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飞蝗
㈠ 蝗虫怎么不吃呢
蝗虫以植物的叶子为食物,尤其喜欢吃水稻的叶子。盛夏季节,水足肥饱,气温升高,水稻生长得很茂盛,一片一片的稻田,绿得发黑,像是用油灌过。而这时的蚂蚱呢,也像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仿佛一夜间长成,胃口特别好。稻叶便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叶子常常被它们吃得豁豁牙牙,看上去像城墙的堞垛
只要是尖叶子的草,或者是单子叶子的草它们都吃,(如芦苇,狗尾巴草,水拜子草,野杂草......),玉米叶子,高粱叶子蝗虫都爱吃.
养蝗虫割野草喂养,值得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给喂了带农药,带毒的草,那样它们吃了会死的,如果你不放心自己割来的草会不会有毒,你可以先把草扔一小把,如果蝗虫吃了半个小时后没有死亡,那就可以放心的喂了,自己种植的草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毒药,所以一般养殖的多的话,如果能有地方的尽量的适当种点草来喂蝗虫也可以,有空闲的时候割点野草来添加给蝗虫吃.
㈡ 求《昆虫记》的十个精彩段落
1、如果蜗牛的壳和它的支持物没有贴紧,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
2、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3、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4、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5、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6、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7、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8、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9、一会儿,它就要吃了。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10、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竭力开窍得很贴切。
㈢ 求昆虫记的十个精彩片段摘抄,谢谢啦
1. 蝉
能够很容易的在穴道内爬上爬下,对于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它爬出去到日光下的时候,它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所以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宜于它上下爬行。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最后的一霎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以便测知气候的状况。
2. 舍腰蜂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家丝厂,在那里我见到过一个舍腰蜂的巢。它把自己的巢建在机房里,并且为自己选择了刚好是在大锅炉的上面的天花板上的一个地方。看来,它真是慧眼独具啊!它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地点,整个一年,无论寒暑,也无论春夏秋冬的变迁,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总是不变的120度,只是要除去晚上的时间,还有那些放假的日子。很显然,在这些日子里,锅炉里并没有加热,所以,温度当然会随之有所变化的。这个事实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个小小的动物对温度真是要求很高啊!而且,地点的家和他也是个非常会为自己挑选地点的家伙。
3. 螳螂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4. 萤
萤常常要利用一种爬行器——为了弥补它自己腿部,以及足部力量的不足——爬到瓶子的顶部去,先仔细的观察一下蜗牛的动静,然后,做一下判断和选择,寻找可以下钩的地方。然后,就这么迅速地轻轻一咬,就足以使对手失去知觉了。这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于是,一点儿也不拖延,萤开始抓紧时间来制造它的美味佳肴——肉粥,以准备作为数日内的食品。
5. 蜘蛛
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绝不会轻易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至于其他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它们自有办法是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
6.萤火虫捕食:
萤火虫稍稍探察了全身都藏在壳里,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儿捕猎对象,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编程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这便是它的工具。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牛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他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些看似温和的蜇咬,却能产生快速的效果。
如果蜗牛的壳和它的支持物没有贴紧,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
7.
蝗虫蜕皮:
蝗虫幼虫在自己已经成熟可以蜕皮时,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之后有两条长带子由中间竖起来,这便是它蜕皮的开端。
他真正蜕皮时必须使就得外套裂开。为了产生推动力,它的全身几乎都胀缩起来。随之蝗虫身上的血在它体内涌动着,就像液压打柱机一样。在血液的推动下,它的外皮的薄弱处便裂开,然后裂纹向其它地方延伸、张开。先是背部从外壳中露出,接着是头、触须、前腿、鞘翅和翅膀、后腿、胫骨、小腿、肚子等先后从这外壳中脱出来了。直到旧壳掉到地上它便完全解放。
8.飞蝗泥蜂刚刚向我们表明,它在自己无意识的启发下,也就是在本能的指引下,行动多么正确无误,技术多么卓越;现在它将向我们表明,当发生哪怕只是稍微偏离习惯道路的情况时,它的办法是多么缺乏,它的智慧是多么局限,它甚至是不合逻辑。这便是本能的才干所具有的特征。这是一种奇怪的矛盾:高深的技能与同样深深的无知联系在一起。出于本能,不管困难多大,无论什么都可能办到。
9.在7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在田野里倾听着蝈蝈的叫声。
晚上9点的田野是凉爽的,沉静的,蝈蝈发出的叫声划破了夜的寂静,随即,又是一声蝉的哀鸣,这只不幸被蝈蝈逮到了的可怜的小生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出了一声令人心颤的鸣叫。但一切都是徒劳。
在6月份,我捉到了不少的蝈蝈,我喂它们一些水果和蝉,但他们只吃蝉的肚子和一些甜的水果,我发现他们喜欢吃甜食。
这些蝈蝈也是食肉的能手,虽然不如螳螂般的残忍,但也从不放过自己死去的同伴,贪婪无时无刻腐蚀着他们的心。
蝈蝈也是十分和睦的,它们群居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争吵过。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一起休息
10.
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这个开掘用在这里很生动.
"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这个句子比喻用得很贴切.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个竭力开窍得很贴切.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表达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充分表现舍腰蜂的能力.
"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记得采纳我的答案哦,祝你学习进步
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计发表SCI论文1197篇,其中在SCI TOP15%期刊发表论文419篇,在IF≧5期刊发表论文182篇。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论文发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9月27日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动物研究所2003-2012年SCI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8名(被引用1896篇,被引用次数14882次,篇均7.85次,全国平均值为6.92次),连续3年进入中国科研机构排名前20名(2011年度排名第20名、2010年度排名第19名);动物研究所在2012年度SCI收录中国生物领域科技论文数量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7名,也连续3年进入前20名(2011年度排名第18名、2010年度排名第16名);动物研究所在2012年度Medline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量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0名。
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2008-2013)》,动物研究所在SCI第一着者论文收录中从2008年的316篇上升到2013年的402篇,6年间增长了27%,动物研究所的各项统计排名均位居前列。报告中的人均收录论文情况显示,SCI、SSCI、CPCI、EI期刊中共收录动物研究所2304篇论文,人均7.20篇,排名第二;CSCD期刊共收录动物研究所930篇,人均2.91篇,排名第四。动物研究所SCI全部着者论文收录2301,排名第三;SCI第一着者论文收录1442篇,排名第三。 科技创新 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方面,利用CRISPR-Cas技术首次在重要模式动物大鼠上实现了多基因同步敲除,并证明此技术引入的基因修饰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到下一代,该突破对于推动利用大鼠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果蝇和斑马鱼为模式,发现Smurf通过位点特异性的泛素化修饰Ptc蛋白,正调控Hh信号通路活性,这一机制有利于生物体内信号受体细胞对外源Hh信号进行有效解读,并在维持信号的稳定传递上起重要作用;成功建立了大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并证明其在长期培养过程中仍可维持单倍性和多能性,这一工作将对人类疾病模型研发和开展基因功能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有害动物调控机制方面,成功破译飞蝗基因组图谱并揭示其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为更好的揭示蝗灾爆发机制以及开发可持续性治理策略和新的控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也为推动蝗虫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和行为的生物医学模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从蝗虫型多态现象的进化、型变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十年来在蝗虫型变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加深人们对蝗虫型变机制的理解以及蝗灾可持续治理新策略和新方法的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全面系统阐述了关于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和综合防控理论;在松材线虫转型发育及其与媒介天牛-蓝变菌共生互作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动物进化与保护方面,重建了大熊猫800万年的种群分化历史,指出虽然现生大熊猫的三个遗传种群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但是其栖息地破碎化现状及隔离种群间有限的基因流再得不到有效改善,他的遗传多样性将会在未来缓慢丧失;从基因组水平进一步确证了地山雀是“山雀”而非“鸦”,并发现其基因组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扩张、与免疫和嗅觉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收缩以及与低氧反应和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经历了正向选择和不同程度的快速进化,揭示了地山雀为适应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产生了基本的生存适应策略演化。 截至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基因组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基因组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2个):生物学、生态学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有流动人员834人,其中在站博士后115人,在读注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6人,硕士研究生212人),另有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137人。
2005年,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文东作为第一作者,动物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科学》杂志发表一篇关于SARS研究的文章并于2006年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06年(郑艳华博士)、2007年(李文东博士),共获得两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㈤ 388b一体机水泵如何取消休眠
这款型号的一体机水泵要取消休眠的话,只需要在控制面板智能面板的下部有一个调节旋钮。
在调节旋钮点开之后,然后控制面板,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显示,找到休眠设置取消就可以。
㈥ usf cs master 怎么样
1、关于“水“的问题
A:每年在各大论坛上,关于xx特别水,xx学校ad狂....etc,这样的信息不绝于
耳。其实,准确的说法:现在的很多学校,如 雪城等等,的确是放的很水,T85 G1100
80 毕业,有这样的硬件基本都能进去。 但是,招生水不等于教学水,实际上us的学
校,教学质量都抓的比较好,举例来说,雪城的 os (操作) 每年的挂科率是50%,我想
没哪个国人会闲的蛋疼去挂科吧,除非钱多烧的,另外这门课还需要能自己修改内核,
所以很显然学校对于教学还是非常严谨的。
2、招生人数的问题
A:在各个地方的CS,除了少数program,基本都是中印合作社,而且印度人特别的
多。举例来说,NCSU CS MS 160人:印度130 15 其余15(这个是从现在在读的那里问
来的)。所以,各位入学时候要做好在课堂上遇到N多国人,可以说中文的情况。
B: 我列出几个大校的人数给大家参考: NCSU 有春季和秋季招生,秋季在160人左
右。 USC 也有秋季春季招生,秋季在200人左右。NEU 分2季招生,秋季在160人左右。
现在来说,能保持住矜持,不大规模招生的cs ms 很少了,今年连NYU都堕落了,在大
陆最少收了30个人走。
3、问题
A:这个问题恐怕是大多数人最为担心的,但是这个信息也最难打听。在中,最恼
人的就是信息的不对称,经常是一堆刚的聊的热火朝天,憧憬着有工作,开豪车,数美
金的日子。but 就我现在打听到的消息,这个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下面我会分析:
1)关于就业的”坑“:”地域“ 关于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了,ms就业主要就
是面向当地公司,坐飞机全国跑也不是不可以,成本问题,几率问题,综合看,本地是
消化ms的主要地方。cs的几大集成地域:1、CA 加州,到现在还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每
年需求的绝对数还是很大,但是很不幸,ca 的cs学校多入牛毛,学费贵的惊人,各项
开支都非常大 2)Seattle附近,Microsoft带动了一大批小企业,对于cs的需求一直名
列us前茅。3、东北 我到现在没整明白,为啥东北的cs 产业为啥这么厉害,它人员的
需求基本排在前2者之后,也是需求很大,参考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 4545-1-1.html。4、大型城市 除了那3个cs产业基地,剩下的就数大中城市了,因为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cs 人员会有不少的需要。
2)说完坑,咱们该来说”萝卜“了: 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在好转,失业在减少
,但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自费去us的人太多了....多到很多时候可以掩盖掉坑数量的
增长。举例:
雪城cs: 09 fall 数十号人,具了解只有3个(可能不准确,但是绝对不会多到
哪去)找到intern,1个靠亲戚,1个靠,还有1个靠运气,我不知道剩下的靠啥了,毕
业了估计就要靠飞机票回来了。另外,雪城的IS program很不错,但是不幸的是,毕业
的回国率也很高,那边的在读的人直接就说 很难找到工作。
NYU is:盛传NYU IS是个非常好program,其实非常一般,就业不好,论口语不如
人,论技术不如cs,有些人去年12月毕业,到现在还在,我当时纳闷他怎么保持身份的
....另外,很多is的人想转cs....
NCSU CS: 北卡三角 找CS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招收international stu的公司
很少(就是坑的数量一定),但是人数(萝卜的数量)暴多,所以先自相残杀,再和阿
三PK,然后再和公司的HP PK才有可能有job offer! 打听到有3个人就业:1个是PHD,
1个是做了半年intern,还有1个去了加州才找到,有一部分人没有job回国了。
usc cs:今年找intern的情况异常惨淡...但是具体数据没有了解到。
3)很多人都抱着,只要我能力强,肯定是别人死,不是我死的心态:但是现状告
诉我们,坑的数量是一定的或者以一定的规模增长,但是萝卜的增长率太快了,僧多粥
少的状况非常明显,很有可能,只要前30-40%的人就能满足坑了,这其中还要给阿三分
掉一大块,阿三流利的口语,城墙的脸皮,和抱团的精神让他们无往而不利。大家要做
好,毕业可能就要失业,要找很低很低薪水的职位,而且不给办H1b的情况。
4、小结:说了这么多,我就想告诉大家,现在自费人数太多,已经到了不是3个月
能找到工作的程度了,很有可能你去了,就会发现现实是如此残酷。我想给大家的是:
1)、如果你是顶级的program,如 CMU MISM,UIUC,BROWN等自费招生人数固
定,质量又上乘的,好好,找到工作的机会还是比较不错的。
2)、如果是地域好的program,如usc之类,好好学习,只能说有一定机会找到
工作,因为人太多,多到可以海选....这个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尽快找intern,去了就
开始找
3)、如果你是地域差的program,最好别去了,投这么多钱进去,有很大可能
就会挂,当然只是很大可能
现在,自费MS的最主要问题,是人数太多,坑太少。大家要心里清醒一些,不可能
都是别人死掉,自己活下来,除了顶级的program,大家都做好割肉的准备吧。现在还
有几个月去us,尽快提高代码量,争取提高到6000以上,练好口语,同时把那个FB年薪
15w同学传上来的找面试题的网站好好看看,把题都做了,去了us,在9月,10月会有一
些宣讲,可以投intern,虽然这样会早,但是早准备,才有更大机会。
POST 2
我补充一下我所知道的USC cs今年找实习的情况吧。
cs整体一年大约300人不到,中国人100人不到。
我认识的Master的中国人中,能找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的实习的基本没有。(我有
认识的印度哥们去了yahoo,phd中我知道有在IBM实习的。)
以我周围熟悉的MS CS的中国同学(不包括我,主要是本科就是同学的,共同做过项目
的,交流比较多的),大约15人左右吧(没有做过大规模调查,样本比较小,不好意思
),找到事情做的有6人(1个在SAP,2个是在小公司paid intern,2个paid student
researcher at ISI,1个unpaid intern)。还在找实习的有2人左右,已经或者准备回
国过暑假的5人,还有1个不准备找实习也不准备回国。还有一个人情况比较诡异,好像
转成其他专业的全奖phd了。。。。。。
不过平心而说,准备回国的同学,大部分都没有认真找过实习,整个春天只投过一位数
的职位。
有一个同学,虽然暑期只有拿到实验室的工作,但是已经联系好2010fall去Facebook实
习了。
我认识的其他专业的情况比CS惨很多,包括EE,找到实习的很少。
我现在的情况是,有一份实验室给的paid student job,同时还有一份unpaid intern
,两个都是part-time。
POST 3
LZ貌似很悲观,其实说得很在理啊。我从一个很小很小的学校转到东部一个CS还不错的
学校。以前在国内做过几年开发,还在企业担任过小职务。在美国也读了快2年了。看
了这个帖子,有点感触。
1.CS MS自费,除非你在出国就很牛逼了,否则3个学期,10门课程,大部分人很难在技
术上有很大的突破。比如,编程变得很牛B。
2. MS教育还是以research为主,和上班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学校,还是比较强调
读书,考试,编程还可以就行了。网上看的那些面试题,非常强调算法,但都是大公司
的。中小公司要求的技能,学校根本就不交的。所有,出国来读MS,以为读了个MS技术
就会很牛,一般是不可能的。
3. 周边有很多同学怀有美好理想出来的,一般一年以后届大部分都破灭了。呵呵。在
美国读个CS MS,你会发现,10门课程以后,你的技术跟你国内的同学(好好读书的那种
)相比,没有牛多少。你发现,拿了个MS,
还是做编程工作,并没有比你国内的同龄人做的技术含量高多少,大部分反而是较低的
。google,micorsof这种行业大公司不是很多人可以去的,你要去,得PK过那些Phd和
牛MS。
4.能读书,考试,对做research也不是特别烦的同学,强烈建议读Phd。
一下举例。,貌似这个论坛比较喜欢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实例。呵呵。
1. 我在国内一个民营通信企业做过,同事有个加拿大MCGILL毕业的,干了半年,技术
不行,自己辞职了。一个德国不知道那个学校毕业的,被公司辞退了。大学同学的一个
同事是Cornell毕业,技术不行,结果去做测试了。这些全部是cs MS 毕业的。
2. 我现在的学校cs 排名还可以,就是地点太烂了。07fall就2个中国学生,在local找
到类似维护的工作。08fall来了4个中国学生,就1个找到工作。09fall一下子来了>15
的中国学生,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呵呵
3. 读书很辛苦,很忙。但沉淀不下什么东西。MS就是修课程,很多方向就是1,2门课
涉猎一下。做course project的编程,能得到结果就可以了,任何老师任何课程都是不
教授任何编程的,其实理论东西,就是最后布置一个prjpush你去编程。这些编程跟企
业要求比,还是简单太多了。所有,学生虽然把这些course prj放在resume,但面试很
多都是稍微带过,因为企业发现很简单,很理想化,就没有兴趣了问了。
4. 工作越来越不好找,那些面试强调算法数据机构的,都是大公司,竞争激烈。中小
公司要求的那些技能,学校是不会教的,否则还叫研究生课程吗。这样,你毕业了以后
,面临两难,理论不够深入,去gogole这类公司胜算不大。实践太肤浅,经不起那些小
公司的挑剔。虽然你读书很辛苦,很努力,但还是很尴尬。
5.我现在周边的中国同学,如果去国内面试我以前的老东家,我保证,字少有一半人进
不去。话好象很偏激,但确实这样。美国的教育,就是一个筛子,牛的人把你掏出来,
烂的人你自己想办法去进步吧。因为10门课,1年半,你想怎么样。我问了几个同学,
学了一年了,还剩3门课就毕业了,你是否现在感到自己水平很好了。答案大部分是否
定的,只是表示有进步,离高水平还差很远。
6.读CS,最好能去读Phd,如果是鸡肋的工作,反而不好。我间接认识一个貌似牛人,
他去年拿了很多很牛AD,结果去了一家给CS MS全奖的学校读书,还在大都市,但现在
还在苦苦挣扎找工作。这人貌似在论坛很有名。因为他的GRE,TOELF,GPA非常的高。
7. 我自己的感觉,读个MS,就是读个working permit。不要要求太高。很多课程也就
读读就忘记了,技术水平还要靠国内的积累,和自己课堂下面的努力。这个论坛貌似很
强调编程,呵呵,估计是大家都是读MS要找工作的,我编程很不错的,那些course prj
我都是第一个交,而且是提前3周以上交,而且prj成绩都是第一。但还是考试占更大的
比重。而且,老师也不是很喜欢programming好的人。我做过软件工程reserch的RA,我
老板就告诉我,编程不重要。idea最重要,会发paper是最好的。我老板也是超能编程
的人。所以,如果技术不行,找工作无望,希望大家继续读Phd。^_^
POST 4
女孩子,如果年纪不大(23,24左右),读Phd还是不错的选择,将来可以选择的余地
大,可以回国,也可以就业。IT行业,低端职位,对女孩子太摧残了,我们一般说的,
IT干不过35岁,那是指的低端开发。高端的,做多久都可以。CS MS教育出来的,基本
靠自己努力,中国女生很多人更善于考试做学问,但善于编程,喜欢编程的不多,她们
一般都是好好学生,但做coder做的好的,反而是那些喜欢玩一些旁门左道的,成绩较
一般的男生比较多一点。而且,人在职场的发展,很多时候跟学校的表现不一定成正比
。做coder做到牛的,很少有女生。看看csdn那些博客,有几个是女生。想想看,那些
IT公司的技术总监,有几个女生。以做coder作为女孩子长期的职业规划不是很保险。
MS出来,正常情况下,在美国你就只有这条路(看到版上有女孩做PM的,但毕竟是非主
流)。而且职位跟国内的同龄人差不多一样,只是不那么累一点。想想看,在国内如果
不合适做coder,在美国就合适了?难道仅仅是美国的coder生活比国内好就合适了?CS
MS读出来,不就是个coder嘛。就是收入跟其他行业比稍微好点而已。
很多来美国读CS MS的人这样想的:来美国读CS MS->毕业拿到MS文凭,技术水平很好-
>找到大公司上班->做牛B的东西->攒了很多牛B的经验也有很多钱->过快乐的生活甚至
回国自己干老板->实现精英式的人生理想或梦想,让自己人生飞蝗或怎么的。这些想
法90%实现不来,除非你在过来前就非常牛B了。比如,你拿了什么世界竞赛,高考全国
第几名去了北清等等。但如果真这么牛,还要自费读MS吗?罗干年以后,你在碰到他们
,他们会告诉你当初是这么想的:来美国读书->那个MS文凭->有公司要我,能办H1->
工作稳定,薪水还可以->过安安稳稳的日子->能办GC最好。conclusion:MS确实没有啥
了不起的,就算你是TOP学校毕业的,也就这样。呵呵。还举例子:
我现在的同学的同学,CMU那个非常贵非常有名的program毕业,08年底开始找工作发了
好久的时间,无数简历换来20-30个面试,全部fail,最后就找到一个offer。我同学
说,也是depress了好长一段时间。
该说说读Phd的好处了,Phd保证你在某个专门的领域升入学习下去,push你的学习能力
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即使将来工作跟专业不对口,但这个能力很关键。做
高端coder的,这个能力非常有用。Phd去搞那些算法什么的,非常有优势。你现在让我
学什么语言,编什么应用,我很快,但让我去搞明白那些底层算法,比如AI方面的,我
就一窍不通了,而这些往往是创新技术的来源。CS有些领域,门槛非常高,不是你会编
程,编程好就可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公司的核心部门都喜欢Phd的缘故。还举例:
我们这个学校,MS中国学生没有听过谁去google,microsoft的,但每年毕业的Phd都去
了大公司的好部门。今天毕业的一个中国Phd去了google,去年毕业的中国Phd去了
bloomberger。而且,在Phd读书期间,不要太看重编程,只有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肯下
努力,没有听说编不好的,在读Phd期间,好好做好学问,做学问用到编程,就去编,
没有用到,不必纯粹为了就业特地去编。Phd读的是个综合素质。不是读一个技能。比
如,我技能确实不错,这边Phd很少有编程比我好的,我做course prj绝对是第一个交
,也都是第一名。但我还是认为那些Phd的综合素质远远在我之上。因为courese prj其
实就是make no sense,都太简单了。也就是说,我会的,Phd罗干年以后也会,但他们
会的,我一辈子都有可能不会。所以,我经常说,你编程不好,也不太喜欢编程,读
Phd估计合适。呵呵。Phd不是玩编程的,是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认识不少
CS faculty,编程都非常牛逼。只是他们不往工业界发展而已。在工业界,大公司是
Phd的大雇主,即使去不了大工作,到小工作做programmer,也可以啊,跟同事比,无
非就是比人家大4,5岁而已,但你比人家都了个Phd。在现在这个社会,比别人大个4,
5岁,同样有机会啊。而且,那些比你早出来的工作的,就攒了很牛B的经验技术了。现
在的就业形式,想找个很合适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啊。一般有人要,你屁颠屁颠就去了,
还想什么其他的。
还是举例:我这学校的女Phd,生活过得很滋润啊,男朋友/老公都有了,上上课,做做
RA/TA,读读paper,暑假老板推荐到外面实习。日子过得比女MS不知道好多少。尽管她
们编程水平都不算强。但找工作从来没有听到找不到的,反而是MS有听到找不到工作的
POST 5
一般公司里都有一些女的作技术活,有的作的也挺不错的,也见过一些女的成为
technical manager,管理一群男的;但是技术大拿,女的的确很少很少,不过这个话
题追究下去可能就扯远了。我觉得摧残女性的问题,主要是有些重要的技术职位,要求
投入时间比较多,按照社会分工和从小的教育,女的一般希望有时间能照顾家庭和孩子
。如果是稳定的公司,职位不是很关键,就是做点平常的开发工作,未必是摧残,我一
直都在大公司工作,感觉我认识的女的作开发,基本就是作办公室的感觉,有事情要做
,但是同时可以上网瞎点,安稳做事,然后按时回家,没那么悲惨,只有少数时间有产
品要release才会比较忙。当然,这个完全看你的工作环境。
编程能力培养,门槛相对低,因为大部分是know how就可以了,会有一些复杂的语言的
技术细节或者应用能力的问题,但是这些对于大家找第一份工作来说,重要性相对低一
些。在公司干活,新人一般也不会立刻独当大任,而是参与,按照现代软件开发的过程
,就是具体到理解别人的code,知道怎么调用函数 lib api,能实现具体的功能就可以
了。上手之后,根据你的能力,才有更重要的任务分配下来,然后也可以接触更多的深
层次技术细节,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编程快是个优点,尤其是在作熟了某份工作,下面开始混日子的时候,快意味着也可以
有时间偷懒 :) 不过,快慢不是大问题,对整个项目的理解、architecture、design、
代码quality才是主要的。
phd研究理论,eecs常见的论文/科研模式,就是研究几个方法,针对弱点,提出新的算
法,更好更快更优,这个过程大体上跟面试套路是一致的,面试也是提出一个问题,要
你针对问题,提出算法/解决方案;有的公司,如果职位要求domain knowledge(一般
这样的工资也高),面试问题可能也会涉及你的research。科研问题和面试的技术问题
当然可能很不一样,但是经过phd的training,应该比只上课的硕士,在解决问题思维
上更容易通过面试。
google/MS这些公司,是业界的技术先锋,他们很注重产品创新,创新的过程就需要新
知识新idea,所以掌握domain knowledge能想出新颖思路的phd们更受欢迎。
读phd也不是天堂,也有问题,比如工业界匹配的职位少,时间投入大等等。我觉得读
phd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被坠入理论研究的深渊,弄得基本就是天天造paper有时候是
垃圾paper,对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不在乎,如果将来做faculty,那这条路子很重要,但
是跟公司职位就很不匹配了。不过,退一步说,就算5年research,论内容含量,只有2
年是对找工作有效的,那这两年也是优势。一方面,大不了那三年的时间,不要求体现
在工资上,反正现在就业难;另一方面,有个2-3年积累,能力好的话,就有可能拿到
很好的job offer了。
我觉得luobo你不必过于在乎自己的弱点,编程快本身就是个优势,工业界低层次的职
位也更多,尤其是对于新人来说,这些职位很看重你目前的能力,至于很多深奥点的算
法啥的,未必就一定能用上,工业界里,有一些人本来就是靠着开发经验丰富慢慢做到
architect等高级职位,属于技术应用套路的大牛,对于啥AI/DM深入算法也没多少知识
。你如果觉得自己算法道路不行,就走这条路子。
对于打算读硕士的人来说,我感觉如果本来就有能力,那学位就像我blog今年某篇文章
说的一样,敲门砖而已,能让你进入美国,进入公司考虑的范围,可以申请h1b等等。
如果没有能力:
1)在国内就要培养
2)自费读硕士期间找实习作,这个建议其实也有尴尬的地方,因为现在实习也不好找
,不过好歹找实习对你的背景要求低很多。
3)我以前也写过文章,建议作thesis,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老师,做合适的项目,时间
跨度在6-12个月甚至更久一点,提高了能力,那这种16个月-2年的短期投入硕士,回报
是更大的。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合适”而不是“好”或者“牛”老师/项目,因为有
些老师,走得完全是学术路子,彻底轻视工业界需求,这种情况在好学校里尤其显着,
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thesis题目是否锻炼编程和算法设计能力。
其实,要说得更彻底一些,算法和编程能力也未必就一定要通过做research作thesis读
博士来获得,尤其是以应付面试为目标的话。仔细研究编程和一些常见的算法问题,达
到熟练程度,很可能就搞定面试了。跟我联系的人里面也包括我的个别客户,有些是在
国内参加acm等编程比赛获奖的,能力很强,这条路子算是比较符合的,跟读学位/平常
上课无关。
POST 6
大部分的人,走的都是平稳普通路子,无论是否愿意;作为年轻人,一方面得清楚自己
的斤两,另一方面,有志气是很好的,如果对自己能力有信心,也应该去闯荡,李彦宏
现在可以跟google直接对抗,当年如果不回国,也得被美国老板压着,年年来个
performance review来评他的表现。
美国这里IT方面的创新氛围比国内好多了,国内的创业,要么是些非technology的比如
房地产老总们,要么是美国公司的 cat比如, renren,真正从idea到具体实
现都是全独立国产的很少。-- 我知道我这个说法也有争议,比如引申到讨论华为的成
功模式等等,所以我就打住了,不认可我观点,我也没什么意见,我未必正确。
美国这里的氛围是适合踏踏实实做技术创新的,就像这里适合做科研一样。如果你对平
淡的生活不感兴趣 ,将来可以争取加入一些中小型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从早期作起
,这样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现在美国这里的不少中国人,或多或少也在考虑创业
的问题,现在人的思维要活跃多了。
大部分出国的人,尤其是前些年的,最终都选择留在美国,所以选择稳定公司办绿卡然
后平淡生活就是主流的,现在的年轻人,未必愿意选择这样的道路,而且对于回国,接
受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