ``Cyclone'')
device bge # Broadcom BCM570x (``Tigon III'')
# ISA以太网适配器
# 'device ed' 需要 'device miibus'
device ed0 at isa? port 0x280 irq 10 iomem 0xd8000
device ex
device ep
device fe0 at isa? port 0x300
# Xircom Ethernet
device xe
# PRISM I IEEE 802.11b wireless NIC.
device awi
# WaveLAN/IEEE 802.11 wireless NICs. Note: the WaveLAN/IEEE really
# exists only as a PCMCIA device, so there is no ISA attachment needed
# and resources will always be dynamically assigned by the pccard code.
device wi
# Aironet 4500/4800 802.11 wireless NICs. Note: the declaration below will
# work for PCMCIA and PCI cards, as well as ISA cards set to ISA PnP
# mode (the factory default). If you set the switches on your ISA
# card for a manually chosen I/O address and IRQ, you must specify
# those parameters here.
device an
# The probe order of these is presently determined by i386/isa/isa_compat.c.
device ie0 at isa? port 0x300 irq 10 iomem 0xd0000
#device le0 at isa? port 0x300 irq 5 iomem 0xd0000
device lnc0 at isa? port 0x280 irq 10 drq 0
device cs0 at isa? port 0x300
device sn0 at isa? port 0x300 irq 10
# 伪设备 - 数字表示分配多少个
pseudo-device loop # 环回网络
pseudo-de
㈡ 如何在最新的Debian系统下使用BB-VIEW
我想很多同学可能想知道如何让BB-VIEW在安装了最新的Debian beta系统映像的element14 BeagleBone Black上工作。
比较麻烦的是需要对内核重新编译。如果不重新编译的话,屏幕显示不会有问题(红蓝对调很容易解决),但是触摸屏控制引脚和标准的TI 4线接口不一样。我尝试过为ti_am335x_tsc.c文件打补丁,这样就只会对DTS进行重新编译,但是还没有成功(我敢肯定是状态机位分配的问题)。不扯远了,下面开始讲操作步骤。
步骤一览:
1) 下载需要用到的文件
a) Robert Nelson编译工具,用于编译BeagleBone内核
b)针对Angstrom的BB-VIEW源代码
2) 创建默认内核
3) 为内核打补丁并快速重新编译
4) 将新内核复制到BeagleBone
5) 编辑xorg.conf文件,纠正红蓝对调问题
6) 尽情享受你刚刚节省下来的整整4天的时间J
现在正式开始:
我用的是Ubuntu 12.04 LTS 64位版本,在VirtualBox虚拟机中来编辑内核:
> mkdir bb-view
> cd bb-view
安装git:
> apt-get install git
本地克隆Robert Nelson的linux-dev项目。下载文件有点大,交叉编译器大概100Mb,内核源码大概700Mb:
> git clone http冒号//github.com/RobertCNelson/linux-dev.git
进入新的linux-dev目录,然后选择符合Debian版本的branch/tag:
> cd linux-dev
> git checkout 3.8.13-bone37 -b tmp
现在我们需要创建基本的映像,这样就能植入BB-VIEW驱动目录。脚本会提示操作或需要安装的内容:
> ./build_kernel.sh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创建完毕(下面的内容需要下载Angstrom源代码)
为内核打补丁
从Angstrom源码提取两个文件:
> unzip angstrom-source.zip
> tar -zxf bb-black-kernel-3.8.13-bb-view.tar.bz2
> cp ./kernel/kernel/drivers/input/touchscreen/ti_am335x_tsc.c ~/bb-view/linux-dev/KERNEL/drivers/input/touchscreen/
> cp ./kernel/kernel/firmware/capes/BB-VIEW-LCD7-01-00A0.dts ~/bb-view/linux-dev/KERNEL/firmware/capes/
现在我们需要让编译器知道我们要添加固件:
> nano ~/bb-view/linux-dev/KERNEL/firmware/Makefile
将以下代码添加到第192行附近(按CTRL-C可以显示当前光标位置):
BB-VIEW-LCD7-01-00A0.dtbo \
不要忽略了后面的反斜杠,这很重要。然后按下CTRL-O、Enter和CTRL-X键来保存和退出。
回到linux-dev根目录:
> cd ~/bb-view/linux-dev
然后执行重新创建内核的命令,这一步需要的时间不会很长:
> ./tools/rebuild.sh
将内核复制到element14 BeagleBone Black:
以下命令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在BeagleBone上安装了Debian beta系统并且成功启动。
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网上通过“scp”命令复制文件:
> scp ~/bb-view/linux-dev/deploy/3.8.13-bone37.zImage [email protected]:/home/debian
把上面的debian替换成你在BeagleBone上的用户名,并且把192.168.7.2替换成BeagleBone的IP地址。
登录BeagleBone,然后将内核映像复制到启动分区:
> ssh [email protected]
bbb> sudo cp 3.8.13-bone37.zImage /boot/uboot/zImage
在让LCD正常工作前还需要做一件事情。由于BB-VIEW没有EEPROM,所以我们需要在启动命令中屏蔽HDMI驱动,并强行加载BB-VIEW驱动:
bbb> sudo nano /boot/uboot/uEnv.txt
找到“optargs”那一行,然后修改为:
optargs=capemgr.disable_partno=BB-BONELT-HDMI,BB-BONELT-HDMIN capemgr.enable_partno=BB-VIEW-LCD7-01
注意前面的“#”已经删除了。否则EMMC被禁用,无法从emmc启动。
然后按下CTRL-O、Enter和CTRL-X键来保存和退出。
重新启动BeagleBone后,LCD就能工作了,但是蓝色和红色显示对调了。
修复红蓝色对调
这个问题是由于TI AM335x处理器在16位和24位视频模式切换时的错误造成的。要修复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找到显示屏的名称:
> ssh [email protected]
bbb> cat /var/log/Xorg.0.log | grep screen
我的显示屏名称是“Builtin Default fbdev Screen 0”
现在编辑X配置文件:
bbb> sudo nano /usr/share/X11/xorg.conf.d/10-evdev.conf
在文件末尾添加“Screen”代码段: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Builtin Default fbdev Screen 0"
Monitor "Configured Monitor"
Device "Configured Video Device"
DefaultDepth 24
EndSection
然后按下CTRL-O、Enter和CTRL-X键来保存和退出。
重新启动即可!
㈢ ubuntu下能不能用手写板
wacom的绘图版基本都可以。淘宝自己搜索
Ubuntu 9.04Wacom手写板插入后自动直接启用,无需再修改xorg.conf
本身自带了数位板的驱动,只是这个驱动没有设置选项,在绘图软件里面没有压力感应
本来也不预期在Ubuntu linux 中能对 WACOM Bamboo Fun绘图板有多好的支援,但在Ubuntu 9.04中不用特别设定就能抓到,因为开启GIMP 2.6之后把笔放到绘图板上就可以取代鼠标,也可以开始绘图,只是感压功能似乎没有作用.在GIMP 选单中找到设定输入装置的地方,以下是在 GIMP 及 Inkscape 这两套软体中要自行设定方法如下:
GIMP设定:
主选单 档案 > 偏好设定 > 输入装置 > 设定额外的输入装置
在装置里面会看到有四个设定eraser、cursor和pad
WACOM BambooFun 4x5 eraser
WACOM BambooFun 4x5 cursor
WACOM BambooFun 4x5 pad
WACOM BambooFun 4x5
将模式从“已停用”设定成“萤幕”,按储存后关闭,现在感压应该已经可以使用了
Inkscape设定:
档案 > 输入装置
接口与在GIMP 中相同
个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我的板子是 4x6 为何装置名称为 4x5 ?
没关系可以用就好了,上图兰花是测试压感的结果供做参考.
接下来要开始学习GIMP如何设定各种笔刷,网路上似乎有人说可以将Photoshop笔刷拿来用,如果是,那真是一大利多 !
Ubuntu 9.04 Jaunty 手写板配置W5540U成功
http://hi..com/uroot/blog/item/3c3 ... 74237.html
作者:Tank hi..com/uroot 2009.4.26
升级到9.04,重新配置Tablet. 型号是W5540U.
1. 编译:
首先把编译需要环境和lib下载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xutils libx11-dev libxext-dev x-dev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xautomation xinput xserver-xorg-dev然后 Tablet驱动下载:
http://code.google.com/p/linuxgenius/
http://linuxgenius.googlecode.com/files ... ha2.tar.gz
tar xfz wizardpen-0.7.0-alpha2.tar.gz
cd wizardpen-0.7.0-alpha2
sudo ./configure --with-xorg-mole-dir=/usr/lib/xorg/moles
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安装完成后,
查看一下是否成功。
ls /usr/lib/xorg/moles/input/wizardpen_drv.*
应该有两个文件:
/usr/lib/xorg/moles/input/wizardpen_drv.la
/usr/lib/xorg/moles/input/wizardpen_drv.so(
不知道9.04是否还需要如下步骤?我是做了。
sudo bash
echo 'BUS=="usb", KERNEL=="event*", SYSFS{proct}=="Tablet WP5540U", NAME="input/%k", SYMLINK+="tablet-event", MODE="0666"' >> /etc/udev/rules.d/010_local.rules
)
2.查看设备名称: grep -i name /proc/bus/input/devices
N: Name="Power Button (FF)"
N: Name="Power Button (CM)"
N: Name="Sleep Button (CM)"
N: Name="Macintosh mouse button emulation"
N: Name="UC-LOGIC Tablet WP5540U"
...
注意:从这里开始,和之前版本配置不一样。不需要修改xorg.conf了。
3.创建配置文件:
sudo gedit /etc/hal/fdi/policy/99-x11-wizardpen.fdi
内容如下:其中的橙色设备名字需要用自己的设备名替换。就是第2步中查找到的设备名。
<?xml version="1.0" encoding="ISO-8859-1" ?>
<deviceinfo version="0.2">
<device>
<!-- This MUST match with the name of your tablet -->
<match key="info.proct" c>
<merge key="input.x11_driver" type="string">wizardpen</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SendCoreEvents" type="string">true</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TopX" type="string">2684</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TopY" type="string">4679</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BottomX" type="string">30447</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BottomY" type="string">29569</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MaxX" type="string">30447</merge>
<merge key="input.x11_options.MaxY" type="string">29569</merge>
</match>
</device>
</deviceinfo>
4. reboot .
5. 校正位置,可以使用
cd wizardpen-0.7.0-alpha2/calibrate/
sudo ./wizardpen-calibrate /dev/tablet-event
点左上角和右下角。然后根据屏幕输出数据调整3中配置文件的数据。
参考:Ubuntu 6.10 安装后记[十四]-Linux下的手写板(Tablet)驱动配置
[Linux]Ubuntu 8.04 手写板(Tablet WP5540U)驱动配置成功 2008.8.16
http://digitalbluewave.blogspot.com/200 ... -ibex.html
https://help.ubuntu.com/community/TabletSetupWizardpen
㈣ linux怎么安装nvdia显卡驱动
linux安装nvdia显卡驱动:
1、查看显卡是否装好:
(1)运行glxinfo| grep rendering;
(2)如果显示"directrendering: Yes",则已安装;
2、到nvdia官方网站下载相应驱动;
3、安装步骤:
(1)开始安装前,先修改/etc/inittab文件,将:
id:5:initdefault:
改为:
id:3:initdefault:
# vi /etc/inittab
(2)然后重启电脑,运行NVIDIA程序
系统进入字符模式并用root登录,随后运行NVIDIA-linux-x86-1.0-5336-pkg1.run
# sh NVIDIA-linux-x86-1.0-5336-pkg1.run
(3)安装过程中,根据提示作出选择
如果提示有旧驱动,询问是否删除旧驱动,选Yes;
如果提示缺少某某模块(moles),询问是否上网下载,选no;
如果提示编译模块,询问是否进行编译,选ok;
如果提示将要修改xorg.conf,询问是否允许,选Yes;
接下来就是等待安装完成(安装大概用时5分钟)。
(4)修改xorg.config文件,把Driver “nv”手动改成Driver “nvidia”
# vi /etc/X11/xorg.conf
(5)最后修改inittab文件,将:
id:3:initdefault:
改回:
id:5:initdefault:这样就安装完成,重启电脑
# reboot
(6)当看到NV的logo后,安装成功。
(7)如果不要显示NVIDIA的LOGO,可以修改/etc/X11/xorg.conf
在Section"Device"中添加Option"NoLogo" "True"
如: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通用显示卡"
Driver "nvidia"
Option "NoLogo""True"
EndSection
完成以上步骤就在linux成功安装了nvdia驱动。
㈤ 哪里可以下载xorg-x11-deprecated-libs-6.8.2-1.EL.13.20.i386.rpm
到http://rpm.pbone.net/上搜索,比如我给你找了前两个,只要主版本号(即前两位数字)相同即可,如果要严格一点就前三位,其他的仅仅是bug修正或者是重新编译,不影响使用。fontconfig-devel没有搜到单独的软件包,可以考虑自己直接下载源代码,因为这就是个源代码包。后面的就靠你自己了~~
1. xorg-x11-libs-6.8.2-1.EL.52.i386.rpm
ftp://distro.ibiblio.org/pub/linux/distributions/smeserver/releases/7.4/smeos/i386/SME/RPMS/xorg-x11-libs-6.8.2-1.EL.52.i386.rpm
2.xorg-x11-xfs-6.8.2-1.EL.52.i386.rpm
ftp://distro.ibiblio.org/pub/linux/distributions/smeserver/releases/7.4/smeextras/i386/RPMS/xorg-x11-xfs-6.8.2-1.EL.52.i386.rp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