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编译作家
发布时间: 2023-07-27 01:34:39
A. 中国的《山海经》的编译者是谁
《山海经》古传有 32 篇,含山海经图,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勘定为 18 篇,是由《五藏山经》五篇、《海内经》五篇、《海外经》四篇以及《大荒经》四篇组合而成。
《山海经》全篇虽仅有三万一千字,算不上繁重的长篇巨构,但作者及成书年代却错综复杂,已演化为学术史上的个重要争论。
历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经》的学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矣。”司马迁认为《山海经》中所记述的生物过于荒诞无稽,因此作史时不将其作为参考,因而也未提及作者及其他信息。
△《水经注》清干隆年间 · 天都黄氏刻本
至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校注时,首次将《山海经》的成书归功于夏朝的大禹和伯益,并在《上<山海经>表》中指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由于此说法出现的时间最早,流传时间最长,被一般学者所接受。
至东汉时期,哲学家王充随其说,在其着作《论衡》中称:“禹主治水,亦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闻见作《山海经》。”然而,伴随着魏晋之后学者对《山海经》硏究的增多,这种说法遭到了否认。
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80 余处,经他研究发现,《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由于流传年代久远,简册本难免出现错简、残筒、漏简等错讹,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等秦汉以后才出现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
此后,伴随着考古学和校勘学的发展,《山海经》的成书作者是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