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关系运算符
Ⅰ java运算中&是什么意思,比如a=1;b=2;a&b=多少
&是位操作符,“按位与”;1转成二进制 01;2转成二进制 10;a&b=00转成十进制为0。
位运算符有:&(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 (按位取反)。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按位与运算有两种典型用法,一是取一个位串信息的某几位,如以下代码截取x的最低7位:x & 0177。二是让某变量保留某几位,其余位置0,如以下代码让x只保留最低6位:x = x & 077。
Java 的表达式就是用运算符连接起来的符合Java 规则的式子,运算符的优先级决定了表达式中运算执行的先后顺序。
(1)java关系运算符扩展阅读:
整数算术运算的异常是由于除零或按零取模造成的。它将引发一个算术异常。下溢产生零,上溢导致越界。例如:加1超过整数最大值,取模后,变成最小值。
一个op=赋值运算符,和上表中的各双目整数运算符联用,构成一个表达式。整数关系运算符<,>,<=,>=,==和!=产生boolean类型的数据。
Ⅱ java都有哪些运算符及其用法
Java的
可分为4类:算术
、关系
、
和
符。
1.算术运算符
Java的算术运算符分为一元运算符和二元运算符。一元运算符只有一个
;二元运算符有两个
,运算符位于两个
之间。算术运算符的操作数必须是数值类型。
(1)一元运算符:
一元运算符有:正(+)、负(-)、加1(++)和减1(--)4个。
加1、减1运算符只允许用于数值类型的变量,不允许用于表达式中。加1、减1运算符既可放在变量之前(如++i),也可放在变量之后(如i++),两者的差别是:如果放在变量之前(如++i),则变量值先加1或减1,然后进行其他相应的操作(主要是赋值操作);如果放在变量之后(如i++),则先进行其他相应的操作,然后再进行变量值加1或减1。
例如:
int i=6,j,k,m,n;
j = +i; //取原值,即j=6
k = -i; /拍梁/取负值,即k=-6
m = i++; //先m=i,再i=i+1,即m=6,i=7
m = ++i; //先i=i+1,再m=i,即i=7,m=7
n = j--; //先n=j,再j=j-1,即n=6,j=5
n = --j; //先j=j-1,再n=j,即j=5,n=5
在书写时还要亩雹注意的是:一元运算符与其前后的操作数之间不允许有空格,否则编译时会出错。
(2)二元运算符
二元运算符有:加(+)、减(-)、乘(*)、除(/)、取余(%)。其中+、-、*、/完成加、减、乘、除
,%是求两个操作数相除后的余数。
%求余操作举例:
a % b = a - (a / b) * b
取余运算符既可用于两个操作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也可用于两个操作数都是
(或一个操作数是
)的情况。当两个操作数都是
时,例如7.6 % 2.9时,计算结果为:7.6 - 2 * 2.9 = 1.8。
当两个操作数都是int类型数时,a%b的计算公式为:
a % b = a - (int)(a / b) * b
当两个操作数都是long类型(或其他整数类型)数时,a%b的计算公式可以类推。
当参加二元运算的两个操作数的
不同时,所得结果的
与精度较高(或位数更长)的那种
一致。
例如:
7 / 3 /迅贺帆/整除,运算结果为2
7.0 / 3 //除法,运算结果为2.33333,即结果与精度较高的类型一致
7 % 3 //取余,运算结果为1
7.0 % 3 //取余,运算结果为1.0
-7 % 3 //取余,运算结果为-1,即运算结果的符号与左操作数相同
7 % -3 //取余,运算结果为1,即运算结果的符号与左操作数相同
2.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其运算结果为一个逻辑类型的数值。关系运算符有六个:等于(==)、不等于(!=)、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
例如:
9 <= 8 //运算结果为false
9.9 >= 8.8 //运算结果为true
'A' < 'a' //运算结果为true,因字符'A'的Unicode编码值小于字符'a'的
要说明的是,对于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关系运算符来说,只有大于和等于两种关系运算都不成立时其结果值才为false,只要有一种(大于或等于)关系运算成立其结果值即为true。例如,对于9 <= 8,9既不小于8也不等于8,所以9 <= 8 的运算结果为false。对于9 >= 9,因9等于9,所以9 >= 9的运算结果为true。
3.
要求操作数的数据类型为逻辑型,其运算结果也是逻辑型值。逻辑运算符有:
(&&)、
(||)、逻辑非(!)、逻辑
(^)、
(&)、
(|)。
是表示逻辑运算功能的一种直观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把逻辑运算的所有可能值用表格形式全部罗列出来。Java语言逻辑运算符的
如下:
逻辑运算符的
A B A&&B A||B !A A^B A&B A|B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true true
前两列是参与逻辑运算的两个逻辑变量,共有4种可能,所以表2.5共有4行。后6列分别是6个逻辑运算符在逻辑变量A和逻辑变量B取不同数值时的运算结果值。
要说明的是,两种
(&&和&)的运算规则基本相同,两种
(||和|)的运算规则也基本相同。其区别是:&和|运算是把逻辑表达式全部计算完,而&&和||运算具有短路计算功能。所谓短路计算,是指系统从左至右进行逻辑表达式的计算,一旦出现计算结果已经确定的情况,则计算过程即被终止。对于&&运算来说,只要运算符左端的值为false,则因无论运算符右端的值为true或为false,其最终结果都为false。所以,系统一旦判断出&&运算符左端的值为false,则系统将终止其后的计算过程;对于 || 运算来说,只要运算符左端的值为true,则因无论运算符右端的值为true或为false,其最终结果都为true。所以,系统一旦判断出|| 运算符左端的值为true,则系统将终止其后的计算过程。
例如,有如下逻辑表达式:
(i>=1) && (i<=100)
此时,若i等于0,则系统判断出i>=1的计算结果为false后,系统马上得出该逻辑表达式的最终计算结果为false,因此,系统不继续判断i<=100的值。短路计算功能可以提
序的运行速度。
作者建议读者:在程序设计时使用&&和||运算符,不使用&和|运算符。
用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可以组合出各种可能的逻辑表达式。逻辑表达式主要用在 if、while等语句的条件组合上。
例如:
int i = 1;
while(i>=1) && (i<=100) i++; //循环过程
上述程序段的循环过程将i++语句循环执行100次。
4.
符
是以二进制位为单位进行的运算,其操作数和运算结果都是整型值。
位运算符共有7个,分别是:位与(&)、位或(|)、位非(~)、位
(^)、右移(>>)、左移(<<)、0填充的右移(>>>)。
位运算的位与(&)、位或(|)、位非(~)、位
(^)与逻辑运算的相应操作的真值表完全相同,其差别只是位运算操作的操作数和运算结果都是二进制整数,而逻辑运算相应操作的操作数和运算结果都是逻辑值。
位运算示例
运算符 名称 示例 说明
& 位与 x&y 把x和y按位求与
| 位或 x|y 把x和y按位求或
~ 位非 ~x 把x按位求非
^ 位异或 x^y 把x和y按位求异或
>> 右移 x>>y 把x的各位右移y位
<< 左移 x<<y 把x的各位左移y位
>>> 右移 x>>>y 把x的各位右移y位,左边填0
举例说明:
(1)有如下程序段:
int x = 64; //x等于
的01000000
int y = 70; //y等于
的01000110
int z = x&y //z等于
的01000000
即运算结果为z等于二进制数01000000。位或、位非、位异或的运算方法类同。
(2)右移是将一个二进制数按指定移动的位数向右移位,移掉的被丢弃,左边移进的部分或者补0(当该数为正时),或者补1(当该数为负时)。这是因为整数在机器内部采用
表示法,正数的符号位为0,负数的符号位为1。例如,对于如下程序段:
int x = 70; //x等于二进制数的01000110
int y = 2;
int z = x>>y //z等于二进制数的00010001
即运算结果为z等于二进制数00010001,即z等于
17。
对于如下程序段:
int x = -70; //x等于二进制数的11000110
int y = 2;
int z = x>>y //z等于二进制数的11101110
即运算结果为z等于二进制数11101110,即z等于
-18。要透彻理解右移和左移操作,读者需要掌握整数机器数的
表示法。
(3)0填充的右移(>>>)是不论被移动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左边移进的部分一律补0。
5.其他运算符
(1)赋值运算符与其他运算符的简捷使用方式
赋值运算符可以与二元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组合成简
算符,从而可以简化一些常用表达式的书写。
赋值运算符与其他运算符的简捷使用方式
运算符 用法 等价于 说明
+= s+=i s=s+i s,i是数值型
-= s-=i s=s-i s,i是数值型
*= s*=i s=s*i s,i是数值型
/= s/=i s=s/i s,i是数值型
%= s%=i s=s%i s,i是数值型
&= a&=b a=a&b a,b是逻辑型或整型
|= a|=b a=a|b a,b是逻辑型或整型
^= A^=b a=a^b a,b是逻辑型或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2)方括号[]和圆括号()运算符
方括号[]是数组运算符,方括号[]中的数值是数组的下标,整个表达式就代表数组中该下标所在位置的元素值。
圆括号()运算符用于改变表达式中运算符的
。
(3)字符串加(+)运算符
当操作数是字符串时,加(+)运算符用来合并两个字符串;当加(+)运算符的一边是字符串,另一边是数值时,机器将自动将数值转换为字符串,这种情况在输出语句中很常见。如对于如下程序段:
int max = 100;
System.out.println("max = "+max);
计算机屏幕的输出结果为:max = 100,即此时是把变量max中的整数值100转换成字符串100输出的。
(4)
(?:)
(?:)的语法形式为:
<表达式1> ?<表达式2> : <表达式3>
的运算方法是:先计算<表达式1>的值,当<表达式1>的值为true时,则将<表达式2>的值作为整个表达式的值;当<表达式1>的值为false时,则将<表达式3>的值作为整个表达式的值。如:
int a=1,b=2,max;
max = a>b?a:b; //max等于2
(5)
符
符能将一个表达式的类型强制转换为某一指定数据类型,其语法形式为:
(<类型>)<表达式>
(6)对象运算符instanceof
对象运算符instanceof用来测试一个指定对象是否是指定类(或它的子类)的实例,若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7)点运算符
点运算符“.”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引用类中成员,二是指示包的层次等级。
6.运算符的
以下按
从高到低的次序列出Java语言中的所有运算符,表中结合性一列中的“左右”表示其运算次序为从左向右,“右左”表示其运算次序为从右向左。
优先级 运算符 结合性
1 . [] () ; ,
2 ++ ―― += ! ~ +(一元) -(一元) 右左
3 * / % 左右
4 +(二元) -(二元) 左右
5 << >> >>> 左右
6 < > <= >= instanceof 左右
7 = = != 左右
8 & 左右
9 ^ 左右
10 | 左右
11 && 左右
12 || 左右
13 ?: 右左
14 = *= /= %= += -= <<= >>= >>>= &= ^= |= 右左
Ⅲ java表达式是什么
Java是面向表达式的语言,Java中一个简单表达式可以是下面任意一种:● 常量:7、false。● 单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字面常量:'A'、'3'。● 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串字面常量:"foo"、"Java"。● 任何正确声明的变量名:myString、x。● 任何用Java二元运算符(本章稍后将详细讨论)连接起来的两个上述类型的表达式:x+2。● 任何用Java一元运算符(本章稍后将详细讨论)修饰的单个上述类型的表达式:i++。● 任何用小括号括起来的上述类型的表达式:(x+2)。以及另外一些与本书后面将要学到的对象有关的表达式类型。无论多么复杂的表达式都可以由不同类型的简单表达式和括号嵌套组合而成,例如:((((4/x) + y) * 7) + z)。2.9.1 算术运算符 Java语言提供了许多基本的算术运算符,如表2-1所示。表2-1 Java算术运算符运算符描 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求余(%左边的操作数除以右边的
操作数所得到的余数,例如10%3=1)+和-运算符也可作为一元运算符用于表示正负数:-3.7、+42。除了简单赋值运算符=,还有许多特定的复合赋值运算符,这些运算符将变量赋值和算术操作合并在一起,如表2-2所示。表2-2 Java复合赋值运算符运算符描 述+=a+=b等价于a=a+b-=a-=b等价于a=a-b*=a*=b等价于a=a*b/=a/=b等价于a=a/b%=a%=b等价于a=a%b最后要介绍的两个算术运算符是一元递增运算符(++)和一元递减运算符(--),用于将整数变量的值加1或减1,或者将浮点数变量的值加1.0或减1.0。称它们为一元运算符是因为它们用于单个变量,而前面讨论的二元运算符则连接两个表达式的值。一元递增运算符和一元递减运算符也可用于将字符变量在Unicode序列中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字符位置。例如,在下面的代码片段中,字符变量c的值从'e'递增为'f':递增和递减运算符可以以前缀或者后缀方式使用。如果运算符放在操作数之前(前缀模式),变量的递增或递减操作将在更新后的变量值被用于任何由它构成的赋值操作之前执行。例如,考虑下面的使用前缀递增运算符的代码片段,假设a和b在程序前面已经声明为int变量:上述代码执行后,变量a的值是2,变量b的值也是2。这是因为在第二行中变量a的递增(从1到2)发生在它的值赋给b之前。因此这行代码在逻辑上等价于下面两行代码: 另一方面,如果运算符放在操作数之后(后缀模式),递增或递减操作发生在原来的变量值被用于任何由它构成的赋值操作之后。看一下以后缀方式使用递增运算符的相同代码片段:上述代码执行后,变量b的值是1,而变量a的值是2。这是因为在第二行中变量a的递增(从1到2)发生在它的值赋给b之后。因此这行代码在逻辑上等价于下面两行代码:下面是一个稍微复杂一点例子,请阅读附加的注释以确保你能够明白x最终是如何被赋值为10的:稍后将会看到,递增和递减运算符通常和循环一起使用。2.9.2 关系和逻辑运算符逻辑表达式以指定的方式比较两个(简单或者复杂)表达式exp1和exp2,决议出一个boolean值true或者false。 Java提供了表2-3所示的关系运算符来创建逻辑表达式。表2-3 Java关系运算符运算符描 述exp1==exp2如果exp1等于exp2,值为true(注意使用双等号测试相等性)exp1>exp2如果exp1大于exp2,值为trueexp1>=exp2如果exp1大于等于exp2,值为trueexp1<exp2如果exp1小于exp2,值为trueexp1<=exp2如果exp1小于等于exp2,值为trueexp1!=exp2如果exp1不等于exp2,值为true!exp如果exp为false值为true,如果exp为true值为false除了关系运算符,Java还提供了用于组合/修饰逻辑表达式的逻辑运算符。表2-4列出了最常用的逻辑运算符。表2-4 Java逻辑运算符运算符描 述exp1&&exp2逻辑“与”,仅当exp1和exp2都为true时复合表达式值为trueexp1||exp2逻辑“或”,exp1或exp2值为true时复合表达式值为true!exp逻辑“非”,将逻辑表达式的值从true切换到false,反之亦然下面这个例子用逻辑“与”运算符来编程实现逻辑表达式“如果x大于2.0且y不等于4.0”:逻辑表达式常用于流程控制结构,本章稍后将进行讨论。2.9.3 表达式求值和运算符优先级如同本章前面提到的那样,任何复杂的表达式都可以用分层嵌套的小括号构成,例如(((8 * (y + z)) + y) x)。编译器通常按照从内到外,从左到右的顺序对这样的表达式求值。假设x、y、z按照下面的方式声明并初始化:下面的赋值语句右边的表达式:将像下面这样逐步求值:没有小括号时,根据运算符用于表达式求值的顺序,某些运算符具有高于其他运算符的优先级。例如,乘除法先于加减法执行。通过使用小括号可以强制改变运算符的优先级,括号内的运算符比括号外的先执行。考虑下面的代码片段:代码的第一行没有使用括号,乘法操作比加法操作先执行,因此整个表达式的值为2+12=14,就像我们将表达式明确地写成2+(3*4)一样,当然这样做没有必要。 在代码的第二行,括号被明确地放在操作2+3两边,因此加法操作将首先执行,然后求和结果乘以4作为整个表达式的值,即5*4=20。回到前面的例子注意到>和!=运算符优先级高于&&运算符,因此可以去掉嵌套的括号而变成下面这样:然而,额外的括号并不会对代码造成伤害,事实上它可以使表达式的目的更加清楚。2.9.4 表达式类型表达式类型是表达式最终求值结果的Java类型。例如给定下面的代码片段:表达式(x > 2.0) && (y != 4.0)求值结果为true,因此表达式(x > 2.0) && (y != 4.0)称为boolean型表达式。在下面的代码片段中:表达式((8 * (y + z)) + y) * x求值结果为42,因此表达式((8 * (y + z)) + y) * x称为整型表达式。
Ⅳ JAVA中&&和||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JAVA中&&意思是“条件与”逻辑操作符,使用方法是x&&y,功能描述:x和y均为true,取值是true,否则取值是false。
JAVA中||意思是“条件或”逻辑操作符,使用方法是x||y,功能描述:x和y有一个为true,取值是true,否则取值是false。
(4)java关系运算符扩展阅读:
JAVA语言中进行逻辑表达式求值运算时,不但要注意逻辑运算符本身的运算规则,而且还必须从最左边一个计算部分开始,按照逻辑运算的规则计算该部分的值。每计算完一个部分就与该部分右边紧靠着的逻辑运算符根据真值表进行逻辑值判断。
在逻辑表达式的求解过程中,任何时候只要逻辑表达式的值已经可以确定,则求解过程不再进行,求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
网络——||
Ⅳ JAVA中的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是什么意思还有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
运算符的优先级是学编程语言最最基础的,就像加减乘除运算一样,先乘除后加减
不同类型运算符,有不同的优先关系
比如:算术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5 * 3 + 8 > 12) && 1>2 这里面就有优先级的关系了,看你怎么算啦
同一类型运算符之间也有优先级关系,比如逻辑去处符的优先级 NOT AND OR
Ⅵ java中的运算符都有哪些
在Java中包含的运算符有:算数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等。
算数运算符也就是我们平时的加减乘除余等操作:在Java中都是将右边的值赋值给左边,所以一般格式为:结果 = 值;
加(+):result = value1 + value2;例如 result = 10 + 10;结果result值为20;
减(-):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 result = 20 - 10; 结果result值为10;
乘(*): 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 result = 20 * 10; 结果result值为200;
除(/): 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result = 20 / 10;结果result值为2;如果value2的值为0,则Java会抛出一个异常;
余(%):求余,即获取不能除尽的值,result = value1 % value2;例如result = 12 % 5;result结果为2;
自增(++):value++或者++value;意思是将value的值加1;自增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在前面,一种是++在后面,这两种单独使用的时候没有区别,但是和其他变量或者其他语法一起使用的时候,就有区别了,++在前说明是先将value加1然后在计算;++在后面说明先使用value在进行value加1;例如value = 10;result = value++; result的结果为10,value结果为11,因为++在后面所以先使用value赋值给result,然后value在进行加1;在如:result = ++value; result 的结果为11,value的结果为11;因为++在前面,所以value值先加一变成了11,然后再将value值赋值给result,所以result的结果为11;
自减(--):与自增一样的逻辑,只不过是将自身进行减1;
逻辑运算符:&&(并且) ||(或) !(非),逻辑运算符判断的变量为boolean,只有true与false;
并且(&&):result = value1 && value2;当value1与value2都为true的时候,result的结果为true;当其中任何一个为false的时候,result结果为false;而且,当value1的值如果为false的时候,value2不会进行判断,整个结果result的结果为false;例如if( value != null && value.length() > 10);如果value == null,则整个结果为false,并且value.length()不进行判断;这样如果value == null;则后面由于不会进行运算也就不会发生异常;
或(||):result = value1 || value2; 当value1与value2都为false的时候,result结果为false;如果有一个为true,那么result结果为true;并且如果value1为true的时候,value2不需要进行判断,result为true;
非(!): result = !value; result的结果与value的结果相反;value为true,则result为false;value为false,则result为true;
关系运算符:(>(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小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关系运算法的结果为boolean类型的值,只有true或者false;
大于(>):判断第一个值是否大于第二个值,如果满足条件,则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大于等于(>=):判断第一个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个值;
小于(<):判断第一个值是否小于第二个值;
小于等于(<=):判断第一个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个值;
等于(==):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
不等于(!=):判断两个值是否不相等;
更多java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访问这个网页网页链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