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编译器搬迁
1. 仓颉语言用的什么编译器
方舟编译器。
这款编辑器功能非常强大,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也从侧面说明概况编辑器平台功能非常强大,方舟编译器开源项目名为OpenArkCompiler,除了编辑器还有前端、后端、中端等内容,其中Maple2.0中有C编辑器,aarch64代码生成器包括一系列优化工具等。
2. 首个中国公司开发出来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编译器是什么
是华为公司的方舟编译器。
3.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干什么用的
华为的方舟编译器是属于系统内部底层的一个架构,类似于安卓底层架构来的,是手机运行的重要程序。
4. 方舟编译器3.0好用不
好用。
方舟编译器是采用了静态编译,是首个取代安卓虚拟机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者环境中一次性的将高级语言编译成机器码,手机安卓应用程序后可全速运行,大大提高了流畅度和响应速度,从底层解决了安卓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方舟:生存进化》故事主要讲述,一群男女从在岸边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充满恐龙的神秘岛屿“ARK”。游戏中除了狩猎、资源搜刮、物品打造、种植、科研、调查技术和建造房子来抵抗炎热的白天,冰冷的夜晚,易变的天气系统,危险的野外和潜在的敌人等之外,玩家还必须面对其他玩家所扮演的幸存者,合作或者是相互厮杀。
5. 方舟社区是骗子吗
在华为声称“方舟编译器,可通过架构级优化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安卓应用流畅度可提升60%”以来,编译器这个概念就被带火了,方舟编译器也被媒体热炒。
日前,华为方舟编译器在鲲鹏社区上架,根据网站上公布的资料,方舟编译器的介绍为:
方舟编译器是基于GCC开发的交叉编译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这些语言的库(如libstdc++、libgcc等)。HCC运行在X86 linux架构服务器上,生成的二进制运行在Aarch64 架构服务器上。
一位朋友告知:
有人比较了一下,华为的方舟和GCC没有区别,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样,方舟编译器压缩包还是叫gcc-ark。
之后,基于不为人知的原因,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火速下架,原网址链接也被和谐了。
关于华为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资料,铁流咨询了业内人士,回复是:
交叉编译器,就是在x86上编译出arm的二进制代码。gcc本身就做得很好了......动态二进制翻译器,可以把x86应用程序动态翻译为ARM指令集,执行在ARM服务器上。估计效率可以达到70%左右......方舟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支持动态二进制翻译。
可以说,华为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是服务于华为ARM服务器的,由于ARM在服务器上的生态相对于X86差距过大,很多软件不支持ARM。而ARM服务器要推广,需要支持大量没有源代码的x86程序。这项应用能跑二进制代码,而当前二进制翻译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华为打算用动态二进制翻译来弥补ARM在服务器生态上的不足。
用二进制翻译来弥补生态问题,这种思路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当年的全美达就用二进制翻译兼容X86生态,最后被英特尔用专利诉讼拖死。ARM在智能手机领域火了之后,英特尔也用二进制翻译的做法来兼容ARM的生态,最终也是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二进制翻译会造成性能损耗,以及二进制翻译未必能够完美解决兼容问题。就性能损耗来说,在翻译之后使英特尔的CPU性能只有原来的70%,凭空损失掉30%的性能后,使英特尔的CPU在移动端上性价比和性能功耗比这两项属性上都不如ARM,同时,移动端恰恰是对功耗指标非常敏感的,这使英特尔在市场竞争中非常不利。
还有就是兼容问题,以实际体验来说,铁流好友使用过联想搭载英特尔CPU的手机,日常使用问题不大,就是个别应用会时不时闪退。猜测可能是生态兼容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而英特尔曾经面对的问题,将来华为可能都要面对。从实践上看,自己建生态才是正途,比如X86在PC和服务器的统治地位,以及ARM在智能手机上的统治地位,兼容别人的生态是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影响是根基不牢,结局是欲速则不达。如果没有政府输血和国企订单,在纯粹商业模式下,十有八九要悲剧。
由于鲲鹏社区上公布的方舟编译器是用在ARM服务器上的,因而铁流很疑惑为何会宣传“方舟编译器,可通过架构级优化让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安卓应用流畅度可提升60%”。
业内人士告知:
那他们应该把所有的几个系统统称为方舟编译器了......手机上重点是java虚拟机,执行的是安卓的应用,主要是java代码,也有部分ar二进制代码或者库。
对此,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发文回应称,华为云鲲鹏社区“这个网站不是华为消费者BG维护的网站,此编译器好像是服务器部门用的,和我们之前和P30 一起发布的方舟编译器没有任何关系。”
综合一下看,华为云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和华为消费终端的方舟编译器应该不是一个东西。不过,华为消费终端的方舟编译器也是过度炒作被神话的。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如何做到第三方应用性能提升的?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回应,而流传的消息则有两种。一种是说华为针对安卓原来的编译器进行了深度的魔改实现了性能的巨大提升,一种是说华为通过将Java代码绕过虚拟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来实现的。当然还有一种混合的说法,即华为通过将Java代码绕过虚拟机直接翻译成机器码来对原来的编译器进行了深度的魔改。针对直接将Java代码翻译成底层机器码的方法,一般认为这当然有利于提升性能,但不利于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以及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本次华为云鲲鹏社区的方舟编译器的下架事件,只不过是给被神话的方舟编译器降温挤水分而已。
另外,现在国内有一股拿开源改改就标榜自主的风气,比如此前的红芯浏览器。这种现象和以前的“汉芯”事件一样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必须说明的是,“汉”、“红”都是有一定特殊含义的,这种做法造成的伤害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产业。
铁流认为,基于开源软件做修改,就说明是某开源软件的修改版即可,比如鲲鹏社区的方舟服务器,就对就外宣传是GCC 7.3的修改版即可,不要标榜方舟编译器以免误导吃瓜群众。
类似的,华为GaussDB 数据库就标明是PostgreSQL9.2修改版,不要玩自主研发GaussDB 数据库的文字游戏。媒体在报道中出现了“外界也认为 GaussDB 内核具有超越现有开源数据库如 MySQL 与 PostgreSQL 的极致性能”,宣传上的文字游戏已经误导了不少人。
还有国内这些Linux操作系统,早期的Happy Linux、红旗Linux的叫法就挺好,把技术来龙去脉说的很清楚,现在各种麒麟OS,不了解内情的老百姓还真会被误导。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是在技术和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又喜欢过度标榜自己,逐渐演变成了浮夸风。
华为鲲鹏社区方舟编译器上架后火速下架,根源是国内大环境充斥着浮夸风后翻车的结果,如果还是喜欢过分标榜自己,类似的事件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6. 我的手机上编译时间是11月10日,安卓更新时间是10月1日,这是什么意思
编译时间是手机系统软件版本编译完成的时间,新手机的系统编译时间通常会早于手机出厂和购买时间的。
7. 荣耀play3也有方舟编译器,还有很多新科技,看着不错。这机器到底怎么样呀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方舟编译器在手机上的作用。
安卓系统使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易于开发,但是不会将代码直接编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运行时有相当一部分代码需要通过手机上的虚拟机临时同步编译,会影响程序执行的效率。而有了方舟编译器:业界首个多语言联合优化的编译器,在开发环境中就可以就可以完成全部代码的编译,并可以进行跨语言的联合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安卓程序“边解释边执行”的低效率问题。简单来说,有了方舟编译器的手机,能够全速运行程序,效率上获得极大提升。
以上这些,在应用程序使用的流畅程度,拍照功能的表现上,我认为荣耀play3在它这个价位上十分优秀了,4000mAh的大电池,配合智能节电技术,续航能力也超强。如果你预算在一千元左右,选这款机子没问题。
8.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
安卓7.0之后,谷歌也意识到了程序占地方、开机慢的问题,怎么办?谷歌发现,人们使用一个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么只编译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这时候其实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来,并且安装的时候也不用全编译,直接装就是了,速度当然快了。这其实就是中间层、JIT、AOT一起来,并且根据用户的习惯,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码解释好了存起来,用户再用也飞快。
现在安卓手机的一大特色就是内存越来越大,6GB都是老人机的配置了。这除了程序大以外还有安卓的程序运行产生垃圾多有关系。那么清理垃圾呢?则需要暂停程序,也就会顿一下,即所谓的“卡”。华为方舟编译器则是利用程序多线程运行的特点。打个比方,您现在正在用的“中关村在线”这个APP用了AB两个线程,在华为的P30手机中,那么线程A运行的时候,B在清理垃圾,然后A线程清理垃圾的时候B线程在运行,程序运行不中断,垃圾处理不停,做到了又连贯、又节约系统资源。
9. 华为正式版推送升级鸿蒙OS系统,那么鸿蒙OS到底是套娃呢
华为正式向旗下的旗舰手机推送鸿蒙系统的升级更新,华为mate X2将会首批升级,现在荣耀30系列以前的也是可以报名公测了。鸿蒙系统的陆续升级,在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人在诋毁鸿蒙,有的人在力挺华为。
那么华为的鸿蒙系统究竟是不是俄罗斯套娃呢?还是一场完全的自主创新?
这次我们来聊一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其实在说手机系统这个问题呢,对平时不太关注系统的朋友肯定不会太过于了解,那么先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系统方面的知识,用最简单直白的文字争取让所有人都能看懂。
首先按照目前的手机市场来看,手机系统基本上分为两个阵营, 安卓系统和IOS系统 ,IOS系统就是苹果手机的系统,其他的手机像三星、小米、魅族、oppo等,甚至是目前的华为用的都是安卓系统。
我为什么要特地解释一下呢?
因为很多手机厂商在发布手机的时候都会推出所谓的自家系统,像 华为EIUI 、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包括oppo的ColorOS等,但是要明白一个事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并不是手机厂商自己自研开发的系统。他们顶多算是手机厂商基于 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的一个UI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谷歌公司提供了一套清水房,这些手机厂商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房子的功能性和观赏性进行了装修。所以归根结底,不同的手机系统它们的底层和本质是一样的。
当大家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再聊聊安卓的诞生
其实安卓是谷歌公司基于 Linux内核 开发的一个移动端操作系统,但是谷歌公司很无私地公布了这套系统的 源代码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上随意的修改和添加自己的想法,这样也很好的保证了安卓系统的开放性。
但是谷歌公司还是留了一手的
他们虽然无偿地赠送了安卓开放源代码,但是谷歌对 GMS Core 却有牢牢的控制权。尤其是海外用户想要下载和安装使用应用程序,手机必须支持谷歌的服务框架,谷歌商店还有谷歌play等服务,而这些都是基于 GMS 来运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谷歌之前停掉了华为手机的 GMS 服务。使华为手机在海外的销售量会一落千丈。因为一部新手机没办法安装APP的话,只能接打电话是大多数人所无法接受的,所以华为必须要开发一套自己的系统,才能不被别人掐住脖子。接着大家就看到了华为开发的 HMS 来代替GMS,还有华为的 方舟编译器 ,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开发者和整个生态。
其实一套系统能不能成功,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追随者,有没有生态圈,说的直白点就是有没有人愿意基于你这个系统开发APP和项目?
华为正在努力地邀请厂家和各个 科技 公司共同加入到鸿蒙的生态中来,并且为开发者准备了方舟编译器,让他们可以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可以让自己公司原来的APP过渡到鸿蒙的平台上来。其实一套系统在研发的初期难免会有不足,所以很多人在质疑鸿蒙的诞生算不算晚。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很多用过苹果手机的朋友都会觉得,苹果手机的反应好像总比安卓手机快上那么一点,而且操作起来要丝滑很多。那是因为安卓系统采用的是虚拟机机制,所以手指对屏幕触摸信号的变化反应永远没有IOS快,这是一个技术上无法解决的延迟问题。
所以谷歌也准备抛弃安卓,在2023年推出全新的系统fuchsia,并且可能不支持Java语言。oppo和vivo都已经完成了新系统fuchsia的测试,那就意味着到了2023年,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安卓系统的手机了。而且这个fuchsia系统,谷歌公司很有可能到时也不会给华为用,所以华为必须要开发一个自己的系统出来。
但是fuchsia也要重新打造和建设自己的生态圈,华为也在巩固和完善自己的鸿蒙,这也让华为和谷歌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到时谁能成功,就要看各位在座的消费者和厂商给不给面子了。
不要什么都指着华为,难道其他的国产手机厂商就没有责任吗?
除了华为,其他的手机厂商拿到就没有上进心?都甘心永远做一个廉价的代工厂,一辈子永远被别人牵着走,任老爷子说过:“因为这个世界离不开我们,因为我们比较先进。然后我认为呢,即使他说服了更多的国家,暂时不用我们,我们就可以搜索变小一点嘛。第二个,由于美国,不断地质疑我们,挑剔我们。就比我们把我们自己的产品、服务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再来谈开头的话题
鸿蒙系统到底是不是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新系统?我觉得是。很多人可能会反驳,鸿蒙不是基于安卓开放框架写的系统吗?不是套娃嘛?怎么算是全新的自主开发系统呢?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安卓还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出来的,谷歌不也一样称安卓是自己开发出来的。
其实我相信华为应该除了鸿蒙以外,手里面还在研发别的操作系统。因为苹果基于Unix研发出的ios系统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成功的案例,我还相信华为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前进。
10. 华为方舟编译器怎么打开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会自动开启的,无法手动打开。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华为公司专门为软件厂商研发的统一编程平台,包含编译器、工具链、运行时等关键部件。该编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多种芯片平台的联合编译与运行,能够有效解决安卓程序“边解释边执行”的低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