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反诈骗脚本

反诈骗脚本

发布时间: 2022-09-18 08:57:01

⑴ 双12网购怕被骗 QQ浏览器防网络欺诈

12月4日
“年末疯狂大回馈”、“全场8折”、“迎双12特卖会”……
双11已让各电商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一个月后,双12又将来临。对
“网购达人”、“秒杀狂人”来说,最担心的不是买不到便宜货,而是担心购物安全。11月28日,国内知名浏览器厂商QQ浏览器发布了7.5版本,通过安全中心、安全铭牌、浏览器医生三大利器,保护用户上网安全。
●三大网络欺诈威胁网购安全
消费者协会统计,今年“双11”期间有关商品价格的投诉量是平时的两倍,主要集中在虚构原价。而其中因仿冒网站、钓鱼网站造成的欺诈事件,更成上升趋势。
据了解,目前有三种比较常见的网络诈骗行为:第一、伪装仿冒成正规网上商店。第二,炮制中奖骗局。第三,钓鱼网站伪造网银支付页面。而去年双十二,就曾有用户被钓鱼侵害,单笔最大受害金额高达200万元的新闻见诸报端。
浏览器也在此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行业普遍认为,如果浏览器能有拦截钓鱼网站、识别恶意网站、保护用户上网安全的浏览器,则可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QQ浏览器推出全方位防护措施
QQ浏览器推出的安全中心功能,从云端、网页、内核、隐私四方面防护用户的网购安全。当用户网购遭遇钓鱼网站时,QQ浏览器可通过强大的安全云检测体系,判断网站是否安全;如果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现是钓鱼欺诈网页后,QQ浏览器可通过防护XSS跨站攻击,拦截恶意代码和脚本,防止攻击者窃取上网信息,保护账号安全;最后,QQ浏览器可通过DNT禁止追踪协议直接拦截问题网站,防止再次登录。
实际上,很多网购用户并不了解,浏览器的安全细节,只要安全好用就足够了。小王她最近发现新推出的“安全铭牌”,可以一眼识别出危险网站的功能非常实用。她升级QQ浏览器7.5版本后发现,只要点击地址栏左侧的绿色盾形安全状态图标后,就能看到网站的名称、所属企业、主办方全称、以及工信部ICP备案号等网站的官方备案信息,购物网站的安全更是一目了然。

“浏览器医生”让双12网购更轻快
而小李则很喜欢“浏览器医生”功能,因为她的电脑已经有些“老了”,上网购物付款时也经常“卡”。她一直很担心,会不会因为“卡”导致支付类病毒趁虚而入?
而QQ浏览器升级后推出了针对上网功能诊断的上网修复工具“浏览器医生”,通过对用户机器上IE组件、注册表、flash和浏览器等的修复和重置,可以一键解决用户上网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让用户上网更轻快。现在,小李依然可以用老电脑、买新东西,不再遭受安全的困扰。双12来了,她的浏览器也将从现在开始轻快出发!
对钟情“双12”狂欢的网购群体来说,拥有一款贴心安全的浏览器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了对购物本身的重视。而QQ浏览器7.5版的升级,通过安全中心、安全铭牌、浏览器医生三大安全防护措施,为用户打造出极速安全的购物环境。

⑵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老一辈的人所接触的事物与年轻人不一样,受思想以及眼界局限性的影响,很多老年人会被骗。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容易上当受骗的反而不再是老年人,而是一群懂得高科技的年轻人。比如网络诈骗的受害人、情感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之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接触网络更多,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多,特别是网络诈骗,导致很多年轻人上当受骗。

三、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虽然犯罪分子使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多,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年轻人只要提高警惕,依然可以防止被骗。不要相信任何需要转账的陌生电话;不要在网上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点开陌生网站等,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被骗。

⑶ 反诈云盾怎么下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青岛公安反诈骗服务号】。

进入公众号,在公众号下段点击“反诈云盾”,进入注册添加。

点击微服务,弹出菜单栏选择国家反诈中心APP进入下载界面。

云盾[抗DDoS防火墙是国内效率最高的软件抗DDOS防火墙,其自主研发的独特抗攻击算法,高效的主动防御系统可有效防御DoS/DDoS、SuperDDoS、DrDoS、代理CC、变异CC、僵尸集群CC、UDPFlood、变异UDP、随机UDP、ICMP、IGMP、SYN、SYNFLOOD、ARP攻击,传奇假人攻击、论坛假人攻击、非TCP/IP协议层攻击、等多种未知攻击。

作为国内网络防火界的新兴力量、后起之秀,云盾抗DDoS防火墙的3D防护结构,高效的主动防御,以简约(操作)而不简单(功能)的思想,为用户提供防护优秀、功能实用、操作简单、占用资源低的抗DDoS防火墙。

阻止DoS攻击,抵御DDoS攻击,拒绝TCP全连接攻击,防止Script脚本攻击,超强Web防入侵,侦测Hacker黑客入侵,完全放行各大搜索引擎蜘蛛,可防御任何网络游戏,只要您有专用的登录器,就可以防御一切CC攻击、假人攻击、端口攻击。

⑷ 反诈骗违法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严峻,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比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数据表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多发高发态势难以有效遏制,急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打击治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从2020年10月10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2021年5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断流”专案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到2021年6月“两高一部”印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再到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法、司法、执法齐亮剑,合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飓风行动,持续发力中……
本期聚焦带您走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办案机关,走近反电信网络诈骗执法一线,走到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专家身边,感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让我们防不胜防,体会办案民警如何和电信网络诈骗人员展开“抢人”大战,看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专家有哪些“硬招”,守护住百姓的“钱袋子”。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我们相信,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将成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起点,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反电信诈骗,亮出法治重拳》系列报道之一
反诈专门立法,打响电信网络诈骗攻防战
据不完全统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涉案金额已经超过两万亿人民币,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为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对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出实招、硬招,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迫在眉睫。
“禁而不绝”,电信网络诈骗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迭代
“你涉嫌洗黑钱,请配合调查……”“您在我行申请的贷款额度已被接受,现需要您按我的指示操作……”“您有包裹投递出现问题,已退回,现联系您为您退款……”当自称是“公检法人员”“银行客服人员”“快递客服人员”打来电话,要求与你“共享屏幕”,并以各种理由“指导”你转账至安全账户时,千万要小心!你面对的,可能是一种诈骗新套路。
骗子的套路千千万,如果你脑海中还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自我警告仅仅定义在“不要给陌生人转账”上,恐怕你现在还没被骗,只能说是“运气好”。
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在离你我不远的地方,诈骗分子以“刷单返利”“杀猪盘”“贷款、代办信用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冒充领导、熟人”“虚假购物、服务”“虚假征信”“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网络婚恋、交友”等形式,为你量身定制“诈骗套餐”。只因他们是在事先掌握你我的个人信息后才选择下手,这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发布的《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手册》,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刷单返利、网络贷款、“杀猪盘”、购物退款这四类高发网络诈骗案件占70%以上。骗子们的“幌子”花样繁多、欺骗性强。诈骗涉及日常生活诸多领域,打着投资理财、情感交友、网络购物等“幌子”实施诈骗。传统诈骗手段花样翻新,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出现,各类诈骗手段交织运用,迷惑性强、危害性大。
更可怕的是,骗人的套路不断升级,使用的技术也在更新换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不断变换出新形式,扩大诈骗的危害广度和深度,给防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从国际上看,换脸换声诈骗、自动刷单诈骗等一系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诈骗模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痛点难点。
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显示,“屏幕共享、呼叫转移被滥用”与“制造纠纷掩人耳目、交易诈骗难甄别”“个人信息泄露是源头、公开信息存隐患”“‘安全账户’转账有防备、资金归集难提防”“多平台引流难治理、风控能力有壁垒”“贷款诈骗目标群体聚类、征信修复两头施骗”“事后察觉被骗难、有效救济失时机”“骗光财物不收手、债台高筑难翻身”等,共同构成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八大新特征。
就拿开启“共享屏幕”来说,实践中相当于为诈骗实施人员进行了“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的同步直播。掌握到私密信息后,对方不费吹灰之力可以轻松地转走你银行卡里的资金。
让人头痛的是,诈骗分子使用的手机卡号和银行账户几乎都是从非法渠道购买来的。而且,大部分诈骗分子是通过境外远程操控诈骗,通过“实名不实人”的“两卡”和警方“躲猫猫”,这为警方的追查打击带来了巨大干扰。
断流行动,斩断伸向人民群众的诈骗“黑手”
从大趋势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综合治理和刑事犯罪打击的一种顽疾。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9万余名,打掉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3.9万个,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经统计2019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分别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9万人、5万人、4万人。单从数据出发,虽然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人数有所回落,但是总体上仍在高位运行。据了解,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案数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犯罪形态。目前此类犯罪警情已占全部刑事警情的46%,大部分城市超过50%。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起诉人数有所回落,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信息显示,与之关联的网络黑产犯罪增长较快,主要涉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偷越国(边)境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
其中,2021年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近13万人,同比上升超8倍,位居各类刑事犯罪的第3位(前两位分别为危险驾驶罪、盗窃罪),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上的第一大罪名。
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公安部贯彻严打高压方针,持续组织开展“长城”“云剑”“断卡”等专项行动。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各地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转账洗钱平台的违法犯罪活动。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依托微信、QQ、游戏账号、交友软件账号等虚拟身份,而这些虚拟身份的账号需要依附于电话卡才能注册,因此批量购买电话卡,制作虚拟身份的黑灰产业链由此产生。2021年,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0余人,缴获手机“黑卡”、物联网卡1800余万张,收缴电脑、手机等作案设备3万余台,涉及公民个人信息6723万条。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相关犯罪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赴境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的人员都以非法越境的形式出境。为从根本上铲除境外针对我国群众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土壤,截断其“人力”来源,2021年5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断流”专案行动,通过斩链条、断通道,挖“金主”、打“蛇头”,向招募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截至2022年2月底,在“断流”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3人以上结伙”非法出境团伙11079个,破获刑事案件579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346名,其中,组织招募者2614名、运送接应者等黑灰产人员2466名、非法出境人员43266名,串并破获电诈案件1495起,挖出境外窝点167个、“金主”80名。
“重拳出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将“有法可依”
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执法司法机关重拳出击的同时,归根结底还需“有法可依”,更具底气。
近年来,针对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痛点,相关部门出了不少硬招。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对电信诈骗的认定标准作出规定;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机关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指引》,阐释了电信诈骗的特征;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于上下游全链条、全方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仅靠《刑法》第266条及以上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不足以满足当前打击“花样百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司法实践的形势要求。
不过令人振奋的是,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门立法。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宁所说,制定这部法律是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从实践情况看,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的制度措施不够充分,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方面责任制度,形成协同打击治理合力;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和政策文件需要上升为法律规定;现有法律规定总体上较为分散,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各方面对于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需求较为迫切。
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补足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的薄弱环节,形成打击治理合力……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结合防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作出进一步规定,亮点纷呈。
亮点一:推动“两卡”实名更“实人”
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卡、银行卡大量非法开办、随意买卖,“实名不实人”问题突出,成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
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2021年6月,两部门部署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
“断卡”行动逐渐扫清了实名制的死角,大大挤压了电信诈骗的空间,同时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效果,从根本上遏制住了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势态。
取实践之经验,草案规定了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尽职调查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惩戒。
亮点二:建立全链条整治工作机制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逐步进入“深水区”,过往基于单一数据源建立的相关技术防范系统,已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治理效果逐步减弱。相关部门与企业、行业组织虽然建立了高效的会商和联动处置机制,但在跨行业、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方面尚不充分,各治理主体的反诈系统仍相对分散,难以对各方数据进行及时的综合分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
2021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在工信部网安局指导下,信息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单位深入落实主体责任,纵深推进防范治理工作,形成了全链条多层次的治理格局。
毫无疑问,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急需有效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亮点三:支持研发反制技术
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促进防范治理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开始被诈骗分子所利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隐患。从实践来看,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诈骗实施者在精准信息获取、诈骗脚本设计、通信联络诱导、资金支付转移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治理电信诈骗带来了新的挑战。
草案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治理改号电话、虚假主叫和涉诈非法设备;加强涉诈App、互联网域名监测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产业。
亮点四:“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入法
近年来,公安部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采取了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颇具成效。草案明确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由公安机关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亮点五: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
为增强隐蔽性,降低风险,大量诈骗团伙越来越倾向于聚集在境外实施诈骗。跨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拦截、追踪和定责必须在国际协同合作的框架下解决,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际各方协同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草案提出,国家外交、公安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快速联络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立法亦是“小快灵”“小切口”的生动体现,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条文数量不求太多,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2021年10月23日至11月21日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441人提出的28599条意见,还收到不少群众来信。听民声、汇民意,可以说此次立法亦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始终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对于这部法律的孕育诞生,我们持续关注……

⑸ 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应该要如何提防

电信诈骗花样多总是有人会中招 民警教您如何提防

要不是报警及时,陷入杀猪盘骗局的陈先生12万元就打水漂了。家住清凉峰镇的他,前阵子收到一条“微信好友”的信息,对方称自己在做电子货币类投资产品,月利率达100%,且“随时提现,无任何风险”。陈先生求财心切,对方步步为营,陈先生防线溃败,12万元陆续划入对方账户,好在警方介入快,挽回了他的损失。

还有两种电信诈骗方式,受害者范围也广,报案率居高不下。第一种是刷单骗局。这累骗子最爱盯上大学生。为防范学生被骗,浙江农林大学每年开学都要联合区公安局刑侦大队,进行案例宣讲,但仍有不少学生被骗。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是刷单骗局受害的主要群体。12月10日,刑侦大队接到太湖源镇一女孩报警。该女孩抖音上刷单,起初带着玩玩的心态,每刷100元获利5-6元,渐渐入迷,投入上万后,对方开始要她“玩大点”,并要她垫付资金。她这才起了疑心报了警。

最后一种,是大部分受害者即使面对警察也难以启齿的骗局:裸聊。这类骗局一般瞄准年轻的未婚男子。骗子用网络技术移花接木,扮演成年轻漂亮的女孩进行裸聊,先骗取“报酬”,并盗取受害者手机信息,偷录聊天视频或照片后,以“不给钱就发给你家人或领导看”为要挟。受害者只能花钱消灾,直到没有财力满足对方勒索。

“防范比打击重要。”徐宏杰希望,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的当下,每个人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贷款,也要明白其中暗藏的风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勤勉从事,从正当工作中获取报酬和满足感,才是正道。“戒除贪念,把好心理第一道关,防范于未然,才不至于要去大海里捞针一样,费力找回自己的钱财。”

⑹ 收一个奶块脚本,最好免root(华为貌似root不了),为防欺诈,仅微信交易且可通话(未成年勿扰)

有好多的,买个云手机,一键玩脚本配合,想快用付费的,7×24小时挂机

⑺ 2.24电信诈骗案,先后转账11次,被骗8万余元 ,哪些地方该科普

反网络诈骗应该在全国进行科普教育,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
在厦门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骗子利用受害人有意贷款的需求,让其下载一APP,再用各种理由向受害者收取费用。
受害人一共向对方提供了11张银行卡,共被骗子转走了8万多元。意识到被骗后,受害人立马报了警。
警方通过侦查,很快锁定嫌疑人,并将三人逮捕归案,共缴获作案银行卡18张,追回赃款11598元。

总之,犯网络诈骗科普知识,要推广到全国各地,让大家提高防骗意识,不给骗子留机会,发现一个抓一个。

⑻ 在“杀猪盘”诈骗过程中,骗子一般会如何完成骗局

疫情期间,不少骗子频频更换马甲,以投资理财为幌子,将杀猪牌穿得漂漂亮亮。他们一步一步地诱导受害者投入感情和资金,让受害者没有任何损失甚至失去。近两年,生猪屠宰诈骗案频发,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可以说,这是一个屠宰场的爱。

警方发现,该公司已经开发了500多个小众聊天应用,这些应用都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抓捕工作结束后,12月15日,警方关闭网络,对10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初步调查,目前已有500余种软件仅通过销售和维护,就非法获利1400余万元。诈骗团伙利用主流聊天软件实施诈骗难度较大。这家科技公司为诈骗团伙开发了大量非主流聊天工具,并在这些工具中嵌入赌博、投融资、刷单等功能,进一步诱导群众上当受骗。

热点内容
易语言源码实例 发布:2025-04-15 13:33:00 浏览:314
python爬虫代理IP 发布:2025-04-15 13:22:59 浏览:775
怎么连接大区服务器 发布:2025-04-15 13:10:22 浏览:769
服务器如何在字体加颜色 发布:2025-04-15 13:10:20 浏览:743
ioshttps加密 发布:2025-04-15 13:05:56 浏览:740
把音频文件编译进程序 发布:2025-04-15 13:05:13 浏览:481
独立开发android 发布:2025-04-15 12:52:45 浏览:75
主变保护装置怎么配置 发布:2025-04-15 12:47:17 浏览:84
数组转化为字符串php 发布:2025-04-15 12:33:10 浏览:447
fms数据库 发布:2025-04-15 12:33:02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