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将根据
Ⅰ 编译器能够完成的工作是
1.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器根据词法规则识别出源程序中的各个记号(token),每个记号代表一类单词(lexeme)。源程序中常见的记号可以归为几大类:关键字、标识符、字面量和特殊符号。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源程序,输出是识别的记号流。词法分析器的任务是把源文件的字符流转换成记号流。本质上它查看连续的字符然后把它们识别为“单词”。
2.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器根据语法规则识别出记号流中的结构(短语、句子),并构造一棵能够正确反映该结构的语法树。
3.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器根据语义规则对语法树中的语法单元进行静态语义检查,如果类型检查和转换等,其目的在于保证语法正确的结构在语义上也是合法的。
4. 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器根据语义分析器的输出生成中间代码。中间代码可以有若干种形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与具体机器无关。最常用的一种中间代码是三地址码,它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四元式。三地址码的优点是便于阅读、便于优化。
5. 中间代码优化
优化是编译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编译器将源程序翻译成中间代码的工作是机械的、按固定模式进行的,因此,生成的中间代码往往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浪费。当需要生成高效目标代码时,就必须进行优化。
6. 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是编译器的最后一个阶段。在生成目标代码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寄存器的分配以及内存的组织等。编译器生成的目标程序代码可以有多种形式:汇编语言、可重定位二进制代码、内存形式。
7 符号表管理
符号表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中符号的必要信息,并加以合理组织,从而在编译器的各个阶段能对它们进行快速、准确的查找和操作。符号表中的某些内容甚至要保留到程序的运行阶段。
8 出错处理用户编写的源程序中往往会有一些错误,可分为静态错误和动态错误两类。所谓动态错误,是指源程序中的逻辑错误,它们发生在程序运行的时候,也被称作动态语义错误,如变量取值为零时作为除数,数组元素引用时下标出界等。静态错误又可分为语法错误和静态语义错误。语法错误是指有关语言结构上的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表达式中缺少操作数、begin和end不匹配等。静态语义错误是指分析源程序时可以发现的语言意义上的错误,如加法的两个操作数中一个是整型变量名,而另一个是数组名等。
Ⅱ C语言是用什么编写出来的
C语言通过语言开发出来的。
C语言是Dennis Ritchie 在1972年通过Thompson的B语言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来的。C是作为从事实际编程工作的程序的一种工具而出现的,所以其主要目标是成为一种有用的语言。同时, C 也是为编程人员开发的语言,这使得它成为当今人们首先的编程语言之一。
C已经成为最重要和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它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因为人们尝试使用它后喜欢它。过去10年中,许多人从C转而使用更强大的C++语言,但C有其自身的优势,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而且它还是通往C++的必由之路。
(2)编译器将根据扩展阅读
C语言特点
1、设计特性:C是一种融合了控制特性的现代语言,而我们已发现在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控制特性是很重要的。
2、高效性: C是一种高效的语言。 在设计上它充分利用了当前计算机在能力上的优点。C程序往往很紧凑且运行速度快。
3、可移植性:C是一种可移植语言。在一个系统上编写的C程序经过很少改动或不经修改就可以其他系统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