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斯巴达加密法

斯巴达加密法

发布时间: 2023-05-18 04:11:20

Ⅰ 斯巴达密码棒简单吗

斯巴达密码棒简单。
斯巴达密码棒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的加密设备,可以用于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它采用了一种称为斯巴达密码的加密算法,该银辩让算法结合灶春了置换、代换和异或等多种加密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相对于其他复杂的加密设备和算法,斯巴达密码棒锋局的使用和操作相对简单,只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设置和使用即可。
然斯巴达密码棒相对简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安全问题。例如,需要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不要将密码泄露给他人。

Ⅱ 什么是密钥在用斯巴达皮条加密的方法中,可以使用的加密密钥是什么

密钥
不像有的加密技术中采用相同的密钥加密、解密数据,公共密钥加密技术采用一对匹配的密钥进行加密、解密。每把密钥执行一种对数据的单向处理,每把的功能恰恰与另一把相反,一把用于加密时,则另一把就用于解密。 公共密钥是由其主人加以公开的,而私人密钥必须保密存放。为发送一份保密报文,发送者必须使用接收者的公共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一旦加密,只有接收方用其私人密钥才能加以解密。 相反地,用户也能用晌早碧自己私人密钥对数据加以处理。换句话说,密钥对的睁渗工作是可以任选方向的。这提供了"数字签名"的基础,如果要一个用户用自己的私人密钥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别人可以用他提供的公宴举共密钥对数据加以处理。由于仅仅拥有者本人知道私人密钥,这种被处理过的报文就形成了一种电子签名----一种别人无法产生的文件。 数字证书中包含了公共密钥信息,从而确认了拥有密钥对的用户的身份

Ⅲ atbah加密法

希伯莱文的圣经旧约中,使用了atbash――逆序互代法,和albam――折半顺序互代法,对三处文字进行了加密(还有一种atbah法,也就是分段逆序互代,当年也是流行过地);

公元前五世纪,斯巴达人开始使用世界上第一种加密器械――skytale,也就是“天书”。顺便提一句,说到巧译,这个skytale的确译的好:密码,本身就该是天书。而这里所说的天书,就是把羊皮纸缠在特定直径的木棍上,写好文字以后一解开,纸上的字顿时歪七扭八,就谁也不认识了;解密的时候再找同样粗细的棍子,缠上读出便是――谁说尺寸不重要的?至少天书告诉我们,没有比尺寸更重要的了。。。

真正的跃进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Ploybius不知道受了什么启发,发明了方表法。这个方表价廉物美,老少皆宜,经过诸多改良直到二十世纪还在战争中使用,的确是密码学发展的第一大里程碑,我们稍后再介绍;

历史学家设计密码,大名鼎鼎的朱利叶斯.恺撒皇帝也自己设计密码。他的办法说难不难,就是把每个字母

都用之后三位的字母替换掉。比如,A变成三位后的D, D变成三位后的G,S变成三位后的V。这样,sad就变成了vdg。至今,这样使用字母表顺序,只是正反向顺延的换字表,都被称为恺撒换字表;

阿拉伯人则记录了密码编码和密码分析的进展,就连cipher(密表,换字表)这个词都来自阿拉伯当年最牛的数学领域。在1412年,Qalqashandi撰写的网络全书,更是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个密码学发展上的里程碑。在书里,他
第一次提到多表替代加密,还给出了换字表;
第一次提到了语言特征在密码分析中的作用;
第一次提到频率分析在密码分析中的作用。

这三点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多表替代,足足风光了几百年;
语言特征,比如在英语里字母i后一般不会跟i、q啊,比如ing、de、com这样的常见组合啊,可以大大减少

密码分析的难度,也给分析人员猜解明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频率分析就不多说了,单字替代正是败在这个频率分析上的。

之后从密码学家的角度看,西方开始崛起了;并且,这一崛起,就再也没给几个古国以任何机会,至今仍然把持着密码学界的龙头老大地位。诸如多名码替代、多表替代等着名方法,都开始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再之后,人类文明进入了机器密码的时代。

Ⅳ 密码那些事儿|(五)换个位置,面目全非

移位法和替代法大约5000年前出现,但直到9世纪才被阿拉伯人发明的频率分析法破解,中间隔了足足有4000年。在另一边的欧洲,实际上直到16世纪,都还没掌握这种破解方法。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阿拉伯文明曾经的辉煌。

移位法很简单。我举个例子,比如你的答乎电话号码13911095871,把每个数字都在数列中往后加1,那么1变2,2变3,加密后就变成了24022106982。

13911095871叫做明文,24022106982则是它对应的密文。

字母的移位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字母是遵循着abcdef……xyz的顺序排列,一共26个,看起来会比单纯的数字移位复杂一些,但本质上仍是一样的。

比如要对iron man加密,加密规则选择每个字母都向后移动3位, “iron man”就变成了“lurq pdq”。

没有经验的人乍看一下,完全就是乱码,实际上它只不过做了基础加密而已。这就是最基础的移位法。

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现了用一种叫做Scytale的圆木棍来进行保密通信的方式。这种Scytale圆木棍也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加密解密工具,据说主要是古希腊城邦中的斯巴达人(Sparta)在使用它,所以又被叫做“斯巴达棒”。

相传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军队截获了一条写满杂乱无章的希腊字母的腰带,斯巴达将军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胡乱将腰带缠到自己的宝剑上,从而误打误撞发清竖悉现了其中隐藏的军机。这就是斯巴达密纤缓码棒的由来。

“斯巴达棒”的加密原理就是,把长带子状羊皮纸缠绕在圆木棍上,然后在上面写字;解下羊皮纸后,上面只有杂乱无章的字符,只有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缠绕到同样粗细的棍子上,才能看出所写的内容。

比如像上图那样,在缠好的布带上写上“ YOU ARE IN DANGER”,然后再拆下来,布带上的文字顺序就变成了“YIONUDAARNEGER”,完全看不出任何头绪,这样就起到了加密的作用。

2100年前,古罗马的执政官和军队统帅恺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发明了一种把所有的字母按字母表顺序循环移位的文字加密方法。例如,当规定按字母表顺移3位的话,那么a就写成d,b写成e,c写成f,…,x写成a,y写成b,z写成c。单词Hello就写成了Khoor。如果不知道加密方法,谁也不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解密时,只需把所有的字母逆移3位,就能读到正确的文本了。

上图就是根据恺撒加密法的原理而制作的字母循环移位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加密时移位的位数,以供加密或解密时快速查询。据说恺撒当年就是使用这种加密方法与手下的将军们通信的。

从密码学的角度来看,虽然恺撒加密法的规则很简单,然而,恺撒加密的思想对于西方古典密码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事实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所使用的加密方法原理大多与恺撒加密法类似,只是规则越来越复杂而已。

尽管移位法加密在西方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但在中国的史书上却很少记载,各位朋友可以想一想是为什么?

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在评论区一起聊一聊。

下一次,我们继续了解移位法和替代法的故事。

往期文章:

密码那些事儿|(四)隐藏的消息

密码那些事儿|(三)“风语者”——从未被破解的密码

密码那些事儿|(二)密码学发展的七个阶段

密码那些事儿|(一)无所不在的密码

本人是官方授权会员推广专员,点击 会员专属通道 成为会员,您将会获得钻奖励及诸多权益!

《钻奖励调整公告》

Ⅳ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人曾使用了一种着名的加密方法,叫什么名字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人曾使用了一种着名的加密方法,叫什么名字?

Scytale密码

历史上最早的有记录的密码术应用大约是在公元前5世纪。那个时候,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使用一种叫作scytale的棍子来传递加密信息。在scytale上,斯巴达人会呈螺旋形地缠绕上一条羊皮纸或皮革。发信人在缠绕的羊皮纸上横着写下相关的信息,然后将羊皮纸取下,这样羊皮纸上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顺序。如果要将这条消息解码,收件人只要将羊皮纸再次缠绕在相同直径的棍棒上,这样就可以读出信件的内容了。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404年,斯巴达的Lysander遇到了一个从波斯回来的信使,他们一行5人中只有这一个人从这趟艰险的旅程中回来了。这个信使解下他的皮带,Lysander将皮带卷在scytale上,读出了信的内容,知道了波斯将要进攻他的意图,因而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我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里,还有这样一个版本(多半是没有什么历史依据的):在古希腊,有个奴隶要通过一个关隘,斯巴达人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在要放行的时候,有个将军突然发现奴隶身上的皮带上刻有字母,于是就把皮带拿来检查,发现这些字母是杂乱无章的,也没有什么头绪。当他无意把皮带卷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了上面的秘密,一下子这些字母就排列得规律起来了。就这样,这位将军发现了敌人的阴谋,这个奴隶也被处死了。

其实scytale密码和栅栏密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可以用一根细长的长方形纸条和一支六角形的铅笔来试着写一下scytale密码比如,我写下了一句话,把纸条取下来后,得到了下面这样的密文:
stte_ _erh_ _ _noe_ _ _dob_ _ _mpr_ _ _osi_ _ _rtd_ _eog
这里用 _ 表示空格,因为铅笔刚好六条边,所以知道空格的多少。(通常可以把空格省略了,或者一般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空格。不过我们将会发现,除非整个纸条都写满了,不然总是会有空格的,这也为我们破译时分段带来了方便。)因为这里知道密钥k=6,所以按6个一行(包括空格)来分段,得到下面的样子:
stte_ _
erh_ _ _
noe_ _ _dob_ _ _
mpr_ _
osi_ _ _
rrtd_ _
eog
然后从上到下,一列一列的连起来,就得到了明文:sendmoretroopstothebridge
(send more troops to the bridge)
这里缠绕方向有两个,一个左旋,一个右旋。如果纸条卷的时候,方向反了,比如写的时候是左旋,读的时候是右旋,那么就会是从右到左来读出这条消息的内容。大家可以试一下。Xb1r2YD HV:i

另外,如果写的时候是另一个缠绕方向的话,同样是上面那句话,把纸条取下来后,就可能会得到下面这样的密文: `Vyf/l,iA F
eti_ _ _rsr_ _ _opb_ _ _moe_ _ _dohe_ _nrtg_ _etod_ _sy5tkK!~gv
密钥k=6,所以还是按6个一行(包括空格)来分段,得到下面的样子
eti_ _ _
rsr_ _ _
opb_ _ _
moe_ _ _dohe_ _
nrtg_ _
etod_ _
s
这时候怎样得到明文呢? 哈哈,反过来,从下到上,一列一列的连起来,就得到了明文:
sendmoretroopstothebridge
给大家个练习
练习2. 下面是我把纸条缠在一根火腿肠上,写下的一个句子,得到的密文如下:
toitdarwiuyhwghbdwsnt,这里我把空格省略掉了,看大家破译得出来不?

Ⅵ 古人是如何给情报加密的

这是一个信息空前泛滥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让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只要有网络,就能做到所有信息共享。隐私也成为奢侈的无形财产,个人隐私泄露会给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则是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后果很严重,所以才有“防火防盗防黑客”一说。

为了防止企业信息泄露,企业没少想法子,各种加密方法都会尝试。现代间谍磨哪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其实智慧的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使用加密技术,那真是一部精彩的“打怪进阶史”。

1、人类最早的加密U盘

名称:阴符

年龄:3000+

简介:当年姜子牙大军被群殴时,下令信使突围向文王求救兵,又怕信使脑残忘了机密,同时还怕文王脸盲不认识信使,到时自己就懵逼了。于是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阴符由此诞生。

加密方式:君主授予主将秘密的兵符,一共分为八种,各代表一件军机。

成长史:姜子牙后期将“阴符”改造为“虎符”,这也是U盘密令的最初的安全模式。

安全指数:☆☆☆☆

阴符

2、人类最早的字母密码――斯巴达密码棒

姓名:斯巴达密码棒(Scytale)

年龄:2500+

简介: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军队截获了一条写满杂乱无章的希腊字母的腰带,斯巴达将军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胡乱将腰带缠到自己的宝剑上,从而误打误撞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军机,这就是斯巴达密码棒的由来。

加密方式:把长带子状羊皮纸缠绕在圆木棍上,然后在上面写字;解下羊皮纸后,上面只有杂乱无章的字符,只有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缠绕到同样粗细的棍子上,才能看出所写的内容。

成长史:现代密码电报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安全指数:☆☆

斯巴达密瞎李码码棒(Scytale)

3、最蛋疼的加密――头皮加密

古希腊人为了传递机密信息,将奴隶的头发剃光,把消息刺在头皮上,等头发长好了,就派出去送信。人一到目的地,收信的人就把奴隶头发剃掉,接收机密消息。但是,小编认为,这信息传递的时间也真的是好长啊,把信息刺在头皮上真的很痛呀!

安全指数:☆☆☆☆☆

最蛋疼的加密――头皮加密

4、文艺青年的加密――拆字法

拆字法

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

裴炎、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十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欲以拆字手段为其传递秘密信息。后因有人告密,裴炎被捕,未发出的密信落到武则天手中。这封密信上只有“青鹅”二字,群臣对此大惑不解。

武则天破解了“青鹅”的秘密:“青”字拆开来就是“十二月”,而“鹅”字拆开来就是“我自与”。密信的意思是让徐敬业、骆宾王等率兵于十二月进发,裴炎在内部接应。“青鹅”破译后,裴炎被杀。接扰搏着,武则天派兵击败了徐敬业和骆宾王。

5、理科青年的加密――代码法

代码法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

《武经总要》记载,北宋进士曾公亮曾搜集了40个常用军事短语,然后对其进行顺序编码:

一、请弓二、请箭三、请刀四、请甲五、请枪旗六、请锅幕七、请马八、请衣赐九、请粮料??四十、战小胜。

军队出征前,指挥机关将用上述短语编码的密码本发给将领,并约定用一首不含重复文字的40字五言律诗与密码相对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假设双方以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为解码密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军队需要补充粮食,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粮料”的编码(第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第九字是“五”,将领便把“五”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中,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查出盖印章的“五”字,在临时约好的诗中列第九,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就知道前方缺粮草。

看完后是不是也对古人的智慧所折服,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要通过智慧和技能来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骚年,一起加油吧!

Ⅶ 需要将皮带重新缠绕在什么的码棒上

直径更大。
为了解读斯巴达密码棒皮带上的原始消息,需要将皮带燃扮重新缠绕在()的码棒上。 A. 直径更大 B. 相同直径 C. 直径更小 D. 不同直径,答案是A。
斯巴达密码源自于古希腊斯巴达城的一种弊族密码,被广泛使用的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盟军军事通讯中的加密和解密。它的特皮卜灶点是每个字母和数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含义,而且每个字母和数字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

Ⅷ 加密的历史

密码学的历史发展有哪些呢

1。

古代加密方法(手工阶段) 源于应用的无穷需求总是推动技术发明和进步的直接动力。存于石刻或史书中的记载表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埃及人、希伯来人、亚述人都在实践中逐步发明了密码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人类自从有了战争,就面临着通信安全的需求,密码技术源远流长。

古代加密方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40年出现在古希腊战争中的隐写术。当时为了安全传送军事情报,奴隶主剃光奴隶的头发,将情报写在奴隶的光头上,待头发长长后将奴隶送到另一个部落,再次剃光头发,原有的信息复现出来,从而实现这两个部落之间的秘密通信。

公元前400年,斯巴达人就发明了“塞塔式密码”,即把长条纸螺旋形地斜绕在一个多棱棒上,将文字沿棒的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书写,写一个字旋转一下,写完一行再另起一行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解下来后,纸条上的文字消息杂乱无章、无法理解,这就是密文,但将它绕芹孙在另一个同等尺寸的棒子上后,就能看到原始的消息。

这是最早的密码技术。 我国古代也早有以藏头诗、藏尾诗、漏格诗及绘画等形式,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或“密语”隐藏在诗文或画卷中特定位置的记载,一般人只注意诗或画的表面意境,而不会去注意或很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话外之音”。

比如: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2。

古典密码(机械阶段) 古典密码的加密方法一般是文字置换,使用手工或机械变换的方式实现。古典密码系统已经初步体现出近代密码系统的雏形,它比古代加密方法复杂,其变化较小。

古典密码的代表密码体制主要有: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及转轮密码。 3。

近代密码(计算机阶段) 密码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受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 *** 和推动的结果。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学方法一方面为加密技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工具,另一方面也给破译者提供了有力武器。

计算机和电子学时代的到来给密码设计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可以轻易地摆脱原先用铅笔和纸进稿首拆行手工设计时易犯的错误,也不用再面对用电子机械方式实现的密码机的高额费用。 总之,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密码系统。

密码学的历史

密码大事记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斯巴达出现原始的密码器,用一条带子缠绕在一根木棍上,沿木棍键枣纵轴方向写好明文,解下来的带子上就只有杂乱无章的密文字母。

解密者只需找到相同直径的木棍,再把带子缠上去,沿木棍纵轴方向即可读出有意义的明文。这是最早的换位密码术。

公元前1世纪,着名的恺撒(Caesar)密码被用于高卢战争中,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 公元9世纪, *** 的密码学家阿尔·金迪(al' Kindi 也被称为伊沙克 Ishaq,(801?~873年),同时还是天文学家、哲学家、化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提出解密的频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密文字符出现的频率破译密码。

公元16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数学家卡尔达诺(G.Cardano,1501—1576)发明了卡尔达诺漏格板,覆盖在密文上,可从漏格中读出明文,这是较早的一种分置式密码。 公元16世纪晚期,英国的菲利普斯(Philips)利用频度分析法成功破解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密码信,信中策划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这次解密将玛丽送上了断头台。

几乎在同一时期,法国外交官维热纳尔(或译为维琼内尔) Blaise de Vigenere(1523-1596)提出着名的维热纳尔方阵密表和维热纳尔密码(Vigenerecypher),这是一种多表加密的替代密码,可使阿尔—金迪和菲利普斯的频度分析法失效。 公元1863,普鲁士少校卡西斯基(Kasiski)首次从关键词的长度着手将它破解。

英国的巴贝奇(Charles Babbage)通过仔细分析编码字母的结构也将维热纳尔密码破解。 公元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关键时刻,英国破译密码的专门机构“40号房间”利用缴获的德国密码本破译了着名的“齐默尔曼电报”,促使美国放弃中立参战,改变了战争进程。

大战快结束时,准确地说是1918年,美国数学家吉尔伯特·维那姆发明一次性便笺密码,它是一种理论上绝对无法破译的加密系统,被誉为密码编码学的圣杯。但产生和分发大量随机密钥的困难使它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从另一方面来说安全性也更加无法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破译德国着名的“恩格玛(Enigma)”密码机密码过程中,原本是以语言学家和人文学者为主的解码团队中加入了数学家和科学家。电脑之父亚伦·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解码队伍,发明了一套更高明的解码方法。

同时,这支优秀的队伍设计了人类的第一部电脑来协助破解工作。显然,越来越普及的计算机也是军工转民用产品。

美国人破译了被称为“紫密”的日本“九七式”密码机密码。靠前者,德国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对盟军都不成为秘密;靠后者,美军炸死了偷袭珍珠港的元兇日本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

同样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第安纳瓦霍土着语言被美军用作密码,从吴宇森导演的《风语者》Windtalkers中能窥其一二。所谓风语者,是指美国二战时候特别征摹使用的印第安纳瓦约(Navajo)通信兵。

在二次世界大战日美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军部让北墨西哥和亚历桑那印第安纳瓦约族人使用约瓦纳语进行情报传递。纳瓦约语的语法、音调及词汇都极为独特,不为世人所知道,当时纳瓦约族以外的美国人中,能听懂这种语言的也就一二十人。

这是密码学和语言学的成功结合,纳瓦霍语密码成为历史上从未被破译的密码。 1975年1月15日,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加密的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局颁布为国家标准,这是密码术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76年,当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迪菲(Diffie)和赫尔曼(Hellman)两人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新思想(论文"New Direction in Cryptography"),把密钥分为加密的公钥和解密的私钥,这是密码学的一场革命。 1977年,美国的里维斯特(Ronald Rivest)、沙米尔(Adi Shamir)和阿德勒曼(Len Adleman)提出第一个较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RSA体制,这是一种建立在大数因子分解基础上的算法。

1985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提出量子计算机的初步设想,这种计算机一旦造出来,可在30秒钟内完成传统计算机要花上100亿年才能完成的大数因子分解,从而破解RSA运用这个大数产生公钥来加密的信息。 同一年,美国的贝内特(Ben)根据他关于量子密码术的协议,在实验室第一次实现了量子密码加密信息的通信。

尽管通信距离只有30厘米,但它证明了量子密码术的实用性。与一次性便笺密码结合,同样利用量子的神奇物理特性,可产生连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译的绝对安全的密码。

2003,位于日内瓦的id Quantique公司和位于纽约的MagiQ技术公司,推出了传送量子密钥的距离超越了贝内特实验中30厘米的商业产品。日本电气公司在创纪录的150公里传送距离的演示后,最早将在明年向市场推出产品。

IBM、富士通和东芝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研发。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能够将密钥通过光纤传送几十公里。

美国的国家安全局和美联储都在考虑购买这种产品。MagiQ公司的一套系统价格在7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间。

://dev.csdn/article/62/62594.s。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密码的重大历史事件

致命错误引发历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事件

--------------------------------------------------------------------------------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事情,它在世界情报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使得美国举国震怒,结束中立,最终加入到对德作战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1月17日,英军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 0075加密的电报。这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密码系统由1万个词和词组组成,与1000个数字码群对应。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麦曼,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然后继续传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冯·艾克哈尔特。电文将在那里解密,最后要交给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加汉扎。

密件从柏林经美国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英军在那里将其截获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英国密码破译专家开始全力以赴进行破译,然而,面对这个未曾被破译的新外交密码系统,专家们绞尽脑筋仍一筹莫展。

令英国密码破译专家意想不到的机遇降临了。接到密件的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在他的华盛顿办公室里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们在将电报用新的0075密件本译出后,却又用老的密件本将电报加密后传送到墨西哥城。大使没有意识到,他已经犯下了一个密码使用者所能犯的最愚蠢的、最可悲的错误。

没过多久,已经破译了老密码的英方便从德国大使的糊涂操作中获得了新旧密码的比较版本。英国的解码人员开始了艰苦的工作:将密件在旧密码中译出,用纸笔建构模型。随着齐麦曼的密件逐渐清晰,电报内容浮现出来,其重要性令人吃惊。

当时的情况是,尽管1915年美国的远洋客轮“露斯塔尼亚”号被德军击沉,但只要德国此后对其潜艇的攻击行动加以限制,美国仍将一直保持中立。齐麦曼的电文概括了德国要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以抑制英国的企图。为了让美国无暇他顾,齐麦曼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宣布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重新归其所有。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英国海军部急于将破译的情报通知美国,但同时又不能让德国知道其密码已被破译。于是,英国的一个特工成功地渗入了墨西哥电报局,得到了送往墨西哥总统的解了密的文件拷贝。这样,秘密就可能是由墨西哥方泄露的,它以此为掩护将情报透露给了美国。

美国愤怒了。每个美国人都被激怒了。原先只是东海岸的人在关心战局的进展,现在整个美国都开始担心墨西哥的举动。电文破译后6个星期,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美国对德宣战。此时,站在他背后的是一个团结起来的愤怒的国家。齐麦曼的电文使整个美国相信德国是国家的敌人。这次破译由此也被称为密码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

谁了解密码学的发展历史

介绍密码学的发展历史

密码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加密方法、古典密码和近代密码。

1.古代加密方法(手工阶段)

源于应用的无穷需求总是推动技术发明和进步的直接动力。存于石刻或史书中的记载表明,许多古代文明,包括埃及人、希伯来人、亚述人都在实践中逐步发明了密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人类自从有了战争,就面临着通信安全的需求,密码技术源远流长。

古代加密方法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40年出现在古希腊战争中的隐写术。当时为了安全传送军事情报,奴隶主剃光奴隶的头发,将情报写在奴隶的光头上,待头发长长后将奴隶送到另一个部落,再次剃光头发,原有的信息复现出来,从而实现这两个部落之间的秘密通信。

公元前400年,斯巴达人就发明了“塞塔式密码”,即把长条纸螺旋形地斜绕在一个多棱棒上,将文字沿棒的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书写,写一个字旋转一下,写完一行再另起一行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解下来后,纸条上的文字消息杂乱无章、无法理解,这就是密文,但将它绕在另一个同等尺寸的棒子上后,就能看到原始的消息。这是最早的密码技术。

我国古代也早有以藏头诗、藏尾诗、漏格诗及绘画等形式,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或“密语”隐藏在诗文或画卷中特定位置的记载,一般人只注意诗或画的表面意境,而不会去注意或很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话外之音”。

比如: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轻楼

2.古典密码(机械阶段)

古典密码的加密方法一般是文字置换,使用手工或机械变换的方式实现。古典密码系统已经初步体现出近代密码系统的雏形,它比古代加密方法复杂,其变化较小。古典密码的代表密码体制主要有: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及转轮密码。

3.近代密码(计算机阶段)

密码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是受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 *** 和推动的结果。快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学方法一方面为加密技术提供了新的概念和工具,另一方面也给破译者提供了有力武器。计算机和电子学时代的到来给密码设计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们可以轻易地摆脱原先用铅笔和纸进行手工设计时易犯的错误,也不用再面对用电子机械方式实现的密码机的高额费用。总之,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设计出更为复杂的密码系统。

怎样清除宏杰加密解密历史记录加密解密的历史记录无法清除 爱问知识

1 解密方法在软件的帮助里面写得很清楚。

最后的办法是利用开始使用的时候填入的邮箱与客服联系解密事宜。 2 你去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的版本,然后重新安装加密软件,就行了 3 解铃还需系铃人!一般卸载了那个软件也应该可以解密了的!如果不行,那个这个软件就是水货!建议用文件夹加密超级大师。

4 去网上下载个加密破解器。 5 以上4步都没有解密,那就没办法了。

删除软件文件也没办法恢复。联系作者吧!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软件界面上有联系方式的。 最后说一句忠告的话:不要用免费的加密软件,作者会故意留一些缺陷或者漏洞。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密码的重大历史事件

致命错误引发历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事件 --------------------------------------------------------------------------------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事情,它在世界情报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使得美国举国震怒,结束中立,最终加入到对德作战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1月17日,英军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 0075加密的电报。这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密码系统由1万个词和词组组成,与1000个数字码群对应。

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麦曼,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然后继续传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冯·艾克哈尔特。电文将在那里解密,最后要交给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加汉扎。

密件从柏林经美国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英军在那里将其截获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英国密码破译专家开始全力以赴进行破译,然而,面对这个未曾被破译的新外交密码系统,专家们绞尽脑筋仍一筹莫展。 令英国密码破译专家意想不到的机遇降临了。

接到密件的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冯·贝伦朵尔夫在他的华盛顿办公室里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们在将电报用新的0075密件本译出后,却又用老的密件本将电报加密后传送到墨西哥城。大使没有意识到,他已经犯下了一个密码使用者所能犯的最愚蠢的、最可悲的错误。

没过多久,已经破译了老密码的英方便从德国大使的糊涂操作中获得了新旧密码的比较版本。英国的解码人员开始了艰苦的工作:将密件在旧密码中译出,用纸笔建构模型。

随着齐麦曼的密件逐渐清晰,电报内容浮现出来,其重要性令人吃惊。 当时的情况是,尽管1915年美国的远洋客轮“露斯塔尼亚”号被德军击沉,但只要德国此后对其潜艇的攻击行动加以限制,美国仍将一直保持中立。

齐麦曼的电文概括了德国要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以抑制英国的企图。为了让美国无暇他顾,齐麦曼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宣布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重新归其所有。

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英国海军部急于将破译的情报通知美国,但同时又不能让德国知道其密码已被破译。

于是,英国的一个特工成功地渗入了墨西哥电报局,得到了送往墨西哥总统的解了密的文件拷贝。这样,秘密就可能是由墨西哥方泄露的,它以此为掩护将情报透露给了美国。

美国愤怒了。每个美国人都被激怒了。

原先只是东海岸的人在关心战局的进展,现在整个美国都开始担心墨西哥的举动。电文破译后6个星期,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宣布美国对德宣战。

此时,站在他背后的是一个团结起来的愤怒的国家。齐麦曼的电文使整个美国相信德国是国家的敌人。

这次破译由此也被称为密码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密码破译。

加密的历史怎么样

《山海经》之中,雄性的性狂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这部书里充斥着大量的原始性崇拜与性启蒙。

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果出现在欧洲,出现在美洲,肯定是早就被解读出来了。但是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度,虽然中国人口很多,生育率居高不下,但这种事情,做是可以做的,谁要是说出来,那可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中国人有话要说,那我们就只能听到神乎其神的神话: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的北岸,有座章尾山。山上住着一个神,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全身是红色,身子长达一千里,竖立生长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他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是白昼,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只以风雨为食物。

他能照耀阴暗的地方,所以称作烛龙。 我们可以发现,神祇烛阴是男性性特征的夸张表现,而神烛龙,却是女性性特征的极度夸张。

明白了,这个怪神,虽然是对女性性特征的强烈夸张,但仍然充满了男性的狂想。 在这里,男人渴望着这样一种女人,她们不挑不拣、不嫌贫,任何时候都不会拒绝男人,这样的话,男人就不需要打拼奋斗了,不需要赚钱糊口了,只需要和女人没日没夜地欢爱下去,直到地久天长、地老天荒…… 不客气地讲,男人的性狂想走到这步,就有点距现实太远了,所以这两段禁忌性文字,即使化身于两个奇怪的神,也仍然无法登堂入室,进入大众的视线。

但是这种性狂想仍然存在,所以烛阴和烛龙这两个怪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蹿出来,让人们大吃一惊。除了烛阴和烛龙这两个性神之外,在《山海经》中,甚至连雷神都带有着明显的性特征。

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雷。这个雷神的姿势好怪异……这个雷神,不过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欲望之神,它很像是非洲土着部落中掌握了部落权力的酋长,将生殖器官用竹木夸张地装饰起来,天天晃荡着在女原始人面前炫耀,要命的是,这些装饰物虽然华美庞大,而且还会弄出巨大的音响效果,可是这些饰物一取掉,原始野男人就立即现了原形…… 正因为原形让人沮丧,所以原始人最爱夸张自己的突凸之物,最爱炫耀自己的性能力——现代文明人也爱这么干,到目前为止,这种夸张与炫耀,仍然是男人的一种习惯与风格。

中国古代密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之一。而最难破解的“密电码”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反切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年,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反切码”就是在这种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的,发明人是着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这两首诗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取前一首中的前15个字的声母,依次分别编号1到15;取后一首36字韵母,顺序编号1到36。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号码1到8,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使用方法是: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韵母歌编号25是“西”,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教材。

Ⅸ 代换密码中最简单的是斯巴达密码棒吗

代换密码中最简单的是斯巴达密码棒。
斯巴达密码棒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代换密码方法,它的加密原理是通过一个棒子在一个网格中移动来替换字母。加密时,将明文按照一定规则填充到网格中,然后使用密码棒沿着网格中的行或者列来替换字袜或母,最终得到密文。解密时,使用悔行相同的密码棒沿着相应的行或者列来替换密文中的字母,即可还原出明文。因此代换密码中最简单的是斯巴达密码棒。
除了斯巴达密码棒,代换密码还有其他的加密方法,如凯撒密码、维吉碧好哗尼亚密码等。

Ⅹ 斯巴达密码棒是代换密码应用的典型吗

是。斯巴达手迅密码棒御脊是代换密码应用的典型之一,通过将明文中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替换成其他字母镇薯渗来实现加密。

热点内容
担保中介源码 发布:2025-02-08 17:14:37 浏览:408
手机存储卡速度测试 发布:2025-02-08 17:02:57 浏览:24
洪恩编程 发布:2025-02-08 17:02:19 浏览:811
linux远程控制 发布:2025-02-08 17:02:16 浏览:151
珠心算算法 发布:2025-02-08 17:00:37 浏览:916
动态ip可以做服务器么 发布:2025-02-08 17:00:33 浏览:218
oracle定义存储过程 发布:2025-02-08 16:54:35 浏览:149
mac玩饥荒要什么配置 发布:2025-02-08 16:52:18 浏览:681
androidattributeset 发布:2025-02-08 16:51:23 浏览:423
c语言调用函数返回值 发布:2025-02-08 16:51:19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