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分层
① java中Dao模式怎么分层
你好,你的问法本身有些不妥,就属于应用中的一层。可能你想说的是以下的情况:
初级DAO模式:
例如::写一个类 操作1张表 针对这张表的所有操作都以方法的形式写在这个类中 1个操作对应1个方法要求是外部通过调用这个类的方法达到操作某张表的目的时不需要写任何和数据库以及JDBC相关的代码,这个类的命名就是XXDAO
比如表叫做 t_goods 商品表那么操作它的DAO就叫GoodsDAO
高级DAO模式:
例如:即DAO工厂模式,多个XXDAO实现同一个接口或者继承同一个基类,编写一个工厂类通过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或利用反射动态加载均可)获得接口或基类对象,内部实际上封装返回的是具体的XXDAO类的对象。简单的说即是在1的基础上将创建具体的XXDAO对象的方式由new变为工厂模式实现
例如:UserDAO = DAOFactory.create(...);
.save()
.delete....
② Java的三层架构都有些什么
三层架构是一个分层式的软件体系架构设计,它可适用于任何一个项目。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是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否适用于该项目。
那么架构跟设计模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从接手一个项目开始,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架构设计,一般我们采用的就是分层式的架构设计,即我们的三层架构。
然后,在确定了架构以后,我们再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去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一些设计模式,比如是否应用我们的MVC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等等。(在这里我们看出,MVC与三层架构不是一个等级的,而与抽象工厂等设计模式才是一路的)
最后,确定了模式以后,就是我们的一些具体的实现了。(当然一个项目不仅仅考虑这些问题,我只是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将其他问题已省略)
其次,它俩划分的层次不同。
三层架构将整个项目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MVC即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
③ 请问java的分层思想该怎么理解各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忘代码详解!高手们!救救这只迷途羔羊吧!好人
分层就是把代码按照逻辑,分成多个不同的层次。
分层的目的是让结构更清晰,代码编写的时候也更好管理。
比如三层的MVC,分为model业务层,view展示层,control控制层。
更个部分的代码相对独立,层次的关系也很明了。有的会把model层再细分。。。
代码详解就算了吧。
你了解这个还是通过项目了解的好,这种分层思想也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的、。
④ java开发时为什么要和service都是model层吗
层:层叫数据访问层,全称为data access object,属于一种比较底层,比较基础的操作,具体到对于某个表、某个实体的增删改查
service层:service层叫服务层,被称为服务,肯定是相比之下比较高层次的一层结构,相当于将几种操作封装起来。
service层要使用接口来定义有以下几点好处:
1、在java中接口是多继承的,而类是单继承的,如果需要一个类实现多个service,用接口可以实现,用类定义service就没那么灵活。
2、要提供不同的数据库的服务时,只需要面对接口用不同的类实现即可,而不用重复地定义类。
3、编程规范问题,接口化的编程为的就是将实现封装起来,然调用者只关心接口不关心实现,也就是“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Java开发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千锋教育。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千锋教育”),成立于2011年1月,立足于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公司现有教育培训、高校服务、企业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教育培训业务分为大学生技能培训和职后技能培训;高校服务业务主要提供校企合作全解决方案与定制服务;企业服务业务主要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服务。
⑤ 阐述java 如何分层的
基本的分层,就是mvc,你可以查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当然,根据需要也有不同的分层思路,比如有的项目重效率,有的项目重流程,侧重点不同,所以分的层次不同但基本的就是mvc了,然后在往上面延伸,出现了什么业务层之类的……
⑥ java分层
com.action一般你的网站是action.com才这样命名的
一般是存放和数据库打交道的接口
Impl一般是放里面那些接口的实现的
没有统一的模板,不同项目,不同架构师出来的可能都不一样。
⑦ 阐述在java中是如何分层的,可以介绍MVC架构,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
MVC模式。
Model模式层
View视图层
Controller控制器
视图(View)代表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概括为HTML界面,但有可能为XHTML、XML和Applet。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性,界面的处理也变得具有挑战性。一个应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视图,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视图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用户的请求,而不包括在视图上的业务流程的处理。业务流程的处理交予模型(Model)处理。比如一个订单的视图只接受来自模型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以及将用户界面的输入数据和请求传递给控制和模型。
模型(Model):就是业务流程/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对其它层来说是黑箱操作,模型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目前流行的EJB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它从应用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划分,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组件,但它不能作为应用设计模型的框架。它仅仅告诉你按这种模型设计就可以利用某些技术组件,从而减少了技术上的困难。对一个开发者来说,就可以专注于业务模型的设计。MVC设计模式告诉我们,把应用的模型按一定的规则抽取出来,抽取的层次很重要,这也是判断开发人员是否优秀的设计依据。抽象与具体不能隔得太远,也不能太近。MVC并没有提供模型的设计方法,而只告诉你应该组织管理这些模型,以便于模型的重构和提高重用性。我们可以用对象编程来做比喻,MVC定义了一个顶级类,告诉它的子类你只能做这些,但没法限制你能做这些。这点对编程的开发人员非常重要。
业务模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那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主要指实体对象的数据 保存(持续化)。比如将一张订单保存到数据库,从数据库获取订单。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单独列出,所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只限制在该模型中。
控制(Controller)可以理解为从用户接收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划分控制层的作用也很明显,它清楚地告诉你,它就是一个分发器,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什么样的视图,可以完成什么样的用户请求。控制层并不做任何的数据处理。例如,用户点击一个连接,控制层接受请求后, 并不处理业务信息,它只把用户的信息传递给模型,告诉模型做什么,选择符合要求的视图返回给用户。因此,一个模型可能对应多个视图,一个视图可能对应多个模型。
MVC的一个形象的例子,我要去买一辆奔驰车,那么我先要去4S店,那么这个店面就是控制层,他不会关心车子是什么制造的,只管提供车给我。那么车厂就是SERVICE层,他只管制造车子,把结果提供给4S店,那车子的零件又是怎么来的呢?他就是通过更多的零件厂商来提供,那么这些零件厂商就是DAO层。
⑧ 为什么JavaWeb项目要分层
首先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n年前的web开发。
那个时候最早都是静态的html页面,后来有了数据库,有了所谓的动态页面,
然后程序猿在编码的时候,会把所有的代码都写在页面上,包括数据库连接,包括事务控制,接收参数,各种校验,各种逻辑,各种html/js/css代码等等
怎么样?够乱吧?像一坨那什么一样,这个页面可能有成千上万行?
那么好,问题来了,回头需要修改的时候,你怎么办?
你找个东西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还不敢改,怕被其他地方用了,改出连带问题。
页面一出错,定位不准到底是哪里的问题,从头到尾的挨个排查。
等等等等。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什么叫可维护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的规范要求不能写复杂sql。
还记得之前在东软的时候,一哥们写了一个80多行的大sql来完成一个核心的查询。
试问这个大sql天天在数据库里run,还有性能可言?
再试问谁敢改?
后来项目要改需求还是出现bug了,那个sql要改动,写sql的哥们改了好久才改好,因为时间长他也忘了,
再后来他离职了。。。
有人问,那简单sql实现不了我的功能呀,怎么办?
从数据库设计层面开始下手,要允许适当的冗余,把表弄好,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数据库层面的一种解耦吧。
后来。。。
进入第二阶段,大家痛定思痛,决定要把页面和逻辑拆开,页面只是负责显示,逻辑都在后台。
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在jsp里使用标签调用bean的用法。bean里耦合了除了页面之外的所有东西。
再后来。。。
进入了第三阶段,大家又痛定思痛,决定要拆成三部分,就是大名鼎鼎的MVC。
再再后来。。。
衍生出来了类似于struts/springmvc等等的mvc框架
---------------
JavaWeb项目的层有2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MVC的三层:
M:model,模型层,包括了你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操作,封装好给视图层使用的。
V:view,视图层,仅仅做的是展示数据,不包含业务逻辑,主要是jsp/html等等
C:controller,控制层,负责接收请求,调用模型层处理业务逻辑并返回给视图层。
第二个维度是java代码里的三层:
controller:控制层,负责接收参数/解析参数/封装参数,调用serivce,将service方法的返回值进行封装(如果需要),返回数据/返回页面,路由。
service:负责业务逻辑,事务控制在这层里做,被controller调用,以及调用。
:持久层,负责数据库交互,被service调用。
这2个维度别弄混了哟。我今天主要说的是第二个维度的层哟。
我认为,第二个维度是第一个维度的延伸,其实第二个维度再加上一个表现层就完美了,这就为什么有人说是4层架构。
---------------
前戏结束,步入正题:
有些学生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分层呢?我本来可以在一个地方写完的东西,非要散落在各个层中,都在一起不是挺好的吗?
开发效率高呀~
跳来跳去的我脑子都晕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在一个层里,比如controller层。。。
其实我们可以在jsp上把所有的逻辑以及数据库操作,数据展示全部写在一起,耦合在一起,这样开发起来貌似更快,
但是维护性非常差,有朝一日想改一个小地方,牵一发而动全一身,隐患很高,无法快速定位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分层。
分层了之后,你理论上改了持久层的东西,逻辑层是不用变动的。
每个Dao类是跟每个表走,Dao的每个方法里就一个个的简单sql,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可以被不同的service复用和调用。
经过抽象后基本上都是通用的,因而我们在定义DAO层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方法定义完毕,
这样的好处是在对Service进行扩展的时候不需要再对DAO层进行修改,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具体什么时候做这些操作,怎么做这些操作都由Service来处理。
(就像郭德纲的相声里的一句话:“行了,你甭管了”)
而Service则不是,一个Service里可以会调用多个不同的,完成特定的业务逻辑,事务控制,
封装Service层的业务逻辑有利于通用的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和重复利用性
同时,一个Service的方法也有可能被多个Controller的方法来调用。
逻辑出问题就在Service找问题,数据库,sql有问题就在Dao层找问题,
参数解析错误,跳转错误,就在Controller上找问题。
这样快速定位问题,互不干扰。
---------------
分层架构(这里会延伸到更广阔的架构):
回头项目玩大了,怎么办?拆!!!
具体可以搜一下:maven分模块开发,怎么玩代码依赖,怎么玩微服务,怎么玩SOA,怎么玩RPC,怎么玩bbo。
web项目发展有几个阶段啊
第一个阶段(单一应用架构):
所有代码都耦合在一个项目里,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这种all in one的方式是有好处的。
创业初期,不用什么架构,走敏捷开发,最快速的实现需求才是王道。
你甭管我有多烂,我至少能跑起来,我至少能在外网上让你访问,让你使用。
当然了,初期的访问量很少,节省部署和运维成本才是王道呀。
听阿里的讲座,说淘宝的前期的版本用的就是一台PC机作为服务器,所有的功能耦合在一个项目里,
每次往生产环境上发版本,要上传一个600mb的包,呵呵。
第二个阶段(垂直应用架构):
哎哟,不错哦。自己的儿子被越来越多的人访问,访问量激增,一台服务器扛不住了,
没事,我们可以玩负载均衡,玩集群。
但是!这种性能加速度其实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你的项目是耦合在一起的。
这时,我们需要拆分项目,这里又有2个维度,按层拆,按模块拆。
将拆好的不同项目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且再分不同的小集群。
第三个阶段(分布式服务架构):
唉呀妈呀,访问量陡增,到这步你创业应该算成功了,开始烧投资人的钱了吧。
经过上面拆成了越来越多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交互越来越多,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核心的业务抽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慢慢发展成稳定的服务中心,
用来提升业务复用和整合。
就像阿里的大牛说过,没有淘宝的积累,天猫能那么快的出来吗?
这个时候,你的缓存,数据库,消息队列等服务都应该是分布式的。
第四个阶段(流动计算架构)
哎呀妈呀,访问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翻了好几百倍吖,肿么办?
这个时候服务越来越多,一些容量和资源的浪费问题凸显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一个调度中心来基于访问压力动态的管理集群容量,
提高利用率。
第五个阶段(云计算架构)
抱歉,作者正在学习中,未完待续。
⑨ 弄不懂java项目的分层思想
建议 楼主了解下MVC
一般的项目大概分为4层
就是数据操作层
一般放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法,比如查找某条数据
biz 业务处理层
对用户的数据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比如注册时,判断用户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已存在,如果已存在返回用户错误信息,否则将用户注册的信息写入数据库
servlet 逻辑判断层
对页面的请求响应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如封装等
jsp 表现层
将程序处理的最终结果显示给用户
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比如注册:
用户在jsp页面进行表单填写,点击提交到一个servlet,servlet将注册信息封装成javaBean交给biz层处理,这时候biz层对javaBean解封将用户注册的用户名提取出来调用层的checkUserName()进行判断该用户名是否已存在.如果存在返回一个信息给servlet告知用户该用户名已存在,请重新注册.如果该用户名不存在,说明可注册,biz再调用层的savaUser()方法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写入数据库,返回servlet一个注册成功的信息,最后由servlet将这些处理的最终结果返回给jsp页面给用户.
建议楼主去多看看别人的项目,或者自己写些小项目这样在写程序的过程中能更贴切的理解这些过程存在的意义
总之,分层思想的存在是更方便的管理和维护
⑩ Java的有几种技术架构
Java架构:
软件架构作为一个概念,体现在技术和业务两个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说:软件架构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地更新其内容,软件架构建立于当前技术和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
先说一些基本原则:
分层原则:分层是为了降低软件深度复杂性而使用的关键思想,就像社会有了阶级一样,软件有了层次结构。
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是化解软件广度复杂的必然手段,模块化的目的就是让软件分工。
接口实现分离原则随着软件模块化的不断深入改进,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编程可以让复杂度日趋增高的软件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从而让各模块更轻松改进。从这个原则出发,软件也从微观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化。
还有两个比较小但很重要的原则:
细节隐藏原则很显然把复杂问题简化,把难看的细节隐去,能让软件结构更清晰。其实这个原则使用很普遍,java/c++语言中的封装原则以及设计模式中的Facade(外观)模式就很能体现这个原则的精神。
依赖倒置原则随着软件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层与层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逐渐加深,而层、模块的动态可插拔要求不端增大。依赖倒置原则可看视为接口实现分离原则的深化,根据此原则的精神,软件进入了工具时代。这个原则有点类似于知名的好莱坞法则:Don't call us, we'll call you。
以上这些原则奠定了我们的软件架构的价值指标。但软件架构毕竟是建立在当前技术之上的。而每一代技术都有架构模式。过去的不再说了,让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当前流行的技术,以及当前我们能采用的架构。
因为面向对象是当前最流行开发技术,且设计模式的大量使用使面向对象的走向成熟,而数据库是当前最有效的存储结构、web界面是当前最流行的用户接口,所以当前最典型的三层次架构就架构在以上几项技术的基础之上,用数据库作存储层、用面向对象来实现业务层、用web来作为用户接口层。我们从三层次架构谈起:
因为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不适配,所以在标准三层次架构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数据持久层,来管理O-R双向映射,但目前一直没有最理想的实现技术。cmp和entity bean技术因为其实现复杂,功能前景有限,已接近被淘汰的边缘。JDO及hibernate作为o-r映射的后期之秀,尤其是hibernate,功能相当完备。推荐作为持久层的首选
在业务层,因为当前业务日趋负载,且变动频繁,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敏捷的技术来保证我们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在标准j2ee系统中session bean负责业务处理,且有不错的性能表现,但采用ejb系统对业务架构模式改变太大,且其复杂而昂贵,业务代码移植性差。而spring 作为一个bean配置的轻量级架构,漂亮的IOC模式实现,对业务架构影响小,所以推荐作为中间层业务框架。
在用户结构层,虽然servlet/jsp/jstl/javaBean 能够实现MVC架构,但终究过于粗糙。struts对MVC架构的实现就比较完美,Taperstry也极好地实现MVC架构,且采用基于事件的方式,非常诱人,惜其不够成熟,我们仍旧推荐struts作为用户接口层基础架构。
因为业务层是三层次架构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所以让我们回到业务层细致地分析一下,在复杂的业务我们常常需要以下基础服务的一种或几种:事务一致性服务acid(tool:jta/jts)、并发加锁服务concurrent&&lock、池化管理服务cache、访问控制服务(tool:jaas)、流程控制服务workflow、动态实现服务IOC,串行化消息服务(tool:jms)、负载平衡服务blance等。如果我们不采用重量级应用服务器(如weblogic,websphere,jboss等)及重量级组件(EJB),我们必须自己实现其中一些服务。虽然我们大多情况下,不需要所有这些服务,但实现起来却非易事。幸运的是我们有大量的开源实现代码,但采用开源代码却常常是件不轻松的事。
随着xml作为结构化信息传输和存储地位日渐重要,一些xml文档操作工具(DOM,Digester,SAX等)的使用愈发重要,而随着xml schema的java binding工具(jaxb,xmlbean等)工具的成熟,采用xml schema来设计xml文档格式,然后采用java binding来生成java bean 会成为主要编程模式,而这又进一步使数据中心向xml转移,使在中小数据量上,愈发倾向于以xquery为查询语言的xml数据库。最近还有一个趋势,microsoft,ibm等纷纷大量开发中间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之infopath),可以直接从xml schema 生成 录入页面等非常实用的功能。还有web service 的广泛应用,都将对软件的架构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至于面向服务架构(SOA)前景如何,三层次架构什么时候走入历史,现在还很难定论。
aop的发展也会对软件架构有很深的影响,但在面向对象架构里,无论aspectJ还是jboss-aop抑是aspectWerks、nanning都有其自身的严重问题:维护性很差,所以说它将很难走远。也许作为一个很好的思想,它将在web service里大展身手。
rdf,owl作为w3c语义模型的标志性的语言,也很难想象能在当前业务架构发挥太大影响。但如果真如它所声称那样,广泛地改变着信息的结构。那么对软件架构也会有深远影响。
有关架构设计的一些忠告:
尽量建立完整的持久对象层.可获得高回报
尽量将各功能分层,分块,每一模块均依赖假定的其它模块的外观
不能依赖静态数据来实现IOC模式,应该依赖数据特征接口,静态数据仅是数据特征接口实现方式之一
架构设计时xml是支持而不是依赖.但可以提供单一的xml版本的实现
从业务角度说:软件架构应是深刻体现业务内部规则的业务架构,但因为业务变化频纴,所以软件架构很难保持恒定不变,但业务的频繁变化不应是软件架构大规模频繁变化的原因,软件架构应是基于变化的架构。
一种业务有其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存在的理由(暂且不谈),业务内部有许多用例,每一种用例都有固定的规则,每一规则都有一些可供判定的项,每一项从某一维度来观察都是可测量的,我们的架构首先必须保证完美适应每一项每一种测量方式,很多失败的架构都是因为很多项的测量方式都发生变更这种微观变化中。
每个用例都有规则,我们在作业务用例分析,常常假定一些规则是先验的,持久稳定的,然而后来的业务改变常常又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然而常常我们的架构已经为之付出了不可挽回的代价。大量事实证明:规则的变化常常用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的架构要尽可能适应规则的变化,尽可能建立规则模版。
每个用例都关系着不同的角色。每一个用例的产生都必然是因为角色的变更(注意:不是替换,而是增强或减弱),所以注意角色的各种可能情况,对架构的设计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我们当前的三层架构里,角色完美地对应接口概念。
在一个系统里很多用例都相互关联,考虑到每个用例均有可能有不同的特例,所以在架构设计中,尽量采用依赖倒置原则。如架构许可可采用消息通信模式(JMS)。这样可降低耦合度。
现在我们谈一下业务稳定存在理由对业务的影响。存在即是合理,在这里当然是正确的。业务因人而存在,所以问业务存在的理由即是问不同角色的需要这项业务的理由以及喜欢不喜欢当前业务用例的理由,所有这样的角色都应该在系统里预留。《待续》
在架构设计中有几个原则可以考虑:
用例尽量细分
用例尽量抽象
角色尽量独立
项测量独立原则
追求简单性
这里未提供相关的例子,例子会在以后的更新时提供。
业务和模式之间的关系
业务中的一些用例之间的关系常常和一些常规的模式很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演化,慢慢地和先前的模式有了分歧。这是个正常的现象。但这对系统架构却要求非常高,要求系统架构能适应一些模式的更替。在这里我们尽可能早地注意到用例之间的相互角色变化,为架构更新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