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间友好访问
A. 国际友好城市有什么用
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开展国际友城交往,在政治、经 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治上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双方在政治上增强互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发展国际友好城市有利于以地方促中央,推动两国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在政治 上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二、经济上的作用: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水平不一,但各有优势。国际友好城市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可为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文化上的作用: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也是当今世界充满生 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 各国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只有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国际友好城市为载体开展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各国地方政府的重视和青睐,它是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最有效方式。
B. 正式访问与友好访问有什么区别
1.常见的外交用语及其内函。
(1)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正式访问。
(2)国宾:指受某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正式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3)仪仗队: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人数按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
(4)鸣礼炮: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现在的国际惯例是:
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以此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
(5)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一书。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这样的话: “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如在世界上某一国家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成为“东道主”了。
(6)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称为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国家元首的正式访问还可称为国事访问。
(7)非正式访问:这类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径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此外,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
ps:从外交礼仪上讲,采取什么访问规格由受邀方提出,也就是说,“工作访问”是一个较低规格的访问形式。一般来讲,国事访问历时较长事务较多,需要东道国举行欢迎仪式,仪式上还要鸣放礼炮,举行阅兵式,访问期间还有大型欢迎宴会及一定数目的参观活动。工作访问则不需要这么繁琐的仪式,大家见面直奔主题,谈完就走。但就具体谈判内容而言,国事访问和工作访问不存在区别。
C. 有谁知道友好访问,国事访问,正式访问的区别
国事访问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鸣礼炮21响等。
在美国还有“白宫会谈”与“白宫晚宴”这两项。
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人应他国领导人正式邀请,对其进行的访问。有时称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
还有非正式访问和工作访问:工作访问的规格低于国事访问。不需要繁琐的仪式,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与国事访问区别不大。
非正式访问指访问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的访问称为秘密访问。非正式访问则根据客人的愿望安排活动
还有“私人访问”;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表现在接待规格上以“国事访问”为最高级,其次为正式访问、工作访问、私人访问。
D. 国事访问正式访问工作访问啥区别求解
1、国事访问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鸣礼炮21响等。在美国还有“白宫会谈”与“白宫晚宴”这两项。
2、工作访问的规格低于国事访问。不需要繁琐的仪式,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与国事访问区别不大。
3、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人应他国领导人正式邀请,对其进行的访问。有时称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
另外,还有非正式访问。非正式访问指访问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的访问称为秘密访问。工作访问也属非正式访问。其与正式访问的区别在于,正式访问的国家礼仪象征性更强, 非正式访问则根据客人的愿望安排活动。
E. 有关国际间友好交往和发生冲突,战争的图片与事例.拜托各位大神
以二战为例: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相当一部分日军是被美军困死而非战死),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伤病人数虽不比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很多,但两个战场的死亡人数却差了近3倍。 1.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1) 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 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 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1939.10、苏日1945.8)死伤人数均远远低于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苏波战争:苏军死亡人数仅737人,苏日战争:苏军损失累计3.64万人,其中死亡1.2万人。 2.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485万人(包括死亡的俘虏):对苏作战死亡380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意大利15万、西欧34万、非洲1.6万、南斯拉夫5万等等。 3. 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1)国民党军队死伤363.3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等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2)共产党军队伤亡人数有50多万和70多万两种说法 4.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不含被俘及伤病):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185万人:(1)对美英等国作战死亡129万人(包括飞虎队在中国战场打死的日军)。主要分布于菲律宾(52万)、缅甸(18万,包括中国远征军打死的1万多日军)、冲绳(10万)等等。(2)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伤、亡、俘累计则为133万。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间损失累计为17万,其中死亡2.6万)。(3)苏日战争死亡8.3万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5.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不含俘虏):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万。其中死亡40.5万人(阵亡占29.1万人)、受伤累计60.8万人次。美军伤亡人员约70%分布于欧非战场,其中仅西欧战场(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万人阵亡、45.1万人(次)受伤。
满意请采纳
F. 正式访问,国事访问和友好访问的区别是什么
一、方式不同
1、正式访问:是指一国领导人应另一国领导人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
2、国事访问:指国家元首应他国元首邀请进行的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
3、友好访问:又叫非正式访问,是基于正式访问的一种简约化形式。
二、特点不同
1、正式访问:政府首脑正式访问的礼宾规格与国事访问大体相同,礼仪都比较隆重,主要的区别是在欢迎仪式上的礼炮鸣放为19响。
2、国事访问:接待规格非常正式,完全按外交礼仪安排。一般有红地毯、检阅仪仗队、鸣礼炮21响等。
3、友好访问: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经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
三、礼仪不同
1、正式访问:均有较隆重的礼仪活动。如:与来访者身份相等的领导人到机场迎接、送行;检阅仪仗队;宴会等。
2、国事访问:东道主国家会派高级礼宾官到机场接机,逢特别重大的国事访问。
3、友好访问: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
G. “外交访问”用英语怎么说
“正式访问”的英文表达是official visit,指一国领导人应另一国领导人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也可称为友好访问(goodwill visit)或正式友好访问(official goodwill visit)。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其他重要外宾出访他国时,依其不同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国事访问(state visit), 指一国国家元首应另一国国家元首的邀请,对该国进行的正式外交访问,是两个国家间最高规格的外交交流。正式访问的礼宾规格与国事访问大体相同,主要的区别是在欢迎仪式上的礼炮鸣放为19响(国事访问21响)。
工作访问(working visit)的规格低于国事访问。通常这类访问仅限于国家间内阁部长以下,其特点是时间短,不需要繁琐的仪式,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非正式访问(unofficial visit):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private visit),途经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stopover visit),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highly confidential visit)。过境访问(transit visit),一般发生在飞行时间较长的访问途中。
此外,国家之间还会进行礼节性访问(courtesy/ceremonial visit),并会对他国的访问进行回访(return visit),如果时间紧促则会开展短暂访问、闪电式访问(brief visit/flying visit)。
H. 外交关系有哪几级
外交关系属于国家对外关系的范畴。国际法意义上的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对外政策,由外交机关通过访问、谈判、缔结条约、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此外,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依上述方式在外交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也属外交关系的范畴。外交关系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半外交关系、非正式外交关系和国民外交关系。正式的外交关系是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特征;半外交关系是以双方互派的外交使节停留在代办的级别上为主要特征;非正式外交关系是指两个尚未正式建交的国家直接进行外交谈判,并互设某种联络机构;国民外交也称为民间外交,其主要表现是两国的个人或民间团体相互进行友好访问的接触,就国际问题和两国关系的问题以及某些具体事务达成协议或签定民间协定,发展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领事关系是指一国根据与他国达成的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 二、国家外交机关和领事馆国家外交机关是指一国与另一国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保持与发展外交关系的各种机关。国家的外交机关可以大致分为国内的外交机关和驻国外的外交机关。国内的外交机关有:国家元首、政府、外交部门。国家驻外的外交机关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设的机关,如使馆、国家派驻国际组织的代表团;另一类是临时性的机关,如国家的特别使团和参加国际会议的代表团等。领事馆是指根据国家间的协议,一国在另一国一定地点设立的,以便在该国一定区域内执行某种职务的机构。领事馆分为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四级。领事馆通常只就护侨、商业和航务等事务与所在国的地方当局交涉。 三、外交特权和豁免为了对外交代表所代表的国家表示尊重,也是为了外交人员更好地行使其对外职权,驻在国给予使领馆及其人员在驻在国享有一定的特殊权利、优惠待遇和其他豁免权。这些总称为外交特权和豁免。外交特权和豁免包括使领馆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 1、使领馆的特权与豁免。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使领馆主要有以下的特权与豁免: (1)馆舍不可侵犯;(2)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3)通讯自由;(4)免纳捐税、关税;(5)使用国旗与国徽。 2、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代表是指使馆馆长或使馆外交人员。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主要有:(1)人身不得侵犯;寓所、文字、信件、财产不受侵犯; (2)司法管辖的豁免;(3)免纳捐税、关税和免受查验。
I. 在国际交往中,友好访问,正式访问,国事访问这几个都有哪些区别
友好访问一般是带私人性质的,比如社会团体之间的访问,两党之间,两个议会之间以及政要之间的非官方性质访问。
正式访问指一个过程的开始,不能区别另外两个,一般在接受邀请后,抵达邀请过开始到结束,这一个过程就是正式访问的过程。抵达之时就是正式访问的开始。
国事访问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式交流。顾名思义,国家事务访问,这事带有明显官方性质的交流,一般由一国元首带队,代表团以国家机构官方代表为主,访问所涉及的内容也是两国之间所要讨论的国家大事。
再说白一点,友好访问就是一个国家出了国家元首出访以外的访问。
国家元首访问都属于国事访问。
J. 在国际参观访问中怎样与外国学生交往
我国是文明古国,我国人民素来热情好客,作为学生在接待外宾时应该表现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真诚坦荡,友好相处;节礼适度,不卑不亢。要维护民族的尊严,不要妄自菲薄,丧失气节;要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不要盛气凌人,盲目自大;要在原则的范围内给予对方种种方便,但不要让对方对我们呼来唤去。总之,要坚持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保持“礼仪之邦”的民族形象。
具体说来,如果外宾走进学校向我们作友好表示时,应该自然地含笑点头或招手致意,问好。如果对方主动与我们招手、询问、交谈时,要以礼相待,不要羞于见人,故意回避。与对方交谈时,态度要自然和气,彬彬有礼;座谈时,坐姿要端正,切忌仰头叉腿或全身靠在椅背上;站谈时,站姿要规矩,切忌身体晃动,两手插兜,或抬头看天,或脚尖划地。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凝视倾听对方的讲话,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答话要实事求是,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作答,注意保守秘密,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要适当。如果彼此交谈投机,感情融洽并且都愿意互送礼物时,一般应该用双手送物接物,切忌单手随意一扔或重摔重放。如果外宾正在参观学校的教学设施,自己又无接待任务,切忌围观,尾随,或当着客人的面指手划脚地议论其容貌、肤色、服装等等。总之,要把礼貌与民族尊严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民族风貌。
反之,在国外的学校参观访问,又怎样与该国学生交往?
有位名人曾说过:“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使得本来的顽硬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这也就是说,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密切联系的纽带,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你尊重对方,待之以礼,你才能得到对方给予的理解和友谊,才能与之和睦相处,获得种种帮助。因此,每个到外国学校参观访问的学生必须了解、尊重并践行各国人民的礼仪风俗。
假如你到欧美学校参观访问,遇到中学生应该行握手礼,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用右手紧握对方右手并上下微摇。如果对方是老师或女学生,则须对方先伸出手,才能握手;如果对方不伸手,只要点头致意即可。遇到老师或初次与女学生见面,应该行鞠躬礼,行礼时,须脱帽、脚立正,面带笑容,两目正视对方,上身向前倾斜约15度左右。
假如你到日本学校参观访问,一般按欧美流行的礼节行礼。若初次遇见日本学生,应该互相鞠躬后,作自我介绍。
假如你到东南亚各国学校参观访问,一般行合掌礼,行礼时,双手合拢,掌尖向上,手掌略向外倾,头微微低下。
无论到哪国的学校参观访问,进入集会场所时,脚步要尽量放轻,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入座时,两膝不可张得太宽,尤其不可翘腿;交谈时,切忌有剔牙挖耳之类非礼性的小动作,交谈的内容应避免政治上的争论,碰到个别敏感问题需要回答时,要请教带队领导,注意保守国家机密;进餐时,坐姿要端正,若吃西餐,先把餐巾打开,置于胸前或膝上,用毕再折好放在盘子右边,不要乱丢,更不可拿走;上街时,要遵守外事纪律,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上面所写的,就是你与外国学生交往的“通行证”,有了它,你就可以得到友谊、尊重和种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