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a
㈠ python中,a=9,~a为什么等于-10
~在python运算中是按位取反的意思,9按位取反后的值正好等于-10的补码,所以等于-10
㈡ python中 *= 是什么意思
1、两个值相加,然后返回值给符号左侧的变量
举例如下:
>>> a=1
>>> b=3
>>> a+=b(或者a+=3)
>>> a
4
2、用于字符串连接(变量值带引号,数据类型为字符串)
>>> a='1'
>>> b='2'
>>> a+=b
>>> a
'12'
8、运算符优先级
以下所列优先级顺序按照从低到高优先级的顺序;同行为相同优先级。
Lambda #运算优先级最低
逻辑运算符: or
逻辑运算符: and
逻辑运算符:not
成员测试: in, not in
同一性测试: is, is not
比较: <,<=,>,>=,!=,==
按位或: |
按位异或: ^
按位与: &
移位: << ,>>
加法与减法: + ,-
乘法、除法与取余: *, / ,%
正负号: +x,-x
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运算符将从左至右的方式依次进行,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Python
㈢ 在Python中,a[:]和a[::]的区别是什么
列表切片,a[起始指标 : 终止指标:跳跃步长]。这三个指标的意思就是从哪里跳到哪里,每次跳几个。如果第三个没有,默认为1.所以打印的是一样的。
㈣ python a 与 print a 的区别
当然有区别。。。
你这是在交互模式下,真正执行的时候a没有输出~
交互模式下,a显示内容
而print a显示的是a.__str__()的结果
㈤ Python中的a**=b什么意思
a=a**b
就是a的b次方
㈥ 参数n/a什么意思python
Python中函数参数的定义主要有四种方式:
1. F(arg1,arg2,…)
这是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一个函数可以定义任意个参数,每个参数间用逗号分割,用这种方式定义的函数在调用的的时候也必须在函数名后的小括号里提供个数相等
的值(实际参数),而且顺序必须相同,也就是说在这种调用方式中,形参和实参的个数必须一致,而且必须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第一个形参对应这第一个实参。例如:
代码如下:
def a(x,y):print x,y
调用该函数,a(1,2)则x取1,y取2,形参与实参相对应,如果a(1)或者a(1,2,3)则会报错。
2. F(arg1,arg2=value2,…)
这种方式就是第一种的改进版,提供了默认值,例如:
代码如下:
def a(x,y=3):print x,y
调用该函数,a(1,2)同样还是x取1,y取2,但是如果a(1),则不会报错了,这个时候x还是1,y则为默认的3。上面这俩种方式,还可以更换参数位置,比如a(y=4,x=3)用这种形式也是可以的。
3. F(*arg1)
上面两种方式是有多少个形参,就传进去多少个实参,但有时候会不确定有多少个参数,则此时第三种方式就比较有用,它以一个*加上形参名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函
数的实参个数不定,可能为0个也可能为n个。注意一点是,不管有多少个,在函数内部都被存放在以形参名为标识符的元组中。
代码如下:
def a(*x):print x
?123456 >>> a(1,2,3) (1, 2, 3) >>> a(x=1,y=2,z=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TypeError: a() got an unexpected keyword argument 'x'
4. F(**arg1)
形参名前加两个*表示,参数在函数内部将被存放在以形式名为标识符的dictionary中,这时调用函数的方法则需要采用arg1=value1,arg2=value2这样的形式。
代码如下:
def a(**x):print x
?123456 >>> a(x=1,y=2,z=3) {'y': 2, 'x': 1, 'z': 3} #存放在字典中 >>> a(1,2,3) #这种调用则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TypeError: a() takes exactly 0 arguments (3 g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