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里的密码是什么
1. 纸质书密码指的是什么
纸质书密码指的是书籍密码。根唯汪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书籍密码,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书籍为载体的配改加密方式,该密码虽然加密方式简单,但有着多种加密形指卖仔式,除非你是专业的密码破译专家,否则很难明确其中的奥秘。
2. 无人破译的手稿是什么
美国康乃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的贝耐克珍本书与手稿图书馆内,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打听那卷“沃伊尼克手稿”。
手稿长8英寸半,宽5又3/4英寸,约200页,所用的是上等皮纸,上面写满奇字,由一种别人见所末见的字母组成。稿中的插图也同样森启古怪,看来描绘的是植物、女人和天文图。由于文字和图画都不易理解,此手稿号称世上最奥秘难解的手稿。1912年,纽约书商沃伊尼克宣称在意大利蒙德拉戈内学院的图书馆内发现这卷稿子,该学院位于弗拉斯卡蒂市,是耶稣会出钱创办的。沃伊尼克把手稿买下,携返纽约,着手追查其来历。稿内夹了一封信,是布拉格大学校长和杰出科学家马西于1666年写给着名学者柯切尔的。有了这封信,追查工作容易得多。
马西在信中表示,他从“一位密友”处得到手稿,后转送业师柯切尔,因深信除了柯切尔,没有人看得懂。信内又说,根据可靠消息,这卷手稿曾属16l2年逝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鲁道夫花了6000枚金币买下手稿,金额在当时可算是大数目了。
马西信中最重要一点,是指出鲁道夫认为手稿作者是英国人培根。培根生于13世纪,在中世纪学术界享誉甚隆,人称“超凡博士”。他远见卓识,曾预言不少20世纪才出现的事物,如汽车、飞机等。他是数学和物理学专家,又是声望极高的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沃伊尼克手稿”会不会是培根最伟大的着作,谈及极其先进的科学理论,以致无法用普通文字写出来?沃伊尼克希望找到答案,于是将副本分送给感兴趣的学者研究,岂料学者大多对此一窍不通。他们起初以为手稿的密码相当简单,不难译解,研究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此后近60年,手稿的研究并无什么进展,到1970年,耶鲁大学的布伦博教授着手研究这个问题,才有点头绪。他看到手稿内一些符号行败,想起在另一份文件中偶然见过一种图解,图解中以符号代表数字。
布伦博教授仔细查看手稿内若干页边空白,找到一些胡乱写成的算式,看来作者采用的可能也是数字代号。他在一处页边上找到一个图表,表上有26个符号,数目刚好和英文字母的相等。表中那些符号及其排列次序,跟页边算式内的符号及次序几乎完全一样。
这是译解密码的线索吗?从l到9的每档春颤个数字,是否各代表26个字母中的3个?布伦博列出下表:
“沃伊尼克手稿”中的文字大多证实为一种简化的拉丁文。词尾常为us,在这套密码中,布伦博用9来表示us。
这个图表是否就是手稿内所用的密码呢?手稿某页的插图画了一棵像胡椒的植物。布伦博用数目字代插图下面所写的符号,得到757752。根据这些数字查对图表,正好拼出了胡椒的英文名字。用同样方法还译出了其他植物和星辰的名称。
“沃伊尼克手稿”的秘密仍未揭开。例如,原文的主要部分很多重复,而且看起来往往毫无意义。布伦博教授推测,那可能是一名炼金术士杂乱无章地写下的记录,尝试依照古法用神秘物质或炼金药点石成金。果真如此,那么炼金药的配方会不会就藏在这卷神秘难解的手稿里?要揭露“沃伊尼克手稿”的真相,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3. 伏尼契手稿的破解历史
它曾经难倒过许多20世纪顶尖的密码学家。美国的密码破译之父——赫伯特·奥斯本·亚德利 曾在一战期间破解过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密码,却对这份手稿束手无策。破解密码的关键在于找到其中的“破绽”,它是泄露天机的规则。难以置信,在伏尼契密码面前,各种语言的统计规律统统失效。
线索
威尼斯的弗朗切斯科家族从威尼斯建城伊始就从事商业政治与学术。弗朗切斯科·达·莫斯托是一名威尼斯着名的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手稿中的图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容器,这有点特别,这种材料不像是金属,很脆弱但你可以随意摆弄它,没错,这有点像玻璃。” “容器的底座像是那个时期的威尼斯玻璃。制作玻璃有很多秘方,在当时,没有人可以把这些秘方泄漏出去:玻璃的制作过程所用的材料组成部门都有很严格的规定,泄漏出去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有些人去了法国,威尼斯共和国就写信给他们说:‘如果你泄漏了秘密,你的家人就会有大麻烦,或者我们会杀了你。’ ”
弗朗切斯科认为伏尼契手稿的作者是中世纪的商业间谍,窃取并贩卖威尼斯人的商业秘密,为隐瞒意图用似乎无法破解的密码书写了这份手稿。
追踪
罗莎·曼塔斯蒂是威尼斯早期玻璃专家,在穆拉诺玻璃博物馆的保管室里存有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玻璃,手稿中的图画似乎与它们遥相呼应。 破译
密码学家约翰·乍得威克认为,密码学的核心在于演绎和控制试验,“形成假说,进行检验,频繁地抛弃假说”。如何向他人证明某种破译方案是正确的,也并非易事,它需要密码破译者提供4个步骤:其一:指出密码系统及其密钥;续而:针对密文进行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得出待检验的明文;其三:确保明文是有意义的信息,而非胡言乱语;最后:密钥可以简洁地表达。
对于试图破译《伏尼契手稿》的人而言,上述4个步滚姿骤是无法逾越的屏障。英国基尔大学高级讲师、知识建模小组组长,开放大学高级客座研究员戈登·鲁格宣布,《伏尼契手稿》是一场精妙绝伦的骗局,首要嫌犯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一名律师,他可能是利用一种“卡登格”,把字母等符号写在方格里,然后用一张有着规则的孔的卡片盖住,把从孔中露出的符号拼凑起来造出假冒的“单词”。 密码专家菲利普·辛纳格拉认为手稿的密码系统与复兴时期米兰的某个系统相似,强大的斯福尔扎家族曾经使用过这个密码系统。”这是米兰斯福尔家族的密码索引,上面是密码字母。我们发现4所代表的是C,40代表是S,伏尼契手稿里也有这个密码,符号相同,4和40。”(注:读作四零)
另一条线索
“世界上圆形的城镇共有9个,我能想起的一个是巴格达,一个是耶路撒冷,米兰也是圆的。如果这是一座城市中间就是有塔的城堡还有相当独特的V型的城垛。“米兰的城垛也是V形的。
15世纪的米兰非常强大,常常与邻近的威尼斯大动干戈。它由强大的斯福尔扎王朝统治。在米兰的中心正是斯福尔扎的城堡。如今斯福尔扎里的菲拉雷特塔已经成为米兰的地标,它与手稿中图画十分相似。在十九世纪重建以前,城堡最古老的部分是一座独立的V形城堡,它立在护城河的中央,守候着城堡。
菲拉雷特塔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阿维利诺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绰号为”菲拉雷特“意为”崇尚美德的人“。
公元1400左右,阿维利诺生于佛罗伦萨,后经培训成为一名建筑师,他在罗马居住过一段时期,因为被控参与盗窃施洗者圣约翰的头颅的行动而入狱,出狱后他逃到威尼斯然后前往米兰。
他最大的成就不是建筑而是一本书,名为“建筑论文”,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城市,在1465年完成,他在书中使用大量的密码和暗语,这也成为他是伏尼契手稿作者的重要依据。
弗朗切斯科这样大笑着评论说:“他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注:关于建筑师安东尼奥·阿维利诺。他在米兰工作了十五年,设计了 菲拉雷特塔,和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曾学习过密码。)
破解
1921年,出现了第一个宣称破解伏尼契手稿的人。美国宾州大学哲学教授纽柏德指出,伏尼契文字的字母中包含放大后才看得见的小笔画,这些笔画是古希腊速记文字。依据由密大灶绝码读出的内容辩烂,纽柏德断定伏尼契手稿是13世纪的哲学科学家培根(Roger Bacon)所撰写,旨在描述他的发现,例如显微镜的发明等。但不到10年,批评者就推翻了纽柏德的说法,证明所谓字母中的细小笔画其实是墨水的自然裂痕。
纽柏德的努力只是一连串失败的开始。1940年代,业余的解码家菲利和史壮运用密码代换法,将伏尼契文字母转译成罗马字母,但如此转译出来的文字没什么意义。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破解日本海军密码的美国军方密码人员,利用闲暇研究古代密文。他们破解了所有密文,唯一无法破解的就是伏尼契手稿。
1978年,业余文献研究者史托济科指出,这种文字是以去掉元音的乌克兰文写成,不过他转译出来的内容(包括“小上帝的眼睛要争夺的是空虚”)并不符合手稿上的插图,跟乌克兰历史也没什么关系。1987年,医师利瓦伊托夫指出,这份文件由在中世纪法国相当盛行的净化派(Cathar)信徒所制作,伏尼契文则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体。不过利瓦伊托夫译写出来的内容也和净化派完整保存的教义不相符合。
此外,这些解答方案在碰到相同的伏尼契字时,往往在手稿中某些部份用的是一种翻译,在其它部份用的又是另一种翻译。举例来说,纽柏德的解答中包含以回文方式解译文字,这种方式是出了名的不精确。例如ADER这字就可以看成READ、DARE或DEAR。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伏尼契手稿破解方法多少都有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方。另外,这些方法都无法将明文(看得懂的文字)转译成与伏尼契文特性相同的密文。如果手稿不是密码,那么会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文字吗?虽然我们无法解译内容,但看得出它具有惊人的规则性。举例来说,最常见的一些字每行会出现两三次。在写出文字时,我使用欧洲伏尼契字母(EVA)将伏尼契文转写成罗马字母(请参见右页〈伏尼契文ABC〉)。手稿第78页有一段是这样的:qokedy qokedy dal qokedy qokedy。这种重复程度在任何已知语言中都不曾出现。相反地,伏尼契文中只有极少数词组,在词组中,两三个不同的字会规律地一起出现。这些特征显示伏尼契文不大可能是人类语言,因为和其它语言差别实在太大了。
第三种可能是,这份手稿是用来诈财的骗局,或是某个疯狂炼金术士的信手涂鸦。手稿在语言学上的复杂程度,似乎可以反驳这种说法。手稿中的文字,除了会重复出现,其本身的组成结构也有相当的规律性。例如经常出现的音节qo一定位于前缀。chek这个音节有时会出现在前缀,但如果和qo出现在同一个字中,chek一定会在qo之后。常见的音节dy通常出现在字尾,偶尔会出现在前缀,但从来没有出现在字的中间。
光靠随机混合音节的假造方式,不可能产生规律性这么高的文字。伏尼契文也比脑部损伤或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所使用的病态语言复杂得多。即使发疯的炼金术士真的为某种胡诌的语言制订了文法,又花了好几年时间依据这种文法写作,写出的东西也不会具备伏尼契手稿的各种统计特征。举例来说,伏尼契文的文字长度呈现二项分布,也就是最常见的字由5~6个字母组成,字母较多或较少的字,出现的频率和对称钟形曲线的最高峰相比,大幅降低。这种分布在人类语言中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人类语言中,字长的分布较广而且不对称,比较长的字出现频率会比较高。伏尼契文字长度的二项分布,不太可能是骗子刻意编造出来的,因为这种统计概念要到手稿写就后数百年才会出现。
4. 揭秘伏尼契手稿真正的内容 伏尼契手稿已经被证明是骗局
说到伏尼契手稿其实大家也应该是知道的,这个伏尼契手稿里面的内容说了很多寓意上面的事情,而且好像最后也都一一验证了还是什么鬼,反正就是感觉非常的神奇的,所以还是挺给力的,所以也被很多人被誉为是奇书,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伏尼契手稿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一定也别错过了!
伏尼契手稿简介
伏尼契手稿(Voynichmanuscript),是一本内容不明的神秘书籍,共240页,附有插图,而作者不详。书中所用字母及语言至今无人能识别,与现代的语言完全搭不上,似乎是中古世纪炼金术士之参考书籍。
书名伏尼契来自名为威尔弗雷德·伏尼契的波兰裔美国人书商,他于1912年在意大利买下此书。2005年,这部书入藏耶鲁大学的贝内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编号MS408。
伏尼契手稿真正的内容
1921年,出现了第一个宣称破解伏尼契手稿的人。美国宾州大学哲学教授纽柏德指出,伏尼契文字的字母中包含放大后才看得见的小笔画,这些笔画是古希腊速记文字。
依据由密码读出的内容,纽柏德断定伏尼契手稿是13世纪的哲学科学家培根(RogerBacon)所撰写,旨在描述他的发现,例如显微镜的发明等。但不到10年,批评者就推翻了纽柏德的说法,证明所谓字母中的细小笔画其实是墨水的自然裂痕。
纽柏德的努力只是一连串失败的开始。1940年代,业余的解码家菲利和史壮运用密码代换法,将伏尼契文字母转译成罗马字母,但如此转译出来的文字没什么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破解日本海军密码的美国军方密码人员,利用闲暇研究古代密文。他们破解了所有密文,唯一无法破解的就是伏尼契手稿清消。
1978年,业余文献研究者史托济科指出,这种文字是以去掉元音的乌克兰文写成,不过他转译出来的内容(包括“小上帝的眼睛要争夺的是空虚”)并不符合手稿上的插图,跟乌克兰历史也没什么关系。
1987年,医师利瓦伊托夫指出,这份文件由在中世纪法国相当盛行的净化派(Cathar)信徒所制作,伏尼契文则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体。不过利瓦伊托夫译写出来的内容也和净化派完整保存的教义不相符合。
此外,这些解答方案在碰到相同的伏尼契字时,往往在手稿中某些部份用的是一种翻译,在其它部份用的又是另一种翻译。举例来说,纽柏德的解答中包含以回文方式解译文字,这种方式是出了名的不精确。
例如ADER这字就可以看成READ、DARE或DEAR。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伏尼契手稿破解方法多少都有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方。另外,这些方法都无法将明文(看得懂的文字)转译成与伏尼契文特罩正此性相同的密文。
如果手稿不是密码,那么会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文字吗?虽然我们无法解译内容,但看得出它具有惊人的规则性。举例来说,最常见物迅的一些字每行会出现两三次。手稿第78页有一段是这样的:qokedyqokedy dal qokedy qokedy。这种重复程度在任何已知语言中都不曾出现。
相反地,伏尼契文中只有极少数词组,在词组中,两三个不同的字会规律地一起出现。这些特征显示伏尼契文不大可能是人类语言,因为和其它语言差别实在太大了。
伏尼契手稿被证明骗局了吗?
在各种猜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声音:“手稿根本就是伪造的,那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符号。”如何鉴别一组符号是否包含信息,是知识研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尽管如此,还是能找到鉴别的办法。
密码学家通常依赖对语言的统计分析,真正的密码,字母被符号替代,某些字母组成的“对”应该比其他的“对”更常见,如在英语中,“th”和“is”是很常见的组合,而“q”后面几乎总是跟着“u”。
反过来,有些字母对则相对罕见,如“c”和“d”很常见,但是“cd”组合就很难看到。科学研究认为,这些原理提供了一种鉴别密码真伪的方法。
通过对伏尼契手稿的详细审查,密码学家发现它具备与真实语言非常相似的统计模式。字母或其他符号在文本中的重复程度可用一个统计量“熵”来表示。手稿中的每个字母对应的熵与波利尼西亚语大致吻合。人类的大脑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随机性,而伏尼契密码比任何已知的欧洲语言更少随机性,比大多数自然语言更有规则。
威廉姆·庞德斯通曾经有两部着作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他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力作《推理的迷宫》一书中认为,这是支持伏尼契手稿是真正的密码的有力证据,他很难相信,“一部赝品能做得如此精密,竟然骗过了语言统计学”。
在种种加密方案中,有一种因罗马皇帝使用而得名的“恺撒密码”,即一个字母始终用某个字母替换。破译者可以通过识别出最常见的几个字母而轻易破解。恺撒密码共有26种,如果在一份密文中对每一个字母应用不同的恺撒密码,就可以设计出不可破解的密码,即“一次性便笺密码”。
庞德斯通假设《伏尼契手稿》原文是一种基于罗马字母的欧洲语言,其中每个符号对应一个字母,加密方法就是一次性便笺密码。在无法得到“密钥”的情况下,他试着用“暴力法”来检验手稿可能采用的所有加密方案。结果行不通。因为,对于每一个字母都需要检验26种可能性,如果样本包括100个符号,则需要考虑26的100次方种可能性,这个任务无法完成。
更复杂的情况在于,也许伏尼契手稿还采用了除恺撒密码之外的加密方式,因为有很多办法可以把字母转化成符号。
有人认为伏尼契手稿只是文字显得很复杂的骗局。但另一方面质疑如果是骗局,随之而来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采用这样一个复杂而艰苦的骗局,如果没有一个预期的观众(即创作者的同时代人)?
但有人认为,当初这手稿疑似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买下,显然作者是以精美的图,运用卡登格填上文字来骗钱。
5. 达芬奇密码筒锁
根据达芬奇手稿复制游乎出来的密码筒锁,输入密码“I LOVE YOU”即可开启,内藏一对神秘情侣魔戒。密码可以任意更换,送ta一份来自文艺复羡丛兴时代的神秘神派悉礼物。
6. 刺客信条手稿书页如何解密
具体如下。
1、首先在游戏中根据任务收集手稿;
2、和其他磨链橡伙唤段伴进行剧情对话;
3、把收集到的所有手稿放入机关启动台;
4、然后在手稿墙上就显现出所有手稿;
5、最后根据线索提示点击下方的快捷键旋转移动手稿位置,最终拼成新的地图线索,跟着线索继续任务。在他的屋子里。也就是刚开头他带你到的地方,找到密码手稿后可以让他破译手稿在城堡里面的木屋,木屋里面有瞎旁个宝箱,打开宝箱就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