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加密
‘壹’ md5 为什么 加盐
原因:盐被称作“Salt值”,这个值是由系统随机生成的,并且只有系统知道。即便两个用户使用了同一个密码,由于系统为它们生成的salt值不同,散列值也是不同的。
MD5算法的原理可简要的叙述为:MD5码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1)盐加密扩展阅读:
MD5相对MD4所作的改进:
1、增加了第四轮。
2、每一步均有唯一的加法常数。
3、减弱第二轮中函数的对称性。
4、第一步加上了上一步的结果,这将引起更快的雪崩效应(就是对明文或者密钥改变 1bit 都会引起密文的巨大不同)。
5、改变了第二轮和第三轮中访问消息子分组的次序,使其更不相似。
6、近似优化了每一轮中的循环左移位移量以实现更快的雪崩效应,各轮的位移量互不相同。
‘贰’ 将盐水倒入烧杯一直加密度
(1)此实验中,液体从烧杯全部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烧杯壁粘液体,测得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故选C;大.
(2)为防止上述问题产生,先测烧杯液体总质量,倒出液体后再测烧杯液体质量,并读出液体体积;用天平称量时指针偏右,说明加的砝码过大或游码偏右.
故选BCAD,减少砝码且移动游码.
‘叁’ 请教一下QQ登录中对密码的加密盐值是怎么处理的,是md5 64位加密,但不知道盐值是怎么弄的。
一般web中sha,md5 加密算法,盐值为登录名: password=DigestUtils.md5Hex(name+pwd);
上面应该是md5方式加密,一般来说有个秘钥,相当于一个用于计算的字符串,比如说aa,那么你的密码123会用md5的方式和秘钥aa进行计算,得到一个加密后的字符串。过程大概是这样。秘钥就是为了让别人也用md5的方式给你解密的时候,猜不到秘钥是多少,也不好解密。
‘伍’ 求教nodejs怎么对密码进行加盐的hash加密
以前java项目最近打算用node.js重写,但是加密这里实在没搞定。java中加密是:1024次加盐sha-1加密,
一个例子:salt:47998d63768aa877,密文:,明文:yunstudio2013
下面是java代码:
private static byte[] digest(byte[] input, String algorithm, byte[] salt, int iterations) {
try {
MessageDigest digest = MessageDigest.getInstance(algorithm);
if (salt != null) {
digest.update(salt);
}
byte[] result = digest.digest(input);
for (int i = 1; i < iterations; i++) {
digest.reset();
result = digest.digest(result);
}
return result;
} catch (GeneralSecurityException e) {
throw Exceptions.unchecked(e);
}
}
我在js里面是这么干的,但是结果一直不对,代码如下:
//
var hash = crypto.createHmac("sha1", “47998d63768aa877”).update(“yunstudio2013”).digest(“hex”);
for (var i = 1; i < 1024; i++) {
hash = crypto.createHmac("sha1", “47998d63768aa877”).update(hash).digest(“hex”);
console.log(hash);
}
‘陆’ MD5加盐 加密密码,客户端发给后台的是明文吗
一般md5加密都是不可逆的,所以都是讲明文进行加密后对比数据库存储的密文
‘柒’ 谁能帮我解密个加盐的MD5
:377335 ?
这根本不是MD5 加密后的数字。。最起码位数就不对。。
如 123456 对应的MD5加密后的密文是:
‘捌’ 从三维家的技术角度上看,有哪些举措去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三维家一直以来对于用户数据安全十分重视,我们主要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去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1)通过账号体系的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相关使用权,杜绝账号越权行为;
2)通过数据读取权限来控制用户行为、检查行为合法权,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使用相应模块;
3)对客户信息、设计方案等核心数据进行加盐加密,无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
4)记录账号登录信息日志,关键事件可回溯;
5)对用户数据进行定期自动归档,防止系统故障导致用户损失;
6)记录服务器端操作日志,内部人员访问生产数据有迹可循;
7)不定期进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防范恶意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