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p源码编译
㈠ 7zip官方下载的源码,怎样在linux系统上编译出一个7za文件
1、可以安装cygwin,Cygwin是一个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类UNIX模拟环境,是cygnus solutions公司开发的自由软件,搜索官网下载即可,下载完成,安装的时候注意记得安装相关语言的编译器、解释器,在cygwin中生成Linux可执行文件。
2、 可以安装vmware、virtualpc等虚拟机,在虚拟机里安装linux系统,然后在linux系统中编译相应的源码,生成linux上的可执行文件。
㈡ 自己可以编译安卓源码吗
用最新的Ubuntu 16.04,请首先确保自己已经安装了Git.没安装的同学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 protected]”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test”
其中[email protected]为你自己的邮箱.
简要说明
android源码编译的四个流程:1.源码下载;2.构建编译环境;3.编译源码;4运行.下文也将按照该流程讲述.
源码下载
由于某墙的原因,这里我们采用国内的镜像源进行下载.
目前,可用的镜像源一般是科大和清华的,具体使用差不多,这里我选择清华大学镜像进行说明.(参考:科大源,清华源)
repo工具下载及安装
通过执行以下命令实现repo工具的下载和安装
mkdir ~/binPATH=~/bin:$PATHcurl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it-repo-downloads/repo > ~/bin/repochmod a+x ~/bin/repo
补充说明
这里,我来简单的介绍下repo工具,我们知道AOSP项目由不同的子项目组成,为了方便进行管理,Google采用Git对AOSP项目进行多仓库管理.在聊repo工具之前,我先带你来聊聊多仓库项目:
我们有个非常庞大的项目Pre,该项目由很多个子项目R1,R2,...Rn等组成,为了方便管理和协同开发,我们为每个子项目创立自己的仓库,整个项目的结构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执行完该命令后,再使用make命令继续编译.某些情况下,当你执行jack-admin kill-server时可能提示你命令不存在,此时去你去out/host/linux-x86/bin/目录下会发现不存在jack-admin文件.如果我是你,我就会重新repo sync下,然后从头来过.
错误三:使用emulator时,虚拟机停在黑屏界面,点击无任何响应.此时,可能是kerner内核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执行如下命令:
通过使用kernel-qemu-armv7内核 解决模拟器等待黑屏问题.而-partition-size 1024 则是解决警告: system partion siez adjusted to match image file (163 MB >66 MB)
如果你一开始编译的版本是aosp_arm-eng,使用上述命令仍然不能解决等待黑屏问题时,不妨编译aosp_arm64-eng试试.
结束吧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了解了整个android编译的流程.除此之外,我也简单的说明android源码的多仓库管理机制.下面,不妨自己动手尝试一下.
㈢ 如何把github上下载下来的源代码zip文件打包成可运行的jar文件
既然已经安装好maven库和JDK,不需要 eclipse , 只需要执行一个命令就可以了,
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进入到源码所在目录,执行命令
mvn package
等待编译打包完成,在 target 目录下就可以了找到 jar 包了。
㈣ 如何将源代码编译成jar包
先打开命令提示符(win2000或在运行框里执行cmd命令,win98为DOS提示符),输入jar Chelp,然后回车(如果你盘上已经有了jdk1.1或以上版本),看到什么:
用法:jar {ctxu}[vfm0Mi] [jar-文件] [manifest-文件] [-C 目录] 文件名 ...
选项:
-c 创建新的存档
-t 列出存档内容的列表
-x 展开存档中的命名的(或所有的〕文件
-u 更新已存在的存档
-v 生成详细输出到标准输出上
-f 指定存档文件名
-m 包含来自标明文件的标明信息
-0 只存储方式;未用zip压缩格式
-M 不产生所有项的清单(manifest〕文件
-i 为指定的jar文件产生索引信息
-C 改变到指定的目录,并且包含下列文件:
如果一个文件名是一个目录,它将被递归处理。
清单(manifest〕文件名和存档文件名都需要被指定,按'm' 和 'f'标志指定的相同顺序。
首先在资源文件当前目录写一个清单文件example.mf
mf文件应是以下格式:
第一行为:
Main-Class: Hello
然后最少两个空行。
其中的Hello.class是你写的程序中main函数所在的那个类名。
有两点必须记得:
1,在第一行中"Main-class:"之后一定要有一个空格。后有最少两个空行
2,类名不能写成Hello.class的格式,要省了后辍。
我试过了,你错的原因是"Main-class:"之后没有一个空格。
在CLASS目录下运行:jar cfm example.jar example.mf A.class B.class
示例1:将两个class文件存档到一个名为 'classes.jar' 的存档文件中:
jar cvf classes.jar Foo.class Bar.class
示例2:用一个存在的清单(manifest)文件 'mymanifest' 将 foo/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存档到一个名为 'classes.jar' 的存档文件中:
jar cvfm classes.jar mymanifest -C foo/ .
来个小例子试试看:
我们只有一个HelloWorld,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System.out.println("Hi, Hello World!");
}
}
将这个java文件存到C盘跟目录下,ok,接下来,
在先前打开的命令提示符下(跳转到C盘提示符下),我们输入javac HelloWorld.java,然后继续输入:jar cvf hello.jar HelloWorld.class,回车后去你的C盘看看,多了什么,没错 hello.jar 。
基本的步骤我们现在都知道了,你可以自己去尝试一下随着jar后面的参数的不同,结果有什么变化。
紧接着我们看看如何运行我们的jar包。
在进入正题之前,你要先打开我们刚刚做好的jar包看看,多了什么呢,META-INF目录?再看看里面是什么,还有一个MANIFEST.MF文件是不是?用文本编辑器(我这里是UltraEdit)打开它看看:
Manifest-Version: 1.0
Created-By: 1.4.2 (Sun Microsystems Inc.)
就是这样。这里我们对它进行修改,加一句:Main-Class: HelloWorld (在第三行)。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写的那个类,也就是我们的入口类。也即,
Manifest-Version: 1.0
Created-By: 1.4.2 (Sun Microsystems Inc.)
Main-Class: HelloWorld
接下来,我们在命令提示符里执行:
jar umf MANIFEST.MF app.jar (应该是hello.jar吧)
这样我们使用了我们自己的MANIFEST.MF文件对原来默认的进行了更新。你不妨可以再进去看看是不是添上了Main-
Class: HelloWorld这一句。 (是吗,我怎么没试出来,提示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MANIFEST.MF(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怎么回事?
)
Ok,这个最后的一步了,来验证我们做的一切,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
java -jar hello.jar(执行)
出现了什么, Hi, Hello World!
我们再来看看jar文件在tomcat中发布,注意:在tomcat中我们就不能再用jar这种格式,而改war格式,它是专门用于web应用的,其实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和jar是类似的:
先准备我们要打包的资源。
找到存放tomcat的webapps目录,进到其中,新建一个文件夹,这里命名为hello,再进去新建WEB-INF文件夹,再进去新
建 classes文件夹,此时我们也将我们唯一的servlet,HelloWorld.java放到这里,在与classes目录同级下建立一文
件 web.xml。Ok,目前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简单的web应用。
这是HelloWorld.java: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setContentType("text/html");
PrintWriter out = res.getWriter();
out.println("");
out.println("");
out.println("");
out.println("Hello, World!");
out.println("");
}
}//end here!
对它编译。下面是web.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web-app PUBLIC "-//Sun Microsystems, Inc.
//DTD Web Application 2.3//EN" "http://java.sun.com/dtd/web-app_2_3.dtd">
<web-app>
<servlet>
<servlet-name>hello</servlet-name>
<servlet-class>HelloWorld</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hello</servlet-name>
<url-pattern>/HelloWorld</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web-app>
在命令提示符下进到先前创制的hello目录下,执行 jar cvf hello.war * ,我们便得到hello.war。将它拷贝至webapps目录下,ok,来看最后一步,打开tomcat的目录conf中的server.xml,加入:
<Context path="/hello" docBase="hello.war" debug="0" reloadable="true"/>
大功告成!运行它,启动tomcat,后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hello/HelloWorld,有了吗?
最后,如果你想用ant来完成以上的打包活动,下面就告诉你:
对于jar来说。在build.xml中,
<target name="jar">
<jar destfile="${app_home}/hello.jar">
<fileset dir="${dest}" includes="**"/>
<!--fileset dir="${dest}" includes="**/action.properties"/-->
</jar>
</target>
对于war,
<war warfile="hello.war" webxml="./WEB-INF/web.xml">
<fileset dir="html"/>
<lib dir="lib/">
<exclude name="oracle*.jar"/>
</lib>
<classes dir="build/servlets">
<include name="**/*.class"/>
</classes>
</war>
好了,就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补充:
jar基本操作:
1. 创建jar文件
jar cf jar-file input-file(s)
c---want to Create a JAR file.
f---want the output to go to a file rather than to stdout.
eg: 1)jar cf myjar.jar query_maintain_insert.htm
2)jar cvf myjar.jar query_maintain_insert.htm
v---Proces verbose(详细的) output.
3)jar cvf myjar.jar query_maintain_insert.htm mydirectory
4)jar cv0f myjar.jar query_maintain_insert.htm mydirectory
0---don't want the JAR file to be compressed.
5)jar cmf MANIFEST.MF myjar.jar yahh.txt
m---Used to include manifest information from an existing manifest file.
6)jar cMf MANIFEST.MF myjar.jar yahh.txt
M---the default manifest file should not be proced.
7)jar cvf myjar.jar *
*---create all contents in current directory.
2. 察看jar文件
jar tf jar-file
t---want to view the Table of contents of the JAR file.
eg: 1)jar vft yahh.jar
v---Proces verbose(详细的) output.
3. 提取jar文件
jar xf jar-file [archived-file(s)]
x---want to extract files from the JAR archive.
eg: 1)jar xf yahh.jar yahh.txt(仅提取文件yahh.txt)
2)jar xf yahh.jar alex/yahhalex.txt(仅提取目录alex下的文件yahhalex.txt)
3)jar xf yahh.jar(提取该jar包中的所有文件或目录)
4. 修改Manifest文件
jar cmf manifest-addition jar-file input-file(s)
m---Used to include manifest information from an existing manifest file.
5. 更新jar文件
jar uf jar-file input-file(s)
u---want to update an existing JAR file
㈤ 如何把github上下载下来的maven源代码zip文件打包成可运行的jar文件
用IDEA克隆项目,再把maven与IDEA整合,如图所示点这个:
再点绿色三角,就可以打包。
这项目真大,等我下好直接把jar包发给你。
㈥ 网上的那个梦幻古龙的源码,怎么编译,最好能详细垫
ACE是个很有用的开放源代码的C++网络编程开发包,利用它比直接用API更有利于代码的健壮性,可移植性,并相对简单。估计大家刚接触ACE时,都有一定难度,说不定就半途放弃了,这是我学ACE两天中的总结,基本上不成文,但我想研究到ACE的你一定会明白下文的意思。一、ACE官方主页:我下载的是LatestBetaKit中的ACE.zip(LatestRelease中的压缩包好像有问题,我有WinRAR3.30解压缩报错)二、解压缩后放在D盘D:\ACE_wrappers三、在D:\ACE_wrappers\ace目录下新建文件config.h加入一行#include"ace/config-win32.h"四、编译:用VC6.0打开D:\ACE_wrappers\ace\ace.dsw左侧显示ACEDLLclassesACELIBclasses或1、从菜单上选择“编译”,“放置可远行配置”,选择你需要的工程配置“编译”,“重建全部”(或任一,如ACEDLL-Win32MFCDebug)此过程可能持续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不等或2、从菜单上选择“编译”,“批构建”,选择你需要的工程配置此过程可能持续二至四个钟头产生的.lib文件位于D:\ACE_wrappers\ace\下,产生的.dll文件位于D:\ACE_wrappers\bin\下同样打开ace_static.dsw编译ACEs.libACEsd.libACE_RMCasts.libACE_RMCastsd.libTMCasts.libTMCastsd.libACE生成的dll和lib文件的命名规则:(d=debug,s=static)debug-aced.lib、debug+static-acesd.lib、release-ace.lib、release+static-aces.lib五、样例程序的编译用VC打开D:\ACE_wrappers\tests\tests.dsw“编译”,“批构建”六、自写程序的工程配置中篇:ACE程序员教程.pdf中的样例程序:网址:将网页上的原代码复制到一新建文件,并命名为server.cpp用VC打开,编译,重建全部,弹出对话框,“Thisbuildcommandrequire“,点”是“会出现以下错误如果有“Cannotopenincludefile:'ace/SOCK_Acceptor.h':Nosuchfileordirectory”工程-设置-C/C++:Preprocessor,附加包含路径:D:/ACE_wrappers如果有“Youmustlinkagainstmulti-threadedlibrarieswhenusingACE(checkyourprojectsettings)”工程-设置-C/C++:CodeGeneration-Userun-timelibrary:DebugMultithreadedDll如果有“errorC2065:'ACE_ERROR':undeclaredidentifier”errorC2065:'ACE_DEBUG':undeclaredidentifier#include"ace/Log_Msg.h"errorC4716:'ace_main_i':mustreturnavalue在main中加入return0;“errorLNK2001:unresolvedexternalsymbol"__declspec(dllimport)int__cdecl”工程-设置-Link-Input:对象/库模块:添加aced.lib附加库路径:D:\ACE_wrappers\ace编译client中遇到的问题1、errorC2039:'sprintf':isnotamemberof'ACE_OS'#include"ace/OS_NS_stdio.h"2、errorC2039:'strlen':isnotamemberof'ACE_OS'#include"ace/OS_NS_string.h"3、errorC2059:syntaxerror:'?'错误在这一句:ACE_DEBUG((LM_DEBUG,?UsageegX\n?));将?改为"4、无法找到动态链接库aced.dll于指定的路径为系统变量PATH加上D:\ACE_wrappers\bin静态包含:工程-设置-C/C++-预处理程序定义中加入,ACE_AS_STATIC_LIBS例1server编译后生成server.exe16Kserverd.exe97Kservers.exe124Kserversd.exe669K(servers.exe较适合发布)例2client编译后生成client.exe16Kclientd.exe97Kclients.exe124Kclientsd.exe669K(clients.exe较适合发布)测试clients127.0.0.11919servers1919下面是马维达老师写的:(转自huihoo)发表于:3/31/2003-04:24翻译的一点小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其实也不敢称为是翻译的,水平太烂了,大家将就着看吧:)使用MicrosoftVisualC++在win32平台上生成和安装ACE:注意:关于MSVC5.0和ServicePack3的使用有一些问题,过去一些用户在sp2中使用良好的代码在sp3种却会引发一些问题。感谢Bill的细心查找,这一神秘的问题被解决了。答案?(哦,这儿有一个好答案。。。)这可能是因为有多个版本的sp3较早版本的sp3有一些bug,而后来的版本修正了这些错误,从微软网站上下载的1998年6月16日版本的sp3是一个良好的版本。如果X03-50158是那些拥有sp3的光盘序列号的一部分,那么这些版本也是良好的。但是不管任何版本的sp3,其STL的实现都有错误,详细情况请浏览。感谢BenEng对这些错误的修正。现在的SP4(希望只有一个版本)已经修正了STL中的死锁问题。我们现在将不再积极的支持MSVC4.X以及以前的版本,ACE可和这些编译器一起工作但是可能会丢失一些好处。1.将ACE分发包界压缩到一个目录中,这将在那个目录中生成一个包含ACE的目录ACE_wrappers。接下来的步骤中假设ACE分发包被解压缩到ACE_ROOT=C:\ACE_wrappers中,因此ACE将会存在于ACE_ROOT\ace目录中。2.在ACE_ROOT\ace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命名为config.h,其内容为:#include"ace/config-win32.h"3.在VC++中加载ACE的工程文件(ACE_ROOT\ace\ace.dsw)4.每个工程都会包含多个配置,这些配置是Debug/Release,MFC/Non-MFCh和Static/Dynamic库版本等选项的混合。确定你所需要的构造(例如,调试代码需要ACE的调试版本)。所有这些不同的配置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便利,你可以或者采用不同的模式以构造不同配置的应用,或者通过改变ace\config.h来改变在NT上的不同配置。注意:如果你使用动态连接,请保证ACE_ROOT\bin被添加到你的path环境变量中,否则你将在运行程序的时候碰到寻找ace.dll或者aced.dll的问题。5.如果你在WindowsNT或者Windows2k上构建ACE,你可以马上开始构造她而不需任何改变,如果你在Windows9x/me上构建,那么你必须在ACE_ROOT\ace\config.h.的#include块之前添加一行:#defineACE_HAS_WINNT40这将在ACE中移掉一些WinNT/Win2K中特有的代码。6.如果你希望使用MSVC自带的标准C++头文件(C++StandardDraft2种定义的iostream,cstdio…..),则应该在ACE_ROOT\ace\config.h.的#include块之前添加一行:#define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17.如果需要和MFC一起使用,增加如下定义到你的config.h文件中,注意,如果你想使用spawn一个新的线程,则必须保证使用THR_USE_AFX标志来spawn线程。#defineACE_HAS_MFC1缺省的,ACE工程使用MSVC运行时的动态DLL版本,你也可以选择使用ACE的不关心运行时库的静态(LIB)版本。我们选择仅与动态运行时库连接的原因在于基本上所有的NT机器上都会安装这些库,而我们则可以因此而减小代码的大小。如果你希望ACE与MFC的静态版本连接,则可以在config.h中定义ACE_USES_STATIC_MFC。然而,如果你希望静态的连接所有的库(包括MSVC运行时库),就需要自己修改工程文件了。8.如果要构建ACE的静态版本,则需要在config.h中定义ACE_AS_STATIC_LIBS,此宏在那些希望使用ACE的静态版本的应用工程中也必须定义。作为一个可选项,你可以在#includestatementinACE_ROOT\ace\config.h.之前添加一行:#defineACE_NO_INLINE来取消函数内联从而减小静态库(和你的运行码)的大小。9.ACEDLL和LIB库的命名规则:我们使用如下的规则明明使用MSVC的ACE的DLL和LIB文件。"Library/DLLname"+(是静态库吗?"s":"")+(包含调试信息?"d":"")+{".dll"|".lib"}在MSVC环境中使用ACE的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安装TAO,需要先编译并安装ACE。二、ACE的编译和安装步骤见。如果你英文程度还可以的话,最好直接阅读这两篇文档。说到底,中文文档只是“权宜之计”;汉语并不太适合进行逻辑性的表述。但我还是把其中的一些段落编译如下(VC6.0+ACE-5.2.1+TAO-1.2.1):ACE的编译与安装一般规则ACE中的许多特性可以通过在$ACE_ROOT/ace/config.h中定义一些宏来进行修改。这些宏应该总是在包括针对你的平台的配置文件之前出现。但是,如果你想要取消/重定义在针对特定平台的配置文件中定义的宏,#undef应该在配置文件之后出现。如果你计划在多种平台上编译ACE,你也许需要考虑克隆源码树。步骤:1.将ACE发布文件解压缩到某个目录中,在其中将会创建含有所有文件的ACE_wrappers目录。在下面的步骤中,ACE_wrappers目录将以ACE_ROOT为名来指称。2.在ACE_ROOT\ace目录中创建一个名为config.h的文件,在其中包含:#include“ace/config-win32.h”3.现在加载ACE的项目文件(ACE_ROOT\ace\ace.dsw)。4.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含有若干不同的配置(可混合Debug/Release、MFC/Non-MFC、Static/Dynamiclibrary版本)。你可以从中选择你所需的配置,或是使用ace/config.h来进行调整。注意:如果你使用动态链接库,在运行使用ACE的程序时,确定你在PATH中包括了ACE_ROOT\bin。5.如果你的系统平台是WinNT或2000,那么无需任何改动你就可以开始编译了。如果是Windows9x/Me,你需要在ACE_ROOT\ace\config.h中的#include语句之前增加:#defineACE_HAS_WINNT406.如果你想要使用MSVC标准C++头(iostream、cstdio……),在ACE_ROOT\ace\config.h中的#include语句之前增加:#define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17.要与MFC一起使用ACE,再增加下面的定义:#defineACE_HAS_MFC1注意如果你想要通过CWinThread派生新线程,一定要设置THR_USE_AFX。在缺省情况下,所有的ACE项目都使用DLL版本的MSVC运行时库。尽管如此,你仍然可以选择使用static(LIB)版本的ACE库。如果你想要将MFC作为静态库链接进ACE,你可以在config.h文件中定义ACE_USES_STATIC_MFC。但如果你想要静态链接所有的东西(包括MSVC运行时库),你就需要自己修改ACE的项目文件。8.ACE的静态版本是通过定义ACE_AS_STATIC_LIBS来编译的。在链接静态ACE库的应用项目中也应该使用这个宏。你也可以在config.h文件中增加#defineACE_NO_INLINE来取消函数内联并减小静态库(和你的可执行程序)的大小。9.ACEDLL和LIB的命名方案:"Library/DLL名"+(是否为静态库?"s":"")+(是否启用了Debugging?"d":"")+{".dll"|".lib"}10.配置完毕后编译即可。选择dll版本,编译生成的dll文件在ACE_ROOT\bin中,相应的lib文件在ACE_ROOT\ace中。ACE测试各测试程序在ACE_ROOT\tests中。在其中也有一个工作空间文件可用来编译所有的测试程序(tests.dsw)。一旦你编译了所有测试程序(可使用批编译),你可以运行tests目录中的perl脚本run_test.pl或批处理文件run_tests.bat来进行所有测试。TAO的编译与安装确定VC的CL.EXE在你的访问路径上。设置ACE_ROOT或TAO_ROOT环境变量。例如:setACE_ROOT=C:\ACE_wrappersTAO最好放置在ACE_wrappers(这也是缺省情况)。1.确定ACE已经编译和安装。2.确定ACE_wrappers\bin已在“Tools|Options”中的“ExecutableDirectories”中列出。如果在MSVC下使用TAO_IDL编译器就需要进行此设置。3.加载tao\TAO.dsw,并编译TAO库。4.要编译Cubit测试,加载performance-tests\Cubit\TAO\IDL_Cubit\IDL_Cubit.dsw,并编译客户和服务器。TAOACE.dswTAOACE.dsw是一个VisualC++5.0/6.0工作空间文件,它加载的项目包括ACE、TAO、TAO_IDL(编译器)、gperf、orb服务库,以及一些单独的可执行程序(比如NamingService,等等)。它可以用于编译所有的用于编译/运行TAO应用的文件。三、我选择编译的是dll版本(Release),并在ACE的config.h文件中定义了“#defineACE_HAS_STANDARD_CPP_LIBRARY1”。编译后我所得到的ace.dll的大小是1.13MB,相应的ace.lib的大小是1.77MB;TAO.dll的大小是1.47MB,相应的TAO.lib的大小是2.74MB。所有文件约有MB,包括源程序、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等等,但有些例子及服务我没有编译。祝学有所成!马维达-------------------------------------将ACE与VC6集成在一起一.打开Tools>Options>Directories加入以下内容:ExecutableFile:C:\ACE_wrappers\binIncludeFile:C:\ACE_wrappers\C:\ACE_wrappers\TAOC:\ACE_wrappers\TAO\orbsvcsLibraryFiles:C:\ACE_wrappers\aceC:\ACE_wrappers\TAO\taoC:\ACE_wrappers\TAO\orbsvcs\orbsvcsSourceFiles:C:\ACE_wrappers\aceC:\ACE_wrappers\TAO\taoC:\ACE_wrappers\TAO\orbsvcs\orbsvcs二.加入C:\ACE_wrappers\bin到系统环境变量path中三.设置系统变量ACE_ROOT=C:\ACE_wrappersTAO_ROOT=C:\ACE_wrappers\TAO
㈦ 如何打包安卓手机Zip升级包如何签名不换Recovery,用官方Recovery
通过分析update.zip包在具体Android系统升级的过程,来理解Android系统中Recovery模式服务的工作原理。
我们先从update.zip包的制作开始,然后是Android系统的启动模式分析,Recovery工作原理,如何从我们上层开始选择system update到重启到Recovery服务,以及在Recovery服务中具体怎样处理update.zip包升级的,我们的安装脚本updater-script怎样被解析并执行的等一系列问题。分析过程中所用的Android源码是gingerbread0919(tcc88xx开发板标配的),测试开发板是tcc88xx。
一、 update.zip包的目录结构
|----boot.img
|----system/
|----recovery/
`|----recovery-from-boot.p
`|----etc/
`|----install-recovery.sh
|---META-INF/
`|CERT.RSA
`|CERT.SF
`|MANIFEST.MF
`|----com/
`|----google/
`|----android/
`|----update-binary
`|----updater-script
`|----android/
`|----metadata
二、 update.zip包目录结构详解
以上是我们用命令make otapackage 制作的update.zip包的标准目录结构。
1、boot.img是更新boot分区所需要的文件。这个boot.img主要包括kernel+ramdisk。
2、system/目录的内容在升级后会放在系统的system分区。主要用来更新系统的一些应用或则应用会用到的一些库等等。可以将Android源码编译out/target/proct/tcc8800/system/中的所有文件拷贝到这个目录来代替。
3、recovery/目录中的recovery-from-boot.p是boot.img和recovery.img的补丁(patch),主要用来更新recovery分区,其中etc/目录下的install-recovery.sh是更新脚本。
4、update-binary是一个二进制文件,相当于一个脚本解释器,能够识别updater-script中描述的操作。该文件在Android源码编译后out/target/proct/tcc8800/system bin/updater生成,可将updater重命名为update-binary得到。
该文件在具体的更新包中的名字由源码中bootable/recovery/install.c中的宏ASSUMED_UPDATE_BINARY_NAME的值而定。
5、updater-script:此文件是一个脚本文件,具体描述了更新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编写该脚本来适应我们的具体需求。该文件的命名由源码中bootable/recovery/updater/updater.c文件中的宏SCRIPT_NAME的值而定。
6、 metadata文件是描述设备信息及环境变量的元数据。主要包括一些编译选项,签名公钥,时间戳以及设备型号等。
7、我们还可以在包中添加userdata目录,来更新系统中的用户数据部分。这部分内容在更新后会存放在系统的/data目录下。
8、update.zip包的签名:update.zip更新包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签名,否则在升级时会出现认证失败的错误提示。而且签名要使用和目标板一致的加密公钥。加密公钥及加密需要的三个文件在Android源码编译后生成的具体路径为:
out/host/linux-x86/framework/signapk.jar
build/target/proct/security/testkey.x509.pem
build/target/proct/security/testkey.pk8 。
我们用命令make otapackage制作生成的update.zip包是已签过名的,如果自己做update.zip包时必须手动对其签名。
具体的加密方法:$ java –jar gingerbread/out/host/linux/framework/signapk.jar –w gingerbread/build/target/proct/security/testkey.x509.pem gingerbread/build/target/proct/security/testkey.pk8 update.zip update_signed.zip
以上命令在update.zip包所在的路径下执行,其中signapk.jar testkey.x509.pem以及testkey.pk8文件的引用使用绝对路径。update.zip 是我们已经打好的包,update_signed.zip包是命令执行完生成的已经签过名的包。
9、MANIFEST.MF:这个manifest文件定义了与包的组成结构相关的数据。类似Android应用的mainfest.xml文件。
10、CERT.RSA:与签名文件相关联的签名程序块文件,它存储了用于签名JAR文件的公共签名。
11、CERT.SF:这是JAR文件的签名文件,其中前缀CERT代表签名者。
另外,在具体升级时,对update.zip包检查时大致会分三步:①检验SF文件与RSA文件是否匹配。②检验MANIFEST.MF与签名文件中的digest是否一致。③检验包中的文件与MANIFEST中所描述的是否一致。
三、 Android升级包update.zip的生成过程分析
1) 对于update.zip包的制作有两种方式,即手动制作和命令生成。
第一种手动制作:即按照update.zip的目录结构手动创建我们需要的目录。然后将对应的文件拷贝到相应的目录下,比如我们向系统中新加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将新增的应用拷贝到我们新建的update/system/app/下(system目录是事先拷贝编译源码后生成的system目录),打包并签名后,拷贝到SD卡就可以使用了。这种方式在实际的tcc8800开发板中未测试成功。签名部分未通过,可能与具体的开发板相关。
第二种制作方式:命令制作。Android源码系统中为我们提供了制作update.zip刷机包的命令,即make otapackage。该命令在编译源码完成后并在源码根目录下执行。 具体操作方式:在源码根目录下执行
①$ . build/envsetup.sh。
②$ lunch 然后选择你需要的配置(如17)。
③$ make otapackage。
在编译完源码后最好再执行一遍上面的①、②步防止执行③时出现未找到对应规则的错误提示。命令执行完成后生成的升级包所在位置在out/target/proct/full_tcc8800_evm_target_files-eng.mumu.20120309.111059.zip将这个包重新命名为update.zip,并拷贝到SD卡中即可使用。
这种方式(即完全升级)在tcc8800开发板中已测试成功。
2) 使用make otapackage命令生成update.zip的过程分析。
在源码根目录下执行make otapackage命令生成update.zip包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Makefile执行编译生成一个update原包(zip格式)。第二步是运行一个python脚本,并以上一步准备的zip包作为输入,最终生成我们需要的升级包。下面进一步分析这两个过程。
第一步:编译Makefile。对应的Makefile文件所在位置:build/core/Makefile。从该文件的884行(tcc8800,gingerbread0919)开始会生成一个zip包,这个包最后会用来制作OTA package 或者filesystem image。先将这部分的对应的Makefile贴出来如下:
[python] view plainprint?
# -----------------------------------------------------------------
# A zip of the directories that map to the target filesystem.
# This zip can be used to create an OTA package or filesystem image
# as a post-build step.
#
根据上面的Makefile可以分析这个包的生成过程:
首先创建一个root_zip根目录,并依次在此目录下创建所需要的如下其他目录
①创建RECOVERY目录,并填充该目录的内容,包括kernel的镜像和recovery根文件系统的镜像。此目录最终用于生成recovery.img。
②创建并填充BOOT目录。包含kernel和cmdline以及pagesize大小等,该目录最终用来生成boot.img。
③向SYSTEM目录填充system image。
④向DATA填充data image。
⑤用于生成OTA package包所需要的额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bin命令。
⑥创建META目录并向该目录下添加一些文本文件,如apkcerts.txt(描述apk文件用到的认证证书),misc_info.txt(描述Flash内存的块大小以及boot、recovery、system、userdata等分区的大小信息)。
⑦使用保留连接选项压缩我们在上面获得的root_zip目录。
⑧使用fs_config(build/tools/fs_config)配置上面的zip包内所有的系统文件(system/下各目录、文件)的权限属主等信息。fs_config包含了一个头文件#include“private/android_filesystem_config.h”。在这个头文件中以硬编码的方式设定了system目录下各文件的权限、属主。执行完配置后会将配置后的信息以文本方式输出 到META/filesystem_config.txt中。并再一次zip压缩成我们最终需要的原始包。
第二步:上面的zip包只是一个编译过程中生成的原始包。这个原始zip包在实际的编译过程中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生成OTA update升级包,二是用来生成系统镜像。在编译过程中若生成OTA update升级包时会调用(具体位置在Makefile的1037行到1058行)一个名为ota_from_target_files的python脚本,位置在/build/tools/releasetools/ota_from_target_files。这个脚本的作用是以第一步生成的zip原始包作为输入,最终生成可用的OTA升级zip包。
二 下面我们分析ota_from_target_files这个python脚本是怎样生成最终zip包的。先讲这个脚本的代码贴出来如下:
[python] view plainprint?
import sys
if sys.hexversion < 0x02040000:
print >> sys.stderr, "Python 2.4 or newer is required."
sys.exit(1)
主函数main是python的入口函数,我们从main函数开始看,大概看一下main函数(脚本最后)里的流程就能知道脚本的执行过程了。
① 在main函数的开头,首先将用户设定的option选项存入OPTIONS变量中,它是一个python中的类。紧接着判断有没有额外的脚本,如果有就读入到OPTIONS变量中。
② 解压缩输入的zip包,即我们在上文生成的原始zip包。然后判断是否用到device-specific extensions(设备扩展)如果用到,随即读入到OPTIONS变量中。
③ 判断是否签名,然后判断是否有新内容的增量源,有的话就解压该增量源包放入一个临时变量中(source_zip)。自此,所有的准备工作已完毕,随即会调用该 脚本中最主要的函数WriteFullOTAPackage(input_zip,output_zip)
④ WriteFullOTAPackage函数的处理过程是先获得脚本的生成器。默认格式是edify。然后获得metadata元数据,此数据来至于Android的一些环境变量。然后获得设备配置参数比如api函数的版本。然后判断是否忽略时间戳。
⑤ WriteFullOTAPackage函数做完准备工作后就开始生成升级用的脚本文件(updater-script)了。生成脚本文件后将上一步获得的metadata元数据写入到输出包out_zip。
⑥至此一个完整的update.zip升级包就生成了。生成位置在:out/target/proct/tcc8800/full_tcc8800_evm-ota-eng.mumu.20120315.155326.zip。将升级包拷贝到SD卡中就可以用来升级了。
四、 Android OTA增量包update.zip的生成
在上面的过程中生成的update.zip升级包是全部系统的升级包。大小有80M多。这对手机用户来说,用来升级的流量是很大的。而且在实际升级中,我们只希望能够升级我们改变的那部分内容。这就需要使用增量包来升级。生成增量包的过程也需要上文中提到的ota_from_target_files.py的参与。
下面是制作update.zip增量包的过程。
① 在源码根目录下依次执行下列命令
$ . build/envsetup.sh
$ lunch 选择17
$ make
$ make otapackage
执行上面的命令后会在out/target/proct/tcc8800/下生成我们第一个系统升级包。我们先将其命名为A.zip
② 在源码中修改我们需要改变的部分,比如修改内核配置,增加新的驱动等等。修改后再一次执行上面的命令。就会生成第二个我们修改后生成的update.zip升级包。将 其命名为B.zip。
③ 在上文中我们看了ota_from_target_files.py脚本的使用帮助,其中选项-i就是用来生成差分增量包的。使用方法是以上面的A.zip 和B.zip包作为输入,以update.zip包作 为输出。生成的update.zip就是我们最后需要的增量包。
具体使用方式是:将上述两个包拷贝到源码根目录下,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
$ ./build/tools/releasetools/ota_from_target_files -i A.zip B.zip update.zip。
在执行上述命令时会出现未找到recovery_api_version的错误。原因是在执行上面的脚本时如果使用选项i则会调用WriteIncrementalOTAPackage会从A包和B包中的META目录下搜索misc_info.txt来读取recovery_api_version的值。但是在执行make otapackage命令时生成的update.zip包中没有这个目录更没有这个文档。
此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执行make otapackage生成的原始的zip包。这个包的位置在out/target/proct/tcc8800/obj/PACKAGING/target_files_intermediates/目录下,它是在用命令make otapackage之后的中间生产物,是最原始的升级包。我们将两次编译的生成的包分别重命名为A.zip和B.zip,并拷贝到SD卡根目录下重复执行上面的命令:
$ ./build/tools/releasetools/ota_form_target_files -i A.zip B.zip update.zip。
在上述命令即将执行完毕时,在device/telechips/common/releasetools.py会调用IncrementalOTA_InstallEnd,在这个函数中读取包中的RADIO/bootloader.img。
而包中是没有这个目录和bootloader.img的。所以执行失败,未能生成对应的update.zip。可能与我们未修改bootloader(升级firmware)有关。此问题在下一篇博客已经解决。
制作增量包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Android系统Recovery工作原理之使用update.zip升级过程分析(二)---update.zip差分包问题的解决
在上一篇末尾提到的生成差分包时出现的问题,现已解决,由于最近比较忙,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单列一个篇幅提示大家。这个问题居然是源码中的问题,可能你已经制作成功了,不过我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源码中的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一个bug,下文会具体分析!
一、生成OTA增量包失败的解决方案
在上一篇中末尾使用ota_from_target_files脚本制作update.zip增量包时失败,我们先将出现的错误贴出来。
在执行这个脚本的最后读取input_zip中RADIO/bootloader.img时出现错误,显示DeviceSpecifiParams这个对象中没有input_zip属性。
我们先从脚本中出现错误的调用函数中开始查找。出现错误的调用地方是在函WriteIncrementalOTAPackage(443行)中的device_specific.IncrementalOTA_InstallEnd(),其位于WriteIncrementalOTAPackage()中的末尾。进一步跟踪源码发现,这是一个回调函数,他的具体执行方法位于源码中/device/telechips/common/releasetools.py脚本中的IncrementalOTA_InstallEnd()函数。下面就分析这个函数的作用。
releasetools.py脚本中的两个函数FullOTA_InstallEnd()和IncrementalOTA_InstallEnd()的作用都是从输入包中读取RADIO/下的bootloader.img文件写到输出包中,同时生成安装bootloader.img时执行脚本的那部分命令。只不过一个是直接将输入包中的bootloader.img镜像写到输出包中,一个是先比较target_zip和source_zip中的bootloader.img是否不同(使用选项-i生成差分包时),然后将新的镜像写入输出包中。下面先将这个函数(位于/device/telechips/common/releasetools.py)的具体实现贴出来: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在用命令make otapackage时生成的包中是没有这个RADIO目录下的bootloader.img镜像文件(因为这部分更新已被屏蔽掉了)。但是这个函数中对于从包中未读取到bootloader.img文件的情况是有错误处理的,即返回。所以我们要从 出现的实际错误中寻找问题的原由。
真正出现错误的地方是:
target_bootloader=info.input_zip.read(“RADIO/bootloader.img”)。
出现错误的原因是:AttributeError:‘DeviceSpecificParams’object has no attribute ‘input_zip’,提示我们DeviceSpecificParams对象没有input_zip这个属性。
二、updater-script脚本执行流程分析:
先看一下在测试过程中用命令make otapackage生成的升级脚本如下:
[python] view plainprint?
assert(!less_than_int(1331176658, getprop("ro.build.date.utc")));
assert(getprop("ro.proct.device") == "tcc8800" ||
下面分析下这个脚本的执行过程:
①比较时间戳:如果升级包较旧则终止脚本的执行。
②匹配设备信息:如果和当前的设备信息不一致,则停止脚本的执行。
③显示进度条:如果以上两步匹配则开始显示升级进度条。
④格式化system分区并挂载。
⑤提取包中的recovery以及system目录下的内容到系统的/system下。
⑥为/system/bin/下的命令文件建立符号连接。
⑦设置/system/下目录以及文件的属性。
⑧将包中的boot.img提取到/tmp/boot.img。
⑨将/tmp/boot.img镜像文件写入到boot分区。
⑩完成后卸载/system。
三、总结
以上的九篇着重分析了Android系统中Recovery模式中的一种,即我们做好的update.zip包在系统更新时所走过的流程。其核心部分就是Recovery服务的工作原理。其他两种FACTORY RESET、ENCRYPTED FILE SYSTEM ENABLE/DISABLE与OTA INSTALL是相通的。重点是要理解Recovery服务的工作原理。另外详细分析其升级过程,对于我们在实际升级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
㈧ [Apriori.zip] - Apriori算法源码,在vc++6.0环境下运行,编译,有操作界面
我想weka应该很适合你吧^^
用来跑一跑自己的算法或者直接用它的api做二次开发都是很方便的,比如你提到的~只是原始算法和自己算法的对比一下是不难实现的,在自己的代码里分别初始化两个算法对象模型,一起training一起testing,最后把得出的结果放一起就行了。至于图形界面怎么组织就按自己的需要做就好啦。
如果不想写代码的话就用weka自己的图形界面weka explorer或者work flow跑几遍也行,因为weka自己的图形化表示已经很多样很直观啦^^
推荐一本书的话就是这个啦:
Data Mining: Practical Machine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Second Edition) 作者是Ian Witten
就是weka的配套教材啦,例子很丰富,由浅入深的,很好上手的。
有进一步的问题就去weka list里找答案吧,很棒的讨论组,起码对我帮助很大(连接在参考资料里)。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