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类单例
提到元这个字,你也许会想到元数据,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本身的数据,元类就是类的类,相应的元编程就是描述代码本身的代码,元编程就是关于创建操作源代码(比如修改、生成或包装原来的代码)的函数和类。主要技术是使用装饰器、元类、描述符类。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家介绍这些元编程技术,并且给出实例来演示它们是怎样定制化源代码的行为。
装饰器 装饰器就是函数的函数,它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新的函数,在不改变原来函数代码的情况下为其增加新的功能,比如最常用的计时装饰器: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def timeit(logger=None):"""耗时统计装饰器,单位是秒,保留 4 位小数"""def decorator(func):@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start = time.time()result = func(*args, **kwargs)end = time.time()if logger:logger.info(f"{func.__name__} cost {end - start :.4f} seconds")else:print(f"{func.__name__} cost {end - start :.4f} seconds")return resultreturn wrapperreturn decorator(注:比如上面使用 @wraps(func) 注解是很重要的, 它能保留原始函数的元数据) 只需要在原来的函数上面加上 @timeit() 即可为其增加新的功能:
@timeit()def test_timeit():time.sleep(1)test_timeit()#test_timeit cost 1.0026 seconds上面的代码跟下面这样写的效果是一样的:
test_timeit = timeit(test_timeit)test_timeit()装饰器的执行顺序 当有多个装饰器的时候,他们的调用顺序是怎么样的?
假如有这样的代码,请问是先打印 Decorator1 还是 Decorator2 ?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def decorator1(func):@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print('Decorator 1')return func(*args, **kwargs)return wrapperdef decorator2(func):@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print('Decorator 2')return func(*args, **kwargs)return wrapper@decorator1@decorator2def add(x, y):return x + yadd(1,2)# Decorator 1# Decorator 2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打个形象的比喻,装饰器就像函数在穿衣服,离它最近的最先穿,离得远的最后穿,上例中 decorator1 是外套,decorator2 是内衣。
add = decorator1(decorator2(add))
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就像脱衣服,先解除最外面的 decorator1,也就是先打印 Decorator1,执行到 return func(
args, kwargs) 的时候会去解除 decorator2,然后打印 Decorator2,再次执行到 return func(
args, kwargs) 时会真正执行 add() 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打印的位置,如果打印字符串的代码位于调用函数之后,像下面这样,那输出的结果正好相反:
def decorator1(func):@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result = func(*args, **kwargs)print('Decorator 1')return resultreturn wrapperdef decorator2(func):@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result = func(*args, **kwargs)print('Decorator 2')return resultreturn wrapper装饰器不仅可以定义为函数,也可以定义为类,只要你确保它实现了__call__() 和 __get__() 方法。
元类 Python 中所有类(object)的元类,就是 type 类,也就是说 Python 类的创建行为由默认的 type 类控制,打个比喻,type 类是所有类的祖先。我们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来实现自定义的一些对象创建行为。
定一个类继承 type 类 A,然后让其他类的元类指向 A,就可以控制 A 的创建行为。典型的就是使用元类实现一个单例:
class Singleton(type):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self._instance = Nonesuper().__init__(*args, **kwargs)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if self._instance is None:self._instance = super().__call__(*args, **kwargs)return self._instanceelse:return self._instanceclass Spam(metaclass=Singleton):def __init__(self):print("Spam!!!")元类 Singleton 的__init__和__new__ 方法会在定义 Spam 的期间被执行,而 __call__方法会在实例化 Spam 的时候执行。
descriptor 类(描述符类)
descriptor 就是任何一个定义了 __get__(),__set__()或 __delete__()的对象,描述器让对象能够自定义属性查找、存储和删除的操作。这里举官方文档[1]一个自定义验证器的例子。
定义验证器类,它是一个描述符类,同时还是一个抽象类:
from abc import ABC, abstractmethodclass Validator(ABC):def __set_name__(self, owner, name):self.private_name = '_' + namedef __get__(self, obj, objtype=None):return getattr(obj, self.private_name)def __set__(self, obj, value):self.validate(value)setattr(obj, self.private_name, value)@abstractmethoddef validate(self, value):pass自定义验证器需要从 Validator 继承,并且必须提供 validate() 方法以根据需要测试各种约束。
这是三个实用的数据验证工具:
OneOf 验证值是一组受约束的选项之一。
class OneOf(Validator):def __init__(self, *options):self.options = set(options)def validate(self, value):if value not in self.options: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one of {self.options!r}')Number 验证值是否为 int 或 float。根据可选参数,它还可以验证值在给定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之间。
class Number(Validator):def __init__(self, minvalue=None, maxvalue=None):self.minvalue = minvalueself.maxvalue = maxvaluedef validate(self, value):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float)):raise Typ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an int or float')if self.minvalue is not None and value < self.minvalue: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at least {self.minvalue!r}')if self.maxvalue is not None and value > self.maxvalue: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no more than {self.maxvalue!r}')String 验证值是否为 str。根据可选参数,它可以验证给定的最小或最大长度。它还可以验证用户定义的 predicate。
class String(Validator):def __init__(self, minsize=None, maxsize=None, predicate=None):self.minsize = minsizeself.maxsize = maxsizeself.predicate = predicatedef validate(self, value):if not isinstance(value, str):raise Typ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an str')if self.minsize is not None and len(value) < self.minsize: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no smaller than {self.minsize!r}')if self.maxsize is not None and len(value) > self.maxsize: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value!r} to be no bigger than {self.maxsize!r}')if self.predicate is not None and not self.predicate(value):raise ValueError(f'Expected {self.predicate} to be true for {value!r}')实际应用时这样写:
@timeit()def test_timeit():time.sleep(1)test_timeit()#test_timeit cost 1.0026 seconds0描述器阻止无效实例的创建:
@timeit()def test_timeit():time.sleep(1)test_timeit()#test_timeit cost 1.0026 seconds1最后的话 关于 Python 的元编程,总结如下:
如果希望某些函数拥有相同的功能,希望不改变原有的调用方式、不写重复代码、易维护,可以使用装饰器来实现。
如果希望某一些类拥有某些相同的特性,或者在类定义实现对其的控制,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元类,然后让它类的元类指向该类。
如果希望实例的属性拥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就可以自定义一个描述符类。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所有内容,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关注公众号:Python编程学习圈,每日干货分享,内容覆盖Python电子书、教程、数据库编程、Django,爬虫,云计算等等。或是前往编程学习网,了解更多编程技术知识。
原文:https://juejin.cn/post/71222971189113651342. python 怎么判断一个类是否被实例化,能给出代码学习下吗,谢谢!
这个类似于单例模式吧
print '----------------------方法1--------------------------'
#方法1,实现__new__方法
#并在将一个类的实例绑定到类变量_instance上,
#如果cls._instance为None说明该类还没有实例化过,实例化该类,并返回
#如果cls._instance不为None,直接返回cls._instance
class Singleton(object):
def __new__(cls, *args, **kw):
if not hasattr(cls, '_instance'):
orig = super(Singleton, cls)
cls._instance = orig.__new__(cls, *args, **kw)
return cls._instance
class MyClass(Singleton):
a = 1
one = MyClass()
two = MyClass()
two.a = 3
print one.a
#3
#one和two完全相同,可以用id(), ==, is检测
print id(one)
#29097904
print id(two)
#29097904
print one == two
#True
print one is two
#True
3. 详解Python中的__new__、__init__、__call__三个特殊方法
__new__: 对象的创建,是一个静态方法,第一个参数是cls。(想想也是,不可能是self,对象还没创建,哪来的self)
__init__ : 对象的旦胡初始化, 是一个实例方法,第一个参数是self。
__call__ : 对象可call,注意不是类,是对象。
先有创建,才有初始化。即先__new__,而后__init__。
上面说的不好理解,看例子。
1.对于__new__
可以看到,输出来是一个Bar对象。
__new__方法在类定义中不是必须写的,如果没定义,默认会调用object.__new__去创建一个对象。如果定义了,就是override,可以custom创建对象的行为。
聪明的读者可能想到,既然__new__可以custom对象的创建,那我在这里做一下手脚,每次创建对象都返回同一个,那不就是单例模式了吗?没错,就是这样。可以观摩《飘逸的模培拦python - 单例中返模式乱弹》
定义单例模式时,因为自定义的__new__重载了父类的__new__,所以要自己显式调用父类的__new__,即object.__new__(cls, *args, **kwargs),或者用super()。,不然就不是extend原来的实例了,而是替换原来的实例。
2.对于__init__
使用Python写过面向对象的代码的同学,可能对 __init__ 方法已经非常熟悉了,__init__ 方法通常用在初始化一个类实例的时候。例如:
这样便是__init__最普通的用法了。但__init__其实不是实例化一个类的时候第一个被调用 的方法。当使用 Persion(name, age) 这样的表达式来实例化一个类时,最先被调用的方法 其实是 __new__ 方法。
3.对于__call__
对象通过提供__call__(slef, [,*args [,**kwargs]])方法可以模拟函数的行为,如果一个对象x提供了该方法,就可以像函数一样使用它,也就是说x(arg1, arg2...) 等同于调用x.__call__(self, arg1, arg2) 。模拟函数的对象可以用于创建防函数(functor) 或代理(proxy).
总结,在Python中,类的行为就是这样,__new__、__init__、__call__等方法不是必须写的,会默认调用,如果自己定义了,就是override,可以custom。既然override了,通常也会显式调用进行补偿以达到extend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明明定义def _init__(self, *args, **kwargs),对象怎么不进行初始化"这种看起来诡异的行为。(注,这里_init__少写了个下划线,因为__init__不是必须写的,所以这里不会报错,而是当做一个新的方法_init__)
4. python常用的几种设计模式是什么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存在。当你希望在整个系统中,某个类只能出现一个是实例时,单例对象就能派上用场。单例对象的要点有三个:一是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二是它必须自行创建整个实例,三是它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不像客户端暴露创建对象的过程,使用一个公共的接口来创建对象,可以分为三种: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抽象工厂。一个类的行为或其算法可以在运行时更改,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策略模式:是常见的设计模式之一,它是指对一系列的算法定义,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换句话来讲,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而定义出一个解决的模板,这个模板就是具体的策略,每个策略都是按照这个模板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新的策略时就可以直接按照模板来写,而不会影响之前已经定义好的策略。
门面模式:门面模式也被称作外观模式。定义如下:要求一个子系统的外部与其内部的通信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对象进行。门面模式提供一个高层次的接口,使得子系统更易于使用。门面模式注重统一的对象,也就是提供一个访问子系统的接口。门面模式与模板模式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对一些需要重复方法的封装。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模板模式是对类本身的方法的封装,其被封装的方法也可以单独使用;门面模式,是对子系统的封装,其被封装的接口理论上是不会被单独提出来使用的。
5. 怎么理解python单例模式
在聊这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单例模式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在python中具有实现的价值?
当前,相信有很多人支持单例模式,也有不少人反对,尤其是在python中,目前依旧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我们要在评论之前首先要了解单例模式
什么是单例模式?
顾名思义:就是单个模式
单例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置模式,在它的核心结构中只包含一个被称为单例类的特殊类,通过单例模式可以保证系统中的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该实例易于外界访问,从而方便对实例个数的控制并节约系统资源。如果希望在系统中某个对象只能存在一个,单例模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单例模式的要点有三类
某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它必须创建这个实例
它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单例模式的类只能提供私有的构造函数
类定义中含有一个该类的静态私有对象
该类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共有的函数用于创建或获取它本身的静态私有对象
- # ########### 单例类定义 ###########classFoo(object):__instance=None@staticmethoddefsingleton():ifFoo.__instance:returnFoo.__instanceelse:Foo.__instance=Foo()returnFoo.__instance# ########### 获取实例 ###########obj=Foo.singleton()
但是从具体角度实现来说的话,又可以分为三点
一、实例控制
单例模式会阻止其他对象实例化其自己的单例对象的副本,从而确保所有对象都访问唯一实例。
二、灵活性
因为类控制了实例化过程,所以类可以灵活更改实例化过程。
缺点:
一、开销
虽然数量很少,但如果每次对象请求引用时都要检查是否存在类的实例,将仍然需要一些开销。可以通过使用静态初始化解决此问题。
二、可能的开发混淆
使用单例对象(尤其在类库中定义的对象)时,开发人员必须记住自己不能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因为可能无法访问库源代码,因此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能会意外发现自己无法直接实例化此类。
三、对象生存期
不能解决删除单个对象的问题。在提供内存管理的语言中(例如基于.NET Framework的语言),只有单例类能够导致实例被取消分配,因为它包含对该实例的私有引用。在某些语言中(如 C++),其他类可以删除对象实例,但这样会导致单例类中出现悬浮引用。
常用几种方式
通过面向的特性,简单的构造出单例模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当用于WEB界面时,单例模式的简单运用
web 单例模式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特殊方法__new__是一个元构造程序,每当一个对象必须被factory类实例化时,就将调用它。__new__方法必须返回一个类的实例,因此它可以在对象创建之前或之后修改类。
因为__init__在子类中不会被隐式调用,所以__new__可以用来确定已经在整个类层次完成了初始化构造。__new__是对于对象状态隐式初始化需求的回应,使得可以在比__init__更低的一个层次上定义一个初始化,这个初始化总是会被调用。
与__init__()相比__new__()方法更像一个真正的构造器。随着类和类型的统一,用户可以对内建类型进行派生,因此需要一种途径来实例化不可变对象,比如派生字符串,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器则调用类的__new__()方法,一个静态方法,并且传入的参数是在类实例化操作时生成的。__new__()会调用父类的__new__()来创建对象(向上代理)
·__new__必须返回一个合法的实例,这样解释器在调用__init__()时,就可以吧这个实例作为self传给他。调用父类的__new__()来创建对象,正向其他语言使用new关键字一样
总结
单利模式存在的目的是保证当前内存中仅存在单个实例,避免内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