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编译app
❶ android jni程序(c++)如何编译适用于arm-v8指令集的32位程序
可以看到Android上层的Application和ApplicationFramework都是使用java编写,
底层包括系统和使用众多的LIiraries都是C/C++编写的。
所以上层Java要调用底层的C/C++函数库必须通过Java的JNI来实现。
下面将学习Android是如何通过Jni来实现Java对C/C++函数的调用。以HelloWorld程序为例:
第一步:
使用Java编写HelloWorld 的Android应用程序:
package com.lucyfyr;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Activity {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Log.v("fresne", printJNI("I am HelloWorld Activity"));
}
static
{
//加载库文件
System.loadLibrary("HelloWorldJni");
}
//声明原生函数 参数为String类型 返回类型为String
private native String printJNI(String inputStr);
}
这一步我们可以使用eclipse来生成一个App;
因为eclipse会自动为我们编译此Java文件,后面要是用到。
第二步:
生成共享库的头文件:
进入到eclipse生成的Android Project中 :/HelloWorld/bin/classes/com/lucyfyr/
下:
可以看到里面后很多后缀为.class的文件,就是eclipse为我们自动编译好了的java文件,其中就有:
HelloWorld.class文件。
退回到classes一级目录:/HelloWorld/bin/classes/
执行如下命令:
javah com.lucyfyr.HelloWorld
生成文件:com_lucyfyr_HelloWorld.h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it is machine generated */
#include <jni.h>
/* Header for class com_lucyfyr_HelloWorld */
#ifndef _Included_com_lucyfyr_HelloWorld
#define _Included_com_lucyfyr_HelloWorld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 Class: com_lucyfyr_HelloWorld
* Method: printJNI
* Signature: (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
*/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lucyfyr_HelloWorld_printJNI
(JNIEnv *, jobject, jstring);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可以看到自动生成对应的函数:Java_com_lucyfyr_HelloWorld_printJNI
Java_ + 包名(com.lucyfyr) + 类名(HelloWorld) + 接口名(printJNI):必须要按此JNI规范来操作;
java虚拟机就可以在com.simon.HelloWorld类调用printJNI接口的时候自动找到这个C实现的Native函数调用。
当然函数名太长,可以在.c文件中通过函数名映射表来实现简化。
第三步:
实现JNI原生函数源文件:
新建com_lucyfyr_HelloWorld.c文件:
#include <jni.h>
#define LOG_TAG "HelloWorld"
#include <utils/Log.h>
/* Native interface, it will be call in java code */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lucyfyr_HelloWorld_printJNI(JNIEnv *env, jobject obj,jstring inputStr)
{
LOGI("fresne Hello World From libhelloworld.so!");
// 从 instring 字符串取得指向字符串 UTF 编码的指针
const char *str =
(const char *)(*env)->GetStringUTFChars( env,inputStr, JNI_FALSE );
LOGI("fresne--->%s",(const char *)str);
// 通知虚拟机本地代码不再需要通过 str 访问 Java 字符串。
(*env)->ReleaseStringUTFChars(env, inputStr, (const char *)str );
return (*env)->NewStringUTF(env, "Hello World! I am Native interface");
}
/* This function will be call when the library first be load.
* You can do some init in the libray. return which version jni it support.
*/
jint JNI_OnLoad(JavaVM* vm, void* reserved)
{
void *venv;
LOGI("fresne----->JNI_OnLoad!");
if ((*vm)->GetEnv(vm, (void**)&venv, JNI_VERSION_1_4) != JNI_OK) {
LOGE("fresne--->ERROR: GetEnv failed");
return -1;
}
return JNI_VERSION_1_4;
}
OnLoadJava_com_lucyfyr_HelloWorld_printJNI
函数里面做一些log输出 注意JNI中的log输出的不同。
JNI_OnLoad函数JNI规范定义的,当共享库第一次被加载的时候会被回调,
这个函数里面可以进行一些初始化工作,比如注册函数映射表,缓存一些变量等,
最后返回当前环境所支持的JNI环境。本例只是简单的返回当前JNI环境。
http://www.cnblogs.com/bastard/archive/2012/05/19/2508913.html
❷ 如何适配Arm64架构的 iosAPP
如何适配Arm64架构的 iosAPP
我们先来谈谈“64位”这个术语及其含义。大家对于这个术语一直比较困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没有统一的、约定俗成的定义。然而,在大体上却达成了一些共识,尽管这些共识并未为大众所知。
“×× 位”CPU通常是指两个部分的宽度:整数寄存器的宽度和指针的宽度。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多数现代CPU中,它们是一致的。“64位”通常是指CPU有64 位整数寄存器和64位指针。除了搞清楚“64位”所指的对象外,明白非“64位”所指的对象也十分重要,这些对象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内存(RAM)地址大小。这一数值(关系到硬件可支持的最大内存)与CPU的位数无关。ARM架构的内存地址通常从26位到40位不等。
数据总线大小。CPU从内存或缓存中获取的数据量也与CPU的位数无关,某些CPU指令可能需要特定大小的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一次获取多条指令, 也可多次获取一条指令。上一代iPhone就已经以64位块为单位从内存获取数据了。在PC中,块大小最高可达192位。
与浮点运算相关的参数。FPU寄存器的大小和内部设计是独立的,ARM架构采用64位FPU已颇有段时间了。
“64位”的优点与缺点
尽管64位与硬件可支持的最大内存无关,但便于单一程序使用更大内存。在32位CPU中,单一程序仅有4GB地址空间,减去被操作系统和标准库所占用的部 分,只剩1~3GB可用。如果一个32位系统的RAM超过4GB,单一程序很难充分利用全部空间,除非开发者耍些小聪明,例如直接命令操作系统按需求分配 内存,或将程序拆分成多个进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程序这么做,因为编程更麻烦,还会有损性能。系统拥有更多内存的好处是,能同时运行多个应用并减少 硬盘缓存。这样固然不错,但难免有个别程序需要使用更多内存的情况。
即使对于物理内存较小的系统,更大的地址空间也有帮助。内存映射文件是种有用的结构,在32位系统中,程序不能映射大文件(通常是指超过几百MB的文件),而64位系统的可用地址空间更大,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
不过,增加指针宽度有个严重的缺点: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单一程序在64位CPU系统中更占内存。因为指针本身也需要存储于内存中,在64位系统 上,这个空间增加了一倍。而大多数程序运用指针很频繁,所以额外占用的空间往往不少。这给缓存带来了压力,从而导致性能降低。
简而言之,“64位”可以提升某些应用的性能,并使内存映射文件这种编程技术更易用。不过,它也会因占用更多内存而降低性能。
ARM64
iPhone 5S的64位CPU是配有更宽寄存器的ARM处理器,与32位ARM架构相比,64位ARM架构包括以下重大变动:首先是名称的变化——它的官方名称为 “AArch64”,但这个名字读起来很绕口,敲起来也别扭。苹果称它为ARM64,我也更倾向于用这个名字。
较32位ARM架构而 言,ARM64的整数寄存器数量增加了一倍,32位ARM架构有16个整数寄存器,其中1个是专用的程序计数器,还有2个用于堆栈指针和链接,其他13个 则作一般用途。而ARM64位架构有32个整数寄存器,包括1个专用的零寄存器,1个链接寄存器和1个帧指针寄存器,还有1个寄存器预留给平台,另外28 个则为通用整数寄存器。ARM64上可用浮点寄存器的数量有所增加。32位ARM处理器有32个32位浮点寄存器,还有16个额外的64位寄存器。这些寄 存器的结构有些特殊,可被视为等价于16个重叠的128位寄存器。ARM64则将其简化为32个128位寄存器,且没有重叠。
寄存器的数量 会对性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与CPU相比,内存要慢得多。与CPU处理一条指令的时间相比,读取和写入内存都需要更长时间。CPU试图通过引入缓存来缓解这 一差距。但与CPU内部的寄存器相比,即使速度最快的缓存也慢得多。更多的寄存器意味着更多数据能存储在CPU内部,这降低了内存访问频率,同时提高了性 能。
除了增加寄存器数量,ARM64也为指令集带来了重大变化。大多数32位ARM处理器可基于运行时条件寄存器的状态执行条件指令,这使 得在编译if等语句时无需分支。不过这种方式引入的麻烦多于便利,因此ARM64取消了条件执行。ARM64的NEON SIMD单元完全符合IEEE754双精度标准,而32位版本的NEON SIMD单元只支持单精度。ARM64还增加了专门的AES、SHA-1、SHA-256加密指令。这些指令也许对普通应用帮助不大,但对特定领域的应用 来说价值无穷。
❸ 利用arm-linux-gcc编译时出现collect2: ld returned 1 exit status 错误:具体步骤如下:
我看上面写的是 /armlinux/app/mylib这个路径,下面指定库路径的时候就成了/armlinux/ex/mylib了,是不是路径不对啊,你生成的.so文件是不是在/armlinux/app/mylib这个里面了。
❹ app-armeabi-release.apk和app-universal-release.apk的区别
app-debug.apk 和 app-release.apk 的核心区别在AndroidManifest.xml 。
生成app-debug.apk时,编译器会自动在该apk的AndroidManifest.xml中添加android:debuggable="true"
生成app-release.apk时,编译器会自动在该apk的AndroidManifest.xml中去掉 android:debuggable
make project(ctrl+F9) 生成app-debug.apk
run app (shift + F10)生成app-debug.apk
(4)arm编译app扩展阅读:
1、 app-debug.apk只能通过run app运行到目标设备,如果把这个apk通过adb install安装到目标设备,则报错:INSTALL_FAILED_TEST_ONLY2. adb install只能安装release版apk
2、系统权限签名:
签名工具存放在系统源码的目录out/host/linux-x86/framework/signapk.jar
签名文件存放在系统源码的目录build/target/proct/security/
签名方法:java-jarsignapk.jarplatform.x509.pemplatform.pk8old.apknew.apk
3、INSTALL_FAILED_SHARED_USER_INCOMPATIBLE报错是因为没有系统权限签名,即没有用platform.pk8和platform.x509.pem进行权限签名。
4、 android studio中如下签名不是权限签名,是java包名唯一性签名,即为了防止他人反编译用同样包名篡改apk。简而言之,没有同样的.jks签名文件,则同样包名的apk无法覆盖安装同包名的apk。
❺ cpu 是arm 架构的linux 麒麟系统 怎样使用android studio 开发app 程序
这个你需要去下载相应的Linux版本的android studio开发软件,然后将其安装到你的Linux系统上,安装好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就可以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app程序了。
楼主如果对Linux系统感兴趣,想学习更多Linux系统知识,可以网络《Linux就该这么学》,不错的一本Linux系统教程。
❻ 如何适配Arm64架构的 iosAPP
根据最新消息从2015年2月1日起,上传到AppStore的iOS应用必须包含对64位系统的支持,并且必须使用Xcode6或更高版本中的iOS8SDK编译。为了让您的项目支持64位系统,Unity建议您使用Xcode默认的发布设置“Standardarchitectures”,从而可以编译
❼ gcc -arm这个交叉编译工具。有没有可以再window上使用的
yagarto和codesourcery都是在windows下用的,官方已经编译打包好的
EXE文件
cygwin下可以自己编译源代码,做出GNU工具链
mingw也可以实现
还有一些在windows下用的IDE,专门针对GNU工具链的,code::blocks,emide等
我在用emIDE,arm-none-eabi-gdb调试ARM
❽ gcc -arm这个交叉编译工具。有没有可以再window上使用的
yagarto和codesourcery都是在windows下用的,官方已经编译打包好的EXE文件
cygwin下可以自己编译源代码,做出GNU工具链
mingw也可以实现
还有一些在windows下用的IDE,专门针对GNU工具链的,code::blocks,emide等
我在用emIDE,arm-none-eabi-gdb调试ARM
❾ 如何适配Arm64架构的 iosAPP
从iPhone 5S的A7 CPU开始到刚刚发布的iPhone 6(A8 CPU)都已经支持64-bit ARM 架构。关于64-bit的介绍详见维基网络。知乎上有很多关于苹果使用A7,A8芯片的讨论,可以参考 iPhone 6 的 Apple A8 芯片对比 Apple A7 提升明显吗?, iPhone 5s 配备的 A7 处理器是 64 位,意味着什么?
Xcode 5.0.1开始支持编译32-bit和64-bit的Binary
同时支持32-bit和64-bit,我们需要选择的minimum deployment target为 iOS 5.1.1
64-bit的Binary必须运行在支持64-bit的CPU上,并且最小的OS版本要求是 7.0.3
关于Xcode “Build Setting”中的Architectures参数问题
Architectures:你想支持的指令集。(支持指令集是通过编译生成对应的二进制数据包实现的,如果支持的指令集数目有多个,就会编译出包含多个指令集代码的数据包,造成最终编译的包很大。)
Valid architectures:即将编译的指令集。(Valid architectures 和 Architecture两个集合的交集为最终编译生成的版本)
Build Active Architecture Only:是否只编译当前设备适用的指令集(如果这个参数设为YES,使用iPhone 6调试,那么最终生成的一个支持ARM64指令集的Binary。一般在DEBUG模式下设为YES,RELEASE设为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