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央编译出版社
①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本书特色
本书版本具有权威性,品相极佳。尽管市场上已经出版了六七套同类书,但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最大的特色及不同点在于,她的底本是以鲁迅先生收藏当时(20 世纪30 年代)刚刚出版的全本,即初版初次,并且非常完整,绝不是东凑西拼,收集不同年代的版本,这是我们这套书最强的市场竞争力。至2013年市场上的同类出版应该说只有该版本是依据鲁迅先生收藏的初版初印并且是全本善本。影印出版物如果没有最佳的善本作为母本,那么价值就不大了。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的这套底本至今已有七八十年,保存得非常完好,几乎没有别人翻阅,没有任何损坏。所以我们将这套书命名为《鲁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
②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出版过程
1930年3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其中的“影印缘起”,记述了这部经典版本的诞生经过。1920年,商务印书馆开始辑印“四部丛刊”,进行途中,编辑者即注意到《二十四史》存在版本问题。但因一时找不到更好版本,不得已用“殿本”为底本影印。后经张元济多方搜求,逐渐汇集到一部分宋元古本。1926年“四部丛刊”重印时,商务印书馆发布预告称,除《明史》仍用殿本之外,其它各史都将以珍罕的宋元古本为底本影印。1930年,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以宋版古本影印的同时,商务印书馆正式宣布“百衲本”《二十四史》公开发售。
按预售计划,“百衲本”《二十四史》应当在1933年全部出齐。但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轰炸了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部,导致已经印制好的大量图书、印版焚毁,甚至连馆藏的宋元古本也未能全部抢救运出。到1934年间,除了“一二八”事变之前已经印制完毕并按预约售出的前两批六种史书,以及刚印制完成的第三批四种共计十种史书之外,其余“十四史”均需重新制版,有的还需重新搜求古本。商务印书馆同仁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学术、藏书等各界人士鼎力襄助,使这项伟大的工程没有中辍。张元济于1934年3月发布了“重订百衲本二十四史”的预约样本。全书至1936年出齐。
中华书局排印“聚珍本”《二十四史》针对普通读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针对专业读者的需求。一个有美观雅致的字体版式,一个有精益求精的描润校印,各具特色。论享受阅读,要看“聚珍本”;论版本权威,当推“百衲本”。
③ 《二十四史》有几种版本
合刊“二十四史”乃清代干隆以后才出现,所以笼统而言“二十四史”的版本,就只从清代开始,流行的版本主要有
(1)清干隆时官刻的“武英殿本”;
(2)民国由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影印“百纳本”;
(3)1949后由中华书局印行的“点校本”。
现在阅读,无疑使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最为方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点校的一大成果,尽管其中也还是存在一些点校错误。
下面是我《中国古代史料学》一课讲稿中的部分内容:
正史在中国古代的流传和版本:
①在中国古代,大规模刻印经史始兴于五代,第一次把诸多正史加以汇刻,是宋绍兴十四年(1144)四川漕井宪孟在眉山校刻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眉山七史”,又称“蜀大字本”,因版印模糊,又被称为“九行邋遢本”。现存眉山原刻,仅《宋书》残册一种。原刊加上元、明递修者称“三朝本”。
②第二种汇刻本:元大德本《十七史》。可详参张元济《校史随笔·隋书·元大德九路刊本》。大德本校刊精勤。
③明南、北监本。南、北监指明代设于南京、北京的国子监。南监本成书于嘉靖七至十一年(1528-1532);北监本成书于万历二十四至三十四年(1596-1606),系据南监本重刊。南、北监本问题很多,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讥笑“适足以彰太学之无人,而贻后来之姗笑”。其主要缺点,张元济在《校史随笔》中说是:“明人刻书,每喜窜易。遇旧本不可解者,即臆改之,使其文从字顺。然以言行文则可,以言读书则不可。”(《校史随笔·北齐书·因刊误而愈误》)
④汲古阁本《十七史》,系明末藏书家毛晋延请名家校刊。书成于明崇祯至清顺治年间,因朝代更迭,中间有所损失而修补。毛氏所刻流传颇广,影响很大,但错误也不少,藏书家、校勘家对之毁誉参半。
以上几种汇刻本因年代较早,流传到近代的已很少了。
⑤对近代影响最大的是“武英殿本”,此为最早的“二十四史”汇刻。成书于清干隆四至四十九年(1739-1784)。许多渊博的学者如齐召南、杭世骏等参与其事。其中《明史》、《旧五代史》为初刻,两《汉》、《三国》、《晋书》、《隋书》系依据宋元旧刻;其余大部分依据明南、北监本。由于所用底本较差,即便用宋、元旧刻者也未必是最佳之本,故此汇刻不能称之为善。殿本“二十四史”的错误不少。
⑥张元济主持校勘、辑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对每一部书,均先搜集最早、最好的本子,在众多本子中确定一种最佳本子作为底本,但由于宋元旧本多已残缺不全,因此残缺部分还需他本补配。补配者力求与原本相称,即宋本宋配,实在不能,即退而用其次者。这样,可以每一史,都是用不同版本的古本史籍集成,藏书家以僧人所穿的“百衲衣”为喻,称之为“百衲本”。此种工作十分艰辛漫长,有时一史的版本收集和确定,往往前后要花好几年的功夫。
衲本受到学界高度评价。
⑦今天大家通用的的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除《史记》、《旧五代史》、《明史》外,其余21史中有11史用百衲本为底本(如《后汉书》),10种以百衲本为校本(如《汉书》)。
④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最新版本:《鲁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
201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原样影印《鲁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采用锦丝和牛胶等材料,进行手工古式装订,下捻线装,不易破散,纸质轻柔,便于翻阅。所用宣纸,质地坚韧柔软,着墨吸墨力强,印刷网点精细清晰,色泽洁白均匀;墨则使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特级徽墨。整个工艺流程,原汁原味地传递出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
像《百衲本二十四史》原刊一样,此次影印,出版社也制作了专用书柜,使收藏、陈列、使用一体化,古色古香,便利读者。
⑤ 关于二十四史,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现在的二十四史有两个版本体系:
一是清武英殿本,以干隆四年殿本为最佳,上海古籍和上海书店出过影印本。
二是民国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二十
四史,这是搜集历史上各时期正史最好的版本,拼版而成。现在学术界也有人奉此为权威。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是建国后组织专家在百衲本基础上整理校勘标
点断句而成。一般来说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为最佳。当然各史也有问题,现在也有批评。
⑥ 百衲本二十四史的主编简介
国学大师、史学家、中国出版业的先驱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 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辑印问世后轰动史学界,蔡元培、胡适等名家皆予以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