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assertpython

assertpython

发布时间: 2022-07-04 03:15:14

python3 assert和return的区别

assert是断言语句,判断其后的表达式是否为真,如果值为False则退出程序,是用来调试程序的语句
return 用于从函数中返回(值)
两者没有联系

⑵ python的assert怎么用

1、assert断言用来声明某个条件是真的。
2、如果你非常确信某个你使用的列表中至少有一个元素,而你想要检验这一点,并且在它非真的时候引发一个错误,那么assert语句是应用在这种情形下的理想语句
3、当assert语句失败的时候,会引发一AssertionError

测试代码:
>>> mylist = ['item']
>>> assert len(mylist) >= 1
>>> mylist.pop()
'item'
>>> assert len(mylist) >= 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le>
AssertionError
>>>

⑶ python3关于assert的问题

因为你在每个循环里调用了两次next,assert的是第一次,print的是第二次

⑷ 如何关闭assert运行python

打开cmd,在你要运行的python文件的目录下输入:

python -O 文件名

即可跳过文件中的assert检查

举例:下面的程序是输入年龄满18 岁时输出‘welcome’,否则assert检查不通过,抛出异常

⑸ python程序在本地电脑没问题,上传到远程服务器提示assert错误

python中的assert是一种最简单的异常机制。
assert断言是声明其布尔值必须为真的判定,如果发生异常就说明表达示为假。可以理解assert断言语句为raise-if-not,用来测试表示式,其返回值为假,就会触发异常。启动Python解释器时可以用-O参数来关闭assert。
assert的意思是,表达式n。=0应该是True,否则,根据程序运行的逻辑,后面的代码肯定会出错。如果断言失败,assert语句本身就会抛出AssertionError。

⑹ Python中何时使用断言 assert

1.可以在预计正常情况下程序不会到达的地方放置断言 :assert false2.断言可以用于检查传递给私有方法的参数。(对于公有方法,因为是提供给外部的接口,所以必须在方法中有相应的参数检验才能保证代码的健壮性)3.使用断言测试方法执行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4.使用断言检查类的不变状态,确保任何情况下,某个变量的状态必须满足。(如age属性应大于0小于某个合适值)不用断言断言语句不是永远会执行,可以屏蔽也可以启用因此:1.不要使用断言作为公共方法的参数检查,公共方法的参数永远都要执行2.断言语句不可以有任何边界效应,不要使用断言语句去修改变量和改变方法的返回值.C里的宏宏名: assert功 能: 测试一个条件并可能使程序终止用 法: void assert(int test);程序例: #include<assert.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struct ITEM{ int key; int value;};/*add item to list,make sure list is not null*/void additem(struct ITEM* itemptr){ assert(itemptr!=NULL); /*additemtolist*/}int main(void){ additem(NULL); return 0;}assert() 宏用法注意:assert是宏,而不是函数。在C的assert.h头文件中。assert宏的原型定义在<assert.h>中,其作用是如果它的条件返回错误,则终止程序执行,原型定义: #defineassert(expr)\((expr)\?__ASSERT_VOID_CAST(0)\:__assert_fail(__STRING(expr),__FILE__,__LINE__,__ASSERT_FUNCTION))/*DefinedInGlibc2.15*/assert的作用是先计算表达式expr,如果其值为假(即为0),那么它会打印出来assert的内容和__FILE__, __LINE__, __ASSERT_FUNCTION,然后执行abort()函数使kernel杀掉自己并coremp(是否生成coremp文件,取决于系统配置);否则,assert()无任何作用。宏assert()一般用于确认程序的正常操作,其中表达式构造无错时才为真值。完成调试后,不必从源代码中删除assert()语句,因为宏NDEBUG有定义时,宏assert()的定义为空。 请看下面的程序清单badptr.c: #include<stdio.h>#include<assert.h>#include<stdlib.h>int main(void){ FILE* fp; fp=fopen(test.txt,w);//以可写的方式打开一个文件,如果不存在就创建一个同名文件 assert(fp);//所以这里不会出错 fclose(fp); fp=fopen(noexitfile.txt,r);//以只读的方式打开一个文件,如果不存在就打开文件失败 assert(fp);//所以这里出错 fclose(fp);//程序永远都执行不到这里来 return 0;}[root@localhost error_process]# gcc badptr.c[root@localhost error_process]# ./a.outa.out: badptr.c:14: main: Assertion `fp' failed.如果使用动态链接libc,那么除了__FILE__, __LINE__, __ASSERT_FUNCTION会让目标变的稍稍大了一点,并不会因为多次使用assert()增加目标很多。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就是会在assert的地方会打印出来文件名,行数,和函数名。另外,要注意用assert()的错误程度。如果assert()的条件fail了,那么会调用abort()函数让kernel杀掉自己,哪怕用户自己重新注册了SIGABRT信号的行为(abort()会先向自己发送信号SIGABRT保证用户的handler正确执行,然后修改SIGABRT信号的行为为默认行为coremp,再次像自己发送SIGABRT,coremp)。在调试结束后,可以通过在包含#include <assert.h>的语句之前插入 #define NDEBUG 来禁用assert调用,示例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define NDEBUG#include <assert.h>用法总结与注意事项:1)在函数开始处检验传入参数的合法性如:int resetBufferSize(int nNewSize){ //功能:改变缓冲区大小, //参数:nNewSize缓冲区新长度 //返回值:缓冲区当前长度 //说明:保持原信息内容不变 nNewSize<=0表示清除缓冲区 assert(nNewSize >= 0); assert(nNewSize <= MAX_BUFFER_SIZE); ...}2)每个assert只检验一个条件,因为同时检验多个条件时,如果断言失败,无法直观的判断是哪个条件失败/***不好***/assert(nOffset>=0 && nOffset+nSize<=m_nInfomationSize);/****好****/assert(nOffset >= 0);assert(nOffset+nSize <= m_nInfomationSize);3)不能使用改变环境的语句,因为assert只在DEBUG生效,如果这么做,会使用程序在真正运行时遇到问题错误: assert(i++ < 100)这是因为如果出错,比如在执行之前i=100,那么这条语句就不会执行,那么i++这条命令就没有执行。正确: assert(i < 100)i++;4)assert和后面的语句应空一行,以形成逻辑和视觉上的一致感5)有的地方,assert不能代替条件过滤注意:当对于浮点数:#include<assert.h>float pi=3.14f;assert (pi==3.14f);在switch语句中总是要有default子句来显示信息(Assert)。int number = SomeMethod();switch(number){case 1: Trace.WriteLine(Case 1:);break;case 2: Trace.WriteLine(Case 2:);break;default : Debug.Assert(false);break;}

⑺ Python 中何时使用断言

使用断言表达式,通常会有人误用它,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何时使用断言,什么时候不用。

为那些还不清楚它的人,Python的assert是用来检查一个条件,如果它为真,就不做任何事。如果它为假,则会抛出AssertError并且包含错误信息。例如:

py> x = 23
py> assert x > 0, "x is not zero or negative"
py> assert x%2 == 0, "x is not an even numbe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AssertionError: x is not an even number
很多人用assert作为一个很快和容易的方法来在参数错误的时候抛出异常。但这样做是错的,非常错误,有两个原因。首先AssertError不是在测试参数时应该抛出的错误。你不应该像这样写代码:

if not isinstance(x, int):
raise AssertionError("not an int")
你应该抛出TypeError的错误,assert会抛出错误的异常。

但是,更危险的是,有一个关于assert的困扰:它可以被编译好然后从来不执行,如果你用 –O 或 –oo 选项运行Python,结果不保证assert表达式会运行到。当适当的使用assert时,这是未来,但是当assert不恰当的使用时,它会让代码用-O执行时出错。

那什么时候应该使用assert?没有特定的规则,断言应该用于:

防御型的编程
运行时检查程序逻辑
检查约定
程序常量
检查文档
(在测试代码的时候使用断言也是可接受的,是一种很方便的单元测试方法,你接受这些测试在用-O标志运行时不会做任何事。我有时在代码里使用assert False来标记没有写完的代码分支,我希望这些代码运行失败。尽管抛出NotImplementedError可能会更好。)

关于断言的意见有很多,因为它能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如果你确定代码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用断言的必要了,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运行失败,你可以直接移除这些断言。如果你确定检查会失败,那么如果你不用断言,代码就会通过编译并忽略你的检查。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会很有意思,当你比较肯定代码但是不是绝对肯定时。可能你会错过一些非常古怪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额外的运行时检查能帮你确保任何错误都会尽早地被捕捉到。

另一个好的使用断言的方式是检查程序的不变量。一个不变量是一些你需要依赖它为真的情况,除非一个bug导致它为假。如果有bug,最好能够尽早发现,所以我们为它进行一个测试,但是又不想减慢代码运行速度。所以就用断言,因为它能在开发时打开,在产品阶段关闭。

一个非变量的例子可能是,如果你的函数希望在它开始时有数据库的连接,并且承诺在它返回的时候仍然保持连接,这就是函数的不变量:

def some_function(arg):
assert not DB.closed()
...
# code goes here
assert not DB.closed()
return result
断言本身就是很好的注释,胜过你直接写注释:

# when we reach here, we know that n > 2

你可以通过添加断言来确保它:

assert n > 2

断言也是一种防御型编程。你不是让你的代码防御现在的错误,而是防止在代码修改后引发的错误。理想情况下,单元测试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可是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它们通常是没有完成的。人们可能在提交代码前会忘了运行测试代码。有一个内部检查是另一个阻挡错误的防线,尤其是那些不明显的错误,却导致了代码出问题并且返回错误的结果。

加入你有一些if…elif 的语句块,你知道在这之前一些需要有一些值:

# target is expected to be one of x, y, or z, and nothing else.
if target == x:
run_x_code()
elif target == y:
run_y_code()
else:
run_z_code()
假设代码现在是完全正确的。但它会一直是正确的吗?依赖的修改,代码的修改。如果依赖修改成 target = w 会发生什么,会关系到run_w_code函数吗?如果我们改变了代码,但没有修改这里的代码,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调用 run_z_code 函数并引发错误。用防御型的方法来写代码会很好,它能让代码运行正确,或者立马执行错误,即使你在未来对它进行了修改。

在代码开头的注释很好的一步,但是人们经常懒得读或者更新注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注释会变得没用。但有了断言,我可以同时对代码块的假设书写文档,并且在它们违反的时候触发一个干净的错误

assert target in (x, y, z)
if target == x:
run_x_code()
elif target == y:
run_y_code()
else:
assert target == z
run_z_code()
这样,断言是一种防御型编程,同时也是一种文档。我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案:

if target == x:
run_x_code()
elif target == y:
run_y_code()
elif target == z:
run_z_code()
else:
# This can never happen. But just in case it does...
raise RuntimeError("an unexpected error occurred")
按约定进行设计是断言的另一个好的用途。我们想象函数与调用者之间有个约定,比如下面的:

“如果你传给我一个非空字符串,我保证传会字符串的第一个字母并将其大写。”

如果约定被函数或调用这破坏,代码就会出问题。我们说函数有一些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所以函数就会这么写:

def first_upper(astring):
assert isinstance(astring, str) and len(astring) > 0
result = astring[0].upper()
assert isinstance(result, str) and len(result) == 1
assert result == result.upper()
return result
按约定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正确的编程,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是需要保持的。这是断言的典型应用场景,因为一旦我们发布了没有问题的代码到产品中,程序会是正确的,并且我们能安全的移除检查。

下面是我建议的不要用断言的场景:

不要用它测试用户提供的数据
不要用断言来检查你觉得在你的程序的常规使用时会出错的地方。断言是用来检查非常罕见的问题。你的用户不应该看到任何断言错误,如果他们看到了,这是一个bug,修复它。
有的情况下,不用断言是因为它比精确的检查要短,它不应该是懒码农的偷懒方式。
不要用它来检查对公共库的输入参数,因为它不能控制调用者,所以不能保证调用者会不会打破双方的约定。
不要为你觉得可以恢复的错误用断言。换句话说,不用改在产品代码里捕捉到断言错误。
不要用太多断言以至于让代码很晦涩。

⑻ python中的assert是什么意思呢

>>>a=True
>>>b=False
>>>asserta
>>>assertb
Traceback(mostrecentcalllast):
File"<stdin>",line1,in<mole>
AssertionError
>>>assertaandb
Traceback(mostrecentcalllast):
File"<stdin>",line1,in<mole>
AssertionError
>>>assertaorb

看看上面就可以知道大概的作用了,可以用于测试吧 assert后面期待结果是布尔值True,表达式(a or b)返回的值也为True,所以就不会抛出异常。

⑼ python assert语句用法求大神支招

同时为True的时候不返回什么,如果有一个或者全部为False,那么会执行except下的语句。

⑽ Python 如何用 assert() 终止程序

python assert断言是声明布尔值必须为真的判定,如果发生异常就说明表达式为假。
可以理解assert断言语句为raise-if-not,用来测试表示式,其返回值为假,就会触发异常。

参考:网页链接

热点内容
怎么编程套料 发布:2025-02-04 02:50:31 浏览:205
副编译 发布:2025-02-04 02:05:25 浏览:613
解压按摩师 发布:2025-02-04 01:21:31 浏览:424
linuxssh限制 发布:2025-02-04 01:20:40 浏览:697
脚本式是什么 发布:2025-02-04 01:06:24 浏览:248
手机wps密码怎么取消密码 发布:2025-02-04 00:51:44 浏览:596
算法逻辑表 发布:2025-02-04 00:51:44 浏览:241
零售股票如何配置主线 发布:2025-02-04 00:51:07 浏览:948
预算法施行时间是 发布:2025-02-04 00:50:30 浏览:344
世界ol上传照片 发布:2025-02-04 00:34:13 浏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