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tcp连接
Ⅰ php-cgi.exe 通过TCP协议链接外部服务器 求啥意思
php-cgi是个守护进程,和web服务器通信的方式,例如:和nginx通信
如果是同一主机下,可以使用本地socket, 共享内存,消息队列,管道等通信
Ⅱ PHP的tcp/ip怎么与C语言的tcp/ip相互通信
包括对各种流数据的读和写:内存流、网络流或文件流。当然,通过NSStream也可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无论是通过NSStream向服务器写数据,还是从NStream对象中读取服务器数据,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Mac OS X中,使用NSHost和NSStream与服务器进行连接的代码如下: NSInputStream *iStream; NSOutputStream *oStream; uint portNo = 500; NSURL *website = [NSURLURL
Ⅲ php中的tcp/ip连接
8192表示每次最多读取8192个字节的数据。
代码的思路是没问题的,细节的话没有测试,不过你将服务端和客户端都放在一个页面里,不太合适。
至少你应该编写两个页面分别来跑 socket_create 和 socket_connect
Ⅳ php中进行tcp连接,发指令
你需要先在命令行里面 telnet 192.168.0.104 23 看看有没有反应
Ⅳ php持久化连接和非持久化连接的区别
php红连接mysql的 函数为mysql_connect() 和mysql_pconnect()
mysql_connect() 非持久化连接
mysql_pconnect() 持久化连接
两者区别:
简单的来说mysql_pconnect是用来在php与mysql间建立一条持续连接, 一般php的执行模式是脚本开始执行时初始化所有资源, 脚本运行结束后释放所有资源. 而mysql_pconnect的方式则不这样, mysql_connect每次都是重新通过tcp 或者unix domian socket跟sql服务器建立关系, 每次握手都是要消耗不少服务器资源的.
使用pconnect时, 有请求连接mysql时, php会检查是否之前有条相同的连接(以相同的用户名密码连接到同一个mysql服务器)已经建立, 如果有的话就直接使用这条连接。
mysql_connect与mysql_pconnect不会带来功能的差异, 只有性能上的差别.
Ⅵ php-cgi.exe 通过TCP协议链接外部服务器 求啥意思
可以通过socket 的一些方法连接TCP server, 用fstockopen() 函数连接 直接上例子: $host=10.50.75.20; $port = 4700;
$timeout = 30; // open a client connection try{ $fp
Ⅶ TCP协议总结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TCP协议的目的是: 在不可靠传输的IP层之上建立一套可靠传输的机制。 TCP的可靠只是对于它自身来说的, 甚至是对于socket接口层, 两个系统就不是可靠的了, 因为发送出去的数据, 没有确保对方真正的读到(所以要在业务层做重传和确认机制)。
可靠传输的第一要素是 确认 , 第二要素是 重传 , 第三要素是 顺序 。 任何一个可靠传输的系统, 都必须包含这三个要素。 数据校验 也是必要的。
传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不局限于狭义的网络传输, 应该理解为通信和交互. 任何涉及到通信和交互的东西, 都可以借鉴TCP的思想。无论是在UDP上实现可靠传输或者创建自己的通信系统,无论这个系统是以API方式还是服务方式,只要是一个通信系统,就要考虑这三个要素。
SeqNum的增加是和传输的字节数相关的。 上图中,三次握手后,来了两个Len:1440的包,而第二个包的SeqNum就成了1441。然后第一个ACK回的是1441(下一个待接收的字节号),表示第一个1440收到了。
网络上的传输是没有连接的,包括TCP也是一样的 。而TCP所谓的“连接”,其实只不过是在通讯的双方维护一个“连接状态”,让它看上去好像有连接一样。所以,TCP的状态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各种状态的数量
ss -ant | awk '{++s[$1]} END {for(k in s) print k,s[k]}'
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的建立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交换通信双方的初始化序号,以保证应用层接收到的数据不会乱序,所以叫SYN(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ISN是不能hard code的,不然会出问题的。比如:如果连接建好后始终用1来做ISN,如果client发了30个segment过去,但是网络断了,于是client重连,又用了1做ISN,但是之前连接的那些包到了,于是就被当成了新连接的包,此时,client的Sequence Number可能是3,而Server端认为client端的这个号是30了。全乱了。RFC793中说,ISN会和一个假的时钟绑在一起,这个时钟会在每4微秒对ISN做加一操作,直到超过232,又从0开始。这样,一个ISN的周期大约是4.55个小时。因为,我们假设我们的TCP Segment在网络上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所以,只要MSL的值小于4.55小时,那么,我们就不会重用到ISN。
如果Server端接到了Clien发的SYN后回了SYN-ACK,之后Client掉线了,Server端没有收到Client返回的ACK,那么,这个连接就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即没成功,也没失败。于是,Server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的ACK会重发SYN-ACK。在Linux下,默认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的间隔时间从1s开始每次都翻番,5次的重试时间间隔为1s, 2s, 4s, 8s, 16s,总共31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32s都知道第5次也超时了,所以,总共需要 1s + 2s + 4s+ 8s+ 16s + 32s = 26 -1 = 63s,TCP才会断开这个连接。
客户端给服务器发了一个SYN后,就下线了,于是服务器需要默认等63s才会断开连接,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把服务器的SYN连接的队列耗尽,让正常的连接请求不能处理。
于是,Linux下给了一个叫tcp_syncookies的参数来应对这个事:当SYN队列满了后,TCP会通过源地址端口、目标地址端口和时间戳打造出一个特别的Sequence Number发回去(又叫cookie),此时服务器并没有保留客户端的SYN包。如果是攻击者则不会有响应,如果是正常连接,则会把这个SYN Cookie发回来,然后服务端可以通过cookie建连接(即使你不在SYN队列中)。
千万别用tcp_syncookies来处理正常的大负载的连接的情况。因为sync cookies是妥协版的TCP协议,并不严谨。应该调整三个TCP参数:tcp_synack_retries减少重试次数,tcp_max_syn_backlog增大SYN连接数,tcp_abort_on_overflow处理不过来干脆就直接拒绝连接
因为TCP是全双工的,因此断开连接需要4次挥手,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发送Fin和Ack。如果两边同时断连接,那就会就进入到CLOSING状态,然后到达TIME_WAIT状态。
指的是报文段的最大生存时间,如果报文段在网络中活动了MSL时间,还没有被接收,那么会被丢弃。关于MSL的大小,RFC 793协议中给出的建议是两分钟,不过实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有不同的设置,以Linux为例,通常是半分钟,两倍的MSL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
主动关闭的一方会进入TIME_WAIT状态,并且在此状态停留两倍的MSL时长。由于TIME_WAIT的存在,大量短连接会占有大量的端口,造成无法新建连接。
主动关闭的一方发出 FIN包,被动关闭的一方响应ACK包,此时,被动关闭的一方就进入了CLOSE_WAIT状态。如果一切正常,稍后被动关闭的一方也会发出FIN包,然后迁移到LAST_ACK状态。
CLOSE_WAIT状态在服务器停留时间很短,如果你发现大量的 CLOSE_WAIT状态,那么就意味着被动关闭的一方没有及时发出FIN包。
TCP要保证所有的数据包都可以到达,所以,必需要有重传机制。
接收端给发送端的Ack确认只会确认最后一个连续的包 ,比如,发送端发了1,2,3,4,5一共五份数据,接收端收到了1,2,于是回ack 3,然后收到了4(注意此时3没收到),此时的TCP会怎么办?我们要知道,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SeqNum和Ack是以字节数为单位,所以ack的时候,不能跳着确认,只能确认最大的连续收到的包,不然,发送端就以为之前的都收到了
但总体来说都不好。因为都在等timeout,timeout可能会很长
不以时间驱动,而以数据驱动重传
如果包没有连续到达,就ack最后那个可能被丢了的包,如果发送方连续收到3次相同的ack,就重传
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需要在TCP头里加一个SACK的东西,ACK还是Fast Retransmit的ACK,SACK则是汇报收到的数据碎版,在发送端就可以根据回传的SACK来知道哪些数据到了,哪些没有收到
重复收到数据的问题,使用了SACK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
经典算法:Karn/Partridge算法,Jacobson/Karels算法
TCP必需要知道网络实际的数据处理带宽或是数据处理速度,这样才不会引起网络拥塞,导致丢包
Advertised-Window :接收端告诉发送端自己还有多少缓冲区可以接收数据。于是发送端就可以根据这个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发送数据,而不会导致接收端处理不过来
接收端LastByteRead指向了TCP缓冲区中读到的位置,NextByteExpected指向的地方是收到的连续包的最后一个位置,LastByteRcved指向的是收到的包的最后一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有些数据还没有到达,所以有数据空白区。
发送端的LastByteAcked指向了被接收端Ack过的位置(表示成功发送确认),LastByteSent表示发出去了,但还没有收到成功确认的Ack,LastByteWritten指向的是上层应用正在写的地方。
接收端在给发送端回ACK中会汇报自己的AdvertisedWindow = MaxRcvBuffer – LastByteRcvd – 1;
收到36的ack,并发出了46-51的字节
如果Window变成0了,发送端就不发数据了
如果发送端不发数据了,接收方一会儿Window size 可用了,怎么通知发送端呢:TCP使用了Zero Window Probe技术,缩写为ZWP,也就是说,发送端在窗口变成0后,会发ZWP的包给接收方,让接收方来ack他的Window尺寸,一般这个值会设置成3次,每次大约30-60秒。如果3次过后还是0的话,有的TCP实现就会发RST把链接断了。
如果你的网络包可以塞满MTU,那么你可以用满整个带宽,如果不能,那么你就会浪费带宽。避免对小的window size做出响应,直到有足够大的window size再响应。
如果这个问题是由Receiver端引起的,那么就会使用David D Clark’s 方案。在receiver端,如果收到的数据导致window size小于某个值,可以直接ack(0)回sender,这样就把window给关闭了,也阻止了sender再发数据过来,等到receiver端处理了一些数据后windows size大于等于了MSS,或者receiver buffer有一半为空,就可以把window打开让send 发送数据过来。
如果这个问题是由Sender端引起的,那么就会使用着名的 Nagle’s algorithm。这个算法的思路也是延时处理,他有两个主要的条件:1)要等到 Window Size >= MSS 或是 Data Size >= MSS,2)等待时间或是超时200ms,这两个条件有一个满足,他才会发数据,否则就是在攒数据。
TCP_CORK是禁止小包发送,而Nagle算法没有禁止小包发送,只是禁止了大量的小包发送
TCP不是一个自私的协议,当拥塞发生的时候,要做自我牺牲
拥塞控制的论文请参看 《Congestion Avoidance and Control》
主要算法有:慢启动,拥塞避免,拥塞发生,快速恢复,TCP New Reno,FACK算法,TCP Vegas拥塞控制算法
TCP网络协议及其思想的应用
TCP 的那些事儿(上)
TCP 的那些事儿(下)
tcp为什么是三次握手,为什么不是两次或四次?
记一次TIME_WAIT网络故障
再叙TIME_WAIT
tcp_tw_recycle和tcp_timestamps导致connect失败问题
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1)- 高屋建瓴
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2)- SO_LINGER
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3)- tcp_tw_recycle
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4)- tcp_tw_reuse
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5)- tcp_max_tw_buckets
TCP的TIME_WAIT快速回收与重用
浅谈CLOSE_WAIT
又见CLOSE_WAIT
PHP升级导致系统负载过高问题分析
Coping with the TCP TIME-WAIT state on busy Linux ser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