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内容占比
㈠ 资料的上传率怎么算
资料的上传率需要用上传资料数量除以资料总数量来计算。资料的上传率即为上传资料数量所占资料总裤改数量的比例,所以用上传资料数量除以资料总数量即可得到资空晌料的斗纯锋上传率。
㈡ 制作视频时文案大概占比多少能否详细说说
如今短视频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流行,一个好的视频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被广泛推送呢?为什么很多短孙册视频都火不了,文案对于一个短视频来说究竟占比多少?一个成功的作品,文案比拍摄更重要,文案大概占比整个视频的百分之六十。
百分之七十的短视频火在文案上,百分之二十火在音乐,而拍摄仅仅占比百分之十。其实想要写出大火的文案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泪点。一则短视频如果能够准确抓住人们的泪点,唤醒人们对于一件事最真实的难过,那么也算是比较成功了。
6、感动点。触动内心,让人们内心受到冲击。
好的文案能够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博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文案占整个视频的比例比较高,因为一个好的文案才能让人们有看视频的冲动,就像一个形象好的人,才有让人了解下去的欲望。
㈢ B站回港二次上市:Z世代的三重增长逻辑
熬夜刷番、弹幕吐槽、鬼畜恶搞……2020年还沉浸于此的B站老粉和大会员们可能不知道,大家口中吐槽的“小破站”,已经成为“资本宠儿”。
在美上市三载,股价涨超十倍。一个原本从属于佛系二次元文化的小众网站,却吸引了大量为结果论的资本投资人。这背后,是对B站稀缺价值与发展前景的认可。
如今,西风东渐,美股回港,在这波趋势中,B站通过港交所聆讯,二次上市在即,据《腾讯一线》报道,多家在港的大型投资机构表示,B站是这一波回港潮中较优质的项目,有较强的投资意愿。
3月18日,B站( BILI.US )正式开启招股,首日认购火爆。截至当日下午七点,公开招股部分孖展暂录185.6亿港元,认购倍数为25.05倍,超额认购24.05倍。
那么,B站作为资本标的的吸引力在哪里?为何大型投资机构兴致更高?
01 悄悄绽放的价值
翻阅中国互联网 历史 可以发现,视频网站和社区论坛从来都不是新鲜事物,然而,最终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而B站却穿越周期,实现增长。
十二年前,中国互联网界迎来第一次震荡,由于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监管不到位,中国第一批视频网站走向消亡。与此同时,一家名为MikuFans(B站前身)的动漫兴趣社区拔地而起。
彼时,重金砸向版权是视频行业的主流做法,而B站并未陷入路径依赖,而是专注于“二次元”动漫文化、扶持UP主,储备能量。
在互联网界,B站有着严苛的“准入机制”,以“二次元”考题筛选用户。为一部分志趣相同的人制造归属感,B站由此获得第一批忠实用户。这一逻辑,相当于 社会 学概念中的“选民意识”:作为“选民”,用户获得的不仅是参与感,还有强烈的存在感。
短期来看,筛选机制抑制了体量增长,但长期有利于形成稳固的社区氛围,用户的替换成本相应提高。这也是B站用户粘性更高的原因。
从B站模式反观主流内容平台,就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别。后者的“投喂式”输出难以深度绑定用户。这是因为,平台之间并未因内容拉开距离,而社区氛围的缺失难以留住用户。内容平台的竞争同质化严重,由此陷入价格战。
以用户思维“筑底”,以滚雪球机制构建优质社区,以自我生长换来长期发展。及至今日,用户的高忠诚度和强粘性成为B站壁垒。
留住老用户、挖掘新用户,是每一个社区或平台发展中的必经之路,B 站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挖掘“弹性盘”增长,用户圈层向外延伸,内容呈泛化趋势。
据中泰证券数据,2020第四季度,B站单季度上传内容数量较同比增长142%。2020年新增新人UP主数量为611万,同比增长135%。
用户画像方面,25岁以上人群占比不断提升。这预示着,B站正在不断拓界,吸引着更多的“非核心”用户,并把他们培养成“核心用户”。
面对内容社区难破升州祥圈的老问题,B站通过运营+技术手段实现“破局”。在内容上,B站以用户投稿情况和兴趣需求进行分区:移动端有32个一级分区、网页端为22个,二级分区有90个。
从内容的颗粒度、包容性到兼容性,B站呈现出更高的精细化运营水平。在算法机制上,B站以兴趣推荐做到千人千面。
B站通过加强运营手段,促进优质内容产出,比如,每个视频的每个IP的点击量每日只计算一次,而且必须是点开后持续播放一段时间才计算一次点击。
“内容破圈+技术辅助”,吵搏B站打破自身天花板:2020第三季度, B站月活达到1.97亿,同比增长54.2%。同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达2.02亿,同比增长55%;其中移动端月活人数达1.87亿,同比增长61%。
全场景、全品类的内容,让B站的目标用户有望从“Z世代”纵向延伸。
一直以来,B站以谨慎态度面对每一次转型,而商业化作为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一环,也在考验B站的决策判断。
早年,B站拒绝迹橡贴片广告,是拒绝牺牲用户体验换取营收增长。用牺牲短期利益,最终收获长期价值。
广告作为主流视频网站的主要盈利手段,其模式逻辑在于“售卖注意力”。而B站则以一种非同寻常的“干预”手段,实现内生增长。
回顾B站过去的路径可以发现,B站的营收手段都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内容— 游戏 —直播—打赏。过去几年,B站的直播及增值业务呈稳定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占比达到32%。
招股书中,B站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化思路,即“用户价值的货币化”:以自制+版权内容引流,以PUGV提升留存,用内容创造消费场景。
实际上, 游戏 的变现模式已经证实上述路径的可行性:通过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增加付费率。
2020年,B站整体营收/MAU为59元人民币(数据来自中信建投),随着B站内容趋向泛化,单用户营收和整体盈利都有很大上涨空间。
02 B站吸引资本目光的三重增长逻辑
纵观资本市场中的牛股,股价上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资本认知的不断升华。而B站受到资本认可,遵从三重增长逻辑。
持续超预期兑现,是B站被看好的是B站被看好的第一层逻辑。
2020年Q4,B站录得营收38.4亿元,同比增长91%,超出此前指引上限。2020年全年,营收接近120亿元,同比增长77%,MAU、DAU分别增长55%、42%至2.02亿、0.54亿。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可以发现,过去几年,B站现实了从用户体量到营收的超预期增长。
2019年,B站曾预测MAU将约1.1~1.2亿,在当年第四季度,B站MAU就已突破1.3亿;2020年,市场对B站的MAU预估是1.4~1.5亿,而B站却超预期达到2亿。
本次财报后的电话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提出新目标:2023年MAU达到4个亿。这一增速已经超出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评估。根据卖方预测,B站有望在2025年达到4亿MAU。
持续的预期兑现,是投资B站的确定性逻辑,但单一维度无法形成投资决策,从买入到长期持有,说服投资者还需要些其他理由。
过去几年,市场对于B站业务的未来形态和走向充满好奇。资本市场通过对标成熟模式加深判断、降低投资风险,比较主流的做法是将其与Netflix、YouTube,及国内主流平台或社区进行对标。不可否认,这几者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重叠性,但B站却以动态变化不断刷新市场认知。
就内因而言,B站从最初的“内容搬运”,到向泛二次元的ACG时期过度,再向泛 娱乐 内容延展,由窄变宽,成长路径呈现出强烈的内生发展,受众圈层也在发生变化,曾经的“小破站”已经成为更多人的精神乐园。
而B站之外的因素,如生长时期、市场环境、受众群体、监管环境,与国外平台大相径庭。
内因与外因的协同共振,构成了B站的独特性与稀缺价值:在社区产品中,B站是唯一实现破圈和主流化的平台;在内容行业,B站不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而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变现逻辑。
如果说预期兑现和稀缺价值,构成了投资B站的二重逻辑,那么第三重逻辑,隐藏在消费趋势中。
回顾近几年的消费市场,可以发现一个规律,“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
这群出生于1995~2009区间的人,成长于物资条件优渥的年代,接受的教育水平较高,自我表达的欲望强于以往任何一代。这代人强烈的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碰撞”之后,擦出了新火花。
据企鹅智库统计,“Z世代”的可支配收入达3501元。2012~2017年间,Z世代推动了中国69%的消费增长。2020年,“Z世代”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这一代人,已经展现献出惊人的消费意愿与能力。
以人口规模来看,“Z世代”已经占据29%,规模达到4.03亿。在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出生率却下降的趋势中,“Z世代”开始享受正向差值红利。未来十年,“Z世代”将成为消费的中流砥柱。
投射至资本市场,从消费到内容行业,从泡泡玛特到快手,以“Z世代”为核心圈层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优质标的。而B站正是“Z世代”的“精神基地”,随着“Z世代”的成长,B站的价值将超出财务面的增长。
业绩持续超预期、业务稀缺性、为“Z世代”买单,成为过去三年,B站股价上涨的催化剂,随着三重逻辑的层层递进,B站的股价也屡创新高。
对于B站而言,以今日的砖瓦,建造将来的大厦,这是它在商业模式上的逻辑。而以香港资本市场为镜,照出公司真正的价值,这既是成熟资本市场的真正作用,也是B站的做出选择的关键。(作者:牛楚云)
㈣ 朋友圈到底该怎么做营销
朋友圈是微商推产品最重要的地方。有人运营成功,订单源源不断;但更多的微商却被拉黑。同样在朋友圈发广告,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刷屏≠销量 刷屏=屏蔽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事情,如果经常刷屏,朋友们看到后会想:“ 这个家伙天天刷屏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他只是想赚钱 !”所以很多微商发朋友圈没有评价,没有好评,只有屏蔽!
那么正确的朋友圈营销应该是怎样呢?我建议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内容:
1 、生活主张 内容占比25%
主要展现你最近的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可以分享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最好用“图片+文字”的形式 。图片表现所在的环境,文字描述你的心情和感受。
举个例子:晚餐去一家西餐厅,可以将餐厅优雅的环境、美味的牛圆森搭排拍照后上传朋友圈,配上文字描述。或者去某地旅游,可以分享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照片,配上文字描述你的想法,这样朋友们可以图文并茂地了解你的感受。大家都会对你这个人更加感兴趣。
2 、情景互动 内容占比25%
经橘拿常吸引朋友互动,才会让粉丝们更加关注的你朋友圈! 举个例子《中国好声音》这个歌曲类节目之所以好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入了导师转身的环节,观众参与中在猜想哪位导师会转身?这样的体验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在朋友圈设计互动场景。比如幽默搞笑类,字谜接龙类,小常识讨论类都会引起大家积极的回复和讨论。笔者曾经试验过以上几种互动形式,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大家现在就可以动手试一试。
经常互动的朋友圈才吸引更多的关注,大家觉得你的朋友圈好玩,没事就会经常翻看你的朋友圈,自然也会看到你发的产品广告,呵呵!
3 、专业知识 内容占比25%
有个我朋友圈里卖蜂蜜的 。 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有过合作,不过后来因为自己的原因,慢慢跟不上团队了,也就没再怎么联系过。但是,却一直关注着他的发展,从他一开始的筹备,学习,进步,开张,都有关注。虽然,他每天都会发内容,也时时不忘推荐自己的产品,但是你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是在用心做事。他没有用各种各样的转发来骚扰大家,而是自己去查找资料,学习产品的相关知识,然后把他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注意我的用词,是分享。我春迅们可以在这些分享中学到很多知识。
4 、产品推介 内容占比25%
在以上内容实现以后,朋友们与你已经建立了非常强的信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推荐产品优势、卖点、好处。比如产品对照试验,使用效果。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塑造产品价值: 性能、工艺 、 外观、产地、稀缺性、服务 。
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你会注意到: 失败的朋友圈 都是把注意力全放到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而成功的朋友圈 更多的是把力气花在了怎样提高自己,怎样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更重要的,即便是没有产品,每天分享的东西也深深地吸引住了朋友的目光。在这个过程中,你和朋友的关系是这样的:你是价值的提供方,而他是价值的索取方。因为索取与提供是相对的,他得到了,也会想办法让你得到回报。