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
编译环境? 我觉得你是指IDE吧? IDE就是集成开发环境。
java的IDE通常有:
Eclipse
Jbuilder
Jcreator
NetBeans
等等。。。
上述的开发工具可以理解为开发环境,因为他们都包含编辑编译等功能。当然,开发工具能够编译Java的前提是他们需要携带有JDK。所以开发环境可以理解为——JDK + 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包括了编译环境。
除了开发环境,Java还有运行环境——也就是通常说的Java虚拟机。
开发环境编译生成的中间码交由运行环境执行,跟操作系统无关,所以Java能跨平台。
⑵ 用VC6编的软件如何脱离编译环境运行
将应用程序打包,方法如下:
(1)打开VB6.0 IDE,加载你的工程,单击“外接程序”菜单下的“外接程序管理器”。
(2)在弹出的窗体中选择“打包和展开向导”(最后一项),在加载行为中选择“加载/卸载”,确定。
(3)再次单击“外接程序”菜单项,单击“打包和展开向导”。
(4)单击“打包”,选择“标准安装包”,一直单击下一步,最后点“完成”,点“关闭”。
(5)此时你的工程文件夹下会有一个名为“包”的文件夹。
(6)单击“展开”,单击下一步(2个),此时询问“您希望在哪里展开这个包?”,单击“新建文件夹”
在电脑中其他位置新建一个文件夹,单击下一步,点“完成”,点“关闭”。
(7)关闭“打包和展开向导”。
(8)在刚才建立的文件夹下就是安装程序了!(三个文件:工程名.cab setup.exe setup.lst)^_^
注意:如果在其他机器上安装时提示“需要重新启动”,通常是你的程序中引用的资源路径不正确,请用App.path等绝对路径,如还不行,可能是一些.dll文件版本不兼容或不存在等其它原因,请在打包时加载你用到的所有的库,若仍有问题联系我。
E-mail:[email protected]
QQ:157489522
⑶ 编程语言 编译器 运行平台 开发环境 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抢个沙发,其实不知道饿,
语言:就是一些语法,跟英语差不多,但是要加点逻辑思维,比如:'循环'和'如果',用英语翻译出来,
编译器:就是把你写出来的英语,翻译成电脑能看得懂的语言
运行平台:c井的运行平台应该是.net FrameWork吧,就是要装上那个东西,才 能打开看
开发环境:比如c井的开发环境应该就是visual studio了, 就是说要用那个才能做系统,网站一类的东西
⑷ 如何才能让编译好的程序脱离VFP9环境独立运行
1、编译成独立的可执行文件;
2、将运行库放在system32目录中或者和1中文件同目录
⑸ 开发时的软硬件环境和运行时的软硬件环境分别是什么
开发时的软硬件环境是产品开发时所涉及到的编程语言以及用到的硬件设备。
运行过程中的软硬件环境指涉及到的编程语言支持的编译环境及软件运行时所应该具有的设备和相关硬件设施。
对于开发来说,所有电脑的硬件代表整个硬件环境。然而软件环境是指开发时的编译环境及相关的驱动程序,常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版本号等。如果要求特定的功能方面,则还需在系统中装入特定序号的软件或者驱动程序,例如WORD和其他相关事项,以及如果是软件开发,则必须指定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和版本号。
(5)分离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扩展阅读:
软件工具是软件开发的核心,其中交互式对话系统常常采用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完成,人机交互界面是衡量机器开发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是存储各种软件工具处理产生的软件产品或半成品的软件环境数据库,所有工具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理解是通过存储在信息库中的共享数据来实现的。
软件开发常用到的几种语言如下:JAVA,C / C ++ / php / JSP / ASP / POWERBUILDER / DELPHI / .NET / C#/ vb /等。
随着应用程序最关键的需要使用数据库,常见的数据库有:MySQL / SQLSERVER / ORACLE等。
⑹ 编译器和开发环境的关系
谈谈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器和开发环境之间的关系
许多初学者都会对这三个概念区分不清,应该说这三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在本文中,我就尽我最大的能力来讲讲这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说程序设计语言,它同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也是一个语言,并且它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子集。大家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多不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因此至今我们也没有办法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程序设计语言只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很小的子集,在计算机系统中,一切都是需要确定性和精确性的描述,因此程序设计语言也是极为规范的,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几乎就不允许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也就是说不能存在文法的二义性。这样一个程序设计语言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产生式来进行形式化的描述,这一系列的产生式就被称为文法,语言就是由文法来定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程序设计语言,它仅仅是一个语言,它只对程序进行形式上的要求。或者说,程序设计语言对应于编程中的编码阶段。我们有必要对程序开发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解,程序开发从时间先后顺序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编码阶段,2.编译阶段,3.运行阶段。在编码阶段,我们使用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语言除了定义了文法以外,其他的任何事情他都不做。当然一种语言也有很多种版本,比如 BASIC 语言,就有很多种版本,c语言也是如此。这里所讲的语言的版本与编译器的版本是不一样的。C语言的标准版本就是 ANSI C,如果初学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C语言哪个更好?”,这样的问题反映出他们对语言与编译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的不足。如果从语言的角度来讲 VC 和 TC 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他们基本上都能支持 ANSI C。
再来看看编译器。编译器与语言的关系就是,翻译者与语言的关系。编译器就是一个翻译,他把使用某种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为等价的使用目标语言书写的目标程序。前面我们也说了,语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文法来定义的。唯一实在的东西,也就是定义语言的文法。在使用语言时,我们只能说,使用这种语言去书写一段程序。编译器则是能够将某种语言的源程序进行翻译,然后生成目标程序。我们通常会说,某个编译器支持了什么语言,也就是说这个编译器能识别并翻译这种语言。现在的C编译器,一般都是支持了 ANSI C 语言的,另外,编译器的设计者可能还会对 ANSI C 进行一定的扩充,而且各个编译器进行扩充功能都是不同的,因此可能就会出现一个编译器诞生以后,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语言的现象。TC 和 VC 就分别对 ANSI C 进行了不同的扩充,比如在 TC 中有 far 等关键字,ANSI C 中是没有的,在 VC 中有内嵌汇编的语法 _asm,而在 TC 中则是使用 asm 关键字,这些内容在 ANSI C 中没有的。编译器的输入时源程序,而其输出则是目标程序。一般情况下,源程序是使用某种高级语言书写的,而目标程序则是某个特定机器的机器语言程序。另一方面,编译器除了提供编译功能,还会提供一些运行库。所谓运行库就是由一些事先写好的子程序所组成的子程序库。例如C语言中的 printf 函数,就是由C的运行库提供的。在 ANSI C 中定义了一些C语言的标准库函数,这些库函数是标准C必须具备的,也可以说这些库函数成为了 ANSI C 的一个部分。另外,不同的编译器还可以提供自己的,非标准的库给用户使用,在 TC 中的 Graphics 库,其实就是由 TC 提供的,它不是属于 ANSI C 的。简单的说,编译器是由编译程序和运行库组成的。在程序的编译阶段,就是使用编译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生成目标程序。
在程序的运行阶段则是在一个特定的平台上,由这个平台来执行编译生成的程序。Java 虚拟机是一个平台,DOS 和 Windows 也是平台,编译器的作用就是沟通源程序和程序的运行平台。源程序相对于一个运行平台来说是不可识别的,但当编译器将源程序编译成为这个平台所能够识别的目标语言以后,程序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了。
应该看到,编译器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明确一些概念了,程序设计语言只是语言,它本身很难说有什么好坏,这就如同说“汉语和英语哪个好”一样。使用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我们可以书写自己的程序,从而向计算机表达自己希望完成的功能。这个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编译器由编译程序和运行库组成,编译程序负责将源程序翻译成为目标程序,运行库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子程序给程序编写者使用。我们可以说编译器是否支持某种语言,例如 TC 编译器是支持 ANSI C 的,而 GCC 则是一个能够支持多种语言的编译器。然而不同的编译器除了提供对某种语言的支持以外,还可能对该语言进行了某些功能扩充。编译器在对语言的支持上,差别都是不太大的,这是因为许多语言都制定了一个标准,例如 ANSI C。编译器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对运行平台的支持。平台指的是一个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所有软件和硬件的基础。编译器对运行平台的支持,是通过将源程序编译成为目标程序,以及编译器所提供的运行库来实现的。例如,TC只能将C源程序编译生成,使用 80x86 CPU,操作系统为 DOS 的 16bit DOS 程序。VC只能将C源程序编译生成 80x86 CPU、操作系统为 Windows 的 32bit Windows 程序。使用编译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被称为编译阶段,这个阶段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编译为某个平台的目标代码。程序在具体的平台上运行时,被称为运行阶段。应该指出,在编码阶段使用到的是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编译器所提供的库函数,这个阶段产生的是源程序。在编译阶段使用的是源程序和编译器,这个阶段产生的是目标程序。在运行阶段使用到的是目标程序和运行平台,这个时候产生的是程序运行结果。
因此说讨论一个程序设计语言好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们使用的场合不同,比如汇编语言和 Java 语言,要谈论这两个语言的好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说“C语言哪个好”之类的话也是没有意义的,我想大家学的C也就是在 ANSI C 基础上的C,并且不同的C语言之间的差别是极小的。我们通常指的 TC、VC 都是指编译器,而不是语言。编译器能够支持一种或者多种的程序设计语言,TC 能够支持 ANSI C,VC 能够支持 ANSI C 和 ANSI C++,而 GCC 则是一个支持多语言的编译器。如果真要说 VC 比 TC 好,只能说 VC 编译器提供的库函数更多,并且 VC 能够支持的平台是 Windows,而 VC 编译出来的代码也都是 32bit 的。
在以上概念中纠缠了这么久,我也不再想多说了。再来看开发环境。为了能够方便程序设计者进行编码、调试等工作,编译器制造商在制作好一个编译器以后,都会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又称为IDE)。在这个 IDE 中,用户可以完成编码、编译、调试、运行的全部工作。并且在最新的IDE中,可能还会提供一个可视化的设计功能,可以方便用户进行程序界面的设计。例如 VB 等。另外一个方面,开发环境除了包括 IDE 以外,还包括了程序运行的平台。比如硬件是 IBM PC 兼容机,操作系统是 Windows 等。
可能,能讲的也就这么多了,感觉讲的并不是很好,不过我已经尽力了。有些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指的就是这个了。不要怪我讲的不好,还是自己用心去理解和体会吧。
⑺ 如何解决linux下编译环境,运行环境不同的问题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环境一般是由目标系统硬件(开发板)和宿主PC机所构成。目标硬件开发板用于运行操作系统和系统应用软件,而目标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内核编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则需要通过宿主PC机来完成(所以称为交叉编译)。双方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并口或以太网接口建立连接关系。
但在此我建议构建如下的交叉编译环境,适合个人或研发小组使用:单独拿出一台PC机(PII以上即可,就用以前淘汰的旧机器就可以),在该PC上安装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 8.0及以上),可以采用默认的安装选项(注意要包含ftp服务),这台PC作为Linux服务器,除管理员以外,一般不直接让其他人去操作。
将该Linux服务器接入局域网,并新建一些合法用户,以便其他的PC机(在此我们将其称为工作站)的合法用户能访问到Linux服务器。而其他的PC机(工作站)仍然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原来干啥继续干啥。
需要的软件工具包括:
1、FTP客户端程序(如Cuteftp,可到网上下载)。
2、Telnet工具(如SecureCRT,可到网上下载)。
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一般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4、GNU编译工具,可由相关网站下载,或由销售商整理提供。
在工作站安装:
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装FTP客户端程序和Telnet工具,安装完毕后应该可以在该工作站PC和Linux服务器之间进行文件的传输,并在工作站PC可以通过Telnet登陆到Linux服务器(可能需要将Linux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关闭才能完成)。
在Linux服务器安装:
将工作站P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压缩包和GNU编译工具通过FTP传送到Linux服务器的某个目录(如合法的用户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下解压,并将GNU编译工具安装到默认的工作目录即可,以上工作通过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而不需要在Linux服务器上进行。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编译一般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步骤,会根据MakeFile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参考相关文档,编译的工作在工作站PC使用Telnet工具完成。
⑻ 我下了一些vc++程序是用.h和.cpp分开写的怎样运行
首先要明白这些文件时什么文件,再用编译器,例如:VC6.0,Dev
C++等编译环境中运行,文件扩张名是.h,代表的话头文件,一般是书写一些函数原型,以及一些在整个程序中常用到的结构体,频繁使用的函数说明,定义等等;文件扩张名为,cpp的,是C++中的源文件,也是最常用到的文件,每建立一个工程都要至少一个源文件(至少要有一个函数入口——主函数main()
),包含了核心代码;建立与运行说明:(以VC
6.0编译器为例,其他编译器类似)首先,打开VC
6.0编译环境;在菜单栏——文件(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在弹出的选择窗口中,选择
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在填写
程序名称,选择一个程序保存路径,
点击“完成”,查看工程信息
在点击“确定”,级建立一个简单的工程了!
再点击左边的工程信息右下角的“FileView”选项;可以看到你新建的工程,
再双击你新建的工程名
可以查看工程的信息在双击工程文件,在这里是
777.files,可以看到该工程的包含的文件:其中,Source
Files
为包含所有工程的源文件
Header
Files
为包含所有工程的头文件
在源文件选项“Source
Files
”,右键单击中的“添加目录到工程”,添加你要打开的扩展名为
.cpp的源文件在头文件选项“
Header
Files”,右键单击中的“添加目录到工程”,添加你要打开的扩展名为
.
h的头文件添加完你所有的头文件和源文件之后,检查一下是否添加完毕,之后就可以编译了,
其中第二个按钮
为编译按钮,可以找出工程的错误信息,有错误修改,没错误就可以跳到连接
,编译右边的按钮
,即第三个按钮(多文件工程一定要连接,查看文件是否准确相连接)当编译,连接都没有错误时,可以按运行按钮
,即可以运行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_^
⑼ java程序怎样脱离编译环境运行
可以把java转成exe程序,就可以直接运行了 ,可以参考下面链接:
http://mushiqianmeng.blog.51cto.com/3970029/900576/
⑽ 请问专家,用c语言编译的.exe文件,离开编译环境,为何不能运行要怎样才能运行
1.如果你是在同一台机器上是完全能够运行的,可能你是被双击*.exe一闪而过欺骗了,在程序返回前加一条getchar()即可。
2. 如果你不是在同一台机器上甚至是换了操作系统,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C类库的不同,如果你用到了在当前运行改程序的系统中没有的C类库,这样就真不能运行该程序了(因为很多程序都是采用动态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