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万向轮编程

万向轮编程

发布时间: 2022-09-02 11:25:16

1. 程序开发中什么叫造轮子

造轮子的含义:明知道你做的不可能比前辈做得更好,却仍然坚持要做。比如,车轮子是圆形的,这是大家公认的最合适的形状。而自己非要发明另一种形状的轮子,这种行为就叫“重复发明轮子”,即“造轮子”。

(1)万向轮编程扩展阅读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软件一般是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通常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可以进行开发。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2. 什么才算是程序员真正的编程能力

系统编程能力体现在把已有的代码拿来并变成更好的代码,体现在把没用的代码拿来并变成有用的代码,体现在把一个做好的轮子拿来能画出来轮子的设计蓝图,并用道理解释出设计蓝图中哪些地方是关键的,哪些地方是次要的,哪些地方是不容触碰的,哪些地方是还可以改进的。

如果你一点不懂理论,还是应该学点的。对于系统性能的设计上,算法和数据结构就像在自己手头的钱一样,它们不是万能的,但不懂是万万不行的。


怎么提高系统编程能力呢?

土办法:多造轮子。

自己多写代码。就像学画画要画鸡蛋一样,不是这世界上没有人会画鸡蛋,但画鸡蛋能驯服手指,感受阴影线条和笔触。所以,自己多写点东西吧。写个编译器?渲染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web浏览器?部件都一个个换成自己手写的,然后和已有的现成部件比一比,看看谁的性能好,谁的易用性好?好在哪儿?差在哪儿?为什么?

更聪明一点的办法:多拆轮子。

多研究别人的代码是怎么写的。然而这个实践起来经常很难。原因:大部分工业上用的轮子可能设计上的思想和技术是好的,都设计和制造过程都很烂,里面乱成一团,让人乍一看毫无头绪,导致其对新手来说非常难拆。这种状况其实非常糟糕。所以,此办法一般只对比较简单的轮子好使,对于复杂的轮子,请量力而行。

轮子不好拆,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重复发明轮子固然是时间的浪费,但当轮子复杂而又不好拆的时候,尤其是原来造轮子的人已经不在场的时候,重新发明和建造轮子往往会成为无奈之下最好的选择。IT培训http://www.kmbdqn.cn/认为这是为什么工业界在明知道重复发明/制造轮子非常不好的情况下还在不断重复发明/制造轮子的根本原因。

程序本质是逻辑演绎的形式化表达,记载的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数字化理解。不能拆的轮子就像那一篇篇丢了曲谱的宋词一样,能读,却不能唱。

多造轮子,多拆好拆的小轮子,应该是提高编程能力最好的办法了。


3. 乐高机器人巡线抓物怎样编程

一、前言;在机器人竞赛中,“巡线”特指让机器人沿着场地中一;二、光感中心与小车转向中心;以常见的双光感巡线为例,光感的感应中心是两个光感;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通过程序与结构的配合,在程;三、车辆结构;巡线任务的核心是让机器人小车按照场地中画出的路线;1、前轮驱动;前轮驱动的小车一般由两个动力轮和一个万向轮构成,;2、后轮驱动;后轮驱动的小车结构和转向中心与

一、前言
在机器人竞赛中,“巡线”特指让机器人沿着场地中一条固定线路(通常是黑线)行进的任务。作为一项搭建和编程的基本功,巡线既可以是独立的常规赛比赛项目,也能成为其他比赛项目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机器人比赛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光感中心与小车转向中心
以常见的双光感巡线为例,光感的感应中心是两个光感连线的中点,也就是黑线的中间位置。而小车的转向,是以其车轮连线的中心为圆心进行的。很明显,除非将光感放置于小车转向中心,否则机器人在巡线转弯的过程中,探测线路与做出反应之间将存在一定差距。而若将光感的探测中心与转向中心重合,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降低车辆灵活性。因此,两个中心的不统一是实际存在的,车辆的转向带动光感的转动,同时又相互影响,造成机器人在巡线时对黑线的反应过快或者过慢,很多巡线失误由此产生。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通过程序与结构的配合,在程序中加入一定的微调动作来弥补其中的误差。而精准的微调,需要根据比赛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调试。
三、车辆结构
巡线任务的核心是让机器人小车按照场地中画出的路线行进,因此,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合适搭建方式是完成巡线任务的第一步。
1、前轮驱动
前轮驱动的小车一般由两个动力轮和一个万向轮构成,动力轮位于车头,通过左右轮胎反转或其中一个轮胎停转来实现转向,前者的转向中心位于两轮胎连线中点,后者转向中心位于停止不动的轮胎上。由于转向中心距离光感探测中心较近,可以实现快速转向,但由于机器人反应时间的限制,转向精度有限。
2、后轮驱动
后轮驱动的小车结构和转向中心与前轮驱动小车类似,由于转向中心靠后,相对于前轮驱动的小车而言,位于车尾的动力轮需要转动较大的幅度,才能使车头的光感转动同样角度。因此,后轮驱动的小车虽转向速度较慢,但精度高于前轮驱动小车。对于速度要求不高的比赛而言,一般采用后轮驱动的搭建方式。
3、菱形轮胎分布
菱形轮胎分布是指小车的两个动力轮位于小车中部,前后各有一个万向轮作为支撑。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的结合产物,转向速度和精度都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转向中心位于车身中部,转弯半径很小,甚至能以自身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原地转向,适合适用于转90°弯或数格子行进等一些比较特殊的巡线线路。
这种结构最初应用于RCX机器人足球上,居中的动力源可以让参赛选手为机器人安装更多的固定和防护装置,以适应比赛中激烈的撞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对于NXT机器人而言,由于伺服电机的形状狭长不规律,将动力轮位于车身中部的做法将大幅提升搭建难度,并使车身重心偏高,降低转弯灵活性。
4、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的小车四个轮胎都有动力,能较好地满足一些比赛中爬坡任务的需要。小车的转向中心靠近小车的几何中心,因此能进行原地转弯运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特别适用于转90°弯或数格子行进等任务一些比较特殊的巡线线路。虽然与后轮驱动小车相比,转向中心比较靠前,转向精度较小,但四轮驱动小车没有万向轮,转弯需要靠四个轮胎同时与地面摩擦,加大转弯的阻力,因而转弯精度应介于菱形轮胎分布的小车和后轮驱动小车之间。
四轮驱动的小车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普遍适应性,熟练掌握此结构的参赛选手能在参加FLL工程挑战赛、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等一些比较复杂的比赛中占据一定优势。
四、编程方案
1、单光感巡线
单光感巡线是巡线任务中最基础的方式,在行进过程中,光感在黑线与白色背景间来回晃动,因此,这种巡线只能用两侧电机交替运动的方式前进,行进路线呈“之”字形。这种巡线方式结构简单易于掌握,但由于只有一个光感,对无法在完成较为复杂的巡线任务(如遇黑线停车、识别线路交叉口等),且速度较慢。
基本思路:光感放置于黑线的左侧,判黑则左轮不动右轮前进,判白则右轮不动左轮前进,如此交替循环。参考程序如下图:

2、单光感巡线+独立光感数线
在很多比赛中,机器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沿着黑线行进,还需要完成一些其他任务,如在循迹路线上增加垂直黑线要求停车、放置障碍物要求躲避等内容。此时,单光感巡线已不能满足要求。下面以要求定点停车为例,简要介绍单光感巡线+独立光感数线的编程模式。
基本思路:在此任务中要求在垂直黑线处停车,则需要跳出单光感巡线的循环程序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循环程序的条件实现这一功能。由于程序的设定,负责巡线的3号光感在行进时始终位于黑线的左侧,不会移动到黑线右侧的白色区域,因此在黑线右侧设置一个光感(4号)专门负责监视行进过程中黑
线右侧的区域,当此光感判黑时,即可判断出小车行进到垂直黑线处,于是终止单光感巡线的循环程序,执行规定的停车任务,然后向前行进一小段距离驶过垂直黑线,继续单光感巡线任务。参考程序如下图:

上述程序只适用于停车一次的需要,在实际比赛中需以定点停车、蔽障任务为基点,将巡线赛道划分为若干个小段依次设定程序,或采用两重循环的程序,重复执行巡线→→定点停车任务:

3、双光感巡线
双光感巡线是机器人竞赛中最常见的巡线模式,两个光感分别位于黑线两侧,以夹住黑线的方式行进。根据两个光感读取的数值不同,可以将光感的探测结果分为左白右黑、左黑右白、双白和双黑四种情况,根据这四种探测结果,分别执行右转、左转、直行和停车四种动作的程序命令。由于这种方法能让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机器人运动的速度较快,同时采取两个光敏监测黑线,精度也有所提高。
基本思路:使用两重光感分支程序叠加,为四种探测结果设定与之对应的程序反应,形成循环程序结构,参考程序如下图:

4. 软件行业里的专业造轮子是什么意思 是熟练自己开发框架 框架是什么,不管哪一种编程语言都有框架吗

造框架就是搭架子(类似于做模板);造轮子就是填充框架(按照模板写子程序)。
每种语言都有其“行文”的风格。

5. 我用一个轮子转动一周可以产生500个脉冲做输入端,利用计数器计算它的脉冲个数,用三菱PLC怎样编程

轮子转动多快? plc最好用晶体管的。要不然速度跟不上。 D70里面的数字就是脉冲数 。脉冲输入端接X0。编码器那部分不用这程序,只要将脉冲输出点接到X0就可以。

6. 程序员所说的“轮子”是什么东西创造它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程序员这个工作是值得夸奖的,我很佩服这群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手指敲出代码,完成编程。

放到编程中,就是说业界已经有公认的软件或者库了。你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比它做得更好,却还坚持要做。作为练习,造轮子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只有自己动手,才会发现其中的难点。当然实际开发中也有很多情况不得不造轮子,比如希望做到自主知识产权、刷 KPI 之类的;或者造轮子的人真的觉得自己开发的版本有更强的功能。

7. 51单片机智能小车制作,求通俗易懂的讲解

系统的单片机程序:

#include"reg52.h"

#definedet_Dist2.55//

单个脉冲对应的小车行走距离,其值为车轮周长

/4#defineRD9//

小车对角轴长度。

#definePI3.1415926

#defineANG_9090

#defineANG_90_T102

#defineANG_180189/

全局变量定义区。

/sbitP10=P1^0;//

控制继电器的开闭sbitP11=P1^1;//

控制金属接近开关。


(7)万向轮编程扩展阅读:


控制器部分:接收传感器部分传递过来的信号,并根据事前写入的决策系统(软件程序),来决定机器人对外部信号的反应,将控制信号发给执行器部分。好比人的大脑。

执行器部分:驱动机器人做出各种行为,包括发出各种信号(点亮发光二极管、发出声音)的部分,并且可以根据控制器部分的信号调整自己的状态。

对机器人小车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轮子。这部分就好比人的四肢一样。 传感器部分:机器人用来读取各种外部信号的传感器,以及控制机器人行动的各种开关。好比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




8. 由光电传感器感应的单片机控制电动机系统

楼主你这里的光电开关又叫光电对管(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基极内接的感光三极管)因为这是循迹小车我选用rpr220,我以上传电路图

我补充一句光电耦合器原理也类似光电对管只不过把发光管和感光管镶嵌在内部,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光电耦合器规格只有多少电压的,我没有听说有多少电流的,要用光耦还不如用三极管更直接。其实不推荐使用光耦做驱动,我的电路就是使用l298n驱动12v电机

顺便说一下,电路图里有一个电机接一个电容主要是针对电机调速,而我的电机灵敏度不好,加一个电容起缓冲作用,而l298芯片的电路典型法中没有。

我最近做了个循迹小车结题报告如下。。。

其实是否用光电隔离取决于你驱动的电机的电流大小如果电流不到1安不用光电耦合也行。。。光耦驱动好像不行,不太稳定

测速用码盘的话最好做的越密越好,否则实际运行中轮子会晃动等等很多原因使结果误差很大,因为一般光电开关都会有聚光器,很小的晃动都能感觉到

循迹小车

制作人:李静

摘要:通过制作小车可以加深对单片机控制的熟练程度,同时初步学习项目开发的过程。

小车按照给定的路线行走,有定时,显示运行时间,计时,粗测行走距离等功能。

一、设计任务:

1、设计要求

(1)自动寻迹小车开始处于设置模式下,通过按键设置运行时间,完成设置时间后,按下开始键小车启动,同时显示当前运行的时间。

(2)小车按指定路线运行,自动区分直线轨道和弯路轨道,在指定弯路处拐弯,实现灵活前进、转弯等功能。

(3)小车行走在预设的时间后,自动停止,数码管显示行走的时间,3秒后显示行走距离。

(4)中途可以按右键强制停止,提前结束,显示行走时间,距离。

2、小车循迹的原理

这里的循迹是指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循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红外探测器探测距离有限,一般最大不应超过3cm。

二、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电压比较模块等模块构成。

为较好的实现各模块的功能,我们分别设计了几种方案并分别进行了论证。

3.1车体设计

方案1:购买玩具电动车。购买的玩具电动车具有组装完整的车架车轮、电机及其驱动电路。但是一般的说来,玩具电动车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这种玩具电动车由于装配紧凑,使得各种所需传感器的安装十分不方便。其次,这种电动车一般都是前轮转向后轮驱动,不能适应该题目的方格地图,不能方便迅速的实现原地保持坐标转90度甚至180度的弯角。再次,玩具电动车的电机多为玩具直流电机,力矩小,空载转速快,负载性能差,不易调速。而且这种电动车一般都价格不菲。因此我们放弃了此方案。

方案2:自己制作电动车。经过反复考虑论证,我们制定了左右两轮分别驱动,前万向轮转向的方案。即左右轮分别用两个转速和力矩基本相同的直流电机进行驱动,车体首部装一个万向轮。由此可以轻松的实现小车坐标不变的90度转弯。

在安装时我们保证两个驱动电机同轴。当小车前进时,左右两驱动轮与前万向轮形成了三点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小车在前进时比较平稳,可以避免出现后轮过低而使左右两驱动轮驱动力不够的情况。为了防止小车重心的偏移,前万向轮起支撑作用。

对于车架材料的选择,我们经过比较选择了铝合金。用有铝合金做的车架比塑料车架更加牢固,比铁制小车更轻便,美观。

3.2控制器模块

方案1:采用stc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stc89c5是一个低功耗,高可靠性,超低价,无法解密,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含32k空间的可反复擦写100,000次的Flash只读存储器,32个IO口,且stc系列的单片机可以在线编程、调试,方便地实现程序的下载与整机的调试。

从方便使用的角度考虑,我们选择了此方案。

3.3电源模块

方案1:采用12V蓄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将12V电压降压、稳压后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蓄电池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以及稳定的电压输出性能。虽然蓄电池的体积过于庞大,在小型电动车上使用极为不方便,但由于我们的车体设计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并且蓄电池的价格比较低。因此我们选择了此方案。

综上考虑,我们选择了此方案。

3.4稳压模块

方案1:用一个7805直接降压,用大散热片。虽然结构,原理简单,但电流过大,使电路不稳定,容易烧坏稳压块我们放弃了此方案。

方案2:直接用两7805把电压直接稳压到5V,理论上由于降压过大容易烧稳压块,用两个7805并联。但两个稳压块出现馈赠问题,后用修改电路解决此问题,我们最后选择了此方案

3.5寻迹传感器模块

方案1:用光敏电阻组成光敏探测器。光敏电阻的阻值可以跟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当光线照射到白线上面时,光线发射强烈,光线照射到黑线上面时,光线发射较弱。因此光敏电阻在白线和黑线上方时,阻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将阻值的变化值经过比较器就可以输出高低电平。

但是这种方案受光照影响很大,不能够稳定的工作。因此我们考虑其他更加稳定的方案。

方案2:用RPR220型光电对管。RPR220是一种一体化反射型光电探测器,其发射器是一个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而接收器是一个高灵敏度,硅平面光电三极管。

RPR220采用DIP4封装,其具有如下特点:

塑料透镜可以提高灵敏度。

内置可见光过滤器能减小离散光的影响。

体积小,结构紧凑。

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反射回来时,经过lm339电压比较芯片,通过对门限电压进行比较,输出高低电平,通过调整门限电压可以调整传感器单元的灵敏度。此光电对管调理电路简单,工作性能稳定。

因此我们选择了方案2。

3.6电机模块

本系统为智能电动车,对于电动车来说,其驱动轮的驱动电机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本实验要实现对路径的准确定位和精确测量,我们综合考虑了一下两种方案。

方案1:采用直流减速电机。直流减速电机转动力矩大,体积小,重量轻,装配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其内部由高速电动机提供原始动力,带动变速(减速)齿轮组,可以产生较大扭力。

因我们用软件对电机调速,实际值要比这小一些

注意:在实际计算时用的是理论值。

能够较好的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了此方案。

3.7电机驱动模块

方案1:采用专用芯片L298N作为电机驱动芯片。L298N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一片L298N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用该芯片作为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

方案2:对于直流电机用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电机驱动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广泛。但是这种电路工作性能不够稳定。

因此我们选用了方案1。

三、分析与计算:

1、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因此我们考虑用比较器的方案。

在图中,可调电阻RV1可以调节比较器的门限电压,而且经试验验证给此电路供电的电池的压降较小。因此我们选择此电路作为我们的传感器检测与调理电路。

2、寻迹光电对管的安装

考虑到设计要求,本次设计仅用4对光电传感器就能完成设计要求,采用直线型排列,中间2对传感器用来校正小车的寻迹路线,保证小车运行的直线性。两侧的传感器用来检测小车过线,可以实现小车的转弯。

4、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我们采用电机驱动芯片L298N作为电机驱动,驱动电路的设计如图7所示:

L298N的5、7、10、12四个引脚接到单片机上,通过对单片机的编程就可以实现两个直流电机的PWM调速以及正反转等功能。这里的二极管作用是释放电机线圈的自感电能

电容c3起缓冲作用,经过试验在调速时下方的电机接收的是一个高脉冲的电流,由于直流电机灵敏性不是很好,我们也考虑用周期长的脉冲,但由于扫描数码管就会慢,数码管就会出现颤动。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接电容起缓冲作用。

4、测量距离设计

我们采用用一个光电对管感应轮子黑白条来算出轮子转动的角度间接测出行走的距离。

在实际中会出现轮子打滑现象,黑白纸带表面不光滑,不平整,轮子轴不牢固,内外摇晃,由于rpr220有聚光器即使非常小的变化都会有反应。通过实际测试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要比理论大的多,在电池电量过低时,这种现象会更加不准,无规律可循(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即使在电量足的情况下也有很大误差,超过一定距离,结果已经没有意义,所以我们限定最大估测距离在6米左右,因此此设计为粗测距离。

四、总电路图及元器件清单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最终确定了如下方案:

(1)车体用铝合金车架手工制作。

(2)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

(3)用12V蓄电池为直流电机供电,将12V电压经两个7805(带大散热片)并联降压、稳压后为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

(4)用RPR220型光电对管进行寻迹。

(5)L298N作为直流电机的驱动芯片。

五、软件实现

3.1主程序流程图

我们所设计的软件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六、测试:

七、创新点

本作品改进了lm339电压比较器接控制门限电压的电阻的方式,没有采用接4个变阻器,用的是统一接一个变阻器,这样方便调整灵敏度。在光电对管传感器电路上也有改变,直接把发射极和集电极接在5V电源上,这样可以使电流更大,试验证明当接通时电流不足以烧坏三极管。

直流并联了电容,电容c3起缓冲作用,经过试验在调速时下方的电机接收的是一个高脉冲的电流,由于直流电机灵敏性不是很好,我们也考虑用周期长的脉冲,但由于扫描数码管也会慢,数码管就会出现颤动,我们同时考虑用时钟中断扫描刷新数码管,但那样使中断频繁发生(大约50ms)而且数码管刷新一次用时也会很长(大约24ms),造成中断过长,那样会大大加大整个循环周期,基本看不到数码管显示连续的数。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接电容起缓冲作用。

八、心得体会

P0要想用做io口时必须加上拉电阻,即使用上拉电阻驱动能力也不怎么好。本作品用共阴数码管,驱动电路设计比较复杂,数字不够亮,最好用共阳数码管,加上三极管驱动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由于单片机高频的对数码管进行扫描,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就要求主程序的周期不能过长,这对于我们小车执行寻迹,调速,定时,计时,测距,转弯等功能的程序要求是非常高的,经过我综合考虑后决定主函数只有刷新数码管和探测黑线的功能剩下的所有功能都用中断处理,同时要求产生的中断时间不能过长。这些就造就了我的程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50行的长度。

我们最初设计精确测量距离,但误差不可避免,由于硬件的局限性,尊重事实,我们降低了标准。以后可以在此改进,扩展。

在整个测试阶段我们充分考虑程序功能的连续性和兼容性,由于89c52单片机速度的局限,同时程序需要实时对数码管高速的刷新频率我们不能设计车太高的速度。经过反复测试综合考虑我们采用目前的方案

九、结束语

我们的寻迹小车在完成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外观、成本等问题,在性能和价格之间作了比较好的平衡。由于设计要求并不复杂,我们没有在电路中增加冗余的功能。

由于作者水平的有限,部分观点存在错误,希望指正,指教,对此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

张洪军老师和实验室老师的指导,及接伟权,张新涛,黄绍军等学长的建议和指教,还有陈振宇,吴旷和全组成员,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

2010年5月

李静

程序片段

/*******************************************

数码管刷新函数

********************************************/

voiddisplay(ucharqw,ucharbw,ucharsw,uchargw)//显示函数

{

P2=0xe0;

P1=table[qw];

delay(6);

P2=0xd0;

P1=table[bw];

delay(6);

P2=0xb0;

P1=table[sw];

delay(6);

P2=0x70;

P1=table[gw];

delay(6);

P2=0x0f;//

}

/*******************************************

任务初始化函数

********************************************/

voidinit0()任务1初始化函数

{

EA=1;

EX0=1;

EX1=1;

IT1=IT0=1;

P0=0x00;

flag=1;

jishu=0;//

}

voidinit()//任务2初始化函数

{

EA=1;

TH0=(65536-50000)/256;//初始化加1计数器

TL0=(65536-50000)%256;

ET0=1;

TR0=1;

TH1=(65536-50000)/256;//初始化加1计数器

TL1=(65536-50000)%256;

ET1=1;

TR1=1;

TMOD=0x11;

dsh=(qw*10+bw)*60;//

jishu=1;//

}

voidjiesu()

{

if(flag2==0)

{

flag1=1;

flag2=1;

cnt1=0;

}

ET0=0;

P0=0;

display(qw,bw,sw,gw);

}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创造服务器位置 发布:2025-02-12 04:24:49 浏览:701
毛利润算法 发布:2025-02-12 04:22:42 浏览:754
战舰少女r红茶脚本 发布:2025-02-12 04:05:05 浏览:465
峰火战国服务器什么时候开 发布:2025-02-12 03:56:31 浏览:175
电脑配置慢怎么解压 发布:2025-02-12 03:52:18 浏览:716
androidsdk功能 发布:2025-02-12 03:43:07 浏览:87
阿里云服务器可以访问外网吗 发布:2025-02-12 03:42:20 浏览:880
脚本的生命周期顺序 发布:2025-02-12 03:37:28 浏览:369
素数加密 发布:2025-02-12 03:37:27 浏览:803
ar源码 发布:2025-02-12 03:32:04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