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压缩题型
Ⅰ 这种题,怎么做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总结成一段话(60字)即可
这种题属于信息的提炼与整合,抓住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内容流畅地整合起来即可,不需要分点答。
Ⅱ 新闻报道压缩题答题技巧
新闻报道压缩题答题技巧:抓住重点去答,省略不必要的啰嗦语句。
Ⅲ 压缩语段技巧
[考点介绍]
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2019年广东新考纲试题示例中出现了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拟写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一句话概括语段内容并做对联宣传三种考查形式。
[技法点拨]
(一)下定义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在现代汉语里,定义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是……
……即……
……叫做……
所谓……,就是……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小概念、大概念。
第二步:筛选本质特征,删除无用信息。
第三步:按照格式,将重要信息连词成句,调整字数。
3、淘汰“六种信息”
重复信息
比较信息
原因、背景信息
描写信息
影响、作用信息
举例信息
(二)1、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一般说来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有人物和事件两个必备要素,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概括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1.锁定信息范围:一般是导语;2.提炼关键信息:引人注目的、多次出现的(主体)、 重点报道的信息;3.整合成句:对象 + 事件 格式:“谁(人)+干什么” 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总 结【新闻标题五要求】(1)题文一致。事实要与内容完全一致。(2)一语破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3)简洁明快。锤炼字句,适当采用简称。(4)旗帜鲜明。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5)生动活泼。生动形象,注意选词,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什么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又叫标题新闻,却不等同于新闻标题。
怎样写一句话新闻
1、要素提取法 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我们知道,新闻作品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 据此,“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
可概括为:何人于何时在何地做何事,怎么样。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提示:新闻的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
2、去枝取干法 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比较多,要拟出一句话新闻,先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去除那些枝叶信息,提取出新闻要告诉读者的主要信息。
3、要点概括法 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是由多个要点组成,各要点又无主次之分,这就需要对多个要点进行概括,然后作答。
综上所述,新闻类语段压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2.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3.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4.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5.连同标点在内,千万不可超字数。总结:一句话新闻首先得保证尽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根据所给新闻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组合成简洁明了的长单句。
(三)概括语段及组合对联这一类题目的语言材料往往只有一段。最佳的方法是先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最后连贯各层次的内容,建议用复句来表述。组合对联则首先要根据对联常识保证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同位置词性相同,末字仄起平收;其次要结合语段内容确定字词搭配。
【终极预测】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④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参考答案】1.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城市新兴人群。
2.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泥石流下定义,字数不超过45个。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参考答案】2.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蚀挟带,沿着斜坡或沟谷奔泻的急流。(“急流”也可换成“洪流”“地貌现象”或“自然现象”)
3.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南美侨报网讯国际妇女节当天,法国左翼报纸《解放报》面向男性和女性读者实行不同的售价,男性读者得掏更多钱。 8日出版的《解放报》分两种封面,一种标注为“女性版,2欧元,正常价”,另一种标注“男性版,2.5欧元”。报纸介绍,法国职场上男女薪酬差距为25%,多收男读者0.5欧元,恰好与这一比例相当。报社的这一做法受到加拿大《麦克莱恩杂志》启发。《解放报》说,当天多收男性读者的钱所获收益,将全部捐给一家推动性别平等的非政府组织。
标题:
理由:
【参考答案】3.标题示例:国际妇女节当天,法国《解放报》对男性读者涨价
理由:本新闻第一段为新闻导语,导语是对新闻的简要概括,标题可据此提炼出时间(国际妇女节)、人物(男性读者)、事件(涨价)等要素。
4.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本报北京3月22日电3月15日至17日、3月20日至22日北京出现了两次沙尘天气。沙尘暴项目组专家透露,3月1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每平方米降尘量为25克,按北京地区面积约为1040平方公里计算,北京总降尘量为2.6万吨;3月20日的沙尘暴过程每平方米降尘量达到29克,该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两次沙尘天气,北京总降尘5.6万吨,相当于每个北京人“分得”10斤尘土。
标题:
理由:
【参考答案】4.标题示例一:北京两次沙尘天气人均“分得”10斤尘土
示例二:北京出现两次严重沙尘天气,降尘量5.6万吨示例三:北京出现了很严重的沙尘天气
理由:新闻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一是要注意它的导语,二是还要注意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所以要将导语和后面最有新闻价值的地方加以整合。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陈慈黉故居位于上头是澄海区隆都镇,是清末民初侨居泰国的富商陈慈黉家族在家乡前美村建造的。它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耗时近30年,占地2.5万多平方米,一共有厅房506间,是岭南最具规模的大宅建筑群,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黉院惠风”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故居总体上以潮汕民居传统“驷马拖车”的格局进行建造,保留了潮汕民居典型的建筑风貌。在此基础上,又糅合古典宫廷建筑之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通廊天桥古朴典雅而又富丽堂皇。更兼容西洋建筑特点和材质,西式阳台、拱门、圆窗随处可见,玻璃、瓷砖等进口装饰材料百年如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的短语合成一幅对联,为“陈慈黉故居”景点做宣传。黉院惠风潮汕文化中西精髓岭南侨宅凝聚彰显 【
参考答案】5.(1)陈慈黉故居在岭南地区的地位及建筑特色。(2)示例一:黉院惠风彰显潮汕文化岭南侨宅凝聚中西精髓示例二:岭南侨宅彰显潮汕文化黉院惠风凝聚中西精髓(解析: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做到:一字数要相等;二词性相当;三结构相称;四节奏相应;五平仄相谐,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应平仄相反,上联一般为仄声,下联一般为平声。本段文字中,四组短语可视为偏正短语,然而“黉院惠风”与“岭南侨宅”皆是故居的称号,内容互相照应,应该相对,可按学生个人表述放上下联皆可;“潮汕文化”“中西精髓”讲的是建筑的内涵,也是相照应的;“凝聚”“彰显”同为动词,恰当的动宾搭配是“凝聚精髓”,“凝聚”与其他短语都不能搭配,所以可排除其他搭配形式;同样“彰显”恰当的动宾搭配是“彰显文化”,与其他短语都不能搭配;再按平仄要求,“化”是仄声,应为上联;“髓”是平声,应为下联。)6.阅读新闻完成后面题目。南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李贺)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广东侨界青年联合会于4月2日下午在广州召开了广东侨青联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侨青联主席戴文威,广东侨青联执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主要成员及新闻媒体代表逾50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国侨联副秘书长兼海外联谊部部长、中国侨联青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发言,畅谈自身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认识,以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的系列方针政策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并对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动广东侨青联的工作,踊跃发言,展示出当代青年的风采。(1)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26个。(2分)(2)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分)历史雄辩地证明,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6.(4分)(1)广东侨青联召开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2)创新是灯 照亮前进之路 创新是路 引导我们前行
Ⅳ 新闻压缩题答题技巧是什么
新闻“压缩语段”就是对内容丰富的一段或几个段落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技巧如下:
1、记叙类语段的压缩
抓所叙事情的主干,弄清叙述的对象是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叙述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等。
2、议论性语段的压缩
找议论的话题、抓住中心论点;理清思路,注意找出证明中心看法的论据;结论是什么等。
3、描写性语段的压缩
找到描写的景物,抓景与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4、说明性语段的压缩
首先抓住所说明的事物的主要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这些信息很重要,要保留好;其次看写作者从几方面做了说明,说明的目的是什么等。
“压缩语段”解答注意事项
1、注意抓核心。确认语段内聚的核心,即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找出中心所在,去掉确认不要的信息,如原因、论据、解释性话语等。
2、注意分层次。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用“层意”的交集合成。
3、注意明限制。即明确题目对字数、句式等方面的限制。
4、注意方法活。例如,留,即保留或摘录能表明中心内容的语句;删,即删除冗余次要的信息;简,即简化句子或句意;改,即改换成简洁的说法等。
Ⅳ 2020年高考语文压缩语段技巧
一、压缩语段的关键
“压缩语段”就是对内容丰富的一段或几个段落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压缩语段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整合信息、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压缩关键是分清主次,辨明轻重,既要全面概括,又不遗漏重要信息。
二、压缩语段的考查形式新闻类拟标题、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语段信息要点概括类(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描写类)、提取关键词类、下定义类、续写总结类、提炼语段寓意或内涵类、概括文段内容 三、答题攻略(一)按设问方式采取相应方法首先是新闻压缩类(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局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1:拟写新闻标题】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
方法二,表达形式要规范。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答案一般要带有判断性,要求由两个部分构成。一般说来,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主语必须存在且要准确。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用语一般较简洁、确切、生动,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
【2: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根据新闻要素的要求,“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结构上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单句,短复句亦可。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如下方法:
一、摘取法:摘取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的关键句,作为答案。简而言之,抓导语!
二、提要法:抽取新闻的主要要素予以整合。第一步:提取新闻的主体及事件,首先按照“谁发生了何事”写出基本结构。(注意:“谁”不要狭隘地理解为“人”,地区、事物、行为方式等都可以作为主体。)第二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新闻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第三步:整合要素,压缩简化,准确写出“一句话”。
【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异同】新闻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一般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若是主谓结构的标题,加标点即可成为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是用一句话将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上与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基本一致,即“准、新、活”。但涵盖的信息量较标题更丰富,文末用标点。相同点:筛选对象为陈述对象、事件;可使用主谓句的形式。不同点:拟标题语言更精炼;可选用词、短语或句的形式;可适当运用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方法。
【3:拟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一般在开头,要点是要用精练的语言将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主体特征、事件,事件特征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新闻背景,即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或简明扼要的评价。导语格式一般为:在量上最好是一句话;在质上应尽量包含时间、地点主体、主体特征、目的或意义(据题干要求字数取舍),按“时间 地点目的及意义”的顺序连词成句。
【4:概括信息要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所以,只要概括出:人物 事件 (经过、结果等) 时间 地点 原因
【5:拟写结尾】结尾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基本要素“人物”“事件”要出现,其他要素往往不必一一提取。
【6:提取关键词】1.关注话题: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之一。2.关注关键句:有些语段中的句子起到关键的作用,或提取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总结。抓住这些句子,就会理出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相关的关键词。3.关注语意层次变化:语段的句间关系不同,关键词的位置就不同。4.关注高频词:作为重要内容,语段中或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关键词语亦必然会反复出现。
【7:下定义类】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公式定义: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比被定义者(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
Ⅵ 新闻压缩题需要保留时间吗
新闻压缩题需要保留时间,无论如何压缩也要有时间。
新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二种。其一指借助语言、文字、图片、录像等,向公众传播的消息。其二指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913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 (美·休曼原着),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简单地说,齐全的新闻要素包括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总结如下:
新闻要素是记者写导语(即开头)的关键,也是准备告诉读者的。其中哪一个是重要和应该突出的,应由记者或编辑根据情况确定。有经验的记者在写作导语时并不需要考虑这个公式,而对初学者来说,考虑五个“W”和一个“H”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五个“W”和一个“H”不一定都包含在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