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口号
1. 一站式学习C编程的前 言
本书最初是为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的嵌入式Linux系统工程师就业班课程量身定做的教材之一。该课程是为期四个月的全日制职业培训,要求学员毕业时具备非常Solid的C编程能力,能熟练地使用Linux系统,同时对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指令集、操作系统原理和设备驱动程序都有较深入的了解。然而学员入学时的水平是非常初级而且参差不齐的:学历有专科、本科也有研究生,专业有和计算机相关的也有很不相关的(例如会计专业),以前从事的职业有和技术相关的也有完全不相关的(例如HR),年龄从二十出头到三十五六岁的都有。这么多背景完全不同、基础完全不同、思维习惯和理解能力完全不同的人来听同一堂课,大家都迫切希望学会嵌入式开发技术,投身IT行业,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我写作本书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学习编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有四年时间从零基础开始培养一个人,微积分、线性代数、随机数学、离散数学、组合数学、自动机、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一堆基础课,再加上C/C++、Java、数据库、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一堆专业课,最后培养出一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很遗憾这最后一条很多学校没有做好,来亚嵌培训的很多学生这四年就是这么学过来的,但据我们考查他们的基础几乎为零,我不知道为什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给我们四个月的时间,同样要求从零基础开始,最后培养出一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而且还要保证他找到工作,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为什么我说“只给我们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倒是想教四年呢,但学时的长短我们做不了主,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四年的任务要求四个月做好,要怎么完成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呢?有些职业教育给出的答案是“实用主义”,打出了“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的口号,大肆贬低说大学里教的基础课都是过时的、无用的,只有他们教的技术才是实用的,这种炒作很不好,我认为大学里教的每一门课都是非常有用的,基础知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倒是那些时髦的“实用技术”有可能很快就过时了。
四年的任务怎么才能用四个月做好?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优化”。现在大学里安排的课程体系最大的缺点就是根本不考虑优化。每个过来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大一大二学了好多数学课,却不知道都是干什么用的,也不懂为什么要学。连它有什么用都不知道怎么能有兴趣学好呢?然后到大三大四学专业课时,用到以前的知识了,才发现以前学的数学是多么有用,然而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考完试都还给老师了,回头重新学吧,这时候发现很多东西以前根本没学明白,现在才真的学明白了,那么前两年的时间岂不是都浪费了?大学里的课程体系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灵活,每门课必须占一个学期,必须由一个老师教,不同课程的老师之间没有任何沟通和衔接,其实这些课程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把它们强行拆开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比如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大一上半学期就被逼着学c语言,其实C语言是一门很难的编程语言,不懂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根本不可能学明白,那半个学期自然就浪费掉了。当时几乎所有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是这样,大一上来就学C语言,有的学校更疯狂,上来就学C++,导致大多数学生都以为自己会C语言,但其实都是半吊子水平,到真正写代码的时候经常为一个Bug搞得焦头烂额,却没有机会再系统地学一遍C语言,因为在学校看来,C语言课早在大一就给你“上完了”,就像一顿饭已经吃完了,不管你吃饱没吃饱,不会再让你重吃一遍了。显而易见,如果要认真地对这些课程做优化,的确是有很多水分可以挤的。
本书有什么特点
本书不是孤立地讲C语言,而是和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结合起来讲。或者说,本书的内容只是以C语言为载体,真正讲的是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的原理。
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编排顺序上非常重视概念之间的依赖关系,每次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只依赖于前面章节已经讲过的概念,而绝不会依赖后面章节要讲的概念。有些地方为了叙述得完整,也会引用后面要讲的内容,比如说“有关我们到第章再仔细讲解”,凡是这种引用都不是必要的依赖,可以当它不存在,只管继续往下看就行了。
尽量做到每个知识点直到要用的时候才引入。过早引入一个知识点,讲完了又不用它,读者很快就会遗忘,这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
本书面向什么样的读者
这是一本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编程的书,不要求读者有任何编程经验,但读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果不具备这一点,请先参考其他教材学习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之后再学习本书,《鸟哥的Linux私房菜》据说是Linux系统管理和应用方面比较好的一本书。但学习本书并不需要会很多系统管理技术,只要会用基本命令,会自己安装系统和软件包就足够了。
具有高中毕业的数学水平。本书会用到高中的数学知识。事实上,如果不具有高中毕业的数学水平,也不必考虑做程序员了。但并不是说只要具有高中毕业的数学水平就足够做程序员了,只能说看这本书应该没有问题,数学是程序员最重要的修养,计算机科学其实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如果你的数学功底很差,日后还需恶补一下。
具有高中毕业的英文水平。理由同上。
对计算机的原理和本质深感兴趣,不是为就业而学习,不是为拿高薪而学习,而是真的感兴趣,想把一切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学习。
我认为程序员有三种境界①[1]1:第一种是把编程当做谋生手段的程序员,这种人学点技术找到工作就觉得修成正果了,上班时能偷懒则偷懒,一听说加班就怨声载道,下班后绝不碰跟工作相关的东西;第二种是希望通过编程不断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程序员,这种人向来认为写代码和看书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做的,只不过顺便帮老板创造了价值,所以加班什么的从来不计较,不仅积极完成工作,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想如何把工作完成得更漂亮;最高境界的是把编程当做毕生爱好的程序员,这种人通常也具备第二种人的品质,此外还有一些独特之处,无论是工作中用到的技术还是与工作无关的技术都同样有兴趣钻研,无论是有报酬的工作还是无报酬的开源软件都同样积极参与,甚至退休之后仍把编程当做消遣,换句话说,编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自己大概属于第二种人吧。如果你不幸属于第一种人,那么你不适合做程序员,请放弃学习本书。
勤于思考。本书尽最大努力理清概念之间的依赖关系,力求一站式学习,读者不需要为了找一个概念的定义去翻其他书,也不需要为了搞清楚一个概念在本书中前后一通乱翻,只需从前到后按顺序学习即可。但一站式学习并不等于傻瓜式学习,有些章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积极思考才能领会。本书可以替你节省时间,但不能替你思考,不要指望像看小说一样走马观花看一遍就能学会。
为什么要学这本书而不是K&R
K&R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经典的C语言教程,这点毫无疑问。在C标准出台之前,K&R第一版就是事实上的C标准。C89标准出台之后,K&R跟着标准推出了第二版,可惜此后就没有更新过了,所以不能反映C89之后C语言的发展以及最新的C99标准,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补充。上面我说过了,这本书与其说是讲C语言,不如说是以C语言为载体讲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原理,而K&R只是为了讲C语言而讲C语言,侧重点不同,内容编排也很不相同。K&R写得非常好,代码和语言都非常简洁,但很可惜,只有会C语言的人才懂得欣赏它,K&R是非常不适合入门学习的,尤其不适合零基础的学生入门学习。
本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
C语言入门。介绍基本的C语法,帮助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读者理解什么是程序,怎么写程序,培养程序员的思维习惯,找到编程的感觉。其中前6章改编自参考文献[1]。
C语言本质。结合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原理讲解C程序是怎么编译、链接、运行的,同时全面介绍C的语法。第 15.1 节改编自林小竹老师的讲义,第 25.1 节和第 25.2 节改编自朱仲涛老师的讲义,第 17 章改编自参考文献[2]。
这本书定位在入门级,虽然内容很多,但不是一本网络全书,除了把C语言基本讲透了之外其他内容都不深入,书中列出了很多参考文献,是读者进一步学习的起点。K&R的第1章是一个Whirlwind Tour,把全书的内容简单过一遍,然后再逐个深入讲解。本书也可以看作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Whirlwind Tour,学完之后读者有了一个全局观,再去学习本书所列的参考文献就应该很容易上手了。
有的评论者批评我这本书是“满汉全席(暗含的意思就是这一本就行了)”,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不细,不符合UNIX的哲学(Do one thing, do it well),我必须要反驳一下了。设想有一个菜鸟,对学习计算机技术非常有热情,却不知从何处入手,于是去请教一个牛人,这个牛人就是批评我的那个评论者,以他的风格一定会给这个菜鸟推荐一个书单子(或许和本书的参考书目差不多吧),然后对菜鸟说:Study each book, study it well.如果这个菜鸟来请教我,我会首先推荐他看这本书,然后对他说:看完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但我相信你看完这本书就知道以后该看什么书,而不需要再问别人了。
为什么要在Linux平台上学C语言?
用Windows学C语言不好吗?
用Windows还真的是学不好C语言。C语言是一种面向底层的编程语言,要写好C程序,必须对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清楚,因为操作系统也是用C写的,我们用C写应用程序直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你有任何疑问都可以从源代码和文档中找到答案,即使你看不懂源代码也找不到文档,也很容易找个高手教你,各种邮件列表、新闻组和论坛上从来都不缺乐于助人的高手;而Windows是一种封闭的操作系统,除了微软的员工别人都看不到它的源代码,只能通过文档去猜测它的工作原理,更糟糕的是,微软向来喜欢藏着掖着,好用的功能留着自己用,而不会写到文档里公开。
Windows平台上的开发工具往往和各种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绑在一起,例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使用IDE确实很便捷,但IDE对于初学者绝对不是好东西。微软喜欢宣扬傻瓜式编程的理念,告诉你用鼠标拖几个控件然后单击一个按钮就可以编译出程序来,但是真正有用的程序有哪个是这么拖出来的?很多从Windows平台入门学编程的人,编了好几年程序,还是只知道编完程序单击一个按钮就可以跑了,把几个源文件拖到一个项目里就可以编译到一起了,如果有更复杂的需求他们就傻眼了,因为他们脑子里只有按钮、菜单的概念,根本没有编译器、链接器、Makefile的概念,甚至连命令行都没用过,然而这些都是初学编程就应该建立起来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编译器、链接器和C语言的语法有密切的关系,不了解编译器、链接器的工作原理就不可能真正掌握C的语法。所以,IDE并没有帮助你学习,反而阻碍了你学习,本来要学好C编程只要把语法和编译命令学会就行了,现在有了IDE,除了学会语法和编译命令,你还得弄清楚编译命令和IDE是怎么集成的,这才算学明白了,本来就很复杂的学习任务被IDE搞得更加复杂了。Linux用户的使用习惯从来都是以敲命令为主,以鼠标操作为辅,从学编程的第一天起就要敲命令编译程序,等到你把这些基本概念都搞清楚了,你觉得哪个IDE好用你再去用,不过到那时候你可能会更喜欢vi或emacs而不是IDE了。
有的读者目前只会用Windows系统,
但想学习C编程,能否从本书学起?
为了照顾只会用Windows系统的读者,我也会介绍Windows下的C开发环境,本书绝大多数程序只使用标准C的语法和库函数,在Windows上也可以编译运行,但是有关调试、操作系统原理和链接原理的章节则完全以Linux系统为背景来讲解,Windows平台上的链接和调试相关知识可以参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软件调试》和《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总之,除了第 10 章、第 17 章、第 18 章、第 19 章、第 21 章之外,本书其他章节都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学习。
本书是《Linux C编程一站式学习》的升级版,
它和前一版有什么不同?
自《Linux C编程一站式学习》出版以来,我收到了很多读者反馈,让我意识到很多地方写得还不到位,所以决定修订和再版。我认为写一本书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一旦停笔,这本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这次修订也不会是最终版本,只要还有不十分满意的地方,日后我还会继续修订下去。
本书相对于前一版的改动仅限于局部细节,已经买过前一版的读者朋友可以不必购买本书。很多读者期望本书网络版中的Linux系统编程部分也能修订出版,很遗憾的是目前我还没有精力修订那一部分。下一步计划可能会把Linux系统编程部分单独成书出版,但请不要抱有期望,写书毕竟不是我生活的主线,只是业余的、兴趣驱动的和半公益性质的活动,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本书相对于前一版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本书是一本C语言教材而不是Linux教材,事实上绝大部分章节是平台无关的,上一版过于强调Linux平台,使很多Windows平台的初学者错过了本书。我已经知错了,特将书名中的Linux字眼去掉,并且在书中补充介绍了Windows下的C开发环境。
本书是一本C语言教材而不是嵌入式开发教材,一些培训公司的市场宣传给很多初学者植入了错误的观念,比如“只有嵌入式开发才用C语言,做别的开发不需要学C语言”。本书的上一版很不幸地归类在“嵌入式技术丛书”里,为避免强化嵌入式和C语言之间的错误关联,也为了避免读者误以为本书是培训公司用剪刀浆糊拼凑出来的Yet another嵌入式教材,本书不再归类于“嵌入式技术丛书”。
虽然我在上一版中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一本面向完全零基础读者的书,但现实教育了我,要写出一本让任何零基础读者都看得懂的书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只能努力接近这个目标,而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感谢我老婆桃子和我表弟大鹏,他们作为真正的零基础读者仔细Review了我的书,尤其桃子还是一个文科生,她每次给我指出的问题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原来还有人会这么理解啊,原来还有人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啊。经过一番修订之后,现在我还是要说这是一本面向完全零基础读者的书,至少我一直是朝这个目标努力的。
修正了读者指出的一些小错误和不恰当的表达,有些地方阐释得不够我又加了些笔墨,有些技术细节改用更好的实现方式,比如重写了第 21.4 节,我认为现在用的方法比上一版要好。
体例说明
像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这样的字体在本书中是代码字体。这种字体的名称是Dejavu Sans Mono,为什么我要提倡用这种字体呢?第一,它是等宽字体,因此适合做代码字体。第二,它的数字1和小写字母l、数字0和大写字母O区分得非常清楚(我在教学中发现初学者很容易把这些字符抄错),因此它比Courier New更适合做代码字体。第三, 它是我的Linux图形终端的默认字体,采用这种字体排版可以使得看书和看屏幕的感觉很一致,希望读者在看这本书时也会有这种Dejavu(似曾相识)的感觉。
像下面这样有边线的是代码:
#! /bin/sh
VAR=1
VAR=$(($VAR+1))
echo $VAR
没有边线的是终端显示,包括输入的命令和程序运行结果,例如:
$ VAR=1
$ VAR=$(($VAR+1))
$ echo $VAR
2
本书中统一用$表示Shell提示符。
加粗的字句表示强调。
在定义一个名词时会给出它的英文名称,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通过书后的索引可以找到这些定义在书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2. 部门开早会,(编程部)要喊口号,需要既有深意激励人心,又要有创意不失郁闷,谢绝复制!谢谢
我们是程序员
我们是程序员
一定要把程序-编好!编程好!耶!(互相击掌)
3. 我要参加IT的C语言编程培训,我们组成的团队需要一句口号,既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又与编程有关。谢谢。
千丝万缕织锦缎,千言万语编程序!
4. 急求!!!!! 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口号主题
指尖挥洒青春,指针书写人生
5.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学编程
因为学编程是个不错的出路哒,非常好,可以看看这边
6. 想一个和“永不言弃,我们是最好的团队”这个口号有关联的软件编程小组名谢谢!急求!现在就要用。
霸气的口号: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团结进取,争创佳绩,努力拼搏,挑战自我
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无敌
8班雄风,扬威大众,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初一八版,卧虎藏龙
文雅的口号:
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放马金鞍,惟我十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
爱我季延,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竞速时代,xx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释放激情,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xx班最强。
XX班精英,敢闯敢拼,花开不败,we can fly!
7. 儿童编程语言有哪些
我就知道有个JavaScript。学习少儿编程,有利于强化少儿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孩子开发大脑,提升抽象思考能力。所以我在我家儿子8岁的时候就让儿子在极客晨星学习少儿编程,学了2年了,2年编程学习下来我儿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确实比同龄的孩子要强很多。
8. 16字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运动会口号
嚣张点的:
文者称雄,武者称霸,xx-xxx-x班,雄霸天下。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xx班一出,谁与争锋。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齐心协力,争创佳绩,勇夺三军,所向披靡。
英明神武,勇冠江山 ,史上最强, xx-xxx-x班。
亲密五班,合作无间,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xx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山中猛虎,水中蛟龙,xx-xxx-x班,卧虎藏龙。
(抚长剑,一杨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饮,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文雅点的:
磨砺意志,奋发冲刺,团结拼搏,展现自我。
放马金鞍,惟我十班,超越梦想,激丶情无限。
爱我季延,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竞速时代,xx班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释放激丶情,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团结一心,奋勇向前,追求卓越,争创第一。
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秀出自信,展现自我,非比寻常,xx班最强。班: 勇争第一,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2班: 强身健体,立志成材,2班2班,非同一般
3班: 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三班,锐不可当
4班: 与时俱进,奋力拼搏,齐心协力,争创一流
5班: 铁心拼搏,争创一流
6班: 团结拼搏,争创伟绩,飞跃梦想,自强不息
7班: 挑战自我,超越梦想,团结互助,共创佳绩
8班: 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超越刘翔,从我做起
9班: 九班九班,勇夺桂冠,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10班: 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
11班: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12班: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八年级
1班: 励精图治, 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班: 八年二班,猛虎出山, 八年二班, 锐不可当
3班: 奋力拼搏,扬我班风,努力学习,勇争第一
4班: 八(4)精英,敢闯敢拼,齐心协力,争创佳绩
5班: 青春如火,超越自我,八年五班, 奋勇拼搏
6班: 看我六班,影子飒爽, 奋勇拼搏,展现自我
7班: 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8班: 八班一出,谁与争锋,横扫赛场,唯我称雄
9班: 挥动激-情,放飞梦想,团结拼搏,树我雄风
10班: 十班,十班, 锐不可当,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11班: 顽强拼搏,拥抱胜利,十一,十一,勇争第一
12班: 挥动激-情,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可以改改班级。
9. 少儿编程异军突起,是“热门忽悠”还是“成长刚需”
关于“少儿编程”这个话题是否听上去让我们感觉很高大上,但实际上我们要了解到,少儿编程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多么遥远,多么遥不可及的一个学科,它并不是像科学家一样站在金字塔上创造发明,而是一种学习的基础。
编程与画画有着共同之处,美术老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用不同的角度观察被画的对象。很多学了美术的人之后,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和之前是不一样的,能够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质感,以及喜欢用变化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寻找它在不同平面上给人的形状,编程与此相似。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编程的程序不可能在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就算你学习了少儿编程,但是在编程的这条路上你也要吃很多的苦,但同样的,也锻炼了孩子们在失败后如何面临失败的这份勇气。
这是少儿编程的一种独特性,少儿编程的出现,让我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社会中也有着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们,就像我们很多年前想象不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样。
10. 编程班口号怎么取
我编程,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