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python文件
python编译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
python程序的扩展名有.py、.pyc、.pyo和.pyd。.py是源文件,.pyc是源文件编译后的文件,.pyo是源文件优化编译后的文件,.pyd是其他语言写的python库。 扩展名 在写Python程序时我们常见的扩展名是py, pyc,其实还有其他几种扩展名。下面是几种扩展名的用法。 py:py就是最基本的源码扩展名。windows下直接双击运行会调用python.exe执行。 pyw:pyw是另一种源码扩展名,跟py唯一的区别是在windows下双击pyw扩展名的源码会调用pythonw.exe执行源码,这种执行方式不会有命令行窗口。主要用于GUI程序发布时不需要看到控制台信息的情况。 pyc:在执行python代码时经常会看到同目录下自动生成同名的pyc文件。这是python源码编译后的字节码,一般会在代码执行时自动生成你代码中引用的py文件的pyc文件。这个文件可以直接执行,用文本编辑器打开也看不到源码。 pyo:pyo是跟pyc类似的优化编码后的文件。 pyd:pyd并非从python程序生成,而是其他语言写成的可以被python调用的扩展。
② Python程序代码混淆、编译、打包、运行(桌面程序防破解向)
像Python这种解释性的语言,要想私有化部署的同时又保护好源码,就像是对于鱼和熊掌的追求。
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对代码进行混淆,增加一点破解的难度,或许能规避一些泄露的风险。
本次演示环境:linux
确保要发布的包根目录("demo")中有__main__.py文件,这个是程序执行入口。
编译
批量改名.pyc文件
移动.pyc文件
清理.py文件
清理__pycache__文件夹
打包成zip
运行时只要将zip文件作为参数即可
最终整合脚本
调用方式
对于在变量和函数名上的混淆有点小儿科,而对于跨文件的类名的混淆又太容易实现。
所以对于混淆程度的取舍,要视工程的规模而定。
2.1 混淆工具pyminifier
在原来的工具 pyminifier上修复了几个bug。
安装:
python3 安装
或者clone下来,自行安装
使用例子
2.2 源码变更
不同的配置对于源码的要求不同,以下是笔者踩过的坑。
其他混淆想法
结合混淆、编译和打包,尝试出以下发布脚本。
主要的思路 :创建一个工作目录tmp,然后在此目录下混淆、编译python代码,完成后把内容打包成pyc文件,再将pyc文件和其他配置文件移动到dist,发布dist即可。
混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源码,在发布到客户端后不被轻易破解。
③ python写的程序,转成了exe文件,怎么进行反编译为python源码
1、电脑桌面,输入“win+R”组合键,在弹出窗口中输入“cmd”,点击确定。
④ python “编译的” Python 文件的理解是什么
为了加快加载模块的速度,Python 会在 __pycache__ 目录下以 mole.version.pyc 名字缓存每个模块编译后的版本,这里的版本编制了编译后文件的格式。它通常会包含 Python 的版本号。例如,在 CPython 3.3 版中,spam.py 编译后的版本将缓存为 __pycache__/spam.cpython-33.pyc。这种命名约定允许有不同发布和不同版本的 Python 编译的模块同时存在。
Python 会检查源文件与编译版的修改日期以确定它是否过期并需要重新编译。这是完全自动化的过程。同时,编译后的模块是跨平台的,所以同一个库可以在不同架构的系统之间共享。
Python 不检查在两个不同环境中的缓存。首先,它会永远重新编译而且不会存储直接从命令行加载的模块。其次,如果没有源模块它不会检查缓存。若要支持没有源文件(只有编译版)的发布,编译后的模块必须在源目录下,并且必须没有源文件的模块。
部分高级技巧:
为了减少一个编译模块的大小,你可以在 Python 命令行中使用 -O 或者 -OO。-O 参数删除了断言语句,-OO 参数删除了断言语句和 __doc__ 字符串。
因为某些程序依赖于这些变量的可用性,你应该只在确定无误的场合使用这一选项。“优化的” 模块有一个 .pyo 后缀而不是 .pyc 后缀。未来的版本可能会改变优化的效果。
来自 .pyc 文件或 .pyo 文件中的程序不会比来自 .py 文件的运行更快;.pyc 或 .pyo 文件只是在它们加载的时候更快一些。
compileall 模块可以为指定目录中的所有模块创建 .pyc 文件(或者使用 -O 参数创建 .pyo 文件)。
在 PEP 3147 中有很多关这一部分内容的细节,并且包含了一个决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