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和框架脚本
A. 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两者各是什么样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的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图式”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记忆》一书中又对“图式”进行了新的解释。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图式概念获得了更丰富的含义。现代图式理论是70年代后期,当计算机、控制论和信息论深入到心理科学,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类知识表征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后出现的,并被运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1980)把图式称之为认知的建筑块料(或“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①他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所有的知识在头脑中都是被安排到一定的单元中,这些单元就是图式。图式除了包含知识本身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之外,还包括这些知识如何得到应用的信息,即包含一般所谓反映着知识结构的认知结构,也包含着更为抽象的认知策略、一系列认知的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还包括教师的认知图式等。②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可变性、结构性与主动性的特征,他们所使用的图式概念,其含义已经远远超出巴特利特等先驱者所使用的图式含义。它对教师和学生头脑中认知图式的分析,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研究,这是认知结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图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教会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从这个描述你该可以发现他们本质去联系了哈区别了哈!
B. 图式和认知地图有区别吗
不一样的:图示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另外,图式(schema) 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pattern)或形态(form)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system),也涉及分形(Fractal)或拓朴几何学等。
认知地图:在已有的基础上,后天学习的,又形成的。
C. 认知心理学中的图示和图式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谢谢!
现代图式理论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示图式概念,诸如框架,知识单元、资料结构、脚本等。这些术语虽然不同,但本质上:是指同一现象。鲁构哈特认为,图式就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船概念的资料结构。图式是以存储的一般概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都是具有内在结构的完整系
后者“图示”指得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模拟演示图或流程图
D. 图式脚本的名词解释
图式(schema),根据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Piaget、Rumelhart等人认为图式由表示概念要素的若干变量所组成,是一种知识框架及分类系统; 语言学家Carroll把图式看做是语义记忆的一种结构。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图式有不同的表述,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图式是一种结构
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 。
曼德尔、弗里德里克和罗恩把图式定义为在记忆中表征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图式(或框架和脚本)被理解为一种数据结构,在解释感知、调节行为以及在记忆中存储知识时起中心作用 [2] 。
而拉梅尔哈特、斯莫伦斯基、麦克莱兰和欣顿的观点,头脑中的任何一种表征对象都不是模式,更准确地说,图式出现于把新知识同化入现有的知识结构,或当需要从许多较简单的相互协同工作的元素中解释既定环境时
E. 什么是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图式论任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例如,当我们谈起医院,就会想到医生、病床、打针、吃药、动手术等等,这是头脑中有关医院的图式发生了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中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 内容图式的运用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赵代玲,2001)。学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许多语言专家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因而在理解句意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客观世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就会对阅读材料加以推测、判断,就容易理解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不能理解某篇阅读材料,并不是因为语言知识障碍,而是他们根本不具有作者所想象的背景知识。 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初,可针对阅读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利用与阅读材料配套使用的图片、光盘、实物、影片等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引入课文的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联系起来,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此外,还介绍学生课外读一些有关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的书籍,如《英语学习背景知识》(英国澳大利亚)、《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美国加拿大)、《英国风土大观》、《美国风土大观》等。 2. 形式图式的运用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即读者的篇章意识。 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寓言、说明文、论说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越熟悉某种文章结构,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架结构、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读起来就得心应手,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中,如果老师缺少对语篇文体的分析和指导,学生不懂得分辨体裁,阅读就会带有盲目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体裁,应进行分类指导。从写作方式看,高中英语教材中常见的体裁是记叙文(narrative writing)和说明文(expository writing)。记叙文有可分为人物传记和故事。 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从两个角度去阅读,一是按时间顺序了解人物生平(time and events);二是关于人物所获得的成就(achievements)。以sefc 1a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为例,开始阅读时就按时间线索找到有关abraham lincoln 的信息: 1809:was born in kentucky, usa 1818:his mother died 1860: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1: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1864: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1865:was shot at the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 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了文章之后,再来概括abraham lincoln's achievements就显得容易多了,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被看着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更重要的是再遇到相同体裁的文章,如sefc charlie chaplin,albert einstein,walt disney,madame curie,captain cook,martinluther king jr等传记类文章,学生都会从类似的角度去阅读,而且还掌握了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故事类文章也按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记叙文的结构由开端(beginning)、发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结尾(ending)四部分构成。 说明文的结构分为引言(introction)、正文(body)和结束语(conclusion)三部分。以sefc 2a unit8 lesson 30 first aid为例,首先按结构和意义把文章分成块,明确大意,然后版书以下要点: introction(para 1):first aid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body(para 2-4):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f someone has an accident and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conclusion(para 5):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整体框架,使复杂的文章简单化,同时也突出了核心,层次分明,达到了透彻理解的效果。同样,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类似的文章时,会根据教师介绍的方法,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内容。 3.语言图式的运用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是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语言图式在阅读中起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和语法难句进行分析,以扫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三中图式进行阅读教学,这三中图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对同一篇阅读材料,应兼顾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及语言图式,只有这样才会产生高效率的阅读理解。[好研网]
F. 婴幼儿图式理论有哪些
皮亚杰理论。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皮亚杰认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图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