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爬虫多进程
一. 关于爬虫
爬虫,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本质是利用程序获取对我们有利的数据。
反爬虫,从不是将爬虫完全杜绝;而是想办法将爬虫的访问量限制在一个可接纳的范围,不要让它过于频繁。
二. 提高爬虫效率的方法
协程。采用协程,让多个爬虫一起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多进程。使用CPU的多个核,使用几个核就能提高几倍。
多线程。将任务分成多个,并发(交替)的执行。
分布式爬虫。让多个设备去跑同一个项目,效率也能大幅提升。
打包技术。可以将python文件打包成可执行的exe文件,让其在后台执行即可。
其他。比如,使用网速好的网络等等。
三. 反爬虫的措施
限制请求头,即request header。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填写user-agent声明自己的身份,有时还要去填写origin和referer声明请求的来源。
限制登录,即不登录就不能访问。解决方法:我们可以使用cookies和session的知识去模拟登录。
复杂的交互,比如设置“验证码”来阻拦登录。这就比较难做,解决方法1:我们用Selenium去手动输入验证码;方法2:我们用一些图像处理的库自动识别验证码(tesserocr/pytesserart/pillow)。
ip限制。如果这个IP地址,爬取网站频次太高,那么服务器就会暂时封掉来自这个IP地址的请求。 解决方法:使用time.sleep()来对爬虫的速度进行限制,建立IP代理池或者使用IPIDEA避免IP被封禁。
② python爬取大量数据(百万级)
当用python爬取大量网页获取想要的数据时,最重要的问题是爬虫中断问题,python这种脚本语言,一中断
进程就会退出,怎么在中断后继续上次爬取的任务就至关重要了。这里就重点剖析这个中断问题。
第一个问题: 简单点的用动态代理池就能解决,在爬取大量数据的时候,为了速度不受影响,建议使用一些缓
存的中间件将有效的代理 ip 缓存起来,并定时更新。这里推荐 github 这个仓库
https://github.com/jhao104/proxy_pool , 它会做ip有效性验证并将 ip 放入 redis ,不过实现过于复杂
了,还用到了 db ,个人觉得最好自己修改一下。困难点的就是它会使用别的请求来进行判断当前的ip是否
是爬虫,当我们过于聚焦我们的爬虫请求而忽略了其他的请求时,可能就会被服务器判定为爬虫,进而这个ip
会被列入黑名单,而且你换了ip一样也会卡死在这里。这种方式呢,简单点就用 selenium + chrome 一个一个
去爬,不过速度太慢了。还是自己去分析吧,也不会过复杂的。
第二个问题: 网络连接超时是大概率会遇到的问题,有可能是在爬取的时候本地网络波动,也有可能是爬
取的服务端对ip做了限制,在爬取到了一定量级的时候做一些延迟的操作,使得一些通用的 http 库超时
( urllib )。不过如果是服务端动的手脚一般延迟不会太高,我们只需要人为的设置一个高一点的
timeout 即可(30 秒),最好在爬取开始的时候就对我们要用的爬取库进行一层封装,通用起来才好改
动。
第三个问题: 在解析大量静态页面的时候,有些静态页面的解析规则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必须得做好断点
续爬的准备了( PS : 如果简单的忽略错误可能会导致大量数据的丢失,这就不明智了)。那么在调试的过
程中断点续爬有个解决方案,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生产者就是产生待爬 url 的爬虫,消费者就是爬取
最终数据的爬虫。最终解析数据就是消费者爬虫了。他们通过消息中间件连接,生产者往消息中间件发送待
爬取的目标信息,消费者从里面取就行了,还间接的实现了个分布式爬取功能。由于现在的消费中间件都有
ack 机制,一个消费者爬取链接失败会导致消息消费失败,进而分配给其他消费者消费。所以消息丢失的
概率极低。不过这里还有个 tips , 消费者的消费超时时间不能太长,会导致消息释放不及时。还有要开启
消息中间价的数据持久化功能,不然消息产生过多而消费不及时会撑爆机器内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个问题: 这种情况只能 try except catch 住了,不好解决,如果单独分析的话会耗费点时间。但在
大部分数据 (99%) 都正常的情况下就这条不正常抛弃就行了。主要有了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出现这
种偶尔中断的问就方便多了。
希望能帮到各位。
③ 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
监控一个信号就起一个线程与进程处理。这样的逻辑是不太合适的。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这样浪费很快会资源管理失控。
常规的做法是起一个线程池,或者是进程池。 使用线程还是进程取决于你处理的信号的类型。如果计算量大,则需要进程池,如果只是设备等待,比如网络数据收发,则线程也勉强够用。
信号过来后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时处理,这个没有好办法,可以用“微线程”的办法做,尽量减少处理周期。另外一种是允许少量的延迟。那么通常的做法是用队列。将信号放到线程或者是进程池的消息队列里。然后再由后者分配。
还有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根据信号的值做hash,然后自动分发到不同的CPU或者是服务器。这个就算是大规模并发处理机制。
通常情况下,比如一个WEB服务器,它需要获取一个请求,然后处理响应,可以使用线程模型,或者是进程模型。也是使用典型的池的方法。一个Pool的大于,取决于你的计算 机的计算 能力,内存大小,以及你的并发访问数量。
所要要启用多少个呢?假设你的一个信号的处理周期是1秒,你同时有100个信号进来,那么就需要100个线程或者是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