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编译法广告翻译

编译法广告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9-21 20:28:46

A. 英语编译程序怎么翻译

编译程序一般翻译为compiler。
实际上在整个编译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工具,预处理器、编译器、汇编器、定位/分配器、连接器。

B. 翻译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采用的两种方法

编译执行:把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生成可执行文件,比如com或exe文件),然后
执行。(包含汇编和链接两个过程)
解释执行:把一行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然后执行;再翻译下一行源程序成机
器语言,然后执行。(翻译一句,执行一次。不生成可执行文件)

C.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很着急,软件翻译就一边闪吧。。。。。

。。。鬼才愿意为了10分。。。

D. 编译程序是什么意思编译是什么意思

编译程序(Compiler,compiling program)也称为编译器,是指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格式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解释程序是一种语言处理程序,在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方面与编译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运行用户程序时,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中间代码)。

(4)编译法广告翻译扩展阅读:

结构:

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等六个相继的逻辑步骤。这六个步骤只表示编译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时间关系。

编译过程既可以按照这六个逻辑步骤顺序地执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锁方式去执行。在确定编译程序的具体结构时,常常分若干遍实现。对于源程序或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一次并实现所规定的工作称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个或相连几个逻辑步骤的工作。

可以把词法分析作为第一遍;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作为第二遍;代码优化和存储分配作为第三遍;代码生成作为第四遍。反之,为了适应较小的存储空间或提高目标程序质量,也可以把一个逻辑步骤的工作分为几遍去执行。

E. 编译程序有编译和翻译两种方式分别对其说明并比较 急 在线等

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
compiler
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计算机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属于采用生成性实现途径实现的翻译程序。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而以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作为输出。编译出的目标程序通常还要经历运行阶段,以便在运行程序的支持下运行,加工初始数据,算出所需的计算结果。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它所翻译的语句与目标语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多对应关系;同时也因为它要处理递归调用、动态存储分配、多种数据类型,以及语句间的紧密依赖关系。但是,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具有易读、易移植和表达能力强等特点,编译程序广泛地用于翻译规模较大、复杂性较高、且需要高效运行的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功能 编译程序的基本功能是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编译系统,除了基本功能之外,还应具备语法检查、调试措施、修改手段、覆盖处理、目标程序优化、不同语言合用以及人-机联系等重要功能。①语法检查: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如果不符合语法,编译程序要指出语法错误的部位、性质和有关信息。编译程序应使用户一次上机,能够尽可能多地查出错误。②调试措施: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设计者的意图。为此,要求编译程序在编译出的目标程序中安置一些输出指令,以便在目标程序运行时能输出程序动态执行情况的信息,如变量值的更改、程序执行时所经历的线路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核实和验证源程序是否表达了算法要求。③修改手段:为用户提供简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编译程序通常要提供批量修改手段(用于修改数量较大或临时不易修改的错误)和现场修改手段(用于运行时修改数量较少、临时易改的错误)。④覆盖处理:主要是为处理程序长、数据量大的大型问题程序而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些程序段和数据公用某些存储区,其中只存放当前要用的程序或数据;其余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先存放在磁盘等辅助存储器中,待需要时动态地调入。⑤目标程序优化: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即占用的存储空间少,程序的运行时间短。依据优化目标的不同,编译程序可选择实现表达式优化、循环优化或程序全局优化。目标程序优化有的在源程序级上进行,有的在目标程序级上进行。⑥不同语言合用:其功能有助于用户利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或套用已有的不同语言书写的程序模块。最为常见的是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合用。这不但可以弥补高级语言难于表达某些非数值加工操作或直接控制、访问外围设备和硬件寄存器之不足,而且还有利于用汇编语言编写核心部分程序,以提高运行效率。⑦人-机联系:确定编译程序实现方案时达到精心设计的功能。目的是便于用户在编译和运行阶段及时了解内部工作情况,有效地监督、控制系统的运行。
早期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案,是把上述各项功能完全收纳在编译程序之中。然而,习惯做法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配置调试程序、编辑程序和连接装配程序,用以协助实现程序的调试、修改、覆盖处理,以及不同语言合用功能。但在设计编译程序时,仍须精心考虑如何与这些子系统衔接等问题。
工作过程 编译程序必须分析源程序,然后综合成目标程序。首先,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并把它分解成若干基本成分;其次,再根据这些基本成分建立相应等价的目标程序部分。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编译程序要在分析阶段建立一些表格,改造源程序为中间语言形式,以便在分析和综合时易于引用和加工(图1)。
数据结构 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符号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连同它们的属性组成,其中属性包括种类(如变量、数组、结构、函数、过程等)、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复型、标号等),以及目标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数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数组成,其中包括常数的机内表示,以及分配给它们的目标程序地址。中间语言程序是将源程序翻译为目标程序前引入的一种中间形式的程序,其表示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编译程序以后如何使用和加工它。常用的中间语言形式有波兰表示、三元组、四元组以及间接三元组等。
分析部分 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词法分析由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程序)完成,其任务是识别单词(即标识符、常数、保留字,以及各种运算符、标点符号等)、造符号表和常数表,以及将源程序换码为编译程序易于分析和加工的内部形式。语法分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如不合乎语法,则输出语法出错信息;如合乎语法,则分解源程序的语法结构,构造中间语言形式的内部程序。语法分析的目的是掌握单词是怎样组成语句的,以及语句又是如何组成程序的。语义分析程序是进一步检查合法程序结构的语义正确性,其目的是保证标识符和常数的正确使用,把必要的信息收集和保存到符号表或中间语言程序中,并进行相应的语义处理。
综合部分 综合阶段必须根据符号表和中间语言程序产生出目标程序,其主要工作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是通过重排和改变程序中的某些操作,以产生更加有效的目标程序。存储分配的任务是为程序和数据分配运行时的存储单元。代码生成的主要任务是产生与中间语言程序符等价的目标程序,顺序加工中间语言程序,并利用符号表和常数表中的信息生成一系列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指令。
结构 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等六个相继的逻辑步骤。这六个步骤只表示编译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时间关系。编译过程既可以按照这六个逻辑步骤顺序地执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锁方式去执行。在确定编译程序的具体结构时,常常分若干遍实现。对于源程序或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一次并实现所规定的工作称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个或相连几个逻辑步骤的工作。例如,可以把词法分析作为第一遍;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作为第二遍;代码优化和存储分配作为第三遍;代码生成作为第四遍。反之,为了适应较小的存储空间或提高目标程序质量,也可以把一个逻辑步骤的工作分为几遍去执行。例如,代码优化可划分为代码优化准备工作和实际代码优化两遍进行。
一个编译程序是否分遍,以及如何分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判别标准可以是存储容量的大小、源语言的繁简、解题范围的宽窄,以及设计、编制人员的多少等。分遍的好处是各遍功能独立单纯、相互联系简单、逻辑结构清晰、优化准备工作充分。缺点是各遍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些重复的部分,而且遍和遍之间要有交接工作,因之增加了编译程序的长度和编译时间。
一遍编译程序是一种极端情况,整个编译程序同时驻留在内存,彼此之间采用调用转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图2)。当语法分析程序需要新符号时,它就调用词法分析程序;当它识别出某一语法结构时,它就调用语义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对识别出的结构进行语义检查,并调用“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程序生成相应的目标语言指令。
随着程序设计语言在形式化、结构化、直观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实现相应语言功能的编译程序,也正向自动程序设计的目标发展,以便提供理想的程序设计工具。
参考书目
陈火旺、钱家骅、孙永强编:《编译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A.V.Aho, Principles of Compiler Design,Addison Wes-ley, Reading, Massachusetts, 1977.
--------------------------------------------------------------------------------
编译程序 (compiler)
将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用计算机汇编语言、机器语言或某种中间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用户利用编译程序实现数据处理任务时,先要经历编译阶段,再经历运行阶段。编译阶段以源程序作为输入,以目标程序作为输出,其主要任务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运行阶段的任务是运行所编译出的目标程序,实现源程序中指定的数据处理任务,其工作通常包括:输入初始数据,对数据或文件进行数据加工,输出必要信息和加工结果等。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这是因为它所翻译的语句与目标语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多对应关系;同时因为它要在编译阶段处理递归调用、动态存储分配、多种数据类型 实现 、 代码生成与代码优化等繁杂技术问题;还要在运行阶段提供良好、有效的运行环境。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具有易读、易移植和表达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编译程序广泛地用于翻译规模较大、复杂性较高、且需要高效运行的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
功能 编译程序的基本功能是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此外,还要具备语法检查、调试措施、修改手段、覆盖处理、目标程序优化、不同语言合用以及人机联系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功能。①语法检查。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 。②调试措施。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用户的设计意图。③修改手段。为用户提供简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④覆盖处理。主要为处理程序较长、数据量较大的大型问题程序而设置。基本思想是让一些程序段和数据公用某些存储区,其中只存放当前要用的程序段或数据,其余暂时不用的程序段和数据均存放在磁盘等辅助存储器中,待需要时动态地调入存储区中运行。⑤目标程序优化。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即使编译出的目标程序运行时间短、占用存储少。⑥不同语言合用 。便于用户利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或套用已有的不同语言书写的程序模块。最为常见的是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合用。⑦人机联系。便于用户在编译和运行阶段及时了解系统内部工作情况,有效地监督、控制系统的运行。
早期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案,是把上述各项功能完全收纳在编译程序之中 。后来的习惯方法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配置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连接装配程序等实用程序或工具软件,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便于应用软件的编程、修改、调试、集成以及报表生成、界面设计等工作。但编译程序设计者设计编译方案时,仍需精心考虑上述各项功能,较好地解决目标程序与这些实用程序或软件工具之间的配合与衔接等问题。
工作过程 编译程序必须分析源程序,然后综合成目标程序。为达到这个目的,编译程序要在分析阶段建立一些表格,改造源程序为中间语言形式,以便在分析和综合时易于引用和加工。
数据结构 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符号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连同它们的属性组成,其中属性包括种类(如变量、数组、结构、函数、过程等)、类型(如整型、实型、字符串、复型、标号等),以及目标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数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数组成,其中包括常数的机内表示以及分配给它们的目标程序地址。中间语言程序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前引入的一种中间形式的程序,其表示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编译程序以后如何使用它和如何加工它。常用的中间语言形式有波兰表示、三元组、四元组以及间接三元组等。
分析部分 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词法分析由词法分析程序(又称为扫描程序 )完成,其任务是识别单词(即标识符 、常数、保留字,以及各种运算符、标点符号等)、造符号表和常数表,以及将源程序换码为编译程序易于分析和加工的内部形式。语法分析程序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并分解源程序。如果不合乎语法,则输出语法出错信息;如果合乎语法,则分解源程 序的语法结构, 构造中间语 言形式的内部程序。语法分析的目的是掌握单词是怎样组成语句的,以及语句又是如何组成程序的。语义分析程序进一步检查合法程序结构的语义正确性,其目的是保证标识符和常数的正确使用,把必要的信息收集和保存到符号表或中间语言程序中,并进行相应的语义处理。
综合部分 综合阶段根据符号表和中间语言程序产生出目标程序,其主要工作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是通过重排和改变程序中的某些操作,以产生更加有效的目标程序。存储分配是为程序和数据分配运行时的存储单元。 代码生成是产 生与中间语 言程序等价的目标程序,亦即,顺序加工中间语言程序,利用符号表和常数表中的信息生成一系列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指令。
动态 20世纪80年代以后,程序设计语言在形式化、结构化、直观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随着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程序设计语言,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并发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②基于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深刻地揭示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与此相应地,作为实现程序设计语言重要手段之一的编译程序,在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实现技术和处理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和扩充。另外,编译程序已作为实现编程的重要软件工具,被纳入到软件支援环境的基本层软件工具之中。因此,规划编译程序实现方案时,应从所处的具体软件支援环境出发,既要遵循整个环境的全局性要求和规定,又要精心考虑与其他诸层软件 工具之间的相互支援、配合和衔接关系。

F. 旅游翻译分类为哪些

国际旅游促销或旅游信息服务都离不开翻译。“旅游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多样性与复杂性,仍不为我们翻译工作者所熟悉和掌握。”(黄友义, 2007)旅游业具有带动、促进众多行业发展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承担着建立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历史使命,开展旅游翻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特殊的学术意义。
一、旅游翻译:定义与实践
陈刚教授对旅游翻译作了以下定义:旅游翻译应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概括地说,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同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它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际特点上表现的更直接、更为突出、更为典型、更为全面(2004: 59)。这个定义较为准确、全面体现了旅游翻译实践的特点和理论依托。依据旅游翻译自身的特点,陈刚教授对这个“专业翻译”进行了以下分类:
1.翻译手段分类:导译;口译(视传、交传、同传);笔译;机器翻译。
2.语言和符号分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3.译出语/译出文本和译入语/译入文本分类:本族语—外族语;外族语—本族语。
4.翻译题材分类:专业翻译;一般性翻译;文学翻译。
5.翻译方式分类:全译;部分翻译:节译、摘译、阐译、改译、编译、参译、译述、综述/译、译写等。
6.旅游翻译者分类:7.职业性质分类;机构翻译;旅行社职业翻译;旅行社全职导游;旅行社兼职导游;自由职业导游。工作区域(或业务范围)分类:旅行社职业翻译;地方导译;全程导译;定点导游;国际导游。(2004: 60-63)
对于旅游翻译题材、体裁分类,陈刚教授重点指出了导游翻译所涉及导译内容与形式,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从宏观层面来看旅游翻译的功能、方法、工作业态、文本类别,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事实存在于旅游促销和信息服务的大系统中,共存互动,相辅相成。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促销和信息服务无不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指导。“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进行的一元化整合。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以整合的形式最有效地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或个人。其主旨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沟通满足顾客信息需求,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实现企业促销和营销战术和战略目标。”(跃驰咨询网, 2007)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不仅影响了“文本”内容、语言风格的选择,还使原本联系相对比较疏远的印刷和广电媒介为载体的文本内容与功能在企业营销大目标前提下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构成疏而不漏的立体传播网络体系。全球化语境下的旅游翻译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指导下关注的不再是个别语句、语篇,还高度关注实现旅游信息服务、共同的营销大目标,关注不同功能的动态旅游信息和静态旅游信息系统,及其内部的各个语篇的功能和具体目的间的关联。构成旅游业的促销或信息服务系统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动态旅游信息(口译):导游、谈判、解说、咨询、导购、会议口译(交传、同传)、演出、人员推销、咨询、旅游顾问、乘务、电话、专题活动、形象代言、驾驶员等。
2.静态旅游信息(笔译):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画册、产品目录、活动宣传品、广告、新闻、菜单、招贴/海报、纪念品、交通工具、公示语、城市导向、商场导购、国情、音带、录象带、影片、幻灯片、网络、会展、节事/专题、电子邮件、直邮、BBS、博客、手机短信、专栏、专刊、杂志、电子导游、电子显示(屏)、光盘、游客中心等。
旅游业的属性包括:依据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具体功能,分为1.启迪性; 2.教育性; 3.信息性; 4.休闲性; 5.促销性; 6.公关性。
依据旅游促销信息服务提供的区域/目标市场分为1.海外/客源地; 2.国内/目的地。
依据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分为1.国际机构;2.区域机构; 3.国家机构; 4.省市机构; 5.地区机构;6.企业机构; 7.景区机构; 8.行业机构; 9.媒体机构;10.旅游者等。
依据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行业类别分为1.政府;2.组织; 3.企业; 4.个人。
依据信息服务的对象类别分为1.直接为旅游者服务; 2.间接为旅游者服务。
依据信息服务的周期类别分为1.长期; 2.中长期; 3.中期; 4.中近期; 5.近期; 6.短期; 7.瞬时。
依据信息服务内容的精确度类别分为1.高度精准; 2.精准; 3.基本准确; 4.宽泛; 5.泛泛。
依据信息服务方式分为1.公开, 2.隐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内部类别的细分遵循了这样
一个原则就是以服务对象———旅游者为核心。正是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的构成呈多元性,需求呈多样性,旅游信息的题材和体裁形式几乎包括了翻译实践者接触的绝大多数形式。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采用也就不会是某种,或某几种。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旅游信息两大系统分支,各功能信息载体,各信息提供机构依据旅游市场发展程度和旅游者需求特点提供信息服务;动态和静态旅游信息两大系统分支之间,各功能信息载体之间,各信息提供机构之间协调互补,构成旅游信息服务的宏观和微观网络体系,满足不同文化背景、消费取向、消费阶段的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文化和信息需求。在旅游产业运作和经营过程中企业间、政府间、企业和政府间、行业间、国际组织间的交流都需要翻译人员前赴后继。既然“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有继续不断扩大的趋势,旅游翻译的实践领域也会越来越宽广。
二、旅游翻译:地位与角色
既然何谓“翻译”的辩论仍在进行,那么“旅游翻译”的地位和角色自然也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旅游翻译”完全可以同文学翻译一样继续其“自由职业”的生涯。“旅游翻译”也可以占据一隅,在旅游经营机构或政府组织中接受上司的安排、差遣,在本族语———外族语,外族语———本族语,译出语/译出文本和译入语/译入文本间继续笔耕口播。“旅游翻译”还可以受雇于专门翻译服务公司,直接服务于特定旅游企业或机构。旅游翻译人员的业态可以是“自己说了算”,但是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他们实际都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方式服务于一个系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因参与者个人的素质、企业管理水平、国家发达程度不同而效率不同。负责任,懂营销的旅游翻译不仅在这个大系统中从字句、篇章层面进行具体的文本转换,还从全球市场格局、国家和企业发展目标、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旅游者认知和消费特点、不同形式的旅游服务信息的互补协调角度审时度势,进行跨文化交际旅游传播。
“旅游翻译”的理想业态应是旅游信息服务提供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应当参与到整合营销传播从策划提出到评估总结的每一步运作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无私”,“忘我”,还要忽略“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食人主义”、操纵、阐释等理念的影响,实时、实事求是。只有这样,翻译的作品才可能符合整体促销或信息服务的预设目的,适应目标市场通行题材规范,高度关注受众或特定旅游者群体的文化、思维和消费习惯,“旅游翻译”才能实现跨文化精准传播。
目前,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传播公司工作的翻译人员正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参与广告文案策划,品牌的转换,新闻的译写,宣传卡的编译。旅游的国际促销推广和信息服务投入极大,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所期待的市场回报也就极高;旅游的国际促销推广和信息服务广泛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信息覆盖迅速且广大,为此,积极的和消极的反馈也就迅速而强烈;旅游的国际促销推广和信息服务跨地区、跨文化、跨国家进行,对文化的敏感度和适应度要求等同本族文化;旅游的国际促销推广和信息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异地市场和本土市场同时进行,既要运筹帷幄,用兵千里,也要统筹全局,决胜城前;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双语素质、组织与协调水平、单兵作战与团队合作能力都应是上上乘的。“委托人”聘请旅游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完全是基于自己对异域文化、语境、消费群体的了解有限,对“形象目标”和“利润目标最优化的追求,并不刻意要求翻译人员“转达”或“阐释”他们的只言片语。旅游翻译人员要为企业的“形象目标”、“利润目标”最优化的追求和旅游消费者的最大满足尽心竭力,传播沟通。
三、旅游翻译:原则与标准
方梦之教授最近撰文提出了“达旨�6�1循规�6�1共喻———应用翻译三原则”,从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应用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是近几年来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一大进步。林克难教授对实用翻译提出“看、易、写”的翻译原则,丁衡祁教授对公示语翻译提出“模仿—借用—创新”的翻译模式,杨清平提出“目的指导下的功能原则与规范原则”。这些翻译模式或原则的提出都有积极的意义及其适用性。方教授受到以上研究和严复翻译思想的启示,提出应用翻译的“达旨—循规—喻人三原则”,以在更大范围上提高对应用翻译实践和研究的适用性,提高理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达旨———达到目的,传达要旨;循规———遵循译入语规范;共喻———使人明白畅晓.三者各有侧重,互为因果。”(方梦之, 2007)
方教授提出应用翻译的“达旨—循规—喻人”三原则把目前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所应关照的几大要素聚合在一起,“三者各有侧重,互为因果。”实际就是动态管理翻译实践和质量的基本原则。旅游翻译实践的多样性,翻译人员背景的多样性,促销和传播目标的多样性、交际传播目标的具体精确性要求不仅有原则性的翻译标准,还需要可操作性的实施标准。旅游翻译实践不同于单一的文学翻译,或科技翻译,或时政翻译,或外事翻译,译文质量因委托方期待高低,资金投入多寡,时间周期长短,译者资历深浅,管理水平高低,支持条件优劣,受众特点变化等要素决定翻译的质量检验标准是动态的,是与市场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另外,值得认真思考的是应用于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的翻译标准可以是相对恒定的,划一的;而翻译实践中,现实中采用的翻译标准则是动态的,可操作的,定性定量的,以客户/委托者或受众/消费者/旅游者满意度为评估尺度的。借鉴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策划模式,遵循应用翻译的“达旨—循规—喻人”三原则,旅游翻译标准可以细化为有可操作性的Translation Brie,f将经整合营销传播调研了解到的目标市场的宏观、微观文化、语境因素,特定目标受众文化特点、心理状态、语言风格,可实现的具体的项目、策划的目的约定,各具体的项目、策划之间的关系、联系,不同文本使用的传播媒介的优势特点等呈献给译者,在严格的程序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措施保障下,使译者精确锁定“目标”,生产出市场需要的、受众满意的、委托者期待的译作来;承担起MatchMaker,Mediator和Communicator的多重角色。
四、结语
中国翻译协会近年来曾先后两次举办研讨会,定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吴伟雄教授的参赛译稿“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获大赛金奖。此后中国翻译协会再次组织专家献计献策,提出了“By water, bymountains, most lovely, Guilin.”这些译法如果用于教育性的旅游文本,诗意盎然,形象传神,文学色彩浓厚;但如果应用于海外旅游促销,就可能出现针对性、形象性和时尚性疏离的问题。
29届奥运会的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世界同一梦想”的翻译充分考虑了“全球化”、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共同需求这个语境因素,翻译处理也是严谨对应。游记、旅游影视片翻译文学意味浓郁,旅游合同、保险协议接近“法律翻译”,旅游广告、产品目录涉及“商务翻译”,旅游新闻、旅游公关联系新闻和媒体翻译,公示语和菜单翻译又是一个“出神入化”新领域,需要新思维,新视角。旅游翻译不应因服务旅游者和旅游行业就一定要有一整套“奇门绝技”;翻译也不应因涉及旅游就以为谁都是旅游者而“自以为是”。旅游翻译研究对翻译研究整体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纵观世界翻译研究史,不难发现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体系和流派,相对完善和成熟;而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的突破是在应用翻译领域。鉴于旅游翻译理论研究历史相对短暂,涉及广泛,需求殷切,特点鲜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理论创新和突破的空间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者:吕和发周剑波 资料来源:上海翻译)

G. 新闻英语编译是什么

新闻编译是通过翻译人员的加工,将外语新闻编写为本族语新闻。英语新闻能及时提供读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已成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编译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新闻翻译实践中。

新闻编译越来越被国内广大读者所接受。新闻编译要把握好语言层的加工、背景文化的注释,及政治言辞的合理修正,以提高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效果,避免西方舆论误导。

(7)编译法广告翻译扩展阅读

美英新闻刊物形形色色,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如时事报道、社论、述评、特写、广告等,所以其采用的文体也不尽相同。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新闻报道的翻译,除遵循一般的翻译原则外,还应遵循新闻翻译的基本规律。

一、语言总体风格

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风格上的特色。新闻英语的语言有趣易懂,简洁精炼,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删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响表达内容完整与准确的词。

此外,新闻语体语言清晰,不能模棱两可,更不应晦涩难懂,但同时,新闻语体又讲究表达有力、叙述生动,因而我们翻译时必须在用词上多加锤炼,表现出新闻文体的总貌。

二、词汇特点

1、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

新闻报道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这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道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journalistic words)。

例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据有关方面报道),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话)。

2、使用“小词”

小词(midget 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小词的广泛使用一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用小词可以免于移行,二是由于小词的词义范畴很宽,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类词为synonyms of all work (万能同义词),如back(支持), ban(禁止)等。

3、大量使用缩略语

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银行), 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 biz (business商业)等。

4、临时造词

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道常常使用“临时造词/生造词”, 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mart(European commom market 欧洲共同市场),haves and have-nots(富人和穷人)等。

三、语法特点

1、时态的使用

在英语新闻中现在时被广泛使用,为了造成事件正在进行中的效果,给人以真实感,无论是标题或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另外,甚至在said, told, reported, 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

2、较多使用扩展的简单句

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扩展简单句,有时还较多的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

3、前置修饰语高度浓缩

新闻文体为了使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饰语修饰名词,如a hand grenade and machine gun attack。

四、文化因素和国情因素

要做好新闻的翻译工作,译者除了应具备语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要注意扩大知识面,这样才不会误译或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将国家和地区并列,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五、语言差异——编译和解释性翻译

此外,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习惯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往往采用非逐字对译法,这就需要引入另外两种翻译方法——编译和解释性翻译。

我国独有的机构、节日、习俗、行话、套话和历史典故等都需要采用解释性的翻译方法。比如“巴金”译作“Chinese writer Ba Jin”。

H. 改译,编译,节译等分类在翻译中属于翻译策略还是翻译实践的分类,除此外还有其他什么类别

这是按翻译的处理方式分类
还可以根据:
1、根据翻译作品在译入语言文化中所预期的作用,分为工具性翻译和文献性的翻译。
2、根据翻译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交际翻译追求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3、根据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与观察的角度,分为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翻译。文学翻译寻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文学功能的对等,其理论往往主张在不可能复制原文文学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译文只能更美而不能逊色,缺点是不重视语言结构之间的比较和关系问题。语言学翻译寻求两者之间的系统转换规律,主张把语言学研究的成果用于翻译,同时通过翻译实践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4、根据翻译目的与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关系,分为直译与意译。
5、根据翻译媒介分为口译、笔译、视译、同声传译、机器翻译和人机协作翻译。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view/538479e9b8f67c1cfad6b874.html 希望能帮到你。

I. APK反编译加广告方法

下载apk拆分器,把你的程序加入,然后修改清单列表。另外优酷上有教程,我看到过的,不是太一样,但可以借用

J. 翻译学的翻译的类型

1、根据所涉及的语言,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如将方言译成民族共同语,将古代语译成现代语,把将歌译成散文,等等;

另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如将汉语文本译为外语文本,或将外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

2、根据活动方式,翻译可分为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两类。

口译一般指口头翻译,其基本方式有两种:一是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又称即席翻译,用于会议发言、宴会致辞、商务谈判、学术研讨、游览参观等场合,发言人讲完部分或全部内容之后,由口译人员进行翻译;

二是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通常用于大型正式会议上,要求译员利用专门设备,不间断地边听边译。

笔译就是笔头翻译,多用于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文献资料的翻译。其有利条件是时间限制不像口译那样紧迫,往往可以反复斟酌,但在标准方面则要求更严更高。

3、根据翻译材料的文体,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其中每一大类又包含许多小类,并各有其特点。

(10)编译法广告翻译扩展阅读

人工翻译:

1、根据翻译者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分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是指把在原语文化语境中自然适宜的成分翻译成为在译入语言文化语境中自然适宜的成分,使得译入读者能够立即理解,即意译。而异化翻译是直接按照原语文化语境的适宜性翻译,即直译。

2、根据翻译作品在译入语言文化中所预期的作用,分为工具性翻译和文献性的翻译。

3、根据翻译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交际翻译追求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4、根据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与观察的角度,分为文学翻译和语言学翻译。文学翻译寻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文学功能的对等,其理论往往主张在不可能复制原文文学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译文只能更美而不能逊色,缺点是不重视语言结构之间的比较和关系问题。

热点内容
scratch少儿编程课程 发布:2025-04-16 17:11:44 浏览:637
荣耀x10从哪里设置密码 发布:2025-04-16 17:11:43 浏览:366
java从入门到精通视频 发布:2025-04-16 17:11:43 浏览:82
php微信接口教程 发布:2025-04-16 17:07:30 浏览:308
android实现阴影 发布:2025-04-16 16:50:08 浏览:789
粉笔直播课缓存 发布:2025-04-16 16:31:21 浏览:339
机顶盒都有什么配置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210
编写手游反编译都需要学习什么 发布:2025-04-16 16:19:36 浏览:810
proteus编译文件位置 发布:2025-04-16 16:18:44 浏览:364
土压缩的本质 发布:2025-04-16 16:13:21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