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linux编译安装原理

linux编译安装原理

发布时间: 2023-06-10 05:57:25

A. 如何编译安装linux内核

1.先解压解压后会看到源代码的目录linux-2.6.27.69(这个版本要与当前系统的版本一样查看当系统版本uname-r只要版本号前的数字相同就可以了如2.6.27)2.进入目录linux-2.6.27.69运行命令makedistclean3.将/boot下面的内核配置文件复制到linux-2.6.27.69下,并命名为.config4.运行命令makemenuconfig(注意操作的时候都要进入linux内核源代码目录linux-2.6.27.59)5.运行makebzImage编译完后会在arch/x86/boot/下面产生一个bzImage内核文件6.makemoles编译内核模块7.makemoles_install安装内核模块(安装完后会在/lib/moles下面产生个文件2.6.27.59)8.制作ramddistk文件系统mkinitrdinitrd-2.6.27.59.img2.6.27.599安装内核cparch/x86/boot/bzImage/boot/vmlinuz-2.6.27.59cpinitrd-2.6.27.59.img/boot/10.修改/etc/grub.conf这个对着配制修改就可以了,但要指定相应内核文件与ramdisk文件修改后真接reboot一下,会出现启动菜单项,选择要启动的内核,就可以了整个编译安装的过程就完成了需要注意是:运行makemenucofig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是由于需安些一些依赖包ncurses-devel在制作ramdisk的时候可能出现错误,提示nomolefound之类的提示这个时候要指定参数mkinitrd--builtin=ata_piix整个的编译安装过程就是这样,这个编译与安装只是针对x86,至于arm编译的时候也是类似就不多说了,在整个编译与安装可能出现的错误就两个,也说的很清楚了

B. 如何编译linux版本

编译安装内核
下载并解压内核

解压内核:tar xf linux-2.6.XX.tar.xz
定制内核:make menuconfig
参见makefile menuconfig过程讲解
编译内核和模块:make
生成内核模块和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
安装内核和模块:sudo make moles_install install
复制模块文件到/lib/moles目录下、复制config,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到/boot目录、更新grub
其他命令:
make mrprobe:命令的作用是在每次配置并重新编译内核前需要先执行“make mrproper”命令清理源代码树,包括过去曾经配置的内核配置文件“.config”都将被清除。即进行新的编译工作时将原来老的配置文件给删除到,以免影响新的内核编译。
make dep:生成内核功能间的依赖关系,为编译内核做好准备。

几个重要的Linux内核文件介绍
config
使用make menuconfig 生成的内核配置文件,决定将内核的各个功能系统编译进内核还是编译为模块还是不编译。
vmlinuz 和 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执行的Linux内核,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zImage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误解,bz表示“big zImage”,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内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initrd.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比如initrd- 2.4.7-10.img主要是用于加载ext3等文件系统及scsi设备的驱动。如果你使用的是scsi硬盘,而内核vmlinuz中并没有这个 scsi硬件的驱动,那么在装入scsi模块之前,内核不能加载根文件系统,但scsi模块存储在根文件系统的/lib/moles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导一个能够读实际内核的initrd内核并用initrd修正scsi引导问题,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压缩的文件。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创建的,mkinitrd实用程序能够创建initrd映象文件,这个命令是RedHat专有的,其它Linux发行版或许有相应的命令。这是个很方便的实用程序。具体情况请看帮助:man mkinitrd
System.map是一个特定内核的内核符号表,由“nm vmlinux”产生并且不相关的符号被滤出。
下面几行来自/usr/src/linux-2.4/Makefile: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在进行程序设计时,会命名一些变量名或函数名之类的符号。Linux内核是一个很复杂的代码块,有许许多多的全局符号, Linux内核不使用符号名,而是通过变量或函数的地址来识别变量或函数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符号,而是像c0343f20这样引用这个变量。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更喜欢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名字,而不喜欢像c0343f20这样的名字。内核主要是用c写的,所以编译器/连接器允许我们编码时使用符号名,而内核运行时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符号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对应的符号,这由符号表来完成,符号表是所有符号连同它们的地址的列表。
Linux 符号表使用到2个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个“proc file”,在内核引导时创建。实际上,它并不真正的是一个文件,它只不过是内核数据的表示,却给人们是一个磁盘文件的假象,这从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 出来。然而,System.map是存在于你的文件系统上的实际文件。当你编译一个新内核时,各个符号名的地址要发生变化,你的老的System.map 具有的是错误的符号信息,每次内核编译时产生一个新的System.map,你应当用新的System.map来取代老的System.map。
虽然内核本身并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 lsof和ps等软件需要一个正确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错误的或没有System.map,klogd的输出将是不可靠的,这对于排除程序故障会带来困难。没有System.map,你可能会面临一些令人烦恼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数驱动需要System.map来解析符号,没有为你当前运行的特定内核创建的System.map它们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内核日志守护进程klogd为了执行名称-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应当放在使用它的软件能够找到它的地方。执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没有将System.map作为一个变量的位置给klogd,那么它将按照下面的顺序,在三个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够智能地查找正确的映象(map)文件。
makefile menuconfig过程讲解
当我们在执行make menuconfig这个命令时,系统到底帮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这里面一共涉及到了一下几个文件我们来一一探讨
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scripts文件夹
arch/$ARCH/Kconfig文件、各层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
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各层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
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的.config文件、arch/$ARCH/configs/下的文件
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
1)scripts文件夹存放的是跟make menuconfig配置界面的图形绘制相关的文件,我们作为使用者无需关心这个文件夹的内容
2)当我们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出现上述蓝色配置界面以前,系统帮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系统会读取arch/$ARCH/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生成整个配置界面选项(Kconfig是整个linux配置机制的核心),那么ARCH环境变量的值等于多少呢?它是由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决定的,在makefile下有此环境变量的定义: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
export KBUILD_BUILDHOST := $(SUBARCH)
ARCH ?= $(SUBARCH)
CROSS_COMPILE ?=
或者通过 make ARCH=arm menuconfig命令来生成配置界面
比如教务处进行考试,考试科数可能有外语、语文、数学等科,这里我们选择了arm科可进行考试,系统就会读取arm/arm/kconfig文件生成配置选项(选择了arm科的卷子),系统还提供了x86科、milps科等10几门功课的考试题
3)假设教务处比较“仁慈”,为了怕某些同学做错试题,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份参考答案(默认配置选项),存放在arch/$ARCH/configs/目录下,对于arm科来说就是arch/arm/configs文件夹:

此文件夹中有许多选项,系统会读取哪个呢?内核默认会读取linux内核根目录下.config文件作为内核的默认选项(试题的参考答案),我们一般会根据开发板的类型从中选取一个与我们开发板最接近的系列到Linux内核根目录下(选择一个最接近的参考答案)
4).config
假设教务处留了一个心眼,他提供的参考答案并不完全正确(.config文件与我们的板子并不是完全匹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直接修改.config文件然后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读取新的选项。但是一般我们不采取这个方案,我们选择在配置界面中通过空格、esc、回车选择某些选项选中或者不选中,最后保存退出的时候,Linux内核会把新的选项(正确的参考答案)更新到.config中,此时我们可以把.config重命名为其它文件保存起来(当你执行make distclean时系统会把.config文件删除),以后我们再配置内核时就不需要再去arch/arm/configs下考取相应的文件了,省去了重新配置的麻烦,直接将保存的.config文件复制为.config即可.
5)经过以上两步,我们可以正确的读取、配置我们需要的界面了,那么他们如何跟makefile文件建立编译关系呢?当你保存make menuconfig选项时,系统会除了会自动更新.config外,还会将所有的选项以宏的形式保存在Linux内核根目录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下

内核中的源代码就都会包含以上.h文件,跟宏的定义情况进行条件编译。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文件整体选择如是否编译时,还需要修改对应的makefile文件,例如:

我们选择是否要编译s3c2410_ts.c这个文件时,makefile会根据CONFIG_TOUCHSCREEN_S3C2410来决定是编译此文件,此宏是在Kconfig文件中定义,当我们配置完成后,会出现在.config及autconf中,至此,我们就完成了整个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最后我们会发现,整个linux内核配置过程中,留给用户的接口其实只有各层Kconfig、makefile文件以及对应的源文件。
比如我们如果想要给内核增加一个功能,并且通过make menuconfig控制其声称过程
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修改对应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按照Kconfig语法增加对应的选项;
其次执行make menuconfig选择编译进内核或者不编译进内核,或者编译为模块,.config文件和autoconf.h文件会自动生成;
最后修改对应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完成编译选项的添加;
最后的最后执行make命令进行编译。
Kconfig和Makefile
Linux内核源码树的每个目录下都有两个文档Kconfig和Makefile。分布到各目录的Kconfig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内核配置数据库,每个Kconfig分别描述了所属目录源文档相关的内核配置菜单。在执行内核配置make menuconfig时,从Kconfig中读出菜单,用户选择后保存到.config的内核配置文档中。在内核编译时,主Makefile调用这 个.config,就知道了用户的选择。这个内容说明了,Kconfig就是对应着内核的每级配置菜单。
假如要想添加新的驱动到内核的源码中,要修改Kconfig,这样就能够选择这个驱动,假如想使这个驱动被编译,则要修改Makefile。添加新 的驱动时需要修改的文档有两种(如果添加的只是文件,则只需修改当前层Kconfig和Makefile文件;如果添加的是目录,则需修改当前层和目录下 的共一对Kconfig和Makefile)Kconfig和Makefile。要想知道怎么修改这两种文档,就要知道两种文档的语法结构,Kconfig的语法参见参考文献《【linux-2.6.31】kbuild》。
Makefile 文件包含 5 部分:
Makefile 顶层的 Makefile
.config 内核配置文件
arch/$(ARCH)/Makefile 体系结构 Makefile
scripts/Makefile.* 适用于所有 kbuild Makefile 的通用规则等
kbuild Makefiles 大约有 500 个这样的文件
顶层 Makefile 读取内核配置操作产生的.config 文件,顶层 Makefile 构建两个主要的目标:vmlinux(内核映像)和 moles(所有模块文件)。它通过递归访问内核源码树下的子目录来构建这些目标。访问哪些子目录取决于内核配置。顶层 Makefile 包含一个体系结构 Makefile,由 arch/$(ARCH)/Makefile 指定。体系结构 Makefile 文件为顶层 Makefile 提供了特定体系结构的信息。每个子目录各有一个 kbuild文件和Makefile 文件来执行从上层传递下来的命令。kbuild和Makefile文件利用.config 文件中的信息来构造由 kbuild 构建内建或者模块对象使用的各种文件列表。scripts/Makefile.*包含所有的定义/规则,等等。这些信息用于使用 kbuild和 Makefile 文件来构建内核。Makefile的语法参见参考文献《【linux-2.6.31】kbuild》。

参考文献
【linux-2.6.31】内核编译指南.pdf
【linux-2.6.31】kbuild.pdf
Linker script in Linux.pdf
linux内核的配置机制及其编译过程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Linux Kconfig及Makefile学习

C. linux下的编译安装是什么意思

编译:将源代码变为机器可执行的代码文件。
安装:将可执行文件安装到操作系统里,才可以使用。

补充:Linu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D. Linux中源码编译安装程序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建编译脚本
进入到源码目录 执行 ./configure --prefix=/.../.....(--prefix=后面是想要安装到的目录)
第二部:编译
执行 make
第三部:安装
执行 make install
当然上面这几部都是最基本的步骤,如果想优化编译,要在./configure 后面加参数,或者configure之后手动修改Makefile文件 如O2(优化等级) FLAGS 等编译参数的修改。
--------------------------------------------------------------------------------------------------------------
以上都是源码包的编译
如果是自己写的C代码 直接 用gcc编译即可。
例如 编译test.c
执行 gcc -o test test.c即可将test.c编译为可执行的文件 test

自己打出来的 要采纳啊!

E. Linux下编译安装软件的问题

绝对不说让楼主换系统!!

先得简要介绍一下linux系统的结构
linux的整个操作系统是由很多个小的软件包组成的,操作系统的功能由每个小的软件包分别完成。这些软件包有很多依赖关系,就是说,软件包A必须在装了软件包B的时候才能用。windows里也有这种情况,比如DirectX,VC运行库,.net framework等等,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就是,一切windows应用程序都依赖于windows这个操作系统。linux不过是把对操作系统的依赖分给了若干个小的软件包。这种依赖有的时候是依赖于某个版本的,版本低了就不能用。有的时候各种软件之间还有兼容问题。在windows里,一般的应用软件不会有什么兼容问题,不行大不了删掉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但是操作系统内部的重要的东西有兼容问题,简单的删掉一个显然不行,就比较麻烦了。
本来,linux由这么多软件包构成,每个人单独下载安装这些软件包就可以了。其实确实也有人这么做,但是显然要比想象的麻烦,问题之一就是要解决各种兼容问题。各种linux发行版,比如redhat,他们就是为了简化用户的工作,把各种基本的软件包都提前设置好,解决各种兼容问题。升级某个核心的软件包的版本可能会破坏这种依赖关系,所以linux发行版才会过一段时间出一个大的版本,而不会一个一个的升级软件包。比如redhat8->redhat9一直到现在的rhel5和fedora10。
linux的升级速度很快,在多年以前的那些基础软件包构成的系统上,比如rh9,新的软件很可能无法安装运行了。当然,无法安装运行的原因是某一个或者多个依赖的软件包版本不够。解决的方法很明显,就是升级这些软件包,不过这些软件包又依赖于其他的软件包,还要继续升级。最后需要升级的软件包一共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只要一个一个的升级就可以了。每个发行版都有很多人搞这件事情,不过他们已经完成了修改代码等等工作,所以虽然可能比重装稍微麻烦点,一个人也不是绝对无法完成。慢慢干吧。

不过楼主的问题,明显是随便运行了几个不是程序的东西。
编译安装源码包的方法,一般是./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
根据那个文档里写的,看来是把./configure换成了cmake。不过要是不行的话,很可能是依赖问题。。慢慢升级吧。

F. linux里编译安装是什么意思

编译安装可以自己加上特定参数 改变安装路径,支持某些模块等 rpm都是已经设置好,只需要装

G. 在Linux系统上面编译安装跟包管理安装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不是安装过程。两种安装方法有什么区别

包管理能自动处理依赖和版本,编译安装就得你自己弄了。
编译安装的也不能用包管理来升级

H. 如何在linux平台上编译安装zlib软件

1、首先是编译环境,需要最基本的gcc,autotool工具,不同平台不同的安装方式,具体可以网络一下

2、在linux下,开源软件的编译安装会有固定的通用步骤:

    • 下载源码上传到服务器上;

    • 解压源码包,一般包的后缀是tar.gz、tgz、tar.gz2,这些压缩包其实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命令进行解压 tar xvf tarfile, 进入源码目录

    • 源码目录下一般会有软件相关的README、install文档,简单的阅读以下,多数情况下都会有相关的编译步骤,以及依赖库

    • 通过步骤:./configure;make && make install

    • ./configure --help可以获取帮助,用来指定安装路径,依赖库的路径,编译选项等

3、对于在linux下编译zlib请参考步骤2,相信你能行,加油

I. linux下怎么编译安装驱动

linux
编译安装驱动有两种,动态加载与静态加载
动态加载
一,编译,在指点内核树下编译,生成.o文件或.ko文件
二,将生成的.o或.ko文件拷到相应目录,一般是/lib/mole/kernel下面
三,用insmod命令加载,用rmmod命令卸载
静态加载
静态加载主要就是编译内核。就是将编写好的驱动放进内核相应的目录下面。然后编译内核。然后运行编译好的内核。

热点内容
五菱宏光s顶配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5-02-11 15:50:57 浏览:286
华为8加128配置有哪些 发布:2025-02-11 15:48:20 浏览:579
压缩机三转子 发布:2025-02-11 15:45:54 浏览:827
linux操作系统shell 发布:2025-02-11 15:45:53 浏览:338
安卓模拟器如何选择安装 发布:2025-02-11 15:34:26 浏览:176
安卓手机和华为哪个好用 发布:2025-02-11 15:32:11 浏览:555
大众车载dv设置密码多少 发布:2025-02-11 15:26:06 浏览:413
sqlserver连接超时 发布:2025-02-11 15:24:25 浏览:741
求三端类引擎可编译的源码 发布:2025-02-11 15:20:01 浏览:467
sql2000质疑 发布:2025-02-11 14:52:21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