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机制
⑴ java提供了一种称为“内部类”的机制,使类可以在其他类中定义
不可以, 内部类只能在自己类里面使用
除非是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就跟普通静态类一样
这是Java基础,值得好好理解
⑵ 简述java类型转换机制。
string和int之间的转换?
字符串转换成数据
Java代码
String MyNumber ="1234";
int MyInt = Integer.parseInt(MyNumber);
String MyNumber ="1234";
int MyInt = Integer.parseInt(MyNumber);
字符串转换成byte, short, int, float, double, long等数据类型,可以分别参考Byte, Short, Integer, Float, Double, Long类的parseXXX 方法。
Java代码
a1=Integer.parseInt(s1);
s1=Integer.toString(a1);
a1=Integer.parseInt(s1);
s1=Integer.toString(a1);
数据转换成字符串
Java代码
int MyInt = 1234;
String MyString = "" + MyInt;
int MyInt = 1234;
String MyString = "" + MyInt;
其它数据类型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转换成字符串。
十进制到其他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返回结果是一个字符串:
Integer.toBinaryString(int i);
Integer和Long提供了toBinaryString, toHexString和toOctalString方法,可以方便的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十六进制和八进制字符串。功能更加强大的是其 toString(int/long i, int radix)方法,可以将一个十进制数转换成任意进制的字符串形式。
byte, short, float和double等数据类型,可以利用Integer或者是Long的toBinaryString, toHexString, to OctalString和toString方法转换成其他进制的字符串形式。
其它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五进制字符串14414转换成十进制整数,结果是1234:
System.out.println(Integer.valueOf("14414", 5);
Integer和Long提供的valueOf(String source, int radix)方法,可以
将任意进制的字符串转换成十进制数据。
把String类型转换成16进制的整数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x = "0x300C8";
int y = Integer.decode(x).intvalue();
System.out.println(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x = "0x300C8";
int y = Integer.decode(x).intvalue();
System.out.println(y);
}
int、char、double与byte相互转换的程序
整数到字节数组的转换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byte[] intToByte(int number) {
int temp = number;
byte[] b=new byte[4];
for (int i=b.length-1;i>-1;i--){
b[i] = new Integer(temp&0xff).byteValue(); //将最高位保存在最低位
temp = temp >> 8; //向右移8位
}
return b;
}
public static byte[] intToByte(int number) {
int temp = number;
byte[] b=new byte[4];
for (int i=b.length-1;i>-1;i--){
b[i] = new Integer(temp&0xff).byteValue(); //将最高位保存在最低位
temp = temp >> 8; //向右移8位
}
return b;
}
字节数组到整数的转换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byteToInt(byte[] b) {
int s = 0;
for (int i = 0; i < 3; i++) {
if (b[i] >= 0)
s = s + b[i];
else
s = s + 256 + b[i];
s = s * 256;
}
if (b[3] >= 0) //最后一个之所以不乘,是因为可能会溢出
s = s + b[3];
else
s = s + 256 + b[3];
return s;
}
public static int byteToInt(byte[] b) {
int s = 0;
for (int i = 0; i < 3; i++) {
if (b[i] >= 0)
s = s + b[i];
else
s = s + 256 + b[i];
s = s * 256;
}
if (b[3] >= 0) //最后一个之所以不乘,是因为可能会溢出
s = s + b[3];
else
s = s + 256 + b[3];
return s;
}
短整数与字节数组之间的相互转换
short与int之间的区别在于short是两个字节的,而int是四个字节的。因此,只需要将5 与6 中的范例程序小做改动,即可实现短整数与字节数组之间的相互转换。
字符到字节转换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byte[] charToByte(char ch){
int temp=(int)ch;
byte[] b=new byte[2];
for (int i=b.length-1;i>-1;i--){
b[i] = new Integer(temp&0xff).bytevalue(); //将最高位保存在最低位
temp = temp >> 8; //向右移8位
}
Java中的强制类型转换,如果这2种类型是兼容的,那么Java 将自动地进行转换。例如,把int 类型的值赋给long 类型的变量,总是可行的。然而,不是所有的类型都是兼容的,因此,不是所有的类型转换都是可以隐式实现的。例如,没有将double 型转换为byte 型的定义。幸好,获得不兼容的类型之间的转换仍然是可能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使用一个强制类型转换,它能完成两个不兼容的类型之间的显式变换。让我们看看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
一.Java 的自动转换
如果下列2个条件都能满足,那么将一种类型的数据赋给另外一种类型变量时,将执行自动类型转换(automatic type conversion):
1.这2种类型是兼容的。
2.目的类型数的范围比来源类型的大。
当以上2个条件都满足时,拓宽转换(widening conversion )发生。例如,int 型的范围比所有byte 型的合法范围大,因此不要求显式强制类型转换语句。
对于拓宽转换,数字类型,包括整数(integer )和浮点(floating-point )类型都是彼此兼容的,但是,数字类型和字符类型(char)或布尔类型(bollean )是不兼容的。字符类型(char )和布尔类型(bollean )也是互相不兼容的。
二. 不兼容类型的强制转换
尽管自动类型转换是很有帮助的,但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编程需要。例如,如果你需要将int 型的值赋给一个byte 型的变量,你将怎么办?这种转换不会自动进行,因为byte 型的变化范围比int 型的要小。这种转换有时称为“缩小转换”(),因为你肯定要将源数据类型的值变小才能适合目标数据类型。
为了完成两种不兼容类型之间的转换,你就必须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所谓强制类型转换只不过是一种显式的类型变换。它的通用格式如下:
(target-type)value
其中,目标类型(target-type )指定了要将指定值转换成的类型。例如,下面的程序段将int 型强制转换成byte 型。如果整数的值超出了byte 型的取值范围,它的值将会因为对byte 型值域取模(整数除以byte 得到的余数)而减少。
int a;
byte b;
// ...
b = (byte) a;
当把浮点值赋给整数类型时一种不同的类型转换发生了:截断(truncation )。你知道整数没有小数部分。这样,当把浮点值赋给整数类型时,它的小数部分会被舍去。例如,如果将值1.23赋给一个整数,其结果值只是1,0.23 被丢弃了。当然,如果浮点值太大而不能适合目标整数类型,那么它的值将会因为对目标类型值域取模而减少。
下面的程序说明了强制类型转换:
// Demonstrate casts.
class Co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b;
int i = 257;
double d = 323.142;
System.out.println("\nConversion of int to byte.");
b = (byte) i;
System.out.println("i and b " + i + " " + b);
System.out.println("\nConversion of double to int.");
i = (int) d;
System.out.println("d and i " + d + " " + i);
System.out.println("\nConversion of double to byte.");
b = (byte) d;
System.out.println("d and b " + d + " " + b);
}
}
该程序的输出如下:
Conversion of int to byte.
i and b 257 1
Conversion of double to int.
d and i 323.142 323
Conversion of double to byte.
d and b 323.142 67
让我们看看每一个类型转换。当值257被强制转换为byte 变量时,其结果是257除以256 (256是byte 类型的变化范围)的余数1。当把变量d转换为int 型,它的小数部分被舍弃了。当把变量d转换为byte 型,它的小数部分被舍弃了,而且它的值减少为256 的模,即67。
⑶ java 类加载机制有什么用
AVA类加载机制详解
“代码编译的结果从本地机器码转变为字节码,是存储格式发展的一小步,却是变成语言发展的一大步”,这句话出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一书,后面关于jvm的系列文章主要都是参考这本书。
JAVA源码编译由三个过程组成:
1、源码编译机制。
2、类加载机制
3、类执行机制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编译和类加载这两种机制。
一、源码编译
代码编译由JAVA源码编译器来完成。主要是将源码编译成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字节码文件格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常量池和方法字节码。
二、类加载
类的生命周期是从被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出内存结束。过程共有七个阶段,其中到初始化之前的都是属于类加载的部分
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
系统可能在第一次使用某个类时加载该类,也可能采用预加载机制来加载某个类,当运行某个java程序时,会启动一个java虚拟机进程,两次运行的java程序处于两个不同的JVM进程中,两个jvm之间并不会共享数据。
1、加载阶段
这个流程中的加载是类加载机制中的一个阶段,这两个概念不要混淆,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事情有: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Class对象,作为访问方法区中这些数据的入口。
由于第一点没有指明从哪里获取以及怎样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所以这一块区域留给我开发者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个我在后面的类加载器中在进行介绍。
2、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正式为类变量(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这个内存分配是发生在方法区中。
1、注意这里并没有对实例变量进行内存分配,实例变量将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起分配在JAVA堆中。
2、这里设置的初始值,通常是指数据类型的零值。
private static int a = 3;
这个类变量a在准备阶段后的值是0,将3赋值给变量a是发生在初始化阶段。
3、初始化阶段
初始化是类加载机制的最后一步,这个时候才正真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在前面准备阶段,类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在初始化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化,关注的重点是父子类之间各类资源初始化的顺序。
java类中对类变量指定初始值有两种方式:1、声明类变量时指定初始值;2、使用静态初始化块为类变量指定初始值。
初始化的时机
1)创建类实例的时候,分别有:1、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实例;2、通过反射创建实例;3、通过反序列化方式创建实例。
new Test();
Class.forName(“com.mengdd.Test”);
2)调用某个类的类方法(静态方法)
Test.doSomething();
3)访问某个类或接口的类变量,或为该类变量赋值。
int b=Test.a;
Test.a=b;
4)初始化某个类的子类。当初始化子类的时候,该子类的所有父类都会被初始化。
5)直接使用java.exe命令来运行某个主类。
除了上面几种方式会自动初始化一个类,其他访问类的方式都称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
1、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变量,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
执行结果:
MIGU
用final修饰某个类变量时,它的值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好放入常量池了,所以在访问该类变量时,等于直接从常量池中获取,并没有初始化该类。
初始化的步骤
1、如果该类还没有加载和连接,则程序先加载该类并连接。
2、如果该类的直接父类没有加载,则先初始化其直接父类。
3、如果类中有初始化语句,则系统依次执行这些初始化语句。
在第二个步骤中,如果直接父类又有直接父类,则系统会再次重复这三个步骤来初始化这个父类,依次类推,JVM最先初始化的总是java.lang.Object类。当程序主动使用任何一个类时,系统会保证该类以及所有的父类都会被初始化。
⑷ java两道题目——类的继承和多态机制
//vehicle类, public class Vehicle { private float speed; private String kind; private String color; public float getSpeed() { return speed; } public void setSpeed(float speed) { this.speed = speed; } public String getKind() { return kind; } public void setKind(String kind) { this.kind = kind; }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color; } public void setColor(String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 } //汽车类; public class Car extends Vehicle { private int passenger; public int getPassenger() { return passenger; } public void setPassenger(int passenger) { this.passenger = passeng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现实所有的属性 return "speed="+this.getSpeed()+" kind="+this.getKind()+" color="+this.getColor()+" passenger="+this.getPasseng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测试 Car car=new Car(); car.setSpeed(60.5f); car.setKind("汽车"); car.setColor("blue"); car.setPassenger(5); System.out.println(car.toString()); } } 下面个题马上发上来,等下!
⑸ Java由已知类创建新类的机制是什么
Java由已知类创建新类的机制是:继承。
1、继承的概念
继承是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一块基石,因为它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2、类的继承格式
在 Java 中通过 extends 关键字可以申明一个类是从另外一个类继承而来的,一般形式如下:
class 父类 {
}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3、为什么要使用继承
如果不使用继承,则父类和子类代码存在大量重复,导致代码量大且臃肿,而且维护性不高
4、继承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 Java 不支持多继承(C++支持多继承),但支持多重继承。
⑹ Java类加载机制
1,类的加载
每个开发人员对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tpion这个异常肯定都不陌生,这背后就涉及到了java技术体系中的类加载。Java的类加载机制是技术体系中比较核心的部分,虽然和大部分开发人员直接打交道不多,但是对其背后的机理有一定理解有助于排查程序中出现的类加载失败等技术问题,对理解java虚拟机的连接模型和java语言的动态性都有很大帮助。
那么什么是类的加载?
类的加载指的是将类的.class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读入到内存中,将其放在运行时数据区的方法区内,然后在堆区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对象,用来封装类在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类的加载的最终产品是位于堆区中的Class对象,Class对象封装了类在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并且向Java程序员提供了访问方法区内的数据结构的接口。
类加载器是Java语言的一个创新,也是Java语言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得Java类可以被动态加载到Java虚拟机中并执行。类加载器从JDK1.0就出现了,最初是为了满足JavaApplet的需要而开发出来的。JavaApplet需要从远程下载Java类文件到浏览器中并执行。现在类加载器在Web容器和OSGi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类加载器并不需要等到某个类被“首次主动使用”时再加载它,JVM规范允许类加载器在预料某个类将要被使用时就预先加载它,如果在预先加载的过程中遇到了.class文件缺失或存在错误,类加载器必须在程序首次主动使用该类时才报告错误(LinkageError错误)如果这个类一直没有被程序主动使用,那么类加载器就不会报告错误。
2,类的生命周期
类加载的过程中包括有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五个阶段。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五个阶段中,加载、验证、准备和初始化这四个阶段发生的顺序是确定的,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运行时绑定(也成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另外注意这里的几个阶段是按顺序开始,而不是按顺序进行或完成,因为这些阶段通常都是互相交叉地混合进行的,通常在一个阶段执行的过程中调用或激活另一个阶段。
加载:查找并加载类的二进制数据
加载时类加载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加载阶段,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1、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其定义的二进制字节流。(并没有指明要从一个Class文件中获取,可以从其他渠道,譬如:网络、动态生成、数据库等)
2、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对方法区中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相对于类加载的其他阶段而言,加载阶段(准确地说,是加载阶段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的动作)是可控性最强的阶段,电脑培训http://www.kmbdqn.cn/发现因为开发人员既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类加载器来完成加载,也可以自定义自己的类加载器来完成加载。
⑺ java的反射机制是什么
反射技术:其实就是动态加载一个指定的类,并获取该类中的所有的内容。并将字节码文件中的内容都封装成对象,这样便于操作这些成员。简单说:反射技术可以对一个类进行解剖。
反射的好处:大大的增强了程序的扩展性。
反射的基本步骤:
1、获得Class对象,就是获取到指定的名称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2、实例化对象,获得类的属性、方法或构造函数。
3、访问属性、调用方法、调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⑻ Java异常机制是什么
异常指不期而至的各种状况,如:文件找不到、网络连接失败、非法参数等。异常是一个事件,它发生在程序运行期间,干扰了正常的指令流程。Java通 过API中Throwable类的众多子类描述各种不同的异常。因而,Java异常都是对象,是Throwable子类的实例,描述了出现在一段编码中的 错误条件。当条件生成时,错误将引发异常。
一、相关知识
1、在 Java 中,所有的异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Throwable(可抛出)。Throwable 指定代码中可用异常传播机制通过 Java 应用程序传输的任何问题的共性。
Throwable: 有两个重要的子类:Exception(异常)和 Error(错误),二者都是 Java 异常处理的重要子类,各自都包含大量子类。
Error(错误):是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较严重问题。大多数错误与代码编写者执行的操作无关,而表示代码运行时 JVM(Java 虚拟机)出现的问题。例如,Java虚拟机运行错误(Virtual MachineError),当 JVM 不再有继续执行操作所需的内存资源时,将出现 OutOfMemoryError。这些异常发生时,Java虚拟机(JVM)一般会选择线程终止。这些错误表示故障发生于虚拟机自身、或者发生在虚拟机试图执行应用时,如Java虚拟机运行错误(Virtual MachineError)、类定义错误(NoClassDefFoundError)等。这些错误是不可查的,因为它们在应用程序的控制和处理能力之 外,而且绝大多数是程序运行时不允许出现的状况。对于设计合理的应用程序来说,即使确实发生了错误,本质上也不应该试图去处理它所引起的异常状况。在 Java中,错误通过Error的子类描述。
Exception(异常):是程序本身可以处理的异常。Exception 类有一个重要的子类 Runtime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 类及其子类表示“JVM 常用操作”引发的错误。例如,若试图使用空值对象引用、除数为零或数组越界,则分别引发运行时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ArithmeticException)和 ArrayIndexOutOfBoundException。
注意:异常和错误的区别:异常能被程序本身可以处理,错误是无法处理。
2、通常,Java的异常(包括Exception和Error)分为可查的异常(checked exceptions)和不可查的异常(unchecked exceptions)。
可查异常(编译器要求必须处置的异常):正确的程序在运行中,很容易出现的、情理可容的异常状况。可查异常虽然是异常状况,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发生是可以预计的,而且一旦发生这种异常状况,就必须采取某种方式进行处理。除了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以外,其他的Exception类及其子类都属于可查异常。这种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要么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要么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否则编译不会通过。
不可查异常(编译器不要求强制处置的异常):包括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与其子类)和错误(Error)。
3、Exception 这种异常分两大类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编译异常)。程序中应当尽可能去处理这些异常。
运行时异常:都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异常,如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下标越界异常)等,这些异常是不检查异常,程序中可以选择捕获处理,也可以不处理。这些异常一般是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的,程序应该从逻辑角度尽可能避免这类异常的发生。运行时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不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即使没有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也没有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也会编译通过。
非运行时异常 (编译异常):是RuntimeException以外的异常,类型上都属于Exception类及其子类。从程序语法角度讲是必须进行处理的异常,如果不处理,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等以及用户自定义的Exception异常,一般情况下不自定义检查异常。
二、处理机制
在 Java 应用程序中,异常处理机制为:抛出异常,捕捉异常。
抛出异常:当一个方法出现错误引发异常时,方法创建异常对象并交付运行时系统,异常对象中包含了异常类型和异常出现时的程序状态等异常信息。运行时系统负责寻找处置异常的代码并执行。
捕获异常:在方法抛出异常之后,运行时系统将转为寻找合适的异常处理器(exception handler)。潜在的异常处理器是异常发生时依次存留在调用栈中的方法的集合。当异常处理器所能处理的异常类型与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相符时,即为合适 的异常处理器。运行时系统从发生异常的方法开始,依次回查调用栈中的方法,直至找到含有合适异常处理器的方法并执行。当运行时系统遍历调用栈而未找到合适 的异常处理器,则运行时系统终止。同时,意味着Java程序的终止。
对于运行时异常、错误或可查异常,Java技术所要求的异常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运行时异常的不可查性,为了更合理、更容易地实现应用程序,Java规定,运行时异常将由Java运行时系统自动抛出,允许应用程序忽略运行时异常。
对于方法运行中可能出现的Error,当运行方法不欲捕捉时,Java允许该方法不做任何抛出声明。因为,大多数Error异常属于永远不能被允许发生的状况,也属于合理的应用程序不该捕捉的异常。
对于所有的可查异常,Java规定:一个方法必须捕捉,或者声明抛出方法之外。也就是说,当一个方法选择不捕捉可查异常时,它必须声明将抛出异常。
能够捕捉异常的方法,需要提供相符类型的异常处理器。所捕捉的异常,可能是由于自身语句所引发并抛出的异常,也可能是由某个调用的方法或者Java运行时 系统等抛出的异常。也就是说,一个方法所能捕捉的异常,一定是Java代码在某处所抛出的异常。简单地说,异常总是先被抛出,后被捕捉的。
任何Java代码都可以抛出异常,如:自己编写的代码、来自Java开发环境包中代码,或者Java运行时系统。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Java的throw语句抛出异常。
从方法中抛出的任何异常都必须使用throws子句。
捕捉异常通过try-catch语句或者try-catch-finally语句实现。
总体来说,Java规定:对于可查异常必须捕捉、或者声明抛出。允许忽略不可查的RuntimeException和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