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软件 » 诗经如何编译来的

诗经如何编译来的

发布时间: 2022-07-08 23:50:04

① 诗经的由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诗经里面有那么多的诗

大神74623 :你好。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然后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所以《诗经》正是当时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有歌颂先祖创业、祭祀鬼神、贵族宴饮、交往,反映劳逸不均的怨愤、徭役、战争、劳动、爱情、打猎、恋爱、婚姻、社会风俗的各种动人篇章;当然也有文人、官员写的反应上等社会的歌谣、舞曲等。
《诗经》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尊为经典,此后才称为《诗经》。《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艺术表现手法,又可分为“赋”、“比”、“兴”。合成【六义】。
《诗经》《诗序》说:“挣的是,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言其伦理道德功能:“动天地。感鬼神。指其情感功能,正人之行,动人之心”的双重功能。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② 《诗经》是由谁编定的

关于孔子删诗,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种种质疑,在此姑且认为《诗经》是由孔子删改编定而成的。《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多不可考,只能推断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部分多是采自民间,雅、颂部分的作者则多为贵族大夫。周王朝的统治者常派出采诗官到各地去收集民间诗歌,然后由乐师加以整理,献给天子。当然,也有部分是由士大夫写成献给天子的。天子采集诗歌,一方面是为了娱乐,以此作为教材教育子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孔子用《诗经》作为教材来教育学生,也是着重其政治作用。

③ 诗经是怎样编辑而成的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看看这个
http://ke..com/view/4976.html?wtp=tt#6

④ 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

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
1、采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定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
2、献诗说;
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写诗进献于天子。
3、删诗说。
删诗说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

⑤ 《诗经》怎么来的

商王朝的时候,由于牲畜业及冶炼工业技术的发展,奴隶主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而奴隶主为了祭祀和享乐,音乐歌舞也极为发达。西周政权建立后,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进步。

西周文化通过长期积累和在损益前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提高。这时,有人开始用诗歌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歌颂爱情和赞美劳动。当时,辅佐周成王治国的周公为了考察各地民俗风情,了解实施政策的得失,就派出专门的采诗官摇着木制的大铃巡视在路上,向百姓采集民歌。然后,将采集到的民歌交给史官,由史官汇集整理成册后献给周天子看,作为国家修正政策的参考。

关于周代采诗官采风,在古籍中是这样记载的: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后来,这些诗歌收集的越来越多,竟达3000多首。于是,周公就让人把这些诗歌编辑成一本书,并取名《诗经》,并让周天子和周朝贵族子弟们都来读这部作品。因此,《诗经》也成为当时教育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能背诵《诗经》也成为贵族人士必备的文化素养。《诗经》中的乐歌,有的还成为各种典礼、礼仪的演奏曲目,有的则在聚会时歌唱。

⑥ 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诗经中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是“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⑦ 《诗经》编集的主要来源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其中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诗经》中诗都是入乐歌唱的,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乃是以音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配舞的曲调。

二、《诗经》中诗产生的时间及涉及的地域
《诗经》中诗产生的时间很难具体确定,但一般认为,《周颂》的全部、《大雅》的大部、国风中的《豳风》、《郐风》多为西周前期作品;《小雅》大部是西周后期和东迁之初的作品;《鲁颂》全部、及《国风》的大部都是春秋时期作品。至于《商颂》,争议较大,有认为是春秋时期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商代之诗。
《诗经》中诗涉及的地域很广,就十五国风而言,就已涉及到了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

三、《诗经》的编集
《诗经》所收诗时间漫长(上下五百多年),空间广阔(遍及黄河和江汉流域广大地区),是怎样被编集到一起的呢?
一般认为,其来源渠道,一是采集来的。班固《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观诸侯,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公羊传》何休注:“五谷毕入,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等等。这些说法,虽为汉人所言,但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总之,当时一些民间诗能上达宫廷,进入后来的诗集,必为统治者有意搜集,否则无法解释。 即《诗经》中的民间歌曲,主要都应是采来的。
《诗经 》中诗的另一来源是献上来的。《国语·周语上》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国语·晋语》亦云:“古之王者,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即周朝除采诗外,还有献诗制度,臣子用诗表示对时政意见,作为君主行政的参考。即《诗经》中的“雅”诗,尤其是大雅,当主要是朝中公卿列士献的。
采诗、献诗之外,《诗经》中的一些“颂”诗则可能是出自巫史对古祭歌的加工改造。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孔子删诗说。其说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删诗之说人们一般都不相信,常用的证据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时,鲁国乐工为他演奏的乐曲顺序(先国风,次小雅,再次大雅、颂,以及十五国风的名称与编排次序)与今本《诗经》大体相同,说明当时《诗经》已有了定本,而那年孔子才八岁。另外,据《左传》、《国语》记载,春秋人在孔子之前就已在政治生活中赋诗言志、引诗论事了,赋诗、引诗中所用之诗,又大多是今本《诗经》中诗,这说明孔子之前就已有了《诗》的通行定本。

四、《诗经》的流传
如前所述,《诗经》在其产生的同时,就广泛被应用于政治生活中 ,《诗》成为兴、观、群、怨的工具,曾使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发展到一种极优美、雅致的时代。
战国之时,《诗》亦在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中被作为论证的理论依据,具有崇高地位。秦代书遭焚毁,但由于学者讽诵口传,得以保存。
汉代传《诗》者有四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文帝时立为博士。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景帝时立为博士。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文帝时立为博士。d、毛诗,传者为秦汉时鲁人毛亨及汉初赵人毛苌,平帝时曾一度被立为学官。其中,鲁、齐、韩三家被称“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毛诗属古文经学。古文经学在汉代不受重视,直到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才兴盛起来。而三家诗亦自此渐渐衰落,以至失传。据《隋书·经籍志》载,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而毛诗独传。

热点内容
美国云服务器快还是香港快 发布:2025-02-09 09:34:33 浏览:988
怎么解压qq文件 发布:2025-02-09 09:18:14 浏览:581
安卓最新怎么调灵敏度更稳 发布:2025-02-09 09:12:44 浏览:400
豌豆荚如何用安卓手机下载 发布:2025-02-09 09:11:57 浏览:213
吃鸡脚本辅助 发布:2025-02-09 09:09:29 浏览:6
sessionidpython 发布:2025-02-09 09:08:53 浏览:276
华为手机验证码和密码忘了是多少 发布:2025-02-09 08:53:53 浏览:799
逆战笔记哪个配置好玩 发布:2025-02-09 08:53:04 浏览:600
怎么打开电脑云服务器 发布:2025-02-09 08:36:01 浏览:220
日元对人民币算法 发布:2025-02-09 08:35:52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