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选项的设置
Ⅰ 如何设置gcc as-needed编译选项
Debug选项:在gcc编译源代码时指定-g选项可以产生带有调试信息的目标代码,gcc可以为多个不同平台上帝不同调试器提供调试信息,默认gcc产生的调试信息是为gdb使用的,可以使用-gformat指定要生成的调试信息的格式以提供给其他平台的其他调试器使用.常用的格式有-ggdb:生成gdb专用的调试信息,使用最适合的格式(DWARF2,stabs等)会有一些gdb专用的扩展,可能造成其他调试器无法运行.-gstabs:使用stabs格式,不包含gdb扩展,stabs常用于BSD系统的DBX调试器.-gcoff:产生COFF格式的调试信息,常用于SystemV下的SDB调试器;-gxcoff:产生XCOFF格式的调试信息,用于IBM的RS/6000下的DBX调试器;-gdwarf-2:产生DWARFversion2的格式的调试信息,常用于IRIXX6上的DBX调试器.GCC会使用DWARFversion3的一些特性.可以指定调试信息的等级:在指定的调试格式后面加上等级:如:-ggdb2等,0代表不产生调试信息.在使用-gdwarf-2时因为最早的格式为-gdwarf2会造成混乱,所以要额外使用一个-glevel来指定调试信息的等级,其他格式选项也可以另外指定等级.gcc可以使用-p选项指定生成信息以供porf使用.
Ⅱ 用iar新建工程编译选项设置
error[cp001]:
protection
check,
no
valid
license
found
for
this
prod
t
[20]
原因:安装的时候没有把注册机的0x.....字串的小写字母改为大写字母。
warning[pe001]:
last
line
of
file
ends
without
a
newline
f:\emotion\iar\pk
升级\cc1110-8\main.c
原因:在使用iar时常常会弹出类似这样一个警告,其实只要在最后一行多加一个回车就不会再有这个警告了.
error[e72]:
segment
bank_relays
must
be
defined
in
a
segment
definition
option
(-z,
-b
or
-p)
原因:这是用730b编译的错误,可能是由于相对于目标工程版本过高的,后改用720h,没有发生错误。
error[pe005]:
could
not
open
source
file
"stdio.h"
原因:头文件路径不对造成,改正的方法是在设置选项卡的c/c++
compiler
->
preprocessor选项里,将$toolkit_dir$\inc\clib\添到incl?
paths中。
Ⅲ 用iar新建工程编译选项设置
主要是没有把包含的路径加进工程,可以这样操作: 1.打开工程,在工程名上右键,选择“Options。。。。”项; 2. 选择“C/C++ Compiler”菜单; 3. 在右边的选项中选择“Preprocessor”; 4. 在“Additional include directories:”下面查看路径。 把你...
Ⅳ 如何设置NDK的编译选项
1. 概述
首先回顾一下 Android NDK 开发中,Android.mk 和 Application.mk 各自的职责。
Android.mk,负责配置如下内容:
(1) 模块名(LOCAL_MODULE)
(2) 需要编译的源文件(LOCAL_SRC_FILES)
(3) 依赖的第三方库(LOCAL_STATIC_LIBRARIES,LOCAL_SHARED_LIBRARIES)
(4) 编译/链接选项(LOCAL_LDLIBS、LOCAL_CFLAGS)
Application.mk,负责配置如下内容:
(1) 目标平台的ABI类型(默认值:armeabi)(APP_ABI)
(2) Toolchains(默认值:GCC 4.8)
(3) C++标准库类型(默认值:system)(APP_STL)
(4) release/debug模式(默认值:release)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所涉及的编译选项在Android.mk和Application.mk中均有出现,下面我们将一个个详细介绍。
2. APP_ABI
ABI全称是: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它定义了一套规则,允许编译好的二进制目标代码在所有兼容该ABI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中无需改动就能运行。(具体的定义请参考 网络 或者 维基网络 )
由上述定义可以判断,ABI定义了规则,而具体的实现则是由编译器、CPU、操作系统共同来完成的。不同的CPU芯片(如:ARM、Intel x86、MIPS)支持不同的ABI架构,常见的ABI类型包括:armeabi,armeabi-v7a,x86,x86_64,mips,mips64,arm64-v8a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编译出来的可以运行于Windows的二进制程序不能运行于Mac OS/Linux/Android平台了,因为CPU芯片和操作系统均不相同,支持的ABI类型也不一样,因此无法识别对方的二进制程序。
而我们所说的“交叉编译”的核心原理也跟这些密切相关,交叉编译,就是使用交叉编译工具,在一个平台上编译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二进制可执行程序,为什么可以做到?因为交叉编译工具实现了另一个平台所定义的ABI规则。我们在Windows/Linux平台使用Android NDK交叉编译工具来编译出Android平台的库也是这个道理。
这里给出最新 Android NDK 所支持的ABI类型及区别:
那么,如何指定ABI类型呢?在 Application.mk 文件中添加一行即可:
APP_ABI := armeabi-v7a //只编译armeabi-v7a版本
APP_ABI := armeabi armeabi-v7a //同时编译armeabi,armeabi-v7a版本
APP_ABI := all //编译所有版本
3. LOCAL_LDLIBS
Android NDK 除了提供了Bionic libc库,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库,可以在 Android.mk 文件中通过如下方式添加依赖:
LOCAL_LDLIBS := -lfoo
其中,如下几个库在 Android NDK 编译时就默认链接了,不需要额外添加在 LOCAL_LDLIBS 中:
(1) Bionic libc库
(2) pthread库(-lpthread)
(3) math(-lmath)
(4) C++ support library (-lstdc++)
下面我列了一个表,给出了可以添加到“LOCAL_LDLIBS”中的不同版本的Android NDK所支持的库: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常用的CFLAGS编译选项:
(1)通用的编译选项
-O2 编译优化选项,一般选择O2,兼顾了优化程度与目标大小
-Wall 打开所有编译过程中的Warning
-fPIC 编译位置无关的代码,一般用于编译动态库
-shared 编译动态库
-fopenmp 打开多核并行计算,
-Idir 配置头文件搜索路径,如果有多个-I选项,则路径的搜索先后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即在前面的路径会被选搜索
-nostdinc 该选项指示不要标准路径下的搜索头文件,而只搜索-I选项指定的路径和当前路径。
--sysroot=dir 用dir作为头文件和库文件的逻辑根目录,例如,正常情况下,如果编译器在/usr/include搜索头文件,在/usr/lib下搜索库文件,它将用dir/usr/include和dir/usr/lib替代原来的相应路径。
-llibrary 查找名为library的库进行链接
-Ldir 增加-l选项指定的库文件的搜索路径,即编译器会到dir路径下搜索-l指定的库文件。
-nostdlib 该选项指示链接的时候不要使用标准路径下的库文件
(2) ARM平台相关的编译选项
-marm -mthumb 二选一,指定编译thumb指令集还是arm指令集
-march=name 指定特定的ARM架构,常用的包括:-march=armv6, -march=armv7-a
-mfpu=name 给出目标平台的浮点运算处理器类型,常用的包括:-mfpu=neon,-mfpu=vfpv3-d16
-mfloat-abi=name 给出目标平台的浮点预算ABI,支持的参数包括:“soft”, “softfp” and “hard”
Ⅳ 如何定制android源码的编译选项 amp;后期安装
文件build/core/version_defaults.mk用来检查一些跟版本相关的变量是否定义;如果未定义,则使用默认值。
这些变量包括
PLATFORM_VERSION # 如 2.2.5
PLATFORM_SDK_VERSION # 8, 对应2.2.5
PLATFORM_VERSION_CODENAME # REL,即发行版
DEFAULT_APP_TARGET_SDK # 同SDK_VERSION或VERSION_CODENAME
BUILD_ID # 默认为UNKNOWN
BUILD_NUMBER # 默认eng.$(USER).$(shell date +%Y%m%d.%H%M%S)的形式。
version_defaults.mk首先包含进build_id.mk。用户应当配置build_id.mk,而不应该改动version_defaults.mk文件。然后检查上述变量,如未定义则赋值默认值。
---------------------------------------------------------------------------
关于调试功能(adb)的开启
编译android源码之前总是要先运行build/envsetup.sh,以初始化一些常用命令(实际上是bash的函数,如add_lunch_combo)。
其中也从以下文件中引入了一些编译设置:
device/${CHIPSET_VENDOR}/vendorsetup.sh
我们这里使用的CHIPSET_VENDOR为amlogic。
比如我们有文件device/amlogic/vendorsetup.sh,内容为"产品名-编译类型(flavor)"列表(称为combo),如下:
add_lunch_combo m1ref-eng
add_lunch_combo m1ref-user
add_lunch_combo m2ref-eng
add_lunch_combo m2ref-user
add_lunch_combo stvm3-eng
add_lunch_combo stvm3-user
其中,m1ref和stvm3是产品名(作前缀),后面为编译类型。
除此前缀外可选的combo值有: eng, user, userdebug, tests。
(参考文件build/core/main.mk中对于变量TARGET_BUILD_VARIANT的筛查条件)
我们可以修改vendorsetup.sh文件,来改变为特定设备编译的结果。
以下是各个编译类型的特点:
eng: 工程模式,用于平台级的调试,是默认的编译类型。
待安装的模块tag有: eng, debug, user, development.
安装不带tag的非APK模块;
所安装应用由产品定义文件给出;
默认属性: ro.secure=0, ro.deuggable=1, ro.kernel.android.checkjni=1
adbd默认开启,adb以root身份运行。
user: 即最终用户版;
待安装的应用tag有: user
安装不带tag的非APK模块;
所安装应用由产品定义文件给出;
默认属性有ro.secure=1, ro.debuggable=0;
默认关闭adbd服务(但可通过应用settings来打开,且adb以shell身份运行);
userdebug: 与user类似,除了:
支持有限的调试功能;
待安装的应用tag有:debug;
默认属性有ro.secure=1, ro.debuggable=1;
默认打开adbd服务,adb以shell身份运行;
例如,由文件build/core/main.mk可以看出,当使用含有userdebug的combo值时,此文件中的临时变量enable_target_debugging会保持为true,相应地,编译过程会执行:
ADDITIONAL_DEFAULT_PROPERTIES += ro.debuggable=1 persist.service.adb.enable=1
这意味着目标系统中根目录下的文件/default.prop文件(对应变量 INSTALLED_DEFAULT_PROP_TARGET )会含有以下行(参考文件build/core/Makefile):
persist.service.adb.enable=1
由此,目标系统会默认开启adbd服务,你就可以通过其它PC来连接目标系统了。
所以,如要默认开启adbd服务,可在设备(如stvm3)定制文件device/amlogic/vendorsetup.sh中增加以下行:
add_lunch_combo stvm3-userdebug
这样在执行bash的lunch函数时,选择此combo就可以默认打开adbd服务(adb以shell身份运行)。
但是,即使adbd已经开启,你仍可能无法通过网络连接到Android进行调试,这涉及到Android的二个属性:
service.adb.tcp.port (优先级高)
persist.adb.tcp.port (优先级低)
注:可查看源码文件system/core/adb/adb.c。
默认地,这两个属性值是5555。有两种方法来设置此变量:
1)(永久性改变)在Android配置文件/init.rc或/init.$MANUFACTUROR.rc中添加一行:
setprop service.adb.tcp.port 5555
2)(临时性改变)在命令行上(你可能需要先通过串口开一个终端)执行如下命令:
setprop service.adb.tcp.port 5555
检查adbd是否支持通过网络链接Android:执行命令
netstat -l -n | grep ":5555"
如果有LISTEN状态的输出,则表示adbd支持网络模式 :) 。
Ⅵ 如何设置编译选项 ubuntu
这个就要看你的具体的编译器了。例如:在 UBUNTU 系统下,使用的是 gcc C 语言编译器,那么就一定要遵循 gcc 的编译选项规定。例如:gcc myfile.c,该命令产生的是一个缺省的输出运行文件 a.out;gcc -o myrunfile myfile.c,该命令将会产生一个输出文件为 myrunfile 的运行文件;gcc -c myfile.c,该命令是只产生一个 myfile.o 的中间文件,只编译、不连接。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注意 makefile 文件的编写规则,因为该文件才是真正要把所有的源程序的编译选项按照一定的规则写到 makefile 文件中,然后再整体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