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p框架arm编译
Ⅰ android系统app frameworks层,hal层,core libs代码编译之后在哪个镜像里
Google提供的Android包含了原始Android的目标机代码,主机编译工具、仿真环境,的代码包经过解压后(这里是Android2.2的源码包),源代码的第一层目录结构如下:
|-- Makefile
|-- bionic (bionic C库)
|-- bootable (启动引导相关代码)
|-- build (存放系统编译规则及generic等基础开发包配置)
|-- cts (Android兼容性测试套件标准)
|-- dalvik (dalvik java虚拟机)
|-- development (应用程序开发相关)
|-- external (android使用的一些开源的模组)
|-- frameworks (核心框架——java及C++语言)
|-- hardware (主要保护硬解适配层HAL代码)
|-- libcore
|-- ndk
|-- device
|-- out (编译完成后的代码输出与此目录)
|-- packages (应用程序包)
|-- prebuilt (x86和arm架构下预编译的一些资源)
|-- sdk (sdk及模拟器)
|-- system (文件系统库、应用及组件——c语言)
`-- vendor (厂商定制代码)
bionic 目录
|-- libc (C库)
| |-- arch-arm (ARM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arch-x86 (x86架构,包含系统调用汇编实现)
| |-- bionic (由C实现的功能,架构无关)
| |-- docs (文档)
| |-- include (头文件)
| |-- inet
| |-- kernel (linux内核中的一些头文件)
| |-- netbsd (?netbsd系统相关,具体作用不明)
| |-- private (?一些私有的头文件)
| |-- stdio (stdio实现)
| |-- stdlib (stdlib实现)
| |-- string (string函数实现)
| |-- tools (几个工具)
| |-- tzcode (时区相关代码)
| |-- unistd (unistd实现)
| `-- zoneinfo (时区信息)
|-- libdl (libdl实现,dl是动态链接,提供访问动态链接库的功能)
|-- libm (libm数学库的实现,)
| |-- alpha (apaha架构)
| |-- amd64 (amd64架构)
| |-- arm (arm架构)
| |-- bsdsrc (?bsd的源码)
| |-- i386 (i386架构)
| |-- i387 (i387架构?)
| |-- ia64 (ia64架构)
| |-- include (头文件)
| |-- man (数学函数,后缀名为.3,一些为freeBSD的库文件)
| |-- powerpc (powerpc架构)
| |-- sparc64 (sparc64架构)
| `-- src (源代码)
|-- libstdc++ (libstdc++ C++实现库)
| |-- include (头文件)
| `-- src (源码)
|-- libthread_db (多线程程序的调试器库)
| `-- include (头文件)
`-- linker (动态链接器)
`-- arch (支持arm和x86两种架构)
bootable 目录
|-- bootloader (适合各种bootloader的通用代码)
| `-- legacy (估计不能直接使用,可以参考)
| |-- arch_armv6 (V6架构,几个简单的汇编文件)
| |-- arch_msm7k (高通7k处理器架构的几个基本驱动)
| |-- include (通用头文件和高通7k架构头文件)
| |-- libboot (启动库,都写得很简单)
| |-- libc (一些常用的c函数)
| |-- nandwrite (nandwirte函数实现)
| `-- usbloader (usbloader实现)
|-- diskinstaller (android镜像打包器,x86可生产iso)
`-- recovery (系统恢复相关)
|-- edify (升级脚本使用的edify脚本语言)
|-- etc (init.rc恢复脚本)
|-- minui (一个简单的UI)
|-- minzip (一个简单的压缩工具)
|-- mttils (mtd工具)
|-- res (资源)
| `-- images (一些图片)
|-- tools (工具)
| `-- ota (OTA Over The Air Updates升级工具)
`-- updater (升级器)
build目录
|-- core (核心编译规则)
|-- history (历史记录)
|-- libs
| `-- host (主机端库,有android “cp”功能替换)
|-- target (目标机编译对象)
| |-- board (开发)
| | |-- emulator (模拟器)
| | |-- generic (通用)
| | |-- idea6410 (自己添加的)
| | `-- sim (最简单)
| `-- proct (开发对应的编译规则)
| `-- security (密钥相关)
`-- tools (编译中主机使用的工具及脚本)
|-- acp (Android "acp" Command)
|-- apicheck (api检查工具)
|-- applypatch (补丁工具)
|-- apriori (预链接工具)
|-- atree (tree工具)
|-- bin2asm (bin转换为asm工具)
|-- check_prereq (检查编译时间戳工具)
|-- dexpreopt (模拟器相关工具,具体功能不明)
|-- droiddoc (?作用不明,java语言,网上有人说和JDK5有关)
|-- fs_config (This program takes a list of files and directories)
|-- fs_get_stats (获取文件系统状态)
|-- iself (判断是否ELF格式)
|-- isprelinked (判断是否prelinked)
|-- kcm (按键相关)
|-- lsd (List symbol dependencies)
|-- releasetools (生成镜像的工具及脚本)
|-- rgb2565 (rgb转换为565)
|-- signapk (apk签名工具)
|-- soslim (strip工具)
`-- zipalign (zip archive alignment tool)
dalvik目录 dalvik虚拟机
.
|-- dalvikvm (main.c的目录)
|-- dexmp (dex反汇编)
|-- dexlist (List all methods in all concrete classes in a DEX file.)
|-- dexopt (预验证与优化)
|-- docs (文档)
|-- dvz (和zygote相关的一个命令)
|-- dx (dx工具,将多个java转换为dex)
|-- hit (?java语言写成)
|-- libcore (核心库)
|-- libcore-disabled (?禁用的库)
|-- libdex (dex的库)
|-- libnativehelper (Support functions for Android's class libraries)
|-- tests (测试代码)
|-- tools (工具)
`-- vm (虚拟机实现)
development 目录 (开发者需要的一些例程及工具)
|-- apps (一些核心应用程序)
| |-- BluetoothDebug (蓝牙调试程序)
| |-- CustomLocale (自定义区域设置)
| |-- Development (开发)
| |-- Fallback (和语言相关的一个程序)
| |-- FontLab (字库)
| |-- GestureBuilder (手势动作)
| |-- NinePatchLab (?)
| |-- OBJViewer (OBJ查看器)
| |-- SdkSetup (SDK安装器)
| |-- SpareParts (高级设置)
| |-- Term (远程登录)
| `-- launchperf (?)
|-- build (编译脚本模板)
|-- cmds (有个monkey工具)
|-- data (配置数据)
|-- docs (文档)
|-- host (主机端USB驱动等)
|-- ide (集成开发环境)
|-- ndk (本地开发套件——c语言开发套件)
|-- pdk (Plug Development Kit)
|-- samples (演示程序)
| |-- AliasActivity ()
| |-- ApiDemos (API演示程序)
| |-- BluetoothChat (蓝牙聊天)
| |-- BrowserPlugin (浏览器插件)
| |-- BusinessCard (商业卡)
| |-- Compass (指南针)
| |-- ContactManager (联系人管理器)
| |-- CubeLiveWall** (动态壁纸的一个简单例程)
| |-- FixedGridLayout (像是布局)
| |-- GlobalTime (全球时间)
| |-- HelloActivity (Hello)
| |-- Home (Home)
| |-- JetBoy (jetBoy游戏)
| |-- LunarLander (貌似又是一个游戏)
| |-- MailSync (同步)
| |-- MultiResolution (多分辨率)
| |-- MySampleRss (RSS)
| |-- NotePad (记事本)
| |-- RSSReader (RSS阅读器)
| |-- SearchableDictionary (目录搜索)
| |-- **JNI (JNI例程)
| |-- SkeletonApp (空壳APP)
| |-- Snake (snake程序)
| |-- SoftKeyboard (软键盘)
| |-- Wiktionary (?维基)
| `-- Wiktionary**(?维基例程)
|-- scripts (脚本)
|-- sdk (sdk配置)
|-- simulator (?模拟器)
|-- testrunner (?测试用)
`-- tools (一些工具)
Ⅱ 至少熟悉以下CPU架构的一种: ARM cortex a8、X86、PowerPC 等;熟悉构架 是怎么回事
熟悉构架 是怎么回事?
不是构架。
是:架构唤键。信唯
所谓熟滑链培悉,也就是:不懂装懂,能背出几句词,就行了。
在要指定代码的存储空间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尤其是你想为某个或某几个函数指定具体的地址。
1,编译器只有在最终的Link阶段才会为代码和数据分配内存地址,因此指定代码段的地址一般是通过写一个link脚本来进行的。Link阶段时,编译器的Linker会读取你写的Link脚本,并且按照脚本的规定给代码分配地址。
2,根据ARM开发工具的不同,link脚本的语法和形式也有所不同。ARM MDK,ARM ADS,Eclips+GCC,Linux GCC, ARM Realview等开发工具都支持Link脚本。
如果你英文还可以,建议你直接找到开发工具的Help手册去研究。如果你英语实在不行,也可以把开发工具名称和你代码的具体情况告诉我,我帮你看看。
Ⅳ M1 设备的 Xcode 编译问题深究
在Apple发布M1芯片之前,一直使用Intel的芯片,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发布M1芯片后,由于两者架构的不同(M1是arm64架构,Intel是x86_64的架构),导致很多软件运行出现了问题。我们在M1机型中使用Xcode编译模拟器时,可能会碰到如下报错:
或
这些报错,都是是由于项目中存在.a或.framework静态库导致的。以前,我们创建静态库时,会分别打包出一份针对真机(arm64)和模拟器的(x86_64),然后将这两份合并成一个包后引入项目中进行使用。在Intel机型上,真机上使用arm64指令,模拟器(x86_64)中使用x86_64指令,所以不存在问题。但是在M1机型上,模拟器是以arm64运行的,显然再以x86_64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对于这类架构报错问题,网上的资料一般会告诉你两个解决方案:
以Rosetta模式运行Xcode。
修改Build Settings -> Excluded Architectures选项,添加Any iOS Simulator SDK选项,并设置值为arm64。图示如下:
这两种方案都能解决编译问题,但是也都存在问题。
以Rosetta模式运行是M1机器上x86软件无法运行的解决方案,它会将x86指令转译成ARM指令运行,这种转译显然是存在性能损耗的,损耗大概在20%~30%,不到万不得已,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案。
Excluded Architectures方案说明
修改Excluded Architectures选项也有它的问题。字面意思是排除架构的意思,我们设置在模拟器中排除arm64就能解决模拟器无法编译arm64的问题。
这样的设置能生效会让人有点费解,我们知道,在intel机型上,模拟器本来就是以x86方式运行的,排除arm64毫无影响。但是在M1机型上,模拟器是以arm64方式运行的,排除了arm64反而能跑,这不是把我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么?,但是苹果就是这样干的,当在M1机型上,排除了模拟器的arm64架构后,模拟器还是会以arm64的方式运行,但是模拟器中的app是以x86的方式运行的,对苹果的这个骚操作我们不得不服。图示如下:
有时候在Excluded Architectures选项中排除了模拟器的arm64指令,依然无法编译通过,那么一般是项目设置和cocoapods的设置不一致导致,设置为一致后一般可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在Podfile中添加如下内容来解决: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由来,它是由于项目中存在.a或.framework,它们提供的指令集不完整导致的。Apple对于这类问题,也提供了解决方案,请由我细细道来。
以Xcode13为例,在我们创建静态库时,选择真机编译出来的包只包含arm64指令,选择模拟器编译出来的会同时包含arm64和x86_64指令。我看一些网上的教程,教别人将模拟器部分的arm64移除,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要支持M1机器正常跑模拟器,模拟器必须同时包含arm64和x86_64指令。
2019年的WWDC,apple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封装格式XCFramework。简单理解就是以前使用lipo合并不同指令集的包,现在则使用新的指令合并成XCFramework格式
打包成framework,格式如下:
打包成XCFramework后,格式如下:
从上述可以看出,XCFramework就是把两个不同指令集的framework放入了同一个文件夹(.xcframework),并生成了一个配置文件Info.plist。这样生成的XCFramework就可以完美的解决M1机器无法编译模拟器的问题。
XCFramework的创建指令也很简单:
以现在的情况,很多第三方框架,并没有使用XCFramework,而项目中只要有一个框架没有支持模拟器的arm64指令,那么在M1机器上,模拟器只能以Rosetta模式运行应用,对这一块的普遍支持估计要等M1普及以后了。
苹果换芯,成了开发者们的噩梦?
armv6、armv7、armv7s、armv8、armv64及其i386、x86_64区别
细说iOS静态库和动态库
关于Xcode11的XCFrameworks框架
Ⅳ 在鸿蒙(OHOS3.0)编译框架中添加树莓派4B
之前在树莓派4b上点亮了OHOS3.0,不过内核是用tftp拉取的,根文件系统挂在了NFS上,拔了网线就无法启动。当然这么操作只是为了方便调试,而最终需要的是一个可以烧录到TF卡上的img镜像文件。这就需要将所有调试好的内容添加到OHOS3.0的编译框架,本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好家伙,整了这么久,感觉添加编译框架比移植本身更复杂。于是我整理了添加树莓派单板到编译框架的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为大家避坑。
主要参考 hisilicon build组件仓,添加一个procts编译组件,这个组件是在产品配置文件中指定的。比如
proctdefinecommonproctsRPI4B.json
其他部分参考Hi3516,但是其中2条,指定单板组件路径,并添加组件。如果删除这两条,将不能编译内核,只生成OHOS的文件系统。
接下来在device目录下,新建一个raspberrypi编译组件文件夹,并添加 ohos.build 文件。和前面产品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对应起来了。
deviceraspberrypibuildohos.build
新建 deviceraspberrypibuildBUILD.gn 当然每个厂家不可能只有1个板子,如果有其他单板就在这里指定,比如树莓派2B、3B等
既然前面指定了rpi4b的编译配置组件,那么就在 deviceraspberrypi 新建一个 rpi4b 的目录,可以参考 hi3516dv300 build组件
deviceraspberrypirpi4bBUILD.gn
至此一个rpi4b build组件就添加到OHOS3.0的编译框架了,之后相关内容添加到这个文件夹下就可以了。
接下来分析下目前移植了树莓派4B的哪些内容,如何将这些内容编译进OHOS3.0。
关于补丁可以参考 Patch组件,可以得知内核编译由kernel.mk来执行
kernellinuxbuildkernel.mk
所以补丁文件需要放到正确的路径下,以正确的名字命名就可以patch到内核。
hdf.patch补丁文件,现在还没有移植HDF相关内容,所以可以先使用Hi3516的
rpi4b.patch补丁文件,使用树莓派的官方镜像,https://github.com/raspberrypi/linux
kernellinuxconfiglinux-5.10archarmconfigsrpi4b_standard_defconfig
内核配置文件目前已知的需要开启下面内容,但是肯定不止这些,以后会继续更新
Pi4的GPU是VideoCore VI支持OpenGL ES 3.2,而Pi3的GPU是VideoCore IV支持OpenGL ES 2.0。VideoCore IV 驱动程序是 VC4,VideoCore VI 驱动程序的 V3D。内核已经提供驱动,参考rpi4b_standard_defconfig将驱动直接编入到内核。
同时需要在config.txt中开启设置
OHOS中修改weston的配置文件,指定显示驱动
systemetcweston.ini
具体思路就是先查找设备号,根据设备号找到驱动程序。
前面内核配置的时候rpi4b_standard_defconfig中已经将触摸驱动编入内核,所以后面不需要在init加载模块了,修改下eudev的配置文件即可。
third_partyeudevrules.d ouchscreen.rules
正常情况下内核是由uboot进行引导的,而且OHOS默认生成uImage。但是树莓派自带BootLoader,虽然可以先用树莓派自带的BootLoader启动uboot,再用uboot加载uImage,但是这样会比较麻烦,而且会增加启动时间。不过目前 zImage是写死在kernel.mk中的,没办法改下编译脚本把。
kernellinuxbuildkernel.mk 将 uImage 改为 zImage moles dtbs
kernellinuxbuildbuild_kernel.sh
kernellinuxbuildBUILD.gn
kernellinuxbuildkernel_mole_build.sh
这里内核编译会依赖proct_path="vendor/$proct_company/$proct_name"下的hdf.hcs文件,得先新建一个应付下,不然会报下面这个错误。
ninja: error: '../../vendor/raspberrypi/RPI4B/hdf_config/uhdf/hdf.hcs', needed by 'gen/drivers/adapter/uhdf2/hcs/hdf_default.hcb', missing and no known rule to make it
新建:vendor/raspberrypi/RPI4B/hdf_config/uhdf/hdf.hcs
对于镜像烧录,Hi3516会将uImage、system.img、vendor.img等镜像烧写到emmc,但是树莓派使用TF卡启动,所以需要对TF卡进行分区,然后复制对应的内容到各个分区。首先制作树莓派boot目录,这个用来目录存放树莓派设备树、config.txt、cmdline.txt、内核镜像等信息。写一个简单的mkboot.py脚本来实现这个功能,位置在码仓.py将会生成boot.img。
为了方便烧录,需要将boot.img、system.img、updater.img、vendor.img、userdata.img合并成一个rpi4b.img。还是写一个简单的脚本来处理这个步骤.py。
不过有个问题,主分区只支持4个,所以updater.img暂时先不合并了,这个问题等以后再来处理。
最后将会得到一个rpi4b.img的镜像文件,将这个文件烧录到SD卡就可以了。
Linux:可以使用dd命令
windows:使用Win32 Disk Imager工具烧录即可。
到这里总算是跑通了一个完整的添加新单板的流程,只不过目前只适配了显示和触摸。接下来打算尝试HDF或者distributed部分。
Ⅵ Linux系统上用QT编写ARM9继电器控制程序的问题。 想写个QT界面程序到arm板子上,通过界面的按钮来控制继电
以下是单片机实践团为您解答:
1)既然你已经在windows下面搞qt了,转到linux下面就没啥编程问题了,都一样的只是环境搭建有一点点不一样。
2)windows下面直接用的qtsdk for windows的吧,其实是人家直接给你做好的环境,建议自己用everywhelesource自己编译了解整个框架的结构,搞清楚windows下面如何显示的问题就差不多清楚了。
3)啰嗦的说,windows下面你虽然能够编译你的代码看到运行界面,不过我猜你没有深入了解这个框架不是mfc他如何调用windows的显示的,其实在linux下面道理也是一样的。
4)下面说说要怎么弄,主要是环境搭建,用你板子的交叉编译器编译qt源码就是那个everywhelesource了,这个主要要搞清楚那个configure,进入目录运行他生成makefile,记得configure后面要带参数,很多的比如你的交叉编译器。你可以用--help来看这些参数的详细说明。这些你要找点专业的文章来看看,英文好点可以直接上官方网站看的,很详细。
5)编译好这个之后其实你就可以直接把windows下面的代码拿来再次编译就行了,不过有一点你控制继电器的话还要你板子的gpio驱动,也就是控制引脚的,一般板子的驱动都有的。
6)如果你要仿真的话还要编译x11版本的qt,这个主要是要得到那个虚拟显存,用于调试用的,不用直接搞到板子上看效果,这个是x86版本提供的快捷方式,一般都用的,嗯很多的,看一些文章吧,毕竟我只能给你说个大纲盖的。
7)再说个你这就零分,不然给你多说点,看着烦。不明白在hi我吧。
Ⅶ 安卓12的64位防闪框架有哪些
Google Android 12支持64位应用程序和防闪框架,其中包括:
1. ART(Android运行时):此运行时是由Google开发的用于Android的新型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可在所有Android设备上提供64位支持。
2. 高级生成语言(AGL):知备此框架是没羡一种以Java为基础的技术,可用于在Android设备上创建和部署应用程序。
3. 向量图像系统(Vivante):此框架是一种动搭察毁态图
Ⅷ ARM Cortex-A9处理器的架构和技术
Cortex-A9处理器能与其他Cortex系列处理器以及广受欢迎的ARM MPCore技术兼容,因此能够很好延用包括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OS/RTOS)、中间件及应用在内的丰富生态系统,从而减少采用全新处理器所需的成本。通过首次利用关键微体系架构方面的改进,Cortex-A9 处理器提供了具有高扩展性和高功耗效率的解决方案。利用动态长度、八级超标量结构、多事件管道及推断性乱序执行( Speculative out-of-order execution),它能在频率超过1GHz的设备中,在每个循环中执行多达四条指令,同时还能减少目前主流八级处理器的成本并提高效率。ARM MPCore技术被广泛选用的对ARM MPCore技术提升了性能的可拓展性以及对功耗的控制,从而在性能上突破了目前类似的高性能设备,同时继续满足了苛刻的手机功耗要求。迄今为止,ARM MPCore技术已被包括日电电子、NVIDIA、瑞萨科技和萨诺夫公司(Sarnoff Corporation)在内的超过十家公司授权使用,并从2005年起实现芯片量产。通过对MPCore技术作进一步优化和扩展,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的开发为许多全新应用市场提供了下一代的MPCore技术。此外,为简化和扩大对多核解决方案的使用,Cortex-A9 MPCore处理器还支持与加速器和DMA的系统级相关性,进一步提高性能,并降低系统级功耗�9�7刻的250mW移动功耗预算条件下为当今的手机提供显着的性能提升的可综合ARM处理器。在采用TSMC 65纳米普通工艺、性能达到2000 DMIPS时,核逻辑硅芯片将小于1.5平方毫米。从2000 DMIPS到8000 DMIPS的可扩展性能,比当今高端手机或机顶盒高出4-16倍,将使终端用户能够即时地浏览复杂的、加载多媒体内容的网页,并最大程度地利用Web 2.0应用程序,享受高度真实感的图片和游戏,快速打开复杂的附件或编辑媒体文件。Cortex-A9多核处理器是首款结合了Cortex应用级架构以及用于可扩展性能的多处理能力的ARM处理器,提供了下列增强的多核技术:*加速器一致性端口(ACP),用于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系统能耗*先进总线接口单元(Advanced Bus Interface Unit),用于在高带宽设备中实现低延迟时间*多核TrustZone® 技术,结合中断虚拟,允许基于硬件的安全和加强的类虚拟(paravirtualization)解决方案*通用中断控制器(GIC),用于软件移植和优化的多核通信在由业界领先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基准协会(EEMBC)开发的多核基准框架的发展进程中,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在多种基准下都表现出近线形可扩展性,与添加的处理器单元一起提供高达四倍于类似单核处理器的性能。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斗皮袭两款ARM Cortex-A9处理器都包含ARM特定应用架构扩展集,包括DSP和SIMD扩展集和Jazelle® 技术、TrustZone和智能功耗管理(IEM�6�4)技术。此外,ARM已开发一整套支持新处理器的技术,以缩短设计时间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这一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握高�6�1 浮点单元(FPU):Cortex-A9 FPU提供高性能的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指令。�6�1 媒体处理:Cortex-A9 NEON媒体处理引擎(MPE)提供了Cortex-A9 FPU所具有的性能和功能,以及在Cortex-A8处理器中首次推出的用于加速媒体和信号处理功能的ARM NEON 先进 SIMD指令集。�6�1 物理IP:提供在Cortex-A9处理器上实现低功耗、高性能应用所需的众多标准单元库和存储器。标准单元包括功耗管理工具包,可实现动态和漏泄功耗节省技术,例如时钟门控、多电压岛和功率门控。还提供具有先进的功耗节省功能的存储编译器。�6�1 Fabric IP:Cortex-A9处理器得到广泛的PrimeCell® fabric IP元件的支持。这些元件包括:一个动态存储控制器、一个静态存储控空兄制器、一个AMBA® 3 AXI可配置的内部互连及一个优化的L2 Cache 控制器,用于匹配Cortex-A9处理器在高频设计中的性能和吞吐能力。�6�1 图形加速: ARM Mali�6�4 图形处理单元及Cortex-A9处理器的组合,将使得SoC合作活动能够创造高度整合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带来最佳的尺寸、性能和系统带宽优势。�6�1 系统设计:ARM RealView® SoC Designer工具提供快速的架构优化和性能分析,并允许在硬件完成以前很长时间即可进行软件驱动程序和对时间要求很严格的代码的早期开发。RealView系统发生器(RealView System Generator)工具为基于Cortex-A9处理器的虚拟平台的采用提供超快建模能力。Realview工具中关于Cortex-A9处理器的基于周期的(cycle based)及程序员视角的模型将于2008年第二季度上市。�6�1 调试: ARM CoreSight�6�4片上技术加速了复杂调试的时间,缩短了上市时间。程序追踪宏单元技术(Program Trace Macrocell technology)具有程序流追踪能力,能够将处理器的指令流完全可视化,同时配置与ARMv7架构兼容的调试接口,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更高的调试性能。用于Cortex-A9处理器的CoreSight设计工具包扩展了其调试和追踪能力,以涵盖整个片上系统,包括多个ARM处理器、DSP以及智能外设。�6�1 软件开发:ARM RealView开发套件(ARM 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包括先进的代码生成工具,为Cortex-A9处理器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无以比拟的代码密度。这套工具还支持矢量编译,用于NEON媒体和信号处理扩展集,使得开发者无需使用独立的DSP,从而降低产品和项目成本。包括先进的交叉触发在内的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调试得到RealView ICE和Trace产品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一系列硬件开发板的支持,用于FPGA系统原型设计和软件开发。
Ⅸ linux下怎么检查串口号
以fs2410为例,检查以下工作
LINUX内核的启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cpu和体系结构的检查、cpu本身的初始化以及页表的建立等;第二阶段主要是对系统中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初始化;最后则是更高层次的初始化,如根设备和外部设备的初始化。
LINUX内核支持很多的硬件体系结构如X86、ARM、PowerPC、M68K等,但由于新的硬件平台不断出现,根据新的硬件平台移植内核是嵌入式系统构建的必须工作。2.4.18内核对没有s3c2410处理器的支持,因此移植过程中需要对新的硬件平台进行定义,添加内核对硬件平台的支持,这也是移植工作的难点。
以fs2410为例,检查以下修改是否完成
移植LINUX内核到嵌入式POS系统硬件平台涉及的主要文件及目录有:
Makefile 指定系统框架、交叉编译工具链arch/ARM/config.in添加系统平台的选项以及处理器相关定义
arch/ARM/Makefile 添加系统平台编译选项
arch/ARM/mm 初始化内存页表内存映射
arch/ARM/mach-s3c2410/* 添加s3c2410平台的初始化函数
include/asm-ARM/arch-s3c2410/* 添加s3c2410寄存器和板子的定义
arch/ARM/kernel/ Makefile 添加对s3c2410处理器的支持
arch/ARM/kernel/debug-ARMv.S 定义串口打印函数
arch/ARM/kernel/entry-ARMv.S 定义中断处理子程序
arch/ARM/kernel/head-ARMv.S 内核代码入口
arch/ARM/tools/mach-types 定义系统号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3c2410.S 添加引导代码
arch/ARM/boot/compressed/Makefile 添加编译选项
arch/ARM/boot/Makefile 添加内核映像生成选项
Ⅹ 我们说的51单片机,是不是因为他的核心是51的。
只要是51内核架构的MCU都可以理解为51单片机;
ARM是指基于ARM内核架构的一类低功耗MCU,ARM公司本身不做芯片,只做架构设计,然后授权给其他芯片公司制作带有不同功能的MCU,但内核架构都是ARM。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宽陪器,是以数字信号来处理大量信息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0或1的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它不仅具有可编程性,而且其实时运行速度可达每秒数以千万条复杂指令程序,远远超过通用微处理器,是数字化电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电脑芯片。它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是最值得称道的两大特色。不同于51和ARM。可以理解为一种专门的数据处理芯片。DSP的内核架构不同于前两者,但是如果理解为一种DSP内核架构的话,并不能说一定慎芦蠢是错的。看个人怎么理解了,随着你认知的深入可能哗察会有别的理解。
至于指令集,不同的公司可能有自己的开发编译环境,指令集助记符可能会与学校学习的51指令略有差别(针对汇编语言),如果是高级语言(C语言,而且大多数都支持C编程,工作效率高——指人)就没什么大的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