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第三方库反编译
❶ 在哪可以看到NDK下gnu-libstdc++库的源代码
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代码的保护,由于apk的java层代码很容易被反编译,而C/C++库反汇难度较大。 2. 在NDK中调用第三方C/C++库,因为大部分的开源库都是用C/C++代码编写的。 3. 便于移植,用C/C++写的库可以方便在其他的嵌入式平
❷ 使用Androidx的项目依赖使用support包的三方库为什么不报错
之前在使用support包的android项目中引用了使用androidx的三方库,会报异常。比如下面的glide。
其中glide在4.10.0开始使用了androidx。编译这个项目会报异常: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因为有了上面的经验我就以为: 使用了Androidx的项目再依赖使用support包的三方库也会不兼容 其实并不会。
还是刚才的项目,只是将项目改为AndroidX的了,glide使用了4.8.0版本。
编译直接就过了。
我随机找了下4.8.0的glide些源码
可以看到,里面确实使用的是support的库。然后我将当前项目打成apk包,并反编译,看下最终glide使用的到底是support还是androidx的依赖。
看上面反编译的截图,ArrayMap这个已经被从android.support版本替换成adnroidx的了。
当androidx的项目中依赖了使用基于support的三方库,在编译后系统会将他替换成对应的androidx的依赖。所以不会存在兼容问题。反之,如果基于support的项目依赖了基于androidx的三方库,怎编译会报不能兼容的错误。
如果谁知道这个替换的流程,希望可以跟我分享下。
❸ android app怎么防止反编译
APK在PC上面就被看作一个压缩格式文件,在手机上面它就算一个可执行格式文件。两种格式对它的读取要求也有区别,所以说利用这个区别来实现伪加密。对PC端来讲伪加密的APK没法被解包无法被反编译,但是对android系统来说它完全不会影响正常的安装运行(对4.2以前的系统)。
伪加密的原理:读取APK的字节,找到连续4位字节标记为”P K 01 02”的后第5位字节,如果是0表示不加密,如果是1就表示加密(伪加密就强行改成1 反伪加密就是把1改成0就可以了)。
2
伪加密前和伪加密后的对比图如下:
伪加密前:
3
伪加密后:
END
使用第三方平台加密
步骤如下:
登录/注册→上传APK→等待系统加密→完成后下载APK→给APK签名→完成!
2
爱加密作为移动安全行业的第三方平台,为Android APP移动应用提供专业的加固保护方案,包括DEX文件保护、资源文件保护、XML主配文件保护、防二次打包保护、so文件保护、内存保护、高级混淆等,全方位保护Android App,防止被反编译、破解等,维护广大开发者朋友的切身利益!
❹ 如何防止程序员反编译
Java从诞生以来,其基因就是开放精神,也正因此,其可以得到广泛爱好者的支持和奉献,最终很快发展壮大,以至于有今天之风光!但随着java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一些功能要发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如Android开发的app),有时候,公司为了商业技术的保密考虑,不希望这里面的一些核心代码能够被人破解(破解之后,甚至可以被简单改改就发布出去,说严重点,就可能会扰乱公司的正常软件的市场行为),这时候就要求这些java代码不能够被反编译。
这里要先说一下反编译的现象。因为java一直秉持着开放共享的理念,所以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一般共享一个自己写的jar包时,同时会共享一个对应的source包。但这些依然与反编译没有什么关系,但java的共享理念,不只是建议我们这样做,而且它自己也在底层上“强迫”我们这么做!在java写的.java文件后,使用javac编译成class文件,在编译的过程,不像C/C++或C#那样编译时进行加密或混淆,它是直接对其进行符号化、标记化的编译处理,于是,也产生了一个逆向工程的问题:可以根据class文件反向解析成原来的java文件!这就是反编译的由来。
但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出于如上述的原因考虑时,真的不希望自己写的代码被别人反编译,尤其是那些收费的app或桌面软件(甚至还有一些j2ee的wen项目)!这时候,防止反编译就成了必然!但前面也说过了,因为开放理念的原因,class是可以被反编译的,那现在有这样的需求之后,有哪些方式可以做到防止反编译呢?经过研究java源代码并进行了一些技术实现(结果发现,以前都有人想到过,所以在对应章节的时候,我会贴出一些写得比较细的文章,而我就简单阐述一下,也算偷个懒吧),我总共整理出以下这几种方式:
代码混淆
这种方式的做法正如其名,是把代码打乱,并掺入一些随机或特殊的字符,让代码的可读性大大降低,“曲线救国”似的达到所谓的加密。其实,其本质就是打乱代码的顺序、将各类符号(如类名、方法名、属性名)进行随机或乱命名,使其无意义,让人读代码时很累,进而让人乍一看,以为这些代码是加过密的!
由其实现方式上可知,其实现原理只是扰乱正常的代码可读性,并不是真正的加密,如果一个人的耐心很好,依然可以理出整个程序在做什么,更何况,一个应用中,其核心代码才是人们想去了解的,所以大大缩小了代码阅读的范围!
当然,这种方式的存在,而且还比较流行,其原因在于,基本能防范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反编译(比如说我,让我破解一个混淆的代码,我宁愿自己重写一个了)!而且其实现较为简单,对项目的代码又无开发上的侵入性。目前业界也有较多这类工具,有商用的,也有免费的,目前比较流行的免费的是:proguard(我现象临时用的就是这个)。
上面说了,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正加密代码,其实代码还是能够被人反编译(有人可能说,使用proguard中的optimize选项,可以从字节流层面更改代码,甚至可以让JD这些反编译软件可以无法得到内容。说得有点道理,但有两个问题:1、使用optimize对JDK及环境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混淆后的代码无法正常运行;2、这种方式其实还是混淆,JD反编译有点问题,可以有更强悍的工具,矛盾哲学在哪儿都是存在的^_^)。那如何能做到我的class代码无法被人反编译呢?那就需要我们下面的“加密class”!
加密class
在说加密class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些java的基本概念,如:ClassLoader。做java的人已经或者以后会知道,java程序的运行,是类中的逻辑在JVM中运行,而类又是怎么加载到JVM中的呢(JVM内幕之类的,不在本文中阐述,所以点到为止)?答案是:ClassLoader。JVM在启动时是如何初始化整个环境的,有哪些ClassLoader及作用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问度娘,也不在本文中讨论。
让我们从最常见的代码开始,揭开一下ClassLoader的一点点面纱!看下面的代码:
Java代码
publicclassDemo{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
在编译代码时(如使用ant或maven),使用插件将代码进行加密(加密方式自己选),将class文件里面的内容读取成byte[],然后进行加密后再写回到class文件(这时候class文件里面的内容不是标准的class,无法被反编译了)
在启动项目代码时,指定使用我们自定义的ClassLoader就行了,而自定义的部分,主要就是在这里做解密工作!
上面这段代码,大家都认识。但我要问的是:如果我们使用javac对其进行编译,然后使用java使其运行(为什么不在Eclipse中使用Runas功能呢?因为Eclipse帮我们封闭,从而简化了太多东西,使我们忽略了太多的底层细节,只有从原始的操作上,我们才能看到本质),那么,它是怎么加载到JVM中的?答案是:通过AppClassLoader加载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参考:http://hxraid.iteye.com/blog/747625)!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输出一下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getContextLoader());看看。
那又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ClassLoader又是怎样加载class的呢?其实,AppClassLoader继承自java.lang.ClassLoader类,所以,基本操作都在这个类里面,让我们直接看下面这段核心代码吧:
看到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往下面看了(再往下就是native方法了,这是一个重大伏笔哦),我们要做的手脚就在这里!
手脚怎么做呢?很简单,上面的代码逻辑告诉我们,ClassLoader只是拿到class文件中的内容byte[],然后交给JVM初始化!于是我们的逻辑就简单了:只要在交给JVM时是正确的class文件就行了,在这之前是什么样子无所谓!所以,我们的加密的整个逻辑就是:
如此,搞定!以上的做法比较完整的阐述,可以仔细阅读一下这篇文章:https://www.ddtsoft.com/#developerworks/cn/java/l-secureclass/文章中的介绍。
通过这个方法貌似可以解决代码反编译的问题了!错!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坑!因为我们自定义的ClassLoader是不能加密的,要不然JVM不认识,就全歇菜了!如果我来反编译,呵呵,我只要反编译一下这个自定义的ClassLoader,然后把里面解密后的内容写到指定的文件中保存下来,再把这个加了逻辑的自定义ClassLoader放回去运行,你猜结果会怎样?没错,你会想死!因为你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加密算法,结果人家根本不需要破解,直接就绕过去了!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个方法的优缺点:实现方式简单有效,同时对代码几乎没有侵入性,不影响正常开发与发布。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很容易被人破解!
当然啦,关于缺点问题,你也可以这么干:先对所有代码进行混淆、再进行加密,保证:1、不容易找到我们自定义的那个ClassLoader;2、就算找到了,破解了,代码可读性还是很差,让你看得吐血!(有一篇文章,我觉得写得不错,大家可以看一看:http://www.scjgcj.com/#blog/851544)
嗯,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我自己也差点被这个想法感动了,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程序员,我真的不愿意留下一个隐患在这里!所以,我继续思索!
高级加密class
前面我们说过有个伏笔来着,还记得吧?没错,就是那个native!native定义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我们传说中的JNI调用!前面介绍过的有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其实jvm的真实身份并不是java,而是c++写的jvm.dll(windows版本下),java与dll文件的调用就是通过JNI实现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想:JNI可以调用第三方语言的类库,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解密与装载使用第三方语言写(如C++,因为它们生成的库是不好反编译的),这样它可以把解密出来的class内容直接调jvm.dll的加载接口进行初始化成class,再返回给我们的ClassLoader?这样,我们自定义的ClassLoader只要使用JNI调用这个第三方语言写的组件,整个解密过程,都在黑盒中进行,别人就无从破解了!
嗯,这个方法真的很不错的!但也有两个小问题:1.使用第三方语言写,得会第三方语言,我说的会,是指很溜!2.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甚至同一操作系统不同的版本,都可能要有差异化的代码生成对应环境下的组件(如window下是exe,linux是so等)!如果你不在乎这两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方式真的挺不错的。但对于我来说,我的信条是,越复杂的方式越容易出错!我个人比较崇尚简洁的美,所以,这个方法我不会轻易使用!
对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还算可行的话,可以推荐一个我无意中看到的东西给大家看看(我都没有用过的):jinstall,
更改JVM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你可能会震惊。是的,你没看错,做为一个程序员,是应该要具有怀疑一切、敢想敢做的信念。如果你有意留心的话,你会发现JVM版本在业界其实也有好几个版本的,如:Sun公司的、IBM的、Apache的、Google的……
所以,不要阻碍自己的想象力,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并不代表不可能。所以,我想到,如果我把jvm改了,在里面对加载的类进行解密,那不就可以了吗?我在设计构思过程中,突然发现:人老了就是容易糊涂!前面使用第三方语言实现解密的两个问题,正好也是更改JVM要面对的两个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这个JVM就得跟着这个项目到处走啊!
❺ android jni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so库及所对应的jar包
1.将SO文件直接放到libs/armeabi下,然后代码中System.loadLibrary("xxx");再public native static int xxx_xxx_xxx();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调用xxx_xxx_xxx()方法;
2.第二种方案,创建自己的SO文件,在自己的SO文件里调用第三方SO,再在程序中调用自己的SO,这种比较复杂,需要建java类文件,生成.h文件,编写C源文件include之前生成的.h文件并实现相应方法,最后用android NDK开发包中的ndk-build脚本生成对应的.so共享库。 http://www.ijiami.cn/newsInfo?id=293&v=3
2. DEX加壳保护,DEX指令动态加载保护和高级源码混淆保护。其中DEX加壳保护是“爱加密”主推的卖点,该技术通过将DEX文件隐藏,并生成一个类似于虚像的壳文件,阻止黑客利用反编译工具获取App源码。另外,爱加密http://www.ijiami.cn/推出了so库保护,使得C/C++ 层面的代码安全也得到防护。加上资源文件保护(图片、音频等文件的防查看和防修改)、xml 主配文件保护(对主配文件进行二次签名)、内存保护等措施,可以基本保证App的动态和静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