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ubuntu编译x264

ubuntu编译x264

发布时间: 2022-07-25 12:55:52

Ⅰ 在ubuntu12.04LTS下成功编译安装带有h264和aac编码的ffmpeg的完整过程(命令行)

先下载最少yasm、ffmpeg、x264的源码
具体步骤和这个差不多。
https://trac.ffmpeg.org/wiki/UbuntuCompilationGuide

h.264通常只用x264一种。
aac编码器有fdk,visualon,faac,aacplus,内置的等5种选择。
用fdk最好,其余任一也够。

先编译组件,通常是

./configure 具体包的设置选项
make install

编译好各个组件后,最后再设置和编译ffmpeg。

c编译器的选项CFLAGS最好一致。可以针对自己的cpu优化。比如加入
“-Ofast ”只为速度

-mtune core2 使用core2的优化。

Ⅱ Ubuntu 9.10下安装和使用ffmpeg的详细过程!

ffmpeg的编译、安装及使用(for x86,for arm)
http://hi..com/iminway/blog/item/bda2db4e29ced701b2de05f1.html

最新的ffmpeg可以通过svn下载,SVN辅助的软件有:
SubVersion,从 http://subversion.tigris.org/ 下载,支持linux
TortoiseSVN,从 http://tortoisesvn.tigris.org/ 下载,是很不错的SVN客户端程序,为windows外壳程序集成到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文件管理系统的Subversion客户端,用起来很方便。

http://subversion.tigris.org/downloads/subversion-1.3.2.tar.gz
tar zvxf subversion-1.3.2.tar.gz
cd subversion-1.3.2
./configure --with-apr=/usr/local/apr-httpd --with-apr-util=/usr/local/apr-util-httpd/
make
make install
如果安装了FC6,它已经带了svn,不用装了。
ffmpeg的下载:我们就可以通过svn命令获取最新的ffmpeg,命令如下:
svn checkout svn://svn.mplayerhq.hu/ffmpeg/trunk ffmpeg

xvid的获取地址如下:
http://www.xvid.org/
wget http://downloads.xvid.org/downloads/xvidcore-1.1.3.tar.gz
配置编译
for x86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for arm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rm/arm-linux --build=i686-pc-linux --host=arm-linux --target=arm-linux
#make
#make install

x264的获取地址如下:
svn co svn://svn.videolan.org/x264/trunk x264
配置编译
for x86
#./configure --enable-shared --prefix=/usr/local
#make
#make install
for arm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enable-pthread --enable-shared --host=arm-linux

#make install

lame的获取地址如下: http://lame.sourceforge.net/index.php
配置编译
for x86
./configure --enable-shared --prefix=/usr/local

libdts编译参数
./configure --prefix=/usr
make
make install

http://www.audiocoding.com/moles/mydownloads/,http://prdownloads.sourceforge.net/faac
FAAD2的编译
cd faad2
autoreconf -vif
./configure --prefix=/usr --with-mp4v2 --enable-shared
make
make install
faac的编译
cd faac
chmod +x bootstrap
./bootstrap
./configure --prefix=/usr --with-mp4v2 --enable-shared
make
make install
在编译ffmpeg,在configure时加上--enable-amr_nb --enable-faad --enable-faac参数。

编译的时候加上--enable-amr_nb --enable-amr_wb参数就行,根据编译系统的提示,所以我们得下载一些编译3gp所需得文件。
源码网址:http://www.3gpp.org/ftp/Specs
wget 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26_series/26.204/26204-510.zip
解压以后把里面的文件都拷贝到libavcodec/amrwb_float
wget 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26_series/26.104/26104-510.zip
解压以后把里面的文件都拷贝到libavcodec/amr_float

微软ASF格式的三个版本,WMV1,WMV2,WMV3分别对应MediaPlayer的版本7,8和9,所以很多时候会称VC1为WMV3或 WMV9,都是它了,有时候在代码里,也能看到称呼它为VC9的。因为微软还没有正式公开这种格式,所以当前对VC1的支持还很不完善。本文基本是根据 Multimedia Mike的一篇博客翻译和完善而来。
(1) 首先要下载 SMPTE VC-1 reference decoder,这个组织是要收费的,可以从这里下载免费的。
(2) 在ffmpeg目录下的libavcodec目录下面,建立目录libvc1。
(3) 将VC1_reference_decoder_release6/decoder/目录中的*.c和*.h文件全部到libvc1目录下。
(4) 将VC1_reference_decoder_release6/shared/目录中的*.c和*.h文件全部到libvc1目录下。
(5) 将 libvc1-makefile.txt放到libvc1下的Makefile文件。
(6) 将smpte-vc1.c文件放到libavcodec目录下。
(7) 修改libavcodec目录下的vc9.c,将文件最后的wmv3_decoder这个AVCodec的structure,用#if 0和#endif包含起来,也就是使它失效了。
(8) 修改libavcodec目录下的allcodecs.c,将register_avcodec(&wmv3_decoder)上下的注释去掉,使它发挥作用。
(9) 修改libavcodec目录下的Makefile,把OBJS的列表中加入smpte-vc1.o。
(10)修改ffmpeg主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把-L./libavcodec/libvc1 -lvc1$(BUILDSUF)加入到FFLIBS后面。
(11) 进入ffmpeg/libavcodec/libav1,执行make
(12) 到ffmpeg主目录下,执行config;make;make install。config时根据实际情况带参数。

采用ffmpeg转码制作FLV文件,和转码成其它媒体类型的重要差别是一定要有lame库支持,因为FLV的声音编码采用mp3格式,非lame这个东 东不行。编译ffmpeg中加入lame库真是一场灾难,特别在windows下,很多参数都不能发挥作用,最后直接手工和改一些文件,记录如 下:
(1) 如果在Windows下编译,第一步当然是下载MinGW和MSYS来装上了。到http://mingw.sourceforge.net/去下载最新版的MinGW-5.0.2.exe和MSYS-1.0.11-2004.04.30-1.exe。
(2) 先安装MinGW,直接运行MinGW-5.0.2.exe安装,选择目录,譬如选择D:\MinGW为安装目录。安装时需要选择gcc和make模块,安装文件本身很小,会从网上下载模块来安装。
(3) 然后安装MSYS,也是直接运行MSYS-1.0.11-2004.04.30-1.exe安装。安装目录一般选择D:\MinGW\bin \1.0。,安装过程会询问刚才安装MinGW的目录,输入D:\MinGW,其它都回答'Y'就搞定了。如果不清楚,可以看这个图片效果。
(4) 运行MSYS,桌面上有个图标,双击就运行了,运行结果是一个模拟unix的命令窗口,后面的编译都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前面4步在linux不需要。
(5) 到http://lame.sourceforge.net/去下载最新版的lame-3.97b2.tar.gz,到你认为合适的地方,解压后进入lame解压出来的目录中。执行
./configure --prefix=PREFIX
make
make install
(6) 就把编译出来的include下的lame目录到/usr/include目录下,把lib下的几个库文件都到/usr/lib目录 下。这里注意有个变化,如果只 lib目录下的静态库到/usr/lib下,就是只 libmp3lame.a文件,编译出来的ffmpeg最终就不会对libmp3lame的动态库有依赖关系,这是因为编译首先找动态库,动态库没有才找 静态库。如果不做这个,后面编译ffmpeg时无论如何指定参数,都会报错LAME not found,不知道是哪里的bug。
(7) 从http://ffmpeg.mplayerhq.hu/取得最新的ffmpeg,现在自由软件都大量采用SVN了,要先装一个SVN,可以去http://tortoisesvn.tigris.org/下载windows版的SVN,去http://subversion.tigris.org/下载linux版的SVN。SVN如何编译安装这里就省略了。
(8) 如果在windows下,打开解压后的ffmpeg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在FFLIBS的那一行后面加上-lmp3lame$(BUILDSUF)。这个也不知道是哪个bug引起的,搞了好长时间才搞出来,郁闷。Linux下不用这样。

#./configure --prefix=/usr --enable-gpl --enable-shared --enable-mp3lame --enable-amr_nb --enable-amr_wb --enable-amr_if2 --enable-libogg --enable-vorbis --enable-xvid --enable-a52 --enable-a52bin --enable-faadbin --enable-dts --enable-pp --enable-faad --enable-faac --enable-x264 --enable-pthreads --disable-ffserver --disable-ffplay
make
make install

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26_series/26.073/26073-510.zip
解压以后把里面的文件都拷贝到libavcodec/amr目录下

make
make install

#./configure --prefix=./install --disable-shared --enable-pthreads --enable-libx264 --enable-libxvid --arch=i686 --enable-gpl
#make
#make install

配置编译
#./configure --prefix=/home/zht/redhatzht/sources/image-colletct/ffmpeg/install --enable-static --disable-shared --enable-libx264 --enable-libxvid --cross-compile --cc=arm-linux-gcc --arch=arm --enable-gpl --disable-strip --disable-network --disable-ipv6 --disable-vhook --disable-audio-beos --disable-audio-oss --disable-mpegaudio-hp --enable-pthreads --enable-small --disable-parsers --disable-debug
#make
#make install

x86上的ldconfig不能在arm上运行,arm上的ldconfig工具是在建立交叉编译器时,编译glibc是产生的,可以拷贝到arm-linux中。
(4) 本文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其中xvid,x264的库,我亲手安装过,ffmpeg的配置编译for x86的简易配置,for arm,我亲手配置编译过,并在x86,arm上可用,编译配置都是采用静态库。

ffmpeg作为媒体文件处理软件,基本用法如下:
ffmpeg -i INPUTfile [OPTI

文章出处:DIY部落(http://www.diybl.com/course/6_system/linux/Linuxjs/20091024/180077.html)

Ⅲ ubuntu下如何编译C语言

1、首先打开ubnutu开发环境,直接输入组合键ctrl+alt+t调出命令行界面。

Ⅳ ubuntu怎样安装libx264-146

1).安装依赖的包:

code: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git-core checkinstall texi2html libfaac-dev \
libopencore-amrnb-dev libopencore-amrwb-dev libsdl1.2-dev libtheora-dev \
libvorbis-dev libx11-dev libxfixes-dev zlib1g-dev

2.安装Yasm:x264需要使用yasm来针对CPU架构进行优化,提高性能。

code:

cd
wget http://www.tortall.net/projects/yasm/releases/yasm-1.2.0.tar.gz
tar xzvf yasm-1.2.0.tar.gz
cd yasm-1.2.0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3.安装x264:下载源代码、编译、安装

code:

cd
git clone git://git.videolan.org/x264
cd x264
./configure --enable-shared //动态库
make
make install

4.此时 libx264.so默认安装在/usr/local/lib,直接编译会出现

tmux: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x264.so.2: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原因就是已经安装了该共享库, 但执行需要调用该共享库的程序的时候, 程序按照默认共享库路径 /usr/lib 找不到该共享库文件.
如果共享库文件安装到了/usr/local/lib(很多开源的共享库都会安装到该目录下)或其它"非/lib或/usr/lib"目录下, 那么在执行ldconfig命令前,
还要把新共享库目录加入到共享库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 如下:

# cat
/etc/ld.so.conf
include ld.so.conf.d/*.conf
# echo
"/usr/local/lib" >> /etc/ld.so.conf
# ldconfig

Ⅳ ubuntu下怎么编译linux内核

Ubuntu 系统
1. 准备工作
切换为管理员权限,sudo –i 输入用户密码 进入root 权限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libqt3-headers
build-essential (基本的编程库(gcc, make 等)
kernel-package (Debian 系统里生成 kernel-image 的一些配置文件和工具)
libncurses5-dev (meke menuconfig 要调用的)
libqt3-headers (make xconfig 要调用的)
2. 下载特定版本的内核源代码
3. 复制源码linux-3.2.12.tar.bz2 到/usr/src 目录,解压缩
命令.假设源码存放在/home 目录下
cp /home/linux-3.2.12.tar.bz2 /usr/src
cd /usr/src
tar xvjf linux-3.2.12.tar.bz2
解压后生成 linux-3.2.12 目录
4. cd linux-3.2.12
接下来配置内核选项
make menuconfig 这一步比较复杂,内核选项很多,可以使用当前内核的配置选项,
但编译内核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装系统的时候使用的配置是适应大多数系统的,非定
制选项。关于内核配置选项怎么定制,网上很多。
5. 把正在使用系统中的内核配置文件/usr/src/linux-headers-2.6.38-13-generic/.config 拷到
/usr/src/linux-3.2.12 目录下
cp /usr/src/ linux-headers-2.6.38-13-generic/.config /usr/src/ linux-3.2.12
执行:
cd /usr/src/ linux-3.2.12
make menuconfig
终端会弹出一个配置界面
注意主菜单最后有两项:
load a kernel configuration…
save a kernel configuration…
先选第一项load ….,意思是,利用当前的内核配置详单来设置将要编译的内核,然后选save 这一项保存,最后退出配置界面
6. 开如编译安装新内核
执行:make mrproper (清除以前曾经编译过的旧文件,如果是第一次编译,可不执行)
执行:make (编译,加-j4,必须加,双核并行编译,速度快很多,不过使用原先配置
选项)
然后:make install
再:make moles (编译模块)
再:make moles_install (安装模块)
最后创建initrd 文件:
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linux-3.2.12
7. make install 以后,系统自动更新了启动项,可以cat /boot/grub/grub.cfg 看下.之前的启动项不能删除,如果编译内核不成功,之前的启动项又不见了,系统也就跪了
8. reboot

Ⅵ Ubuntu虚拟机里怎么编译内核

方法/步骤
”Ctrl+Alt+T”进入终端,使用命令 sudo passwd root 启动root账号,重启,使用 su 命令获得root权限;

安装编译内核所需软件包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选择Y
下载3.19.3源码包并解压
# wget https://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3.x/linux-3.19.3.tar.xz
# tar -Jxvf linux-3.19.3.tar.xz
配置内核
# cd linux-3.19.3 (cd命令进入源码目录)
# make mrproper (得到源代码后,将其净化)
# make menuconfig (对内核选项进行配置,不需要配置,直接enter)
# cp /boot/config-'uname -r'-generic ./.config ('uname -r'-generic指现版本内核)
# make clean (删除配置时留下的一些不用的文件)
编译内核(需要很长时间,我用了有两小时,请耐心等待)
# make bzImage
# make moles (编译模块)
安装新内核
# make moles_install (安装模块)
# make install
制作启动盘
# sudo mkinitramfs 3.19.3 -o /boot/initrd.img-3.19.3
更新grub2
# sudo update-grub2

重启,使用新内核(不是注销哦,是重启)
使用命令# uname -r 查看内核版本

Ⅶ linux下编译ffmpeg时关于configure的问题.

你准备工作没做好吧!!

  1. 先编译安装Yasm。

  2. 然后编译安装H.264 (也就是x264)。

  3. 再编译安装AAC audio encoder (fdk-aac)。

  4. 编译安装libmp3lame (MP3 audio encoder)。

  5. 编译安装libopus (Opus audio decoder and encoder)。

  6. 编译安装libvpx (VP8/VP9 video encoder and decoder)。

  7. 做后编译安装ffmpeg。

    其中1-6你可以选择编译安装,也可以使用源直接安装。安装后了再编译安装ffmpeg

    你使用 sudo ldconfig -p |grep libx264 看看你的libx264是否正确安装.

    你编译安装x264的时候可以使用2中方式都安装。

cd ../x264

./configure --enable-shared
make
make install

最后

cd ../x264
make distclean
./configure --enable-static
make
make install

Ⅷ 如何在ubuntu下安装ffmpeg

1、下载FFmpeg和libx264的包
ffmpeg-2.4.1.tar.bz2 last_x264.tar.bz2
libx264需要yasm,所以先安装yasm
apt-get install yasm

然后安装libx264
aptitude install libx264-dev

也可以手动安装libx264(原先libx264在ubuntu的软件源里是没有的只能手动安装,现在有了就可以不用手动安装了)
解压缩libx264
tar -xjvf last_x264.tar.bz2
安装libx264
./configure --enable-shared --enable-pic
make
make install

然后安装ffmpeg,ffmpeg有许多依赖包,需要一个一个先安装
1. libfaac
aptitude install libfaac-dev

2. libmp3lame
aptitude install libmp3lame-dev

3. libtheora
aptitude install libtheora-dev

4. libvorbis
aptitude install libvorbis-dev

5. libxvid
aptitude install libxvidcore-dev

6. libxext
aptitude install libxext-dev

7. libxfixes
aptitude install libxfixes-dev

依赖包安装完后,安装ffmpeg
先解压缩ffmpeg
tar -xjvf ffmpeg-2.4.1.tar.bz2

然后编译安装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ffmpeg --enable-gpl --enable-version3 --enable-nonfree --enable-postproc --enable-pthreads --enable-libfaac --enable-libmp3lame --enable-libtheora --enable-libx264 --enable-libxvid --enable-x11grab --enable-libvorbis

make

make install

Ⅸ ubuntu系统下怎么编译内核文件

一、下载源代码和编译软件的准备
安装有关编译程序。安装make ,gcc, make-kpkg,运行menuconfig等等和编译内核相关的工具。安装不了,请检查/etc/apt/sources.list 文件。有关命令:代码:$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二、解压源代码注意,网上很多教程上说应该解压到 /usr/src,纯属以讹传讹,linux掌门人linus说解压到任何目录上都可以。当然,linus的说法是正确的。我放在自己的主目录下的src目录。如果你下载源代码是放到自己的主目录下或者运行上面的wget下载的,那么运行下列命令:代码:$ cd ~$ mkdir src && tar jfx linux-2.6.25.10.tar.bz2 -C src/现在,源代码就在 ~/src/linux-2.6.25.10进入源代码的目录,准备下一步的工作。后面都在这个目录里面进行。代码:$ cd ~/src/linux-2.6.25.10
三、开始编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清理以前编译时留下的临时文件。如果是刚刚解开的包,不需要执行这步。如果是第二次或者是第n次编译,那么一定要执行。相关命令如下:代码:$ sudo make mrproper网上很多教程上说把现在使用的内核的config拷贝过来参考,据实验,是不需要的,ubuntu还有debian会自动做这步。不过这条命令倒是可以学习一下。当然你可以将以前的配置拷贝过来。命令:代码: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四、开始配置内核选项。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 menuconfig配置用到的键只有几个,esc退出菜单;空格改变选项状态;光标键上下左右移动,回车选定。选项意义:M是编译成可以随时加入的模块,*是编译进入内核,空就是不要。配置选项非常多,具体配置可以参考金步国先生翻译的资料:Linux 2.6.19.x 内核编译配置选项。 请大家遵循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使用的内核已经选用了某个选项,如果你没用充分的理由,不要随便改动。这样虽然内核不那么精简,但是不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可以精简的部分是硬件模块部分,对于自己没有的硬件要毫不犹豫的清除。如果你很执着,或者你有洁癖,你也可以一项项对过去,按照金步国先生的资料描述去选择基本上没有问题。
五、必须强调的几个选项:1、
在“General setup”里面的“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金步国认为是不需要。但是如果你的硬件比较新,那几乎是必须选的,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4965无线网卡,alsa声音驱动等
等。Kernel log buffer size 我选15,双核。如果你用ia64,要选16。Control Group support 集群支持?可以不要Choose SLAB allocator (SLUB (Unqueued Allocator)) 内存管理模式slab和slub选择slub。
2、在“Block layer”里,假如没有2TB的硬盘,就去掉:Support for Large Block Devices 。Support for Large Single Files 也不需要,谁有2TB的文件?
3、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是关于cpu的,要认真选。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是打开多核的开关,我的cpu是双核的,选中。Processor family (Core 2/newer Xeon) 我的是Core 2/newer Xeon。找到自己的cpu后,把Generic x86 support选项取消。Subarchitecture Type 选(PC-compatible)Maximum number of CPUs 输入自己的核心数目,我输入2。SMT (Hyperthreading) scheler support说的是超线程技术,P4有支持的,我的t8100不支持,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家用cpu都不支持。High Memory Support (4GB) 1G以下选1G;我是3G,选4G;4G以上的选16G在“ Timer frequency ”里,默认是250Hz,较新的cpu都可以选择了1000Hz,性能更好。
4、Power management options中把APM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关闭。现在的电脑都用acpi了。CPU Frequency scaling 是笔记本cpu节电技术Default CPUFreq governor (conservative) cpu节电模式有四个,笔记本默认选conservative比较好。ACPI Processor P-States driver 必须选,不然CPU Frequency就不能用。后面的可选自己硬件相关的,我选的是Intel Enhanced SpeedStep和 Intel Speedstep on ICH-M chipsets,其他的统统消灭。
5、Bus options的选择: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现在新买的机器基本上都是PCI Express了ISA support 较新的新机器没有ISA设备,可以去掉MCA support 去掉NatSemi SCx200 support 去掉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如果没有PCI热插拔设备,去掉这里的选项可以考虑全部编译进内核,而不是以模块形式存在。
6、Device Drivers是重点,由于linux不但面向个人工作站,更多的是面向服务器的应用,所以可以把自己机器上没有的硬件全部去掉,而不用面面俱到。但是通用型的选项要慎重。比如在网卡的部分,除了我的千兆网卡 Broadcom Tigon3 support和4965无线网卡Intel Wireless WiFi 4965AGN,其余的硬件支持统统去掉。再比如声卡部分,我的是hd声卡,我只是在PCI devices中,选intel hd 声卡,再选Build IDT/Sigmatel HD-audio codec support,除此之外的硬件支持全部去掉。
声卡还有一个细节,在ubuntu7.10里面, 需要在/etc/modprobe.d/alsa-base后面添加options
snd-hda-intel probe_mask=1
model=3stack,这样我的笔记本喇叭才可以发声,不然只有外接耳机或者音箱。这次编译以后,这个动作就不必了,但是两个耳机插口只有一个可以用
了。再比如我的电脑中没有agp,就可以直接把agp相关的选项全部取消。要注意的: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盘上,那么这里一定要选*,选M都不行。否则启动时会出现“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滞不前。 SCSI emulation support 要用刻录机,必须选。SCSI device support 现在都是SATA硬盘,一定要选* SCSI disk support 如果你的/boot放在SATA硬盘上,一定要选*。
SCSI CDROM support 虽然康宝刻录机是ide接口的,但是必须把它当成scsi接口的,这是老问题了。用刻录机,必须选。
Graphics support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选中,进入选择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选上,不然字符界面启动会有问题,后面的显卡选择:由于我的显卡是nvidia 8400gs,要自己安装nvidia公司的驱动,所以一个都没有选。这样导致ubuntu开机动画会出问题,我索性在grub中的splash字符全部删除,把开机动画关闭。字符界面很正常。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有人开机后字符控制台错误,就是这部分选项没有选,出问题了。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 需要打开。
Bootup logo 开机图标,会在自检的画面上加上个性图标。需要在grub上添加“vga=”的选项 简称fuse。是必选的,如果你要用windows分区。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一般选*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区就选*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区就选*吧 NTFS write support 如果想对 NTFS分区进行写操作,选*必须将启动盘的文件系统编译进内核,默认是编译成模块,这样无法启动系统。ubuntu采用的文件系统是ext3,请把ext2,ext3相关的必要选项都编译进入内核。
8、Virtualization这个大类是我多花几百元买t8100的主要原因,因为t8100支持intel vt技术使linux上的虚拟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这里的选项我除了amd的,其他都编译成模块。
9、全部设置完成,最后一项是保存设置。按照我的习惯,先在上一层目录保存一个备份,文件名类似 ../config20080630然后再保存到当起目录,文件名 .config退出设置程序。
六、开始编译内核。ubuntu的工具是make-kpkg,和其他的发行版相比,步骤相对简单。相关命令:代码:$sudo make-kpkg clean 这条命令好像不要超级权限,很多资料上说要,不过这不是原则问题。
$ sudo make-kpkg -initrd --initrd --append-to-version=dell1400 kernel_image kernel-headers上述命令中的dell1400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符代替,最后的字符一定是数字.输完上述命令回车之前,建议大家把浏览器还有别的运用程序都关掉,机器开始的工作比较艰苦。
我的机器大概十几分钟。
七、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就是安装工作。编译好的内核在上一层目录。包括linux-headers-...-_i386.deb和linux-image-...-i386.deb两个文件,如果你不搞开发的话,只要安装内核就可以,头文件以后要用的时候再说。安装相关命令:
代码:$ cd ..$ sudo dpkg -i linux-image-(按tab键)文件名很长,如果不用tab自动补足是不可能的,tab键万岁。安装完成后和老内核比较一下大小代码:
$ ls -l /boot/
八、重新启动验证新内核。代码:$ sudo reboot
九、显卡驱动如果你的显卡和我一样是nvidia显卡,启动之后往往无法正常进入x-window。即使能看到gdm登录界面,效果也是很差的。那么就要安装nvidia驱动。用ctrl+alt+f1 进入字符命令行,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ps ax看看和gdm相关的进程,把这些进程全部关闭;用sudo /etc/init.d/gdm stop有可能有一个进程没有关闭:#kill 进程号然后安装nvidia显卡驱动,当然驱动要先下好,到nvidia驱动所在的目录里,运行:# sh ./NVIDIA-Linux-x86-173.14.12-pkg1.run重新启动以后就ok。要用nvidia的驱动,每次升级内核都要这么做。
十、无线网卡相关的内核选项是Networking --->Wireless --->Generic IEEE 802.11 Networking Stack (mac80211)还有4965的驱动。4965
无线网卡驱动虽然已经编入内核,但没有firmware无法使用。需要把原来内核的firmware拷贝到新内核对应的目录,名字和内核一致,我的内核是
linux-image-2.6.25.10dell1400,那建的目录名就是2.6.25.10dell1400。代码:具体命令:$ cd /lib/firmware/$ sudo mkdir 2.6.25.10dell1400把你的老内核中的4965的firmware拷贝过来。$ sudo cp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上面的命令和下面的命令是等价的:$ cd /lib/firmware/$ sudo cp -R 2.6.24-16-generic/ 2.6.25.10dell1400/
重新启动系统,无线网卡就正常了。
附编译使用的机器配置:dell vostro 1400,t8100,nvidia 8400cs显卡,内置SigmaTel STAC9228芯片的声卡,4965无线网卡,BCM5906M千兆网卡,3G内存,160G硬盘,combo刻录。
编译系统版本:ubuntu 8.04桌面版.

Ⅹ 海思hi3520编译x264库吗

刚到手的Hi3520开发板,拿来第一件事当然是搭环境,本来调了那么多板子,这不是小菜一碟嘛,可就是挂NFS还浪费了快一个小时,郁闷的了,这倒也好,顺着Hi3520的脉络,就把这个环境搭建过程记录一下,权当记个笔记噻。。。
买的是雅仪科技的Hi3520开发板,板子还是蛮好看滴,6800大洋。因为最多要驱动八块sata硬盘,所以板子采用的是计算机的ATX电源。拿过来之后立马接上串口,上电,擦,毫无反应,这是神马情况,打电话一问才知道板子本身接出来的串口不是调试串口,UART0要我自己做根线接出来,我勒个去。。。
然后开始挂NFS,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可就因为公司的网络折腾了我好一会儿,我自己习惯用ubuntu,可ubuntu严重依赖网络啊,公司的网络受限,我执行sudo apt-getinstall nfs-kernel-server丫根本不能装,么有办法了,只能曲线救国,换成Fedora,这下能搞的吧。
这里把ubuntu和Fedora下NFS挂载的基本步骤说明下,后面再说明下要注意的问题:
先说ubuntu下面的:
1、安装nfs服务
执行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安装nfs-kernel-server时会自动安装nfs-common和portmap
2、修改/etc/exports文件
执行命令:vim /etc/exports
一般刚安装的nfs-kernel-server服务则这个文件内容应该为空,在文件中加上下面一行
/root/Hi3520192.168.1.244(rw,sync,no_root_squash)
这里的/root/Hi3520表示你linux主机上的共享目录,IP地址你可以改为你开发板的IP,后面的参数网上说的已经很多了,不必过多说明
3、设置linux主机的IP地址,这个不用多说了哎
4、重启nfs服务
执行命令:
sudo/etc/init.d/portmap restart
sudo/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再说Fedora下面的:
Fedora下面稍微复杂,但是Fedora的NFS服务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存在,我们只需配置并将其开启
1、开启nfs服务
在终端下输入setup,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系统服务”,讲其中的netconsole,netplugd,nfs服务选上(按空格键选择或者取消)。并按TAB键确认退出
在终端中输入service nfs restart重启nfs服务
2、修改/etc/exports文件
此处同ubuntu中的操作
3、设置linux主机端的网络
这里就不仅仅是设置IP了,还要设置下网络
在虚拟机(我这里用的是VMware)菜单中依次选择”edit->virtual networksetting->Host virtual network mapping”,在第一个下拉菜单中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网卡,就是你PC上真实的网卡,并按“应用”,“确认”
关闭虚拟机,确认Network connection为bridged模式

上面是linux主机端的一些设置,下面说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多人挂NFS的时候是将PC机和开发板用一根网线直接连接,这个时候IP地址你可以随便设,但是这样的话在开发的时候就不能上网了,所以很多人利用一个小humble将PC机和开发板同时接入局域网中,这个时候设置IP的时候您就不要昏头了啊,一定要先确认这个IP是能用的哎,还有就是虚拟机的network connection要选桥接呀。

再说下Hi3520开发板的设置吧,我看很多开发板是通过在uboot中设置bootargs让linux启动的时候就直接挂载NFS,而海思的板子都是在板子进入linux之后通过执行脚本来挂载NFS的,个人觉得后者比较灵活,我想挂就挂,前者就略显麻烦了哎
海思的文档里面信誓当当的把脚本写好啦
modprobe mmzmmz=ddr,0,0xC2000000,16M /*插入mmz模块,网口驱动会使用该模块*/
modprobe hiether /*插入网口驱动模块*/
ifconfig eth0 hw ether00:10:85:18:01:84 /*配置MAC地址*/
ifconfig eth010.85.180.184 netmask 255.255.254.0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oute add default gw10.85.180.1 /*配置默认网关*/
modprobe nfs /*插入NFS模块*/
mount -t nfs -o nolock10.85.180.133:/home/c54122/glibc-nfs /mnt
和3515的文档上一模一样,可是你丫网卡驱动有变化呀,不负责任哎,改了连文档也不更新,而且我这板子上用的是千兆网卡,还得设置一下模式,我擦,贴上我的脚本内容,IP地址和主机端的NFS目录根据情况自己改呀
modprobemmz mmz=ddr,0,0xC2000000,16M
modprobeh2gether port_mode=1
ifconfigeth0 hw ether DC:07:C1:FE:26:D3
ifconfigeth0 192.168.1.244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add default gw 192.168.1.1
modprobenfs
mount-t nfs -o nolock 192.168.1.233:/root/Hi3520 /mnt
执行这个脚本,NFS就挂载上啦,然后可以开发喽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注意下,ubuntu下安装3520的SDK时,可能很多人会报错,那是ubuntu将默认的shell改成了dash,改回去就是了呀,执行命令sudo dpkg-reconfigure dash,然后选择“否”,over!

热点内容
编译器的制作环境 发布:2025-02-06 05:54:34 浏览:828
学车网源码 发布:2025-02-06 05:47:40 浏览:385
搭建局域网影院服务器 发布:2025-02-06 05:47:38 浏览:759
广东一区cf刷经验房密码都是什么 发布:2025-02-06 05:46:20 浏览:633
加密工具源码 发布:2025-02-06 05:44:52 浏览:13
笔记本可用存储多大 发布:2025-02-06 05:44:48 浏览:157
ftp登录后没有反应 发布:2025-02-06 05:29:41 浏览:175
linux建目录命令 发布:2025-02-06 05:29:06 浏览:724
安卓所有照片在哪里 发布:2025-02-06 05:16:32 浏览:972
l2缓存作用 发布:2025-02-06 05:15:02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